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有过多少伤痛,离异的夫妻都要努力修复好自己的伤,尽可能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尽可能给孩子健全的父爱和母爱。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访谈类电视节目,一个原本很优秀、聪明而美丽的女孩,由于父母的婚变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女孩的父母曾经有和谐的婚姻,他们夫妻恩爱,孩子也优秀、上进、懂事,一家人和和美美,过得很幸福。
后来,事业上小有所成的父亲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位漂亮女士,两人逐渐发展出了婚外情。尽管女孩的父亲行动一直小心翼翼,几个月后,女孩的母亲还是发现了丈夫的背叛。
好强的母亲忍受不了这种屈辱,坚决要和丈夫离婚。而丈夫不住地忏悔,说自己是一时糊涂,坚决不离婚,誓死捍卫这个来之不易的家。
因为丈夫这场婚外恋情,夫妻双方已经伤痕累累。在妻子的坚持下,丈夫最后也被迫离了婚,一个家就这样破碎了。
自此,他们的女儿开始学“坏”了:逃学、吸烟、出入网吧、早恋……成了一个十足的“问题孩子”。为了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夫妻双方决定再次坐在一起,一起帮助女儿。
在节目演播室现场,当女孩流着泪说出了自己积压许久的心里话,父母尤其是父亲才对自己以前的做法后悔莫及。
夫妻俩或许想不到,他们只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快乐”,却给无辜的女儿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很多单亲家庭或不健全的家庭,常常会造就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给孩子带来永久的心灵伤害。
为此,父母都要积极维护好婚姻和家庭,哪怕是为了孩子,也要负责任地抵制婚外情的诱惑,尽可能地不要轻易离婚,而要设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家。
健全、幸福、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这是每一个年幼的孩子都渴望而需要的。
但现实中,离婚会成为某些家庭不可避免的难题。很多时候,夫妻间没有爱,却竭力维持家庭表面的完整,反而会给孩子更大的伤害。我们也常见,很多名存实亡的家庭中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这种情况下,父母维持家庭表面的完整反而可能对孩子不利,因为对孩子来说,爱的健全比家庭形式的健全更重要。
在这方面,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妈妈很值得我们学习。每当遇到有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向我咨询教子问题时,我常常会举奥巴马的妈妈的教子事例。
奥巴马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妈妈安·邓纳姆独自带着奥巴马艰难地生活,而父亲几乎没有对儿子尽过抚养责任。
跟许多离婚后的妈妈不同,安从不在儿子面前讲爸爸的坏话,从不将自己对丈夫的怨恨暴露在儿子面前。
相反,她每次和奥巴马谈起爸爸,说的都是爸爸的优点,她还告诉儿子,爸爸真的很爱他。
安总设法让儿子明白,他们三个人有三个关系,结束的只是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而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爸爸和妈妈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
安也告诉丈夫,她不会阻碍他和儿子的关系,而是鼓励他们彼此相爱。
对有些已经离异的夫妻,做到这一点或许比较难,因为情感的伤痕至深、至久,可能难做到对对方的包容,有时会将自己的伤痛和怨恨无意识地发泄在孩子身上。
但无论有过多少伤痛,离异的夫妻都要努力修复好自己的伤,尽可能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尽可能给孩子健全的父爱和母爱。
而且,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离婚是父母的事,不是孩子的原因,不要让幼小的孩子背负父母失败婚姻的强大压力,这对于维持父亲或母亲与孩子的关系非常重要。
即使在健全的家庭,如果父爱或母爱缺席,也容易给孩子造成很多问题。
丽丽是我一个远房亲戚的女儿,她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姐姐、一个小她两岁的弟弟。
家在农村的亲戚一家很想有个儿子,所以在发现第二胎仍是女孩后,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就在丽丽很小的时候将她偷偷送到一位亲戚家,这样才生下了弟弟。
直到丽丽8岁,周围人都知道了他们家的事情后,父母才将丽丽接回自己家。
在此前8年的时间里,父母经常去亲戚家看望女儿,丽丽也知道他们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但一直以来,丽丽跟父母的关系很不好,她也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
回到自己家后,丽丽的问题更加突出,她平时不敢大声说话,吃饭时也畏畏缩缩,每次和姐姐或弟弟发生矛盾,或被父母批评后,她就偷偷地砸坏、摔坏家里的东西:收音机、录音机、暖瓶、碗碟等都是她的发泄之物。
丽丽在家如此,在外也是这样,胆小、怯懦,却常常趁人不备破坏周围的事物。
有一次,丽丽在和一位小朋友发生矛盾后,将一位邻居种在墙外的丝瓜、葫芦、南瓜秧等全部拔掉了,丽丽的父母给邻居说尽了好话,还赔了邻居几十元钱才了事。
事实上,我能理解丽丽的举动,虽然她有健全的家庭,但这个家庭不属于她,她的父爱和母爱都缺失,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她很多不合常理的表现都是在表达这种愤怒。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无论有什么原因或难处,即使工作再忙,即使有再多困难,父母也要尽量让幼小的孩子在自己身边生活,不可让父爱、母爱缺席,不要让父母都健在的孩子成为“孤儿”。
家是孩子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父母间的关系、父亲和孩子的关系、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形成和谐稳定家庭的基本关系,任一关系出现问题,家庭就会出现问题,也容易产生“问题孩子”。
家有“问题孩子”,父母先不要急于解决孩子的“问题”,而要先看看家庭本身是否出了问题,先想法解决家庭的问题,然后,孩子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