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感受万国建筑遗世独立的沧桑

在鼓浪屿这座小小的岛上,分布着众多有故事的建筑群,所以这里历来有着“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当年,工人们就是用船、板车一样样地把材料从内陆运到岛上,在他们运来的材料当中,还有一些名贵的石料是进口特制的,百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别墅也随着小榕树的长大而渐渐老去,虽然大多数都已经变得破旧不堪,但却渐渐沉淀出一种遗世独立的美。漫步在那些宁静的小巷子里,鲜有行人,墙头探出了一枝开得正艳的三角梅,院门半开,似乎正在诱惑着你推门去探个究竟。

从轮渡码头上岸,向左便拐上了一处斜坡,坡上有座很不起眼的红砖小楼,小楼的门上还挂着鼓浪屿管委会办公室的牌子,那里曾经是英国领事馆的旧址,1998年被重建,建筑为两层高的清水红砖楼,四角是“出砖入石”的建筑结构,落地门窗都配有百叶,用来调节阳光。

顺着斜坡继续向上走,三岔路口的拐弯处是日本领事馆的旧址,建于1897年,是由中国工匠王天赐承建的,整座建筑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特征,显得非常古朴、典雅。领事馆的东边是日本警察署及其宿舍,颇具东洋建筑的风格,在地下室监狱的墙壁上至今都还能看到斑斑血迹以及囚犯所刻下的标语。

参观完英国领事馆和日本领事馆,我们就来到了位于三明路的美国领事馆旧址。这座两层的罗马式红砖建筑建于1930年,是以红、白两种颜色为基调,东南两面还矗立着高大的廊柱,整座建筑都没有安装百叶窗,窗楣只是做成了简单的半月形,显得简洁而明快。

除了美国领事馆旧址,这里还有荷兰领事馆和德国领事馆旧址,它们分别位于中华路和鹿礁路,如今已被改成了商铺和家庭旅馆。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的影子了。

细看鼓浪屿上那些老房子,除了少数的几处是 纯粹的西式风格外,大 部分都是中西合璧的样 式。 这是因为当时在鼓浪屿上斥资修建别墅的富商与华侨都是闽南人士,所以那些建筑的古希腊廊柱、哥特式圆拱和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等模式融合得天衣无缝,从中依稀可以看出闽南人的本土情结。

福建路上有一处颇有特色的老房子——怡园,那是晚清八大诗人之一的林鹤年的别墅。整幢别墅分两层,有着清水红砖、圆拱高柱,周围还配有小花园,只是如今,怡园的院子已被周边新盖的房子所侵占,昔日的风雅早已荡然无存。 PGAct6+O2K5RAvZwngWrz8uD6wUAH7VAQxmB2NCTcin1+sOgIAMEE++eP2WEA1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