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数据说明

1.省际数据说明

(1)资本存量的计算

资本投入的数据为各省的资本存量,文中采用Goldsmith(1951)提出的永续盘存法估算我国省级层面的资本存量数据。永续盘存法的公式为:

由公式可知,要计算资本存量数据,需要的数据有当年固定资本投资额、初始固定资本存量、投资品价格指数和折旧率四个指标。其中,本文采用每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额来计算资本存量。初始固定资本存量则采用Hall和Jones(1999)提出的方法,1953年的初始资本存量利用1953年的投资比上1953—1963年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与折旧之和来估计。投资品价格指数采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5》、《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另外,与大多数文献类似,本文假设资本的年折旧率为5%。

(2)劳动投入数据

使用各省年末就业人数作为本年度就业人数的度量指标,这与大多数学者的处理方法一致。

(3)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

我国的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被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这四类。《中国统计年鉴》从1995年开始提供全国30个省的收入法核算省际GDP数据,包括各省当年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提供了与之口径相同的1978年以来的各省收入法核算数据。本文采用省际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估算。

地区生产总值按收入法分为四项:劳动者报酬(NR)、生产税净额(NT)、固定资产折旧(DE)和营业盈余(P)。显然劳动者报酬应归于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属于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属于资本报酬。

根据Abel et al.(1998)、Gollin(2002)、白重恩等(2006)、戴天仕和徐现祥(2010)、郭熙保和罗知(2010)、樊纲和姚枝仲(2002)的研究,“营业盈余”被划归为资本所得。“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相当于全国的产值剔除掉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还有税收,类似于企业的净利润额

关于生产税净额项目。生产税净额等于生产税减去补贴。生产税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烟酒专卖专项收入、进口税、固定资产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排污费、教育费附加、水电费附加等。在生产税中,营业税和增值税属于资本所得,但是如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一部分则是由消费者承担的,甚至完全由消费者承担,应该计入劳动所得。然而,在地区层面的数据中,我们无法从生产税种区分出各种税种的实际金额,导致生产税的处理是一个难点。雷钦礼(2013)将税率包含进一阶条件联立方程组模型中,一方面避免了生产税净额人为摊入产生的扭曲,另一方面可以得到税收对要素替代弹性和劳动资本报酬的影响。戴天仕、徐现祥(2010)的方法是将生产税净额等比例平摊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三项,然后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这种等比例平摊的方法实际上是将税收看作一次性总付税,即税收不会造成经济的扭曲。郭熙保、罗知(2010)在估算中国省际资本边际报酬时,将地方和中央的各类间接税分离,然后摊入相应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中。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数据更加接近原始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数据,但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开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才开始,所以这个方法无法用来处理1990年以前的数据,不适用于本文的研究。雷钦礼的方法同样不适合本文,因为他采用的是一阶条件联立方程组法,可以将税收纳入计量模型,但本文采用的标准化系统法中包含CES生产函数本身,将税收纳入生产函数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本文沿用戴天仕、徐现祥(2010)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处理方法,将生产税净额按照其他三个项目现有的比例进行等比例分配,则有:

(4)数据来源

计算资本存量所用到的数据中,1952年到2008年的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2009年到2012年的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年鉴。劳动力投入和省际收入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中,1978—1992年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1993—2004年的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2004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为历年各省统计年鉴。其中,由于2008年是数据普查年份,部分省份当年的收入法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未录入统计年鉴中,因此2008年数据将相邻2007年和2009年的数据取平均数得到。

西藏自治区和海南省的收入法地区生产总值缺失严重,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不包含西藏和海南。此外,重庆市1996年之后才从四川分离,因此将四川和重庆的数据合并,作为一个地区来进行计算。

2.行业数据说明

(1)固定资本存量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汇集了各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额、累计折旧和本年折旧等指标。但这些数据均为账面价值,如果不对资本进行处理,将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同一企业年与年之间不可比。问题在于,固定资产购买来自于不同年份,而数据中只有固定资产原值的数据,没有购买资产年份的数据。因此,我们参考Brandt et al.(2012)提供的方法进行估算。

(2)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没有直接给出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的数据,但根据樊潇彦(2004)、舒元等(2010)、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2007)的研究,可以通过劳动总收入和资本总收入得到要素报酬份额数据。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2004年之后数据库不再报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该科目变更为主营税金及附加。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2007)指出,计算资本回报的思路是,资本回报可以分解为资本所有者收益(即净利润)和社会收益(即相关政府税收)两个部分。其中,社会收益以税收形式体现,包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增值税还有企业的所得税。而净利润加上企业所得税为企业利润总额。所以“利润总额+企业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增值税”是资本的所有者收益加社会收益。但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企业补贴因素的影响,如果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整体获得补贴收入,这会增加资本权益回报,因而考虑社会回报时应扣除这一转移收入。同时,还要考虑折旧问题,固定资产折旧代表的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将价值转移到产品上,中间投入不包括固定资产),可以看作固定资产得到的收益,因此也要计入资本的收入中。此外,利润总额完全划归为资本总收入的原因是,如果劳动者(包括生产者和经营者)参加了企业利润的分配,那么所有以现金和实物形式的分配均计入了“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和“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之中,如果以股权激励的形式给予分配,则劳动者成为股东,这部分收入就应该计入资本所得。应付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即劳动收入已经包含了个人所得税。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自然计入资本所得。

劳动报酬的份额和资本报酬的份额计算公式为: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工业企业数据库中造纸业2001年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数据异常,因此本文计算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不包含造纸行业。 Nr5IBEx2iH4WPlUsVL2jxQpmy8qCj6lyE7bacXKKqnDYaQyz5ytpWMSmiSXsYH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