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2 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对科技论文摘要汉英翻译的研究由来已久,截至2014年4月,在“中国知网”上以“摘要”“翻译”和“科技”为主题进行搜索,共获得文献201篇,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这些文献基本只涉及摘要的汉英翻译研究,而相关英汉翻译研究却几乎为零。载文的主要期刊除外语界有关科技翻译的《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原《上海科技翻译》)外,还包括编辑出版界的两本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具体行业的一些专业性期刊(如《水土保持研究》《西北医学教育》等),以及一些高校学报。从中可以看出,研究队伍除语言专业人士之外,还包括一些期刊的编辑。由期刊编辑根据具体实例,针对摘要英译文中常见语言问题进行的总结与分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相关研究的重点。近些年来,随着实证研究的兴起,还出现了不少基于语料库的观察与分析,而如何利用翻译辅助手段来解决摘要英译中大量术语翻译的问题也引起了研究者的一些关注。少数研究还涉及相关翻译方法、策略及原则的总结。除翻译本体研究之外,少数优秀中文科技期刊还介绍了摘要英译的成功经验。

4.2.1 摘要英译文中的错误统计及分析

现有研究发现,目前中文科技期刊摘要的英译文还存在许多典型的问题,包括时态错误、语态错误、误译、漏译、用词不当等所谓“硬伤”及其他一些错误。有大量研究对这些错误进行了归纳及分析。其中,200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语言与编校质量分析”课题组对100种“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英文摘要进行的普查结果表明,受检期刊中仅15种合格;高达85种期刊不合格,其中包括43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不合格期刊的英文摘要中,关键性的语法、结构、词汇、搭配、逻辑等语言基本能力差错竟高达错误总量的76%(陆建平,2009)。根据具体研究手段的不同,可将这些研究大致分为如下两类。

1)期刊编辑从编校质量的角度出发,根据其所编审的论文摘要英译实例,进行分析和归类。例如,张帆(2001)归纳了国内20种医学期刊共300篇英文摘要中的语言问题,发现错误主要存在于篇幅、时态、语态及拼写4个方面。段平等(2002)对其所编审的150篇中文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认为摘要英译存在7种常见问题,包括标题不简练、目的句不规范、时态混乱、主要部分残缺、数字和缩略语表达不规范、英文摘要与汉语原文不对应等。范华泉等(2004)选取国内主要医学期刊中的120篇英文摘要进行研究,发现存在10类比较严重的语言错误,如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等。张志钰等(2005)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存在的两类常见问题:内容和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完整、题名中冗余词过多、首句与题名重复等;语言表达方面,主要有比较对象错误、主谓不一致、句子成分荡空脱节、动词错误、介词错误、冠词错误、标点符号及拼写错误等。李学军等(2004)和修荣荣(2011)还专门针对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有关介词使用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另外,还有研究总结了中文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差错及原因(郭建顺等,2010)。

此类研究从编辑所接触的一定量的实例出发,对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这些研究往往偏于主观化和经验化,且从事此类研究的人员大多为专业期刊的编辑,他们一般具备丰富的专业学科背景,但英语写译水平却可能参差不齐,因此其研究中针对具体译例的评析本身可能还存在一些错误。

2)将摘要原英译文与经外籍编辑或文摘员修改后的英文摘要进行对比,总结摘要英译中的典型语言问题。例如,邓芳明等(2007)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论文摘要的原英译文和经英语母语外籍编委审校后的译文进行对比,总结了摘要英译中出现的一些典型语言问题,如用词错误、中式英语等。邓军涛等(2013)则根据6位美籍教师对摘要“原英译文”的修改建议,总结了共50篇国内EI检索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摘要英译中出现的5大典型问题:词不达意、动词情结、句式紊乱、时态误用和僵化对译。

一些重要的国际文献数据库,如美国的《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英国的《国际生物学文献文摘》(CAB Abstracts)等,都有专职的文摘编写员,负责对所收录文献摘要的文字表达进行修改和加工。对比中文期刊原译英文摘要和经国外文献数据库文摘员修改后的摘要将有助于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期刊摘要英译的质量(宋福南等,2006)。丁佐奇等(2008)比较了《中国天然药物》被国际权威数据库《国际生物学文献文摘》(CAB Abstracts)所收录的约150篇论文的原英文摘要和经CAB修改加工后的英文摘要,并据此总结出中药类论文英文摘要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用词错误、句子错误及时态问题等。

4.2.2 基于语料库的摘要英译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为翻译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使翻译研究摆脱了偏直觉和个人经验的研究模式,转向基于统计分析的实证性研究。与翻译研究相关的语料库主要有三种类型:平行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有关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研究只涉及可比语料库和平行语料库两种类型。

4.2.2.1 基于可比语料库的研究

此类研究一般基于一定容量的中、英文双语语料库,以英文期刊论文摘要为参照语料,对比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总结分析其中具体语言使用的差异及原因,以指导中文摘要的英译。例如,何达等(2008)经定量统计研究发现,与国际期刊英文摘要相比较而言,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篇幅短,句子长,句子数少,提供的信息量也少一些。黄媛等(2012)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与国内医学期刊论文摘要相比,国外高影响力医学期刊词汇丰富,信息量大,情态动词使用较为婉转,较少使用复合句,多使用短语结构和名词化结构,较少使用被动语态,主动态有增多之势,结果部分多使用过去时,结论部分多使用现在时,等等。此外,这类研究往往集中探讨中、英文期刊的英文摘要在某一类语言特征上所体现的差异。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摘要的语篇宏观结构以及一些语言微观特征方面的对比调查。

诸多针对中、英文期刊英文摘要宏观语篇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一般英文期刊的摘要语篇结构要更完整一些(李平等,2005;何霜,2008;何宇茵等,2010;史利红等,2011)。对于这一差异,有研究认为可能与国内对摘要的写作要求有关。国内很多相关文章及书籍,包括国家标准都指出,摘要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客观陈述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不应加入过多评论”,否则会被认为太主观而缺乏科学性,因此许多编辑和作者不敢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论,从而导致“结论语步”的缺失(史利红等,2011)。这些基于可比语料库的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与周英智等(2008)针对摘要译文与原文一致性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英文摘要一般应是中文摘要的翻译,应准确无误地反映中文原文,不宜疏漏。然而,周英智等(2008)抽查了87种中文科技期刊,发现其中69%的英译摘要都存在与原摘要不一致以及中文重要信息在英译中缺失等现象。段平等(2002)指出,或许由于作者翻译能力有限,许多摘要都存在着中文详细而英文过于简单和部分省略不译的现象,导致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不能充分表达论文大意,影响了交流的准确性。

时态方面,主要有滕真如等(2004)对100篇中、外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的抽样统计,其研究发现英文期刊的英文摘要中全用现在时的情况多于中文期刊的英译摘要,并有向“全用现在时”发展的趋势。此外,英文期刊摘要大多表现为不同场合使用不同时态,主要还是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而中文期刊英文摘要中时态的使用比较混乱。

语态及人称方面,诸多研究表明,与英文期刊中的英文摘要相比,中文科技期刊的英译摘要存在被动语态滥用,而第一人称代词使用严重不足的问题(范晓晖,2005;丁茂平,2009;雍文明,2012;赵娟,2011、2013),以及由此导致的“头重脚轻”句使用频率偏高的问题(何瑞清,2004)。研究者们还尝试对这种“被动语态滥用”的原因进行解释。范晓晖(2005)指出,1)国内英语和翻译学者仍以为科技英语的特点就是多用被动语态,偏颇地认为用被动语态比主动语态更能够显得客观;2)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要求,“……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汉语这种典型的无人称句在译为英文时往往可能选用被动语态来表达。此外,国内很多期刊在稿约中要求中文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写作,并要求中、英文摘要相对应;3)“被动语态的滥用”也可能是由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英美人强调个人价值,并认为过多地使用被动语态是虚伪和懦弱的表现,而以谦虚著称的中国人则更喜欢含蓄、间接的表达,因此多用被动语态。

英文论文摘要如使用名词化结构做主语,能使信息前置,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却容易形成“头重脚轻”的句式,破坏句子的平衡性,影响读者阅读。因此,EI明确指出,可用动词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不应用“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而应采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范晓晖(2005)的研究也指出,当今国际生物医学界倡导写作中尽量避免名词化,而我国有些科研工作者却还认为名词化是科技英语的一个显著文体特征,使用主动语态将抽象的名词转化为相应的动词形式可使句子结构更简练、动作更突出。

模糊限制语使用的研究方面,黄娟等(2012)针对其中的情态动词使用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较多使用“can”“should”“will”“must”等词,且语气强烈的“should”一词使用频率尤其高,作者认为中式思维的影响以及对情态动词语气掌握不熟练导致情态动词滥用的现象。范晓晖等(2008)较为全面地对比分析了英美和中国医学期刊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在使用频率、种类及分布上的差别,指出西方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方英文摘要,且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的小类更多样化,而中方作者所译写的英文摘要只是集中使用几种有限的模糊限制语。其研究还分析了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1)英、汉两种语言在模糊限制语表达上的不同,例如,汉语中表示“可能性”的模糊限制语较少,只有“也许”“大概”“可能”等有限的表达,且其间差别并不大,摘要英译时,译者受汉语的影响,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也比较有限;2)汉语写作习惯对中方作者摘要英译的影响,如中方作者喜用“may”,因为汉语摘要中常用“可/能”,说明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使用与母语有相近含义的模糊限制语。

4.2.2.2 基于可比及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

翻译中的显化,指的是翻译文本的明确程度高于原创文本,或者说翻译过程倾向于在译文中增添信息或语言成分。显化可细分为语际显化和语内显化两种类型,前者指在语际对比基础上对源语文本隐含信息的显化,后者则指翻译语言相对于译语中非翻译语言所表现出的语内类比显化。研究者一般利用可比及平行语料库进行有关翻译显化特征方面的研究。

陈吉荣等(2012)选取英语本族语国家出版的语言学期刊和中国大陆出版的国外语言学研究期刊各100篇论文摘要作为比较项,研究结果表明,英译摘要显化现象明显,特别是在指示词、连接词和第一人称代词方面差异明显。例如,用来指示本文的this paper、the paper、this article和this study等4种表达中,this paper和this study在译语文本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表明了译者的翻译认知显化。衔接词方面,以and为例,英语原创摘要中,and的使用率要比英译摘要少0.45%,说明汉语摘要英译过程中显化了英语语法,是英语衔接显化与语篇连贯的结果。

牛桂玲(2013)基于包含3 780篇中外学术期刊中英文摘要的自建语料库,采用单语类比语料库和双语平行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来分别探讨中国期刊论文摘要汉译英所呈现的语内类比显化与语际显化特征。研究表明,一方面,与英语母语者的英语摘要文本相比较,英译摘要文本词汇密度较低,标准化形符/类符比也较低,说明译本英文摘要具有常用高频词、功能词使用频率过高、词汇使用不够多样、词汇丰富度较低、词目较少的翻译显化特征;另一方面,对于源语中文摘要而言,目的语英文摘要文本的文字量并无明显增加,显化特征并不明显;虽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形式及意合形合等特点的差异导致译本句子数目增加了近29%,但译语文本覆盖率却有所降低,不具备翻译显化特征。

有关摘要翻译的显化研究不仅可以明确体现出目标语与源语语法差异引起的规则性翻译显化,还可解释不同文本构建策略和不同文体偏好引起的选择性显化(陈吉荣等,2012),对语言对比、翻译教学和期刊编辑等方面而言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但是,目前相关研究甚少,除以上两例报道之外,基本未见其他相关报道,且此两例研究,一例是关于语言学论文摘要英译的显化问题,另一例是对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的笼统研究,并非专门针对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因此,未来可专门针对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的显化问题进行研究。

4.2.2.3 专门用途双语平行语料库

双语平行语料库由源语文本和与之对应的目的语文本组成。从语料构成来看,平行语料库可分为通用型和专门型两种类型。平行语料库,尤其是大型通用平行语料库,由于数据更加客观真实,可以对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翻译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但通用语料库往往解决不了具体专业领域的翻译,尤其是许多专业词汇无法处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用途的平行语料库来进行翻译实践与研究。目前有关科技论文摘要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还只见“矿业类科技论文摘要平行语料库”和“体育科学论文摘要英汉双语语料库”两例报道。

张建平等(2008)选取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6种矿业类主要核心期刊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初步建成了“矿业类科技论文摘要平行语料库”。针对国内体育学科学者向国际主流期刊和学术会议投稿时大多会有英文摘要写作或翻译的需求,而能熟练阅读英文的体育教师与科研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田慧等(2013)选取运动医学学科资料为主要语料,建立了库容为100多万字的体育科学论文摘要英汉双语语料库。该库包括“体育科学术语库”“体育科学平行文摘库”和“体育科学类比文摘库”3个子库,可以提供术语及常用词簇检索,支持待译文本中的术语自动识别及翻译提示,对体育科学论文摘要翻译与写作、语言教学、语言对比研究等方面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更可以为体育科学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4.2.3 翻译辅助手段研究

科技论文摘要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传达了论文的核心概念,是翻译中的关键。传统的纸质词典,包括一些专业词典因容量有限,版本难以适时更新,尤其是纸质版的专业词典常常不能提供专业术语的语境信息,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科研工作的需求。而现有的一些翻译软件(如google翻译、青云翻译等)可为译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但所提供的翻译常常鱼龙混杂,有待查证。对此,研究者们根据自身的翻译实践,交流了如何利用一些翻译辅助手段处理术语翻译的经验。例如,田传茂(2010)认为,互联网上有助于术语汉译英的语料库,首推“中国知网”的翻译助手(http://dict.cnki.net)和可供免费检索的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CA),并详细介绍了首先利用CNKI进行术语翻译定量分析,然后利用COCA进行定性分析,并最终确定术语英译的过程。

除术语翻译之外,针对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中广泛存在的诸如“词的搭配不当”“选词不当”以及“惯用法使用错误”等问题,张晓丽(2004)提出,可利用专业的语料库(如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以及搜索引擎(如Google等)来提升英文摘要英译的质量。

此外,张建平等(2012)以有色金属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为例,介绍了“谷歌译者工具包(GTT)”,GTT包括翻译记忆、术语管理、协同翻译等几个方面的主要功能,提出了基于GTT辅助翻译的流程,认为GTT先进的记忆技术、方便的人机交互机制以及开放的词库、记忆库和语法库可为专业译员提供一个高效的翻译平台,可极大地提高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效率和质量。

4.2.4 摘要英译方法、策略及原则的研究

科技论文摘要为典型的信息型功能文本。针对这类文本的翻译,一般认为信息传递的效果、内容的准确与表达的规范是翻译的核心;对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言,应着眼于传达原文的意义,而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张建平,2007;杨宁等,2010)。具体原则方面,许峰(2006)认为刘重德教授提出的“信、达、切”的翻译标准同样可适用于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朱丹(2013)则提出“信、达、雅”这一经典翻译理论对相关翻译也具有同样的指导性,认为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雅”可具体体现在句子结构逻辑紧凑及行文简洁方面。至于医学论文摘要的英译,黄洪等(2005)提出了“忠实、简明、统一”的原则。

有关翻译策略的研究,鲁琦(2011)从“目的论”出发,认为科技论文摘要的译者要摆脱“对等论”的束缚,充分考虑翻译的目的,以英语摘要的文体特征及国外检索机构的要求来决定英译的方法及策略。而具体翻译方法上,考虑到中文摘要惯用无人称句,长句出现也较频繁,因此英译时不应以汉语的自然句为单位来硬译,常常需要采用拆译的方法(张建平,2007)。另外,朱剑飞(2005)探讨了中医药论文摘要中大量形象化语言的英译策略,指出采用直译的方法会使译文生硬难懂,可把抽象的中医语言具体化,使译文简洁易懂。 YqJT0Swhl05qY4Xyptser+fP8Yrv0/J/C/ngZxJ8g7ifUBnZbD8bAmyaBC8ant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