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摘要语言特征研究

科技论文摘要在语言使用上,包括语句、词汇等层面都表现出典型的特点,如传统观点认为,科技论文为增强文本的客观性,多使用第三人称及被动语态等。但已有研究发现,现代科技论文摘要在语言层面似乎显得更加开放,更具动态性。研究者们从跨学科或具体学科或期刊的角度出发,采用定量实证研究的方法,有些还借助自建的小型语料库,并采用语料检索软件如Wordsmith等来辅助研究。针对科技论文摘要语言特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时态、语态/人称代词、常用句式、常用词等方面。

3.3.1 动词时态

以上分析得出,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信息性摘要一般遵从“研究背景—研究论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的五语步语篇模式。那么,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来描述文章的“背景”应该是合理的。“论题”的提出主要涉及本项研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也与“背景”部分中的以往研究形成对比。“方法”与“结果”语步如强调论文完稿之前具体的研究步骤和当时的研究结果就可采用“一般现在时”。至于“结论”部分,由于涉及对本项研究的总结、分析评价及对未来的展望,则可能涉及“一般现在时”和“将来时”。那么,实证研究所观察到的结果是否如此?

葛冬梅等(2005)在所收集的 Science 期刊有关3个学科(电子与电气工程、金融和外科医学)的150篇英文摘要中,共观察到6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6例)、现在进行时(3例)和将来时(6例)。张玫等(2010)对 Science 期刊共100篇论文摘要的观察也发现共有6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2例)、现在完成进行时(1例)、一般将来时(1例)。尽管上述研究者选取的语料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但观察得出的结果只是稍有差异。显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3种时态在不同学科的科技论文摘要中出现频率最高。

葛冬梅等(2005)的研究还进一步指出,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语步都会对语篇中动词的时态选用产生一些影响,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的摘要多数情况下会选择用“一般现在时”,但介绍研究背景时会使用“现在完成时”,而在描述研究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时可能用到“一般过去时”;金融学摘要在回顾以往研究时,会使用“现在完成时”或“一般过去时”,但一般情况下“一般现在时”似乎是唯一选择。外科医学论文摘要的时态差别比较大,“研究背景”语步会使用“现在完成时”或“一般过去时”;“研究论题”语步中“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数目相当,似乎取决于作者的偏好;“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语步基本都使用“一般过去时”;而“研究结论”语步则多用“一般现在时”。范华泉等(2004)针对900篇医学论文结构式英文摘要时态使用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操林英(2012)的统计发现,材料学科的论文摘要“方法”部分多使用“一般过去时”,而其他部分多采用“一般现在时”。

综合来看,科技论文摘要目前惯常使用的时态原则大致是:采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背景”“论题”和“结论”部分,采用“一般过去时”描述“方法”和“结果”部分(滕真如等,2004;张玫等,2010)。EI也明确提出过用“过去时”描述作者的工作,用“现在时”陈述所得出的结论。但是,科技论文摘要目前似乎还表现出“通篇采用一般现在时”的趋势,如何宇茵(2010)所收集的航空航天类英文论文摘要中,有约半数的摘要通篇使用的是“现在时”。另外,张玫等(2010)的研究也发现其语料中有约30%的摘要全部采用“一般现在时”,并认为采用“一般现在时”能给读者以信息新鲜、客观和真实的感觉,有助于提高阅读兴趣。

3.3.2 语态/人称代词

一般认为,被动语态的高频使用是科技英语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主要为满足科技语篇客观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以及表达研究者谦逊的态度。但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则不可避免会造成英文语句头重脚轻、结构笨拙的情况,从而影响阅读的效果。一些国际知名的期刊,如 Science Nature 也都在投稿指南中提出稿件应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写作。EI对于文章摘要的写作,也明确提出应尽量使用主动语态。此外,跨学科实证研究也表明,科技论文摘要中语态的使用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研究者们基于一定量的统计数据,在对比分析了语篇中主动和被动句使用的频率之后发现,目前主动语态在国外科技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中占主导地位(滕真如等,2004;车君侠,2009;陆元雯,2009;张玫,2009、2010),且有些摘要甚至通篇都采用主动句(车君侠,2009)。

与弃用被动而选用主动语态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科技论文摘要开始广泛采用第一人称代词作为主语。陆元雯(2009)针对跨多个学科5 000多篇研究性论文摘要的研究表明,与文科学术论文摘要相比较,理工科科技期刊论文摘要第一人称代词“we”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从具体学科来看,农、工期刊论文摘要较少用到“we”,但医学期刊摘要中“we”出现的频率较多;此外,主语为“I”的语句在其语料库中也有少量出现。张玫(2009)的研究也发现,其所收集的300多篇科技论文摘要中约80%的摘要都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包括“we”和“I”,以及相关的“our”“us”和“my”等。

语态的使用会因具体学科传统及研究范式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学科的论文摘要中,主动语态更多见一些,但有些学科可能更强调信息的客观性,因此被动语态要更为多见。其中,具体针对医学论文摘要的相关研究最多。Kirkman(2001)随机抽查了500种医学和生物学英文版期刊的《读者须知》,发现其中只有2种期刊要求使用非第一人称和被动语态。实证研究也表明,英美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以主动句居多,其次是无语态句,最后才是被动句(范晓晖,2005)。齐晖(2012)对比了自建的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库和美国国家语料库(ANC)综合性文体笔语文章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被动语态在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使用频率较高,是医学论文摘要中的必用语态。需要指出的是,齐晖的研究是将自建的“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库”作为观察语料库,而将美国国家语料库(ANC)的笔语子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进行对比,而其他研究则是根据自行收集的语料,对比语料内部的主动和被动语态使用频率。

此外,不同学科论文摘要的不同语步因信息强调点不同,使用主动或被动句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例如,葛冬梅等(2005)指出,在金融学摘要语篇中的任何一个语步中,主动动词均多于被动动词。针对电子与电气工程、医学、航空航天以及计算机学科论文摘要的研究均指出,除“方法”语步外,其他语步所使用的主动动词都要多于被动动词(葛冬梅等,2005;何宇茵等,2010;康勤等,2012)。就材料科学论文摘要而言,操林英(2012)发现,“背景”“方法”和“结论”语步更多地使用被动语态,而只有“结果”语步更多地使用主动语态,作者分析认为,“结果”语步更多地使用主动语态是为了更加突出新信息,而其他语步使用被动语态则是为了增强客观性。就医学论文摘要而言,范华泉等(2004)的研究表明“方法”和“结果”语步更多地使用被动语态,而范晓晖(2005)认为被动句在医学论文摘要的“方法”语步使用频率最高。

具体学科中有关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研究结果大致是主动语态可能选用“we”,而一般不会以“I”作为主语。例如,何宇茵等(2010)发现,其所收集的50篇航空航天类英文摘要中均未出现“I”。齐晖(2012)的研究也发现,医学论文摘要主动语态可选用“we”做主语,但未发现有“I”做主语的情况,且与之相应地,也并未在医学摘要文本中发现使用“my”,但“结论”语步却广泛采用“our+名词”的搭配模式,如“our study shows that”等。雍文明(2012)基于儿科医学论文摘要语料的研究指出,因为“结果”语步反映的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能使用第一人称来表达。

综上所述,现代科技英文摘要倾向于更多地使用主动句,并自然穿插使用被动语态和第一人称做主语。究其原因,主动语态更加直接有力、更能突出动词所表达的内容,从而更简洁和清晰,更方便阅读。而过度追求被动语态则会造成语句结构臃肿,给人以机械、保守、矫饰和非人性化的感觉,因此不利于读者接受。科技论文摘要开始广泛使用第一人称作为主语的趋势也同样说明,现代科技论文开始打破以往刻板、机械的文体印象,力图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便读者阅读。在过多使用被动句会使得文本不自然,而使用“I”又会使表达过于主观化的情况下,“we”就成为一个不错的平衡手段,既可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又可避免“I”显得太过于主观的缺陷。张玫(2009)对此的解释比较合理,她认为:1)使用“we”强调参与研究的是团队,而非个人;独立作者也倾向于使用“we”,而非“I”,原因在于尽量减少作者的个人主观因素。2)英语中的“we”具有社会标记作用。一般人们把“we”分为包容性(inclusive)和排斥性(exclusive)两种。包容性“we”可以起到缩短双方距离、加深感情、凝聚力量的作用,而排斥性“we”则表示非同类、非一致关系,具有权威性。英语科技论文中使用包容性“we”表明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共同点,比如共有的知识体系、目标信念,属于一个整体,有团结精神。排斥性“we”强调作者在本研究中所做的贡献。此外,有研究从语篇内部连贯性出发,指出“we”是一个典型的“语篇标志词”,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强调作用,尤其是“引言”部分最后一句或“方法”部分的第一句,引出旨在填补前人研究缺陷的本研究;而使用“We found that”“We conclude that”及“We suggest that”之类明确标记各语步的语句则可使整个摘要的语篇更具连贯性,层次也更分明。(范晓晖,2005)还有研究提出,因为没有作者愿意独立承担研究的责任,所以选用模糊一些的“we”,而不是“I”。

(Yakhontova,2006;何宇茵等,2010)

3.3.3 语句特点

短句一般具有简明、清晰的特点,而长句和复杂句则具有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科技论文摘要,一方面倾向于尽量使用简单句,主要为方便电脑识别以及读者快速获悉摘要内容,因此EI提出了尽量使用短句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因为摘要一般有长度限制,为在有限的空间里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不得不借助长句和复杂句来进行表达。作者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此外,孔飞等(1998)针对30篇英文摘要语句结构的抽样调查表明,使用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修饰性语法成分的简单句居多(占句子总数的77.11%),而主从复合句(含主、宾、定、状语从句)则为少数(占11.16%),由此说明,为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英文摘要在句法上体现出“扬短语抑子句”的风格,形成了简单句(但包含多层修饰语)居多的局面。

含名词化结构的长句是英文科技论文摘要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认为名词化结构具有囊括(encapsulation)和浓缩(condensation)的功能,对于提高摘要的信息度,在有限篇幅中表达更多信息具有重要作用。孙滢(2010)的研究发现,名词化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在其所收集的40篇摘要中,80%的小句都含有名词化结构,该比例甚至要高于Biber(1999)统计得出的一般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所占的比例。此外,孙滢的研究还发现,人文学科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的比例要高于自然科学,其分析认为,人文学科论文摘要中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需要使用相对抽象、概括性较强的语言,而名词化是实现句子精练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自然学科论文信息性摘要一般与实证性研究有关,是对实验过程和数据等的描述,抽象程度不高,因此科技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的程度略低。

英文论文摘要如使用名词化结构做主语,能使信息前置,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却容易形成“头重脚轻”的句子模式,破坏句子的平衡性,影响读者阅读。因此,EI明确指出,可用动词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不应用“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而应采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另一方面,也可使用倒装结构来改变句子这种“头重脚轻”的现象。不过,目前随着科技语篇主动语态,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做主语的现象越来越多见,英美国家作者所写的英文论文摘要中,这种“头重脚轻”的语句已经比较少见了(何瑞清,2004)。范晓晖(2005)也指出,当今国际生物医学界倡导的是尽量避免名词化,使用主动语态将抽象的名词转化为相应的动词形式可使句子结构更简练、动作更突出,而我国多数科研工作者仍认为名词化是科技英语的一个显著文体特征。

论文摘要的起首句也表现出一些特点。例如,我国国家标准以及EI都明确规定,论文摘要的起首句不可简单重复题名。但是,根据EI的规定,摘要“应少谈或不谈背景信息”,因此摘要的起首即是有关研究论题的语句,由于论文标题是对论文论题最简洁的说明,所以起首句重复标题似乎不可避免。EI做出如此规定的原因在于,EI中每篇文摘记录都是与题目连排,只是题目用黑体排印,因此便可认为标题就是文摘的第一句话。正因为如此,EI才规定论文摘要的起首句不能只是标题的简单重复,而应对标题内容做必要的引申和扩展。一些编辑也指出,医学论文摘要的“目的”部分不应重复题名。例如,康素明等(2007)随机抽取了《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等9种国内医学院校学报中共60篇文章的标题和摘要研究后发现,其中50%以上的论文摘要都存在“目的”与题名重复的现象。他们分析提出,结构式摘要的“目的”与“结论”两个部分具有前后呼应的关系,一般在“目的”语步中会提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在“结论”语步中回答是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这层对应关系,即可根据“结论”部分的内容来充实“目的”部分的信息,而不只是简单重复题名信息,同时还应注意避免“目的”与“结论”两部分内容重复。

医学论文摘要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的形式,这一形式使得这类摘要的语句呈现出有别于一般科技论文摘要的特征。首先,医学论文摘要中存在一些非完整语句。医学论文结构式摘要中的一些语步,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场所”“患者或其他参与者”等,会在小标题后采用非完整语句结构来进行描述,如不定式结构、名词词组等以达到简洁化的目的。范华泉等(2004)随机挑选Medline检索系统收录的900篇英文摘要,发现结构式摘要的“目的”语步中有约半数为动词不定式短语结构。其次,结构式摘要中用来标明各语步内容的小标题在功能上等同于一般科技论文摘要中常用来表示结果或结论的典型语句结构,如“it is found that”,“it is concluded that”等,因此结构式摘要中的“结果”或“结论”语步,尤其是这些语步的起首部分,可能只需要直陈研究结果或结论即可,而不必再使用以上语句结构来进行标识。

此外,有些中文科技论文摘要表现出语句不完整的特征。以上提到,EI有关明确提出文摘写作要删除诸如“this paper”“in this paper”“the author”等“不言而喻的”表达,因为这些表达不能提供任何新的信息。仿效EI的规定,我国国家标准中也提出摘要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的规定,使得中文摘要倾向于省略主语,直接用动词词组表达,从而形成主语缺失、语句结构似乎不完整的特征。

3.3.4 词汇特点

科技论文摘要中的词汇,首先表现为专业术语较多,但摘要中的高频用词,包括具体学科摘要中高频词汇及其用法特征的深入研究对于英语摘要写作及教学意义重大,研究者们对此已有所关注。此外,科技论文摘要的论断、分析或评价,为谨慎、客观起见,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hedge)。

3.3.4.1 高频用词研究

陆元雯(2009)自建的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语料库,包含10个学科,涵盖文、理、工、农、医等5大学科类别,共5 178篇研究性论文的英文摘要,库容量为893 969词,语料时间跨度为2001至2005年。利用WordSmith检索软件,其研究得出了该库中前10位高频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还对这些相关词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如“result”为摘要中高频出现的前10位名词,检索发现,该词主要应用在“results suggest that”“results indicate that”“results showed that”以及“results show that”等词串中。

曹雁等(2011)建立了一个跨12个理科学科,共5 000多篇国际核心期刊摘要(91万词)的科技期刊英语摘要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学术英语词汇在摘要各语步的分布和使用特点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指出:1)学术词汇在摘要各语步中基本不可或缺,常见的如analyse、data、method、structure、vary和region等词族基本出现在每个语步的前20位。2)据统计,有9个词族在3个以上的语步中均高频出现,这些词族的广泛分布能揭示科技论文和摘要写作的共性特征,但同时部分词族的用法存在语步差异,且这些词的名词化比较常见,如名词analysis的使用频率最高,尤其是在“结果”语步中。3)学术词汇的搭配、类联接和功能也存在语步差异。例如,在“方法”语步中,“method”一词有许多显著的动词搭配词,如have、is、propose、use、develop、require、provide等。该词常用的类联接形式是“名词+动词+method”或“method+动词”,这些句式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前半部分,作为描述研究方法的起点。相比之下,“method”在“结论”语步的类联接更加多样化。这些表达方式在功能上主要用于评价和界定研究方法,有时与can、will、would等情态动词连用,预示研究方法对未来产生的影响。在语义上,method常与effective、feasible、promising、rational、new、powerful、attractive、reliable、popular、useful等具有积极语义韵的词连用,表明对研究方法实施正面、肯定的评价。

具体学科方面,齐晖(2012)根据其自建的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库,发现排名前3位的高频实义动词各种变形分别为associated、compared和use。其中associated的常用搭配为“be动词+(副词)+associated with”,其语义趋向是表示风险、死亡率、疼痛以及各类疾病等的词语,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韵。compared的常用搭配为compared to/with,其语义趋向为表示对比对象的控制组、控制量以及研究方法、测试方法等的名词,呈中性语义韵。use当谓语动词时只用过去时,且与we搭配,用于研究方法语步中;use当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时,其语义趋向均是表示方法、数据或实验对象的名词。

以上3位研究者都基于自建的学术英文摘要语料库,利用语料检索软件,就其中高频出现的词汇,包括这些词在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语义韵等不同层面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学习者自学及学术英语教学大有裨益。

3.3.4.2 模糊限制语研究

为谨慎、客观起见,学术论文作者常常借助一些模糊限制语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他人研究进行评述。有关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最有影响的是由E.F.Prince提出的分类,他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将其分成两大类:变动型模糊语(approximators)与缓和型模糊语(shields)。前者还可细分为程度变动语(adaptor)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后者可细分为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常见的程度变动语包括slightly、very、generally等;范围变动语包括about、roughly、around等;直接缓和语包括表示主观性的情态实义动词(如assume、suppose)、情态动词(如may、might、could)、表示意态倾向的动词(如seem to、tend to),以及表示可能性的形容词、副词(如possibly、probable、likely)等;间接缓和语主要包括this paper、suggest、reveal等。学术论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谨慎性的特点也会在论文摘要中体现出来。

相关实证研究多是针对英文科技论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的调查与分析,且主要集中在其中一类模糊限制语,即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之上。例如,何宇茵(2010)发现,表达“可能性”的情态动词在英文摘要的“结论”语步出现的频率接近50%。曾瑜薇等(2005)的研究表明,模糊限制语在“目的”和“结论”语步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在“方法”和“结果”语步中出现频率较低。葛冬梅等(2005)也认为,摘要中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并未因学科不同而有明显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受语步的影响:在“研究方法”语步中,情态动词使用的频率最小,因为这一部分涉及客观内容的描述,不需要情态动词来限定作者的态度或表达内容的可能性;但在摘要最后的“结论”语步,使用情态动词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部分,这是因为在结论部分的评价、推断或引申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涉及作者的态度。康勤等(2012)也指出,医学论文摘要中,情态动词在“方法”语步中出现频率较低,其次是“背景”语步,在“结论”语步使用频率最高;而计算机论文摘要中,情态动词在“目的”和“方法”语步中分布较少,在“背景”和“结论”语步中使用较多。

此外,王舟(2008)基于自建的医药卫生中、英文论文摘要语料库,对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对比。其研究发现,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但英语语料库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语料库,呈现出显著差异。例如,情态动词包括“may”“could”“might”等在英语摘要语料中出现多达36处,而汉语摘要中却只有“会”和“可能”这2个词,共出现15次;表示“可能、推测”的形容词、副词或名词“possible”“probable”“unlikely”等在英文语料中共出现25次,而在汉语语料中却只出现过1次“或许”。研究认为,英语医学学术论文作者在摘要中提供数据时,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倾向于简洁、精确,没有过多地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但在提出观点或结论时,却更注重使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来构成与读者对话、商讨的语气。而对汉语摘要语料库的分析显示,中文摘要在提出学术观点时略显武断和简单。 7/ewk5W96t8ngNTPfrmk235Wy7O3C8lnv05fv7Sutkum4h9hx8BIwR5ijQeOIm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