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理论框架

本研究为韵律语用界面研究,其理论框架也包含语用和语音两个层面。本研究的语用理论框架为言语行为面子观,语音理论框架为韵律交际观。

2.3.1 言语行为面子观

言语行为理论(Austin,1962;Searle,1969)认为,一个人在说话时,同时实施了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礼貌理论(Brown&Levinson,1978,1987)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交际者面子需求的。交际者具有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两种需求,积极面子是指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消极面子是指希望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例如,当说话人向受话人发出请求时,说话人威胁了受话人的消极面子,当说话人向受话人致谢或者道歉时,说话人威胁了自己的消极面子。

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言语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估算特定语境中言语行为对面子威胁的大小,可使用公式Wx=D(S,H)+P(H,S)+Rx,需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简称P)、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简称D)以及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的强加度(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简称R)三个因素(Brown&Levinson,1978,1987;何兆熊,2009)。

Leech(1983,2005)认为Brown和Levinson的言语行为面子威胁估算公式趋于简单,于是他提出衡量礼貌合适程度的“价值量表”。该量表涉及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垂直距离(如地位、权利)、水平差距(如熟人与陌生人)、分量(如交际中的损益大小)、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强弱度(如教师对学生)以及说话者自己和他人的范围(如圈内人和圈外人)。

考虑到与Leech的“价值量表”相比,Brown和Levinson的言语行为面子观更为简洁、清晰和可操作性强,并且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也是目前西方最有影响的礼貌模式(刘国辉,2005),本研究采用Brown和Levinson的言语行为面子观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交际者根据交际双方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言语行为强加度,判断言语行为威胁面子的程度,考虑双方的受益和受损程度,确定礼貌级别。礼貌具有规约性,社会往往规定什么样的人之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不同文化在礼貌观点上不尽相同,不同语言的礼貌表征方式也不尽相同(陈新仁,2013)。

礼貌级别影响说话人对诸如语言正式程度等参数的选择(孙亚,2002;熊学亮,1999)。交际者根据交际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等,选择相应的表达礼貌的语言手段(何自然、冉永平,2009)。本研究关注交际者如何依据语境为言语行为程式选择恰当的韵律形式。

2.3.2 韵律的交际观

韵律是交际者根据语境需要可以进行系统化调动的资源,是交际过程中话轮管理和意义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Barth-Weingarten et al .,2010,p.xi)。

以往文献(Brazil,Coulthard&Johns,1980;Chun,2002;Couper-Kuhlen,1986)显示,韵律具有语法功能、态度功能、话语功能和社会语言功能(见图2.1)。韵律的话语功能包含帮助说话人实施言语行为的施为功能、进行会话管理的互动功能、保持命题连贯的篇章功能和强调焦点的信息功能。

图2.1 韵律的功能(Chun,2002)

Wilson&Wharton(2006)把韵律对交际的贡献归纳为可以帮助交际者传递情感态度和构建话语解读语境两方面。

首先,韵律可以帮助交际者表达情感态度(Chun,2002;Couper-Kuhlen,1986;Hirschberg,2006)。

Gussenhoven(2004)提出有关音高变化的生物法则(biological code),其中包含:1)频率法则,体形较大的哺乳动物拥有较大的发声器官和较低的音高,因此低音高预示着体型庞大,表示说话人有权威性、攻击性和自我保护意识,高音高预示着体型较小,表示说话人顺从、友好和需要帮助;2)产出法则,说话需要耗费能量,话语开头能量较足、话语末尾能量较少,自然话语的语音基频存在下倾现象,因此高音高往往表示话语位于起始位置、话题未完结,低音高往往表示话语处于结束位置、话题即将完结;3)力量法则,声带震动所需要的声门下气压与呼吸的呼气阶段有关,呼气初始阶段声门下气压较高,呼气末尾阶段声门下气压下降,因此宽调域表示话语位于起始位置、传递的是重要信息,窄调域表示话语处于结束位置、传递的并非重要信息。

Chen、Rietveld和Gussenhoven(2001)有关英语本族语者和荷兰语本族语者的感知研究发现,话语的友好度随着音域加大而上升,话语的自信度随着音域加大而下降。

说话人为表达对听话人的喜爱,还可采用韵律顺应(prosodic orientation)策略,使己方话语的音高、响度、时长等特征与对方先前话语对齐(Couper-Kuhlen,1996;Nilsenova&Swerts,2012;Szezepek Reed,2006)。

Snow(1995)对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学习者之间的会话研究发现,英语本族语者常通过提升音高、放慢语速等方式顺应英语学习者韵律特征,以构建友好合作者的身份。

Gregory和Webster(1996)对英语本族语者电视访谈的分析发现,主持人与社会地位较高的受访者对话时韵律顺应出现的频次较高,与社会地位较低的受访者对话时韵律顺应的出现频次较低。

Culpeper等研究者(2003)对法庭话语的分析发现,句首话语低音高起始(onset)可以帮助法官构建冷静的权威形象,句末话语音高降阶(downstep)可以帮助法官传递裁决不容置疑的语气。对韵律的恰当使用,可以帮助交际者表达情感态度、构建交际身份。

其次,韵律可以帮助交际者构建话语解读的认知语境,减少话语加工心力(House,2006;Wilson&Wharton,2006)。交际双方通过使用共享的语言线索,激活诠释框架(interpretative schemata),构建话语推理语境(Gumperz,1982)。

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95)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解读其话语交际意图的线索,受话人根据这些线索推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理想状态下,说话人应按照最有利于引导受话人理解其交际意图的方式呈现话语,受话人应通过话语推断,花费最少心力,得出与语境关联度高的解读。

韵律可以区分新旧信息。Brazil(1997)将语调区分为指示调(referring tone)和宣告调(proclaiming tone),指示调包含降升调和升调,表明当前内容为会话双方共享的已知信息,宣告调包含降调和升降调,表明当前内容为新信息。

韵律可以区分宽焦点和窄焦点,使句法相同的句子产生不同的解读。House(2006)举例,句子“I didn't vote Labour because of Tony Blair”与“I didn't vote Labour//because of Tony Blair”(“//”表示停顿)的句法结构一致,区别是前者“Labour”后无停顿,含义是“我已选工党”;后者“Labour”后有停顿,含义是“我未选工党”。

Dennison(2010)的感知研究发现,当句子“the cookie jar was full—”重读“was”并且句末伴随升调时,其言外之意为“the cookie jar is no longer full”(“饼干桶不再是满的了”)。升调表示(信息)未完结状态,暗示受话人应将当前话语放入后续话语更广泛的语境中解读。

韵律可以帮助交际者表达情感态度、构建交际身份,是说话人提供给听话人、用于解读其交际意图的线索(House,2006),韵律对于言语交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aoMzc7FPW72ir6NQHZ4N1x4XQk0Pa67U04giOzAU55jYXf8pnbaIOo/rOf711Q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