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知识通信

本书作者首次接触到“知识通信”这一中文概念是在陆汝钤院士的“知识科学”报告中 [14] ,陆院士指出,知识通信的关键是要根据内容来确定知识传播的路由,根据内容衡量知识传递的误差程度,并设计最佳编码。最早查阅到的和本书研究内容相关的“知识通信”的英文概念“Knowledge Communication”是在AKTbus项目的报告中 [15] ,其目标是建立开放、轻量级、可扩展的知识基础架构支持知识资源交互和通信,以连接和集成不同层次的知识应用系统。

以“知识通信”、“Knowledge Communication”分别作为关键词,在Google、scholar Google,以及ACM、IEEE等文献资源库中重新查找,对迄今为止所找到的文献情况进行分析,与本书“知识通信”内涵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研究着眼于知识在不同角色间传递时的信息编码、损耗等知识协作问题,其实质是“Knowledge Communication”或“Knowledge Transfer”,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信息论角度展开。Martin J.Eppler 等 [16] 指出,知识通信是一个通过口头或非言语方式交流并合作形成观点、评价、经验和技术的过程,分为面对面交流和基于媒介的交流两种方式,交流内容和目的包括Know-how(怎样完成一个任务)、Know-why(复杂现象的因果关系)、Know-what(结论)和Know-who(经验分享的对象)。当前此类问题的背景通常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媒体,通信主体是人,可视化设计和通信同步设计是当前这类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 [17~18] 。在教育软件设计 [19] 、公司职员知识交流 [20] 等应用中,如何使不同背景的个体角色间实现知识准确传递的此类知识通信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第二类研究是利用知识表示的方法提升通信质量,其实质是“Knowledge-based Communication”,目的是在应用层利用内容理解等手段增强通信效率。主要技术手段是基于本体技术,在通信协议规约中建立引用信息以支持内容理解。多智能体系统的通信语言KQML(Knowledge Query 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 [21] 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以支持多个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和协作。

第三类是利用知识工程方法或Web知识表示等解决Web上分布式异构知识库之间、规范化或非规范化的文件系统、数据库资源之间的互理解、互通信及更高层的知识融合等问题 [15,22] 。这类研究中出现了“知识通信”的词汇,但一般都没有对其进行专门定义。

第四类是研究知识级的通信理论,主要由陆汝钤院士等提出 [14] ,研究知识通信的形式化模型,包括基于内容的知识通信系统的模态逻辑、模型检测和语义等价性问题,建立带噪声的通信并发系统模型(含量子信道)及其语义等价理论等,其目的是为分布式知识通信系统中的语言和协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本书所提出的知识通信概念及系统框架与以上的第二三类研究关系紧密,但是“知识通信”这一研究主题的确定主要来自于陆汝钤院士的“知识科学”的文献。陆院士提出这一概念并领导了“非规范知识管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其目的是对知识及知识通信的数学模型进行深层次研究。本书研究内容的重点是在网络应用层,针对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应用高层的知识传递进行研究,和陆汝钤院士研究问题的层次和内容均不同,但是,我们仍然认为知识通信是一个描述作者所做工作的合适的概念。原因如下:

(1)本书的知识通信研究的是网络应用层的通信机制,研究的是根据内容通信的机制,而不是根据物理地址信息的通信。

(2)本书知识通信解决的是知识资源的传输问题,面对的研究对象是网络知识资源。根据上一节的定义,知识是有结构的信息。即使有许多原始网络资源非结构化,但是根据前面对网络信息资源表示方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对资源进行结构化组织和建立资源与有结构的领域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等工作正在进行,知识化的资源越来越多,即结构化的知识资源传递成为可能。

(3)本书关于知识通信的研究中,提升通信效能的主要实现技术手段是知识表示和基于知识表示的语义计算,这一点与第二类“知识通信”研究紧密相关。

(4)本书知识通信环境中的通信主体包括有各种智能体,它们可能是不同角色,如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中,知识通信主体有科研工作者智能体、学生智能体、教师智能体等。所以,要想使智能体间相互通信协作以辅助知识工作者,信息资源的表示必须是机器可理解和可处理的。同时,智能体也都体现着用户的意志,并由此构成了一个虚拟知识主体间的通信环境。

也就是说,在本书的知识通信中,通信主体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智能主体,通信内容是具有结构的知识资源,通信技术是基于知识表示和知识计算的技术。可以等式表示为:本书的知识通信=知识主体间的通信+知识资源的互联互通+利用知识表示和知识计算指导的通信技术。 dalPc9cz6nnnZ1yxpQD8Z9ReZt/4P95u42ed3r0s+xHJa5UpmG7BH7HuzGLmOs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