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关键术语界定

本研究的核心术语是“韵律”和“言语行为程式”,第一小节将对两个关键术语进行界定。

2.1.1 韵律

韵律(prosody)是口头话语中连续音节通过音高(pitch)、音长(length)和音响(sonority)等声学特征体现的语调、重音等超音段语音特征的总称(Cruttenden,2002)。

音高是将音从低到高排列成一个量阶的听觉属性,音长是发音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音响是一个音相对其他音高、重音和音长相同的音的总体响度(赵忠德,2005)。

语调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界定。本研究中,语调取其狭义定义,指话语的音高变化。广义上的语调包括重音、音调、节奏、停顿等韵律特征(与韵律研究范围相当)(Crystal,1985;Halliday,1970;Ladd,1996;陈桦,2008)。

重音特征是话语中某语音片段发音比其他音节重、能量比其他音节强或者时长比其他音节长的现象(Ladefoged,2011)。在不同语音研究方法中,重音可以被细分为词重音或句子重音、调核重音或非调核重音以及一级重音、二级重音等。不同语言的重音实现方式也不同,英语重音的主要特征是音高(Cruttenden,2002),汉语重音的主要特征是音高和时长(赵建军、杨晓虹、杨玉芳、吕士楠,2011)。

2.1.2 言语行为程式

儿童一语本族语者习得和使用语言过程中,在词汇和句法之间存在大量固定或半固定语言结构(Lewis,1993),成年一语本族语者的话语也存在大量程式化语言(Altenberg,1990;Lewis,1993)。

Hymes(1962)将“语言程式”(linguistic routine)定义为“口语中与互动相关的、包含复现模式并对文化具有规约化意义的地道表达”。

Coulmas(1979,1981)将“程式化语块”(routine formulae)定义为与标准化交际情景高度相关的规约化预制表达。具体内涵包括:1)交际者储有大量与情景相关的预制化表达,尽管这些预制化表达有自己的语法结构,但是大部分表达已经词汇化;2)程式化语块包含语用习语(pragmatic idiom)和重复短语(repetitive phrase),两者的共性是与情景高度相关,在交际事件中具有高度可预测性(highly predictable);3)程式化语块的分析应在情景框架(situational frame)中,情景框架是提供程式化语块使用所需信息并能激发该语块使用的有组织的认知图式(conceptual scheme)。

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依据会话结构和话语语用特点,将“预制语块”划分为社交互动(social interaction)语块、必要话题(necessary topics)语块以及语篇衔接(discourse devices)语块。

Aijmer(1996)将“会话程式”(conversational routine)定义为社会成员在交际中共享的、在形式和功能上较为固定的常用预制表达。

Kecskes(1997)将“与交际情景相关的话语”(situation-bound utterance)定义为“与标准化交际情景相关的高度规约化的预制语用单位”,与交际情景相关的话语属于会话程式的一部分。

Wray(2002)认为语言产出依赖分析加工和整体加工双重系统,分析加工按照语法规则将较小的语言单位连接成较大的语言单位,产出新的话语,整体加工依靠提取程式产出新的话语,减少记忆加工负荷。她将“程式”定义为,由单词或其他成分组成、可从记忆中整体提取或存储而非语法临时生成、可进行语法分析的预制序列。程式的使用,具有帮助信息处理、确保语流不间断、缩短话语加工路径以及减少话语成分组合时间等作用。

Qi和Ding(2011)将“程式”界定为“在句法和语义上较为成熟、能够整体存取的表达”。

本研究基于Coulmas(1979,1981)对“程式化语块”的定义以及Aijmer(1996)对“会话程式”的定义,结合言语行为理论,界定言语行为程式。

Coulmas(1979,1981)和Aijmer(1996)的共同点包括:1)交际程式是预制表达;2)交际程式高度规约化;3)交际程式与交际情景相关。

言语行为理论(Austin,1962;Searle,1969)认为,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言语行为(speech act),言语交际实际由一个个言语行为构成。

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将“言语行为程式”(speech-act routine)定义为,与言语行为高度关联的规约化预制表达;操作层面将“言语行为程式”定义为,社会成员在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时高频出现的、在形式和功能上较为固定的表达。

言语行为程式句法结构相对固定,常伴有较为固定的韵律特征(Ashby,2006;Lin,2012)。Petes(1977)发现,一语习得过程中,儿童对程式韵律特征的记忆要先于对意义的理解,即儿童先模仿成人程式发音、而后逐渐了解程式的含义,程式的韵律特征可能是儿童存储程式的首要形式。

韵律可以改变话语的程式化程度,偏离常规的韵律常会使言语行为程式产生不同寻常的交际效果。王军(2013)发现,以往程式研究对程式韵律特征的关注不足,相关实证研究较少。

考虑到言语行为程式具有较为固定的韵律特征、韵律习得是程式习得的关键并且以往有关言语行为程式的韵律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有必要就二语学习者言语行为程式韵律习得情况展开研究。 kEbomF4SP8pMu110SjfBivHPc1VJNKpgdDkf3SuLnoBTH/Y3hhqlSZM9hq99Y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