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宝宝所需矿物质及食物来源

3~6岁的宝宝称为学龄前儿童,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影响此时期儿童良好营养的因素较多,如挑食、贪玩、不吃好正餐而乱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欲不振,喜欢饮料而不喜欢食物等。因此供给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重点来介绍一下学龄前儿童所需要的矿物质。

(一)钙

1 主要生理功能

(1)钙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能促进神经介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维持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脏的跳动。钙还有镇静作用,体内缺钙时,可引起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抽搐、婴儿手足抽搐症、喉痉挛、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夜啼、烦躁、多汗、机体免疫力低下而易感染各种疾病。

(2)钙可以调节细胞内的各种功能,激活相应的蛋白激酶,促进体内某些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

(3)钙可以促进内、外分泌腺的分泌,神经介质的分泌,促进糖原合成、分解及电解质的转运。

(4)钙参与血液的凝固。钙可以直接作为凝血复合因子,促进凝血过程,还可以直接促进血小板的释放,促进血小板介导的凝血过程。

(5)钙对维持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完整性是十分必要的。钙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液体渗出,控制炎症与水肿。很多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湿疹都与缺钙有关。

(6)钙参与免疫反应,加快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2 所需摄入量

为满足宝宝骨骼生长,每日平均骨骼钙储留量为100~150毫克,钙需要量3岁为350毫克/天,4~6岁为450毫克/天。食物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5%。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学龄前儿童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800毫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2000毫克/天。

3 食物来源

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是儿童最理想的钙来源;豆类及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丰富;硬果类,可连骨吃的小鱼、小虾及一些绿色蔬菜类也是钙较好的来源。

温馨提示:

要保证儿童钙的适宜摄入水平,每日奶的摄入量应不低于300ml/天,也不宜超过600毫升/天。

4 缺乏表现

任何营养素的缺乏不外乎三点:摄入不足、吸收减少、消耗增加。学龄期儿童缺钙主要是因为饮食搭配不合理,含钙食品摄入过少;吸收减少主要是因为维生素天生合成障碍,导致肠道钙吸收障碍;消耗增加是指儿童骨骼增长迅速,体内钙需求量增加。

钙缺乏主要影响骨骼的发育和结构。钙缺乏症是较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的病变即儿童佝偻病。儿童佝偻病的表现: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枕部秃发。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的肌肉松弛无力,可引起肠胀气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

如表2-1所示为常见食物中钙的含量。

表2-1 常见食物中钙的含量

单位:毫克/100克

(二)碘

1 主要生理功能

碘在体内主要被用于合成甲状腺素,而甲状腺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1)促进生物氧化。甲状腺素能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协调生物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调节能量转换。

(2)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当蛋白质摄入充足时,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吸收利用,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氧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

(4)调节水盐代谢。甲状腺素可促进组织中水盐进入血液并从肾脏排出,缺乏时可引起组织内水盐潴留,在组织间隙出现含有大量黏蛋白的组织液,发生黏液性水肿。

(5)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甲状腺素可促进烟酸的吸收利用,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过程及核黄素合成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

(6)增强酶的活力。甲状腺素能活化体内100多种酶,如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碱性磷酸酶等,在物质代谢中起推动作用。

(7)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素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蛋白质合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

2 所需摄入量

儿童是对缺碘敏感的人群,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提出宝宝碘的推荐摄入量(RNl)为50微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800微克/天。

3 食物来源

含碘较高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海参、海蜇、虾、贝类。其中干海带含碘量可达240毫克/千克。

温馨提示:

为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碘充足,除必须使用碘强化盐烹调食物外,建议家长为孩子每周至少安排吃1次海产品。

4 缺乏表现

碘缺乏导致宝宝出现智力发育障碍、体格生长发育滞后。

(三)铁

1 主要生理功能

(1)铁组成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

(2)铁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等酶的重要成分,参与组织呼吸,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3)体内26%~36%的铁以运铁物质(运铁蛋白)和铁储备(铁蛋白)的形式存在,并及时运送到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与各种酶系统中。

机体内的铁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而没有游离的铁离子存在,体内的铁可以反复被机体利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日约损失1毫克铁,只要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铁能弥补这个损失,就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在体内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2 适宜摄入量

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学龄前儿童铁的适宜摄入量(AI)为12毫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30毫克/天。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蛋白铁吸收率较植物性的铁高。

3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是铁的良好来源。膳食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4 缺乏表现

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疾病。

宝宝铁缺乏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要的铁较多,每千克体重需要约1毫克的铁;另一方面,儿童与成人不同,内源性可利用的铁较少,其所需的铁更多要依赖食物中铁的补充;宝宝的膳食结构中,奶类食物仍占较大的比重,其他富铁食物较少,也是造成铁缺乏的原因。

铁缺乏儿童行为异常,如对外界反应差、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能力差。铁缺乏的行为上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和睡眠时间延长,临床上表现为听力减弱、视力减弱,学习成绩不佳。铁缺乏还对儿童免疫力、行为和智力发育产生不可逆性影响。

如表2-2所示为常见食物中铁的含量。

表2-2 常见食物中铁的含量

单位:毫克/100克

(四)锌

1 主要生理功能

(1)锌是人体中100多种酶的组成部分。这些酶在组织呼吸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等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2)锌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的必需组成部分,缺锌时蛋白质合成障碍。可导致侏儒症、损伤组织愈合困难、胎儿发育受影响。

(3)锌参加唾液蛋白的合成,锌缺乏可导致味觉迟钝,食欲减退。

(4)锌参加维生素A还原酶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

(5)锌能够促进性器官正常发育,保持正常的性功能。缺锌导致性成熟迟缓,性器官发育不全,性功能降低,精子减少,月经不正常。

(6)锌能保护皮肤健康。缺锌时皮肤粗糙、干燥、上皮角化和食道类角化;伤口愈合缓慢,易受感染。

(7)锌有维护免疫功能的作用。根据锌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中的作用,缺锌时导致免疫细胞增殖减少,胸腺活力降低。由于锌在抗氧化生化酶中的作用,缺锌导致细胞表面受体发生变化。

2 适宜摄入量

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提出学龄前儿童锌的推荐摄入量(RNI)为12毫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23毫克/天。

3 食物来源

不论动物性还是植物性的食物都含有锌。但食物中锌含量差别很大,吸收利用率也不同。一般来说,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类都是锌的极好来源,鱼、禽、蛋、肉等蛋白质食物锌含量丰富,利用率也较高。

4 缺乏表现

锌缺乏儿童常出现味觉下降、厌食甚至异食癖,嗜睡、面色苍白,抵抗力差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等,严重者生长迟缓。

如表2-3所示为常见食物中锌的含量。

表2-3 常见食物中锌的含量

单位:毫克/100克 E2Ceuulsti498N9KwyWjgf3IMAqzA0oAHqy2bXl+LH1v170IS/MqSH/SbyZiKP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