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你妈,还用跟你客气
|
大多数父母都很迟钝,当孩子慢慢有了自我意识,想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时,父母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凡事都要干涉,时时都需关心,造成孩子的反感,产生亲子矛盾。
即使家庭条件不允许,孩子在有了自我意识后,也会有意识地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其他人都不许进的。
美国有个纪录片,叫《保姆911》。在这部片子里,有一个小姑娘和生母、继父、几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一起生活。
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好,小姑娘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可是她的妹妹经常到她的房间里,小姑娘很生气,就向爸爸妈妈告状。
爸爸说小姑娘无理取闹,妹妹进房间是想要和她玩。妈妈也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说:“房间又不是你自己的,是咱们家的,每个人都可以随便进,不能没有家庭观念。”
小姑娘气急了,天天和父母吵架,不是躲进衣柜里大声哭闹,就是嚷嚷着跑出家门,要离家出走。
保姆来后,看到小姑娘的这种状况,很是同情,就为全家建立了一个能和平解决问题的制度,还给小姑娘写了一个“请勿打扰”的门牌。保姆告诉小姑娘的父母:“如果她挂出这个牌子,那么即使是你们,也不要随意打扰她。”
在保姆的帮助下,愤怒的小姑娘渐渐变得柔和起来,不再和父母闹别扭。最后小姑娘告诉大家:我感觉自己得到了理解。
妻子看完这部片子,非常感慨,对我说:“看来读懂孩子的心理真是一门大学问。前两天,我去叫桐桐起床,桐桐醒来后,却忽然问我,‘你是不是没有敲门就进来了?’我当时还觉得好笑,现在看来还真要注意。以后咱俩进桐桐的房间得敲门了。”
“可不是嘛,别看她还是个小不点儿,可已经有独立的要求了。”我说。
长大,成熟,就是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作为父母,尊重孩子独立的要求,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就是在帮助孩子长大。
◆◇◇◆◇◇◆◇◇
我儿时的伙伴,大多都不是独生子女,也很少有独立的房间。大概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经常讨论打隔间的问题。
春茗不止一次提出要到学校宿舍去住,还偷着找了爸爸的部下,让他帮助在学校里找个宿舍。但他爸爸的那个部下很不放心,告诉了春茗的爸爸,致使春茗出走未遂。
大军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家里也有很多空房。大军就经常邀请在家里失意(那时候我们真这样认为)的同学到他那里去住。这解决了很多人的问题,有一些人甚至还专门在大军家挂了号,隔三差五就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
女同学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此。有一个叫毛丫的女生,兄弟姐妹特别多,家里难得清静。为了躲开家人,她也去找大军,想要到大军家里去住。大军满口答应,放学就领着毛丫回去了。
这惊动了大军的妈妈,她没有阻止毛丫去住,但是却打电话给毛丫的小姨,说:“我们大军,这么小就这么吸引人。你们毛丫啊,现在就嚷嚷着来我家住。毛丫这孩子呢,我看着倒是挺好,可是孩子们还太小了啊。”
毛丫的小姨一听气坏了,赶紧告诉了毛丫的父母,毛丫的爸爸拎着一个小皮鞭就去了大军家。一见到毛丫,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鞭子,然后拽着毛丫就走。
毛丫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创,退了学,13岁不到,就跟着一个亲戚到深圳去给人做保姆了。
不过毛丫很有心,一边做保姆一边学习。现在,毛丫自己开了一间创意工作室,生活得很滋润。我后来拜访过她,她说虽然在人家家里没有独立的空间,但是有独立的感觉,这几乎成了她督促自己的动力。
孩子表面上要的是独立的空间,实际上是在寻找独立的感觉。如果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独立的空间,那么也要让孩子能独立做主,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感觉。
◆◇◇◆◇◇◆◇◇
博友冬雪夏生还是离婚了,她一个人抚养孩子,尽心尽力。因为害怕离婚给孩子带来阴影,她一直和孩子一起睡。
儿子稍大点后,冬雪夏生勉强和儿子分了房。但晚上睡觉的时候,冬雪夏生一直开着门,儿子稍微发出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跑过去看。
有时候一晚上跑好几次,惊动了儿子,弄得孩子也睡不好。冬雪夏生的儿子就跟妈妈提出要求,自己要锁上房门睡觉。
冬雪夏生非常不习惯,就在网上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我告诉她:“现在,不是孩子依赖你,而是你有点依赖孩子,你还是靠儿子事事都依赖你来制造做妈妈的安全感。但孩子已经长大了,自己能独立了。”
冬雪夏生很难过,但还是认同了我的观点。
一些父母习惯了孩子依赖自己,孩子忽然有了独立的要求,想要独立的空间,父母反而觉得无所适从。但作为父母,需要改变自己,而不是强迫孩子继续依赖自己。
孩子的独立意识,从需要独立的空间和独立做主开始。如果他得不到独立的空间,找不到独立的感觉,就会感觉父母处处压制自己,无法和父母保持和谐关系。如果父母强势一些,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懦弱,一生依赖父母,对父母的付出,还会觉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