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杜甫草堂
书墨飘香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首经典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收录在中学语文的教科书中,这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留下的墨宝。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杜甫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包括著名的忧国忧民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来,杜甫携家离开成都,流落荆湘等地。直到五代前蜀诗人韦庄至此重结茅屋,才得以还原保存。

诗史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的主厅,占地面积为100多平方米,是草堂内建筑面积最大的建筑。为什么取名为诗史堂呢?因为杜甫生活在乱世之中,一生颠沛流离,他将自己看到的社会现实,完完全全用诗歌记载了下来。读杜甫的诗,就像在读一部反映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巨著。所以杜甫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里也因此得名为“诗史堂”。

妙趣传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走进诗史堂,只见大堂正中安放着杜甫的全身雕像,其眉宇间如同诗人笔下的诗歌一样,也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大堂的东西两侧分别立放着民间艺人所塑的杜甫、李白泥像。杜甫和李白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所以人们将这对“好朋友”放在了一起。

少陵草堂

“少陵草堂”碑亭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小亭子,它修建于明朝嘉靖末年。当时人们建造这座碑亭,是为了纪念诗人杜甫。茅亭中间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有清代果亲王亲手所题的“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杜甫的祖籍在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他在诗中常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所以人们就称他为“杜少陵”。 Mc2mZlC8v5KT849+abtGB1fSClhf273w+8Bt3HOKvk8xL/hyMGZU4sRT+7W3l/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