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近年来,语言学界面研究蓬勃发展,其中韵律语用界面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韵律语用界面研究主要关注交际者如何通过对韵律资源的调用来实现其交际目的。

以往韵律语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以一语本族语者为研究对象,较少研究关注二语学习者;2)主要是话轮和话语标记方面的韵律研究,对言语行为和话题的关注不足;3)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较少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产出和感知两方面,分析二语学习者言语行为程式韵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受试为119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另收取4名英语本族语者数据作为参照。基于以往一语文献和二语语料库调查,选取日常交际中高频出现的请求程式“Can you X?”、道歉程式“I'm(so)sorry.”和致谢程式“Thank you(very much).”作为目标程式。

韵律产出方面,本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请求、道歉和致谢程式韵律特征存在以下差异:1)英语本族语者请求程式“Can you X?”多弱读情态动词和人称代词、句末使用升调,多数英语学习者请求程式重读情态动词或(和)人称代词、部分英语学习者请求程式句末使用降调;2)英语本族语者道歉程式“I'm(so)sorry.”多弱读人称代词、重读强化副词,其句末语调较为灵活,部分英语学习者道歉程式重读人称代词、句末语调过于单一;3)英语本族语者致谢程式“Thank you(very much).”多重读强化副词、句末使用降调,部分学习者弱读致谢程式强化副词、句末使用水平调。

韵律感知方面,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歧义程式“Can you X?”“I'm(so)sorry.”和“Thank you(very much).”的韵律感知存在以下一些差异:1)英语本族语者可依据“Can you X?”的不同韵律特征,准确区分请求话语和询问能力话语,超过半数英语学习者无法依据韵律特征区分该表达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部分英语学习者认为请求情景下“Can you X?”应重读情态动词和人称代词,句末应伴随下降或水平边界调;2)英语本族语者可依据“I'm sorry.”的不同韵律特征区分道歉话语和请求重复话语,约半数英语学习者无法依据韵律特征区分该表达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部分英语学习者认为道歉情景下“I'm(so)sorry.”句末应伴随水平调;3)英语本族语者可以依据“Thank you.”的不同韵律特征区分致谢话语和礼节性回复,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无法依据韵律特征区分该表达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部分英语学习者认为致谢情景下“Thank you(very much).”应重读人称代词。

韵律产出和感知研究的结果汇总发现:1)二语言语行为程式韵律感知情况好于韵律产出情况,二语韵律感知与产出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2)二语言语行为程式句末边界调习得情况好于重音习得情况;3)三类言语行为程式中,二语学习者对道歉程式的韵律习得情况最好;4)两种语境中,二语学习者在高PDR语境下的言语行为程式韵律习得情况好于低PDR语境下的韵律习得情况。

反思性访谈结果显示,二语言语行为程式韵律特征受二语韵律知识、母语韵律迁移、注意力分配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本书基于二语言语行为程式韵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二语交际韵律及其影响因素模型”。

开展二语交际韵律研究,在理论层面证明了韵律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在方法论层面发展了韵律语用研究方法,在实践层面梳理了二语交际韵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改进二语交际韵律教学。

本研究历时三年,横跨语音学、语用学和二语习得三大领域,我在研究期间获得了许多帮助,在此书出版之际,谨向帮助我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由衷感谢一路指引我的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和陈桦教授。王海啸教授引领我走进应用语言学的大门,鼓励我发掘自己的学术兴趣,帮我打磨设计实验细节、逐字逐句修改论文。陈桦教授手把手地教我标注,无私分享语音语料库和学术资源,经常与我就研讨设计谈至深夜,花费大量心力帮我复查韵律标注结果。我的书稿凝聚了两位恩师的心血,恩师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我影响深远。其次,我要感谢丁言仁教授的谆谆教诲。丁言仁教授凭借其渊博的学术知识给我提了大量有关选题、设计和写作方面的宝贵建议,牺牲休息时间帮我改进设计方案和修改文稿。我要感谢陈新仁教授对我的无私帮助。陈新仁教授从语用学视角对我的选题和研究设计提出关键建议,允许我旁听论文研讨课、积累语用知识和科研经验。

同时,我要感谢魏向清教授、徐昉教授、陈晓湘教授、李文中教授、马冬梅教授、熊子瑜教授和马广惠教授,诸教授对我研究的各个阶段所提的各项建议,让我深受启发;感谢李长生教授、夏珺教授、戚焱教授、黄燕教授、王文宇教授和Carlos Gussenhoven教授给予我的学术帮助。感谢胡宇明老师帮我编写口语测试软件、预留机房。感谢我的同学左瀚、夏慧珺、程欣、卢加伟、吴珏在学术路上的一路陪伴和鼓励。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的父母默默做我的坚强后盾,我的先生陪伴我克服科研的焦虑和不安,优悠和坦坦给我的科研生活带来阳光和快乐。

感谢南京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在科研路上引领我、帮助我、鼓励我和陪伴我的人们!

张 燕
2018年2月
KEqsUra/Ov7tPOPbKRN1AzRqJHGXjMxbCe5W19cO21/7fUqBk71zNPgvBQKGlY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