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穿过红门宫,盘道左侧是“小泰山”,建有一座小庙供奉碧霞元君。在盘道右侧有一种举世罕见的地质景观——“醉心石”,是许多呈东西向、大小不一的横卧在谷底的圆柱形石头,横剖面的中心有石核,围着石核像树的年轮一样形成了一层层的环圈,并有辐射状节理从石核向外圈张裂。
斗母宫位于中天门以下,古名“龙泉观”。临溪而建,分北、中、南3院,山门面西,上面的这个门是斗母宫的南门,进去是后花园,建筑布局有别于传统宗教建筑。斗母宫在古时曾是道观,后由僧尼住持。刘鹗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中曾生动地记述了斗母宫年轻貌美的尼姑们的生活与情思,当年所描写的斗母宫景物至今有一些仍一一可指。
任何一座高山的山顶都会是拍摄日出的绝佳的地方,泰山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泰山的日出更加富有人文气息,拍摄出来会更富有内涵。拍摄日出要趁太阳刚刚冒出地平线的那几分钟抓紧拍摄,一般需要三脚架与快门线的配合以让画面更稳定。拍日出要注意测光准确,一般用点测光对着太阳周围的云霞测光,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曝光值。
门洞上所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从门洞旁的对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可看出壶天阁的地理位置。壶天按道家的说法是神仙住的地方,壶天阁即仙山琼阁之意,从门洞旁的另一副对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又能看出此处的环境之优美。
越过“回马岭”(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封禅泰山时骑马上不去的地方),盘道愈加回旋曲折,经过一段形似马蹄的盘道,向上,迎面有一红墙灰瓦的建筑掩映在红丝带中,这就是泰山药王殿,殿内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如果你相信神的力量,那不妨烧烧香、拜一拜,保佑全家人身体安康。药王殿西是三大士殿,内祀观音、普贤、文殊三尊菩萨。
由三大士殿西去,过“步天桥”,中天门已近在咫尺。中天门位于黄岘岭上。一鼓作气战胜中天门下号称“小十八盘”的陡峭台阶,来到中天门小广场。中天门的代表性建筑是一座单门石坊,上写“中天门”。 传说古时泰山多虎,人们在石坊东边建起“二虎庙”,祀黑虎神,以镇山兽。坊北有虎阜石,如虎横卧。
焦距70mm 光圈F5.6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100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真正的十八盘并不是十八段盘道,而是竖有十八根铁柱的盘道叫十八盘。民国初年,十八盘成为现在的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从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从龙门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从升仙坊到南天门为“紧十八”,总计1600多台阶。
南天门雄踞两山之间,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天门又名三天门,海拔1460米,不仅形势险要,而且位于整个登山盘道中轴线的上端,使游人在山下就可仰瞻它那巍峨的形象。每当山间云雾出没、变幻无穷的时候,天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十八盘似天梯倒挂,衬托得泰山主峰更加雄伟壮丽。这条线路经过上千年经营构筑,如今已是非常完善的游览山路。
当有云海的时候,泰山雄伟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一般。能不能拍到云海,就要碰自己的运气了,可以向当地人咨询一下云海最容易出现的时间。拍摄云海一般要增加1/3~1挡的曝光补偿以避免画面显得过于灰暗。
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峰北有巨石横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峰南玉皇顶,因可观日出而闻名。有观海石,长6.5米,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
来到桃花峪,第一印象会感到这里不是泰山——既无险峰又无苍岩,山是那样青,水是那样宽,举目四望,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灵石异花相谐斗趣,俨然一幅江南山水的情调。是的,桃花源景区的特色就是“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