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培树创新动机意识的方法

创新意识产生于社会或个体的客观需要,对现状的强烈不满,欲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以及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是进行创新的关键。只有创新意识强烈,才能在创新路上勇往直前,研制出造福于人类的新成果。若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产生创新需求和萌发创新动机;也不可能学习集聚创新能力,更不可能参与创新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产生浓厚关注的创新兴趣,然后激发踊跃欲试的创新动机,最后树立热情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激发创新动机的方法

1.敢于挑战风险与难题

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出于对工作的兴趣、好奇心和成就感等内部动机需要,敢于直面难题,创新性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就感。可见,平常只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乐于选择、研究和解决那些具有挑战性、危险性难题,工作上自会显示出较高的创造力水平,使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用武之地,从而感到兴奋、鼓舞和愉悦。

2.经常测试自己的动机

有人把创新看得很神秘,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想都不敢想;也有人对创新具有恐惧心理,害怕挫折遭别人非议。其实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具有创新能力。科学家的重大发明是创新,学生想出一道题目的新解法,或写出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也是创新。潜在的创造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沉睡着的力量,亟待唤醒开发。

方法是坚持经常进行自我激励与测试:你的创造活动完全是出于好奇心还是为了取悦其他人?你从事创造活动是为了自我满足还是为了获得其他好处?你喜欢挑战性工作吗?你是否渴望挑战性工作?并不依赖别人的帮助?你是根据自己的标准还是别人的标准来评价工作成败的?肯定回答的问题越多,表明内部动机越强。

3.激发内部动机的方法

一是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寻求自己的兴趣,可以在纸上分级列出自己感兴趣并愿意从事的工作内容。

二是寻找对工作的自我满足点。想一想这项活动哪些方面使自己感到了满足,满足了自己哪些需要。

三是接受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尝试做一些难度稍大一点的工作,会有许多别样的体验。

四是与人合作并重视独立工作。无论是大学在校期间还是参加工作以后,许多工作都是需要合作完成的,这个时候不仅需要配合团体的其他成员完成工作,也要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五是设立自己能达到的工作标准。接受旁人对工作有益的建议,但对其不良的评价持保留态度,至少是在这项工作完成之前。

4.借外部动机激发创新

外部动机对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关键看你如何利用!

其一,巧借外部动机激发内部动机。接触新生事物时,开始很难产生强烈的内部动机,这时需借用外部动机强化支撑行为。在实践中培养兴趣,用自我奖励培养乐趣与价值认可。比如一个人开始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赏,去做些小发明创造。久而久之,他发现这项活动充满乐趣,让他十分有成就感,那么这时支持他行为活动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外部动机,因外部动机已转化为内部动机了。

当自己对一项工作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完成时,可事先约定完成一部分工作后,只要结果达到一定的水平,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这对内部动机产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许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你就慢慢发现了这项工作的乐趣。

其二,避免外部动机抑制内部动机。要学会弱化外部动机,使行为活动是为了满足机体内在的需要。常提醒自己行为活动的初衷,避免外部动机抑制内部动机。

有个著名的心理故事,讲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家门前嬉闹,他难以忍受。于是,想了个主意。他给每个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孩子们仍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聪明的老人知道只需操纵美分这个外部因素,就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将孩子们“为自己快乐而玩”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得到美分而玩”的外部动机;得了外在奖励就忽视了内在兴趣,当外在奖励停止时,行为就自然停止。

(二)培养创新兴趣的方法

1.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氛围浓厚,才有利于培养创新兴趣和产出创新成果。榜样教育是“不教之教”,在富有创造力的环境里,你的榜样是丰富的,这些“榜样”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你的创新兴趣。如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培养出玻恩、海森伯、泡利、赫维塞、罗瑟兰、鲍林、狄拉克、邓尼逊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人,是该校集聚着众多创新“榜样”,并充满浓烈创新气氛的结果。

2.健全创新心理

创造性思维产生,有赖于学生的心理自由。学生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才能孕育、诞生创新思维。创新心理环境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

一是永远保持童心。英国大诗人柯勒律治说:“保持儿时的感情,把它带进壮年中去;把儿童的惊奇感、新奇感和四十年来也许天天都惯见的事物结合起来,这个就是天才的本质和特权。”儿童天生对外界保持一种好奇的状态并表现出探索的渴望与冲动,这是人最初的天性使然。凡有所创新与贡献的人无不是保持着一颗不泯的童心,最具突破性的科学家都是充满了好奇之心的。何谓“童心”?童心就是对外界表现出来的新鲜感、好奇心和探索欲。如心理学家特里萨·安贝丽所说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在婴儿心中,是一种去探索的渴望和动力,他们不断发现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和看待事物,当他们年龄增大时,他们就开始将他们在玩耍时的构思转化为现实”。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在谈如何培养创造力时提出了“四大回归”理论——回归儿童式提问、回归儿童式想象、回归儿童式判断和回归儿童感受。创新型人才需要培养的就是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孩童般好奇、探索的眼光和不断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是增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即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高成就动机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他们参加任何活动总力图取胜,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面对挫折和困难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高成就动机的人,可更好地使潜在兴趣转化为现实的、对行为有效的兴趣。培养成就动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崇高的追求目标,养成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增强自信心;积极体验实现目标后的成功喜悦。

三是培养自我期望。期望是人判断自己是否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原定需要的主观想法,反映人需要动机的强弱,对人的行为与行为结果有着深远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的行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使其走向恶性方向。因此,培养自我积极期望是创新者的重要任务。当你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的时候,借助持续的自我暗示,让你对这项活动产生真正的兴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参加某项活动,期待最终结果能让你得到成长与收获,也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行为结果。

许多人认为创新是遥不可及的,是少数天才的特殊能力。其实对任何一种事物的不同认知或对任何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都是创新,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处处充满着创新。要学会带着审视眼睛去观察、思考和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或现象,让自己活得丰富多彩;要多读一些专业外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广泛兴趣。

3.从简单尝试开始

常听到“我对这活动根本不感兴趣”的话,说明对这项活动不了解,或认识片面,还可能是对这项活动缺乏信心。不如先了解和尝试一下这项活动,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实现小目标,尝到活动的成功喜悦,兴趣也就逐渐产生了。或将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几个小目标,从比较容易的小目标入手,就易增加创新的信心。

4.从日常生活入手

日常生活中可以创新的东西不胜枚举,顺利解决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是创造力的表现。比如烹调一道新菜肴,发现事物的新用途,用简单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都是创新。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辆货车通过一座天桥时,司机没有看清天桥的高度标记,结果车被卡在天桥下面。因为装的货物很重,很难把货车开出来。司机和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想尽了办法,还是无济于事。一个小孩子走过来笑着说:“你们把车胎气放点,不就出来啦!”真是个好办法,司机马上放了些气,货车高度降了下来,就顺利通过了天桥。

5.合理运用兴趣移性

兴趣爱好是可以转移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所学专业是医学,因为我国的特殊历史环境,毅然弃医从文,选择用手中的笔来作为思想斗争的武器,写出大量战斗檄文,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大文豪。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兴趣爱好转移到创新活动中去。

6.合理进行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指在安排创新活动时,每达到一个目标,给自己点物质或精神“奖励”,保持高度兴奋状态,保证行为活动持续发展,直到创新目标全部完成。

完成既定目标时,会感到快乐、喜悦、自豪、满足,这种成就感、荣誉感等积极情绪会促使不断强化参与创造活动的浓厚兴趣。当未完成既定目标时,应及时调整行为计划,使创新行为继续下去。

在创新活动中,遭受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关键要进行合理归因,将挫折感降到最低,以免负性强化导致兴趣消退。古今中外,凡有建树之人,无一不是在挫折面前经受住考验的人。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试用了6 000多种纤维材料,才确定用钨丝做灯丝。法国作家小仲马,经过不懈努力,才完成成名之作《茶花女》。

(三)增强创新意识的方法

1.树立独立自主意识

创新讲究的是独一无二,而不是模仿、雷同。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注意培养独立(独立的人格、独立获取知识、独立钻研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主发展)意识,实际上就是自我激励、控制,不依赖他人、不盲从权威。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选择的创新事物上,克服困难,百折不挠进行研究。

2.养成问题质疑意识

问题意识就是说遇事要善于提出问题。创新始于提出问题,终于解决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才是创新。怀疑意识强调对权威的挑战,不敢怀疑质疑,就阻碍思维创新。只有敢于怀疑质疑,才能有效扩大自己的创新思维空间。

3.承受风险挫折意识

创新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要想有所创新,就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4.强化社会实践意识

创新要坚持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可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接触到各种新鲜信息,刺激产生更多兴趣,增加兴趣广度;才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使知识技能掌握得更牢,稳定学生兴趣,增加兴趣深度;才可结合社会工作实际,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增加创新兴趣浓度。 ke2B3mMqDz1a6+iXK0x4hhefaCAsls3abxHoB9IED0Om+lr49D+UX0mJocbtk7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