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协会把质量定义为:“过程、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征”。质量与范围、成本和时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不要把质量和等级相混淆,等级是指具有相同使用功能不同技术特性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别。质量低说明产品或者服务存在问题,没有达到要求,而等级低的产品或者服务却不一定存在问题。
精确和正确是不相同的。精确是指一致性,重复度量值集中并有一点分散。正确是指正确性,度量值非常接近真实值。精确度量不需要正确。非常正确的度量不需要精确。项目管理团队必须确定正确或精确的程度。
ISO9000系列标准,是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结晶,提供了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ISO9000由四个项目标准组成。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执行组织关于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的所有活动,使得项目可以满足其需求。它通过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和过程以及连续的过程改进活动实施来实现质量管理系统。
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等三个过程。
(1)质量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2)质量保证—用于有计划、系统的质量活动(如审计或同行审查),确保项目中的所有必需过程满足项目干系人的期望。
(3)质量控制—监控具体项目结果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制定有效方案,以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质量控制循环(Plan.Do-Check-Action,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全面质量管理有4个核心的特征:即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方法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结果的质量管理。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就是将项目的质量要求、客户意见转化成项目技术要求的专业方法。它从客户对项目交付结果的质量要求出发,先识别出客户在功能方面的要求,然后把功能要求与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对应起来,根据功能要求与产品特性的关系矩阵,以及产品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矩阵,进一步确定出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参数。
质量计划编制包括识别与该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这样质量计划编制首先由识别相关的质量标准开始,通过参照或者依据实施项目组织的质量策略、项目的范围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等作为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识别出项目相关的所有质量标准而达到或者超过项目的客户以及其他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和要求。
(1)项目章程。
(2)项目管理计划。
(3)项目范围说明书。
(4)组织过程资产。
(5)环境和组织因素。
(1)成本/效益分析。
(2)基准分析。
(3)实验设计。
(4)质量成本。
(1)质量管理计划。
(2)质量度量指标。
(3)质量检查单。
(4)过程改进计划。
(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质量保证是一项管理职能,包括所有有计划地系统地为保证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而建立的活动,质量保证应该贯穿于整个的项目生命期。
质量保证还可以提供给项目团队以执行组织,客户或发起人和其他不包括在项目中的干系人的管理。质量保证还给另一个重要的质量过程—持续改进过程提供保证。持续过程改进提供了一个持续改进整个质量过程的方法。
质量保证是在质量系统内实施的所有计划的系统性活动,是保证质量管理计划得以实施的一组过程及步骤,旨在证明项目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从本质上讲,质量保证是对质量计划编制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向项目管理组和执行机构的管理层提供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控制(向客户或不参与项目工作的人员提供质量保证)。
(1)质量管理计划。
(2)质量度量标准。
(3)过程改进计划。
(4)工作绩效信息。
(5)变更请求。
(6)质量控制测量。
质量控制测量结果是反馈给质量保证过程的质量控制活动的结果,用于重新评估和分析执行组织的质量标准和过程。
(1)质量计划工具和技术。质量计划的工具和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基准比较法、实验设计以及质量成本等。
(2)质量审计。质量审计是对其他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构性的审查,是决定一个项目质量活动是否符合组织政策,过程和程序的独立的评估。质量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其他质量管理活动的审查来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该项目以及实施项目的组织内的其他项目的质量。纠正措施可降低质量成本和增加产品或对组织内的客户或赞助商服务满意度。质量审计可以是有计划的或者随机的,可以由训练有素的内部审计师进行,或者由第三方如质量体系注册代理人进行。质量审计常常由行业专家执行,他们通常为一个项目定义特定的质量尺度,并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运用和分析这些质量尺度。
(3)过程分析。过程分析遵循过程改进计划的步骤,从一个组织或技术的立场上来识别需要的改进。
(4)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
(5)基准分析。
(1)请求的变更。
(2)建议的纠正措施。
(3)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4)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质量控制(QC)就是项目管理组的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有关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也就是说进行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质量得以完满卖现的过程。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项目执行的全过程。
项目质量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保证由内部或外部机构进行监测管理的一致性、发现与质量标准的差异、消除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性能不能被满足的原因、审查质量标准以确定可达到的目标及成本/效益问题,并且需要时还可以修订项目的质量标准或项目的具体目标。
项目具体结果既包括项目的最终产品(可交付成果等)或服务,也包括项目过程的结果,如成本和进度计划绩效。项目产品的质量控制一般由质量控制职能部门或类似部门负责,而项目过程结果的质量,却需要由项目管理组织的成员进行控制。质量控制过程还可能包括详细的活动和资源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绩效报告以及工作结果等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进行项目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技术一般有检查、控制图和排列图等。其中,检查包括测量、审查和实验质量控制结果,以便判断这些结果是否符合项目的质量要求。
项目的质量控制在项目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确保项目的质量,是项目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要使命。并且,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应从项目的全过程入手,全面、综合地进行控制。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是一个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当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要检查产品的规格是否符合需要的标准,并消除任何偏差。要想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活动,必须不断地进行计划、测试、记录和分析。
(2)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通过项目审计来进行的。项目审计是将管理过程的作业与成功实践的标准进行比较所做的详细检查。以常见的软件开发项目为例来说,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是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计划。
(2)质量度量标准。
(3)质量检查表。
(4)组织过程资产。
(5)工作绩效信息。
(6)已批准的变更请求。
(7)产品、服务和结果。
通常,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散点图、核对表和趋势分析等,都可以用于项目的质量控制,此外在项目质量管理中,还用到检查、统计分析等方法。
(1)检查。检查包括诸如测量、检查和测试等活动,进行这些活动的目的是确定结果与要求是否一致。检查表是常用的检查技术。检查表通常由详细的条目组成,是用于检查和核对一系列必须采取的步骤是否已经实施的结构化工具,具体内容因行业而异。
(2)控制图。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用于决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可执行,是反映生产程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图形,是对过程结果在时间坐标上的一种图线表示法。它用于确定过程是否“在控制之中”。如果过程是控制范围内的,就不需要对过程进行重新调整。为了进行改进,过程可以改变,但当其在控制之中时不应该进行调整。
(3)帕累托(Pareto )图。Pareto图来自于Pareto定律,该定律认为绝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产生于相对有限的起因。就是常说的80/20定律,即20%的原因造成80%的向题。Pareto图又叫排列图,是一种柱状图,按事件发生的频率排序而成,它显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缺陷数量或不一致的排列顺序,是找出影响项目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方法。Pareto图法又叫ABC分析图法。
(4)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指对选取收益总体的一部分进行检查(如从75张设计图纸中随机抽取10张)。适当的采样经常能够降低质量控制成本。
(5)流程图。流程图是显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表。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流程图包括因果图和系统或程序流程图。
因果图(又叫因果分析图、石川图或鱼刺图)直观地反映了影响项目的各种潜在原因或结果及其构成因素同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人、机器、原材料、方法和环境,即4M1E因素,所以可预先将这五个因素列入原因虚线的小方框中,然后把各种原因,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分解,直到能够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原因时为止。
构建因果图的基本步骤如下:确定问题;选择各学科的头脑风暴参与者;画问题框和主箭头;具体化主要分类;甄别问题原因。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还包括系统或程序流程图,该流程图显示系统内部的不同因素之间怎样作用和影响,从而能够帮助项目团队来预测哪些质量问题要发生,可能发生在什么地方,根据这些开发解决问题的办法。流程图能够帮助项目团队预测可能发生哪些质量问题,在哪个环节发生,因而有助于使解决问题手段更为高明。
(6)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涉及根据历史结果来预测未来的成果。可用来跟踪一段时间内变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经常用于监控。
(7)缺陷修复审查。缺陷修复审查是由质量控制部门或者类似的组织进行的,以确保产品的缺陷得到修复,并且符合需求。
(8)其他工具介绍。
①直方图。直方图又称条形图、质量分布图、矩形图、频数分布图等,是通过对抽查质量数据的加工整理,找出其分布规律,从而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直方图是由平行条状的若干条宽度相同的矩形构成的,矩形的排列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
②散点图。散点图在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方面非常有用。有相互关联可以帮助分析产生某个问题的原因。
③ 6σ管理法。6σ管理法是一种对于短期目标的改善,进而达到长期目标的质量哲学。一般企业的故障率大约是3~4σ,以4σ而言,相当于每100万次,有6210次误差。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6σ的程度,绩效就会几近于完美地达到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有3.4个瑕疵。
6σ的实施,是一个五个阶段的改进步骤DMAIC定义(define)、衡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善(improve)与控制(control)。通过这些步骤,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自然会增加。
a. 定义。定义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站在顾客的立场,找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项,也就是“品质关键要素”(Critical to Quality,CTQ)。理清团队章程,以及核心工作流程。
b. 衡量。找出关键衡量指标,就是要为流程中的瑕疵建立基本衡量步骤。
c. 分析。即探究误差发生的根本原因。运用统计分析,检测影响结果的潜在变量,找出瑕疵发生的最重要根源。所运用的工具包含许多统计分析工具。
d.改善。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然后拟定行动计划,确实执行。这个步骤需不断测试,看看改善方案是否真能发挥效用,减少错误。
e. 控制。确保所做的改善能够持续下去。衡量不中断才能避免错误再度发生。在过去许多流程改善方案里,往往忽略了控制的观念;而在6σ中,控制是它能长期改善品质与成本的关键。
(1)建议的纠正措施。
(2)建议的预防措施。
(3)请求的变更。
(4)建议的缺陷修复。
(5)已确认的缺陷修复。
(6)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7)质量控制度量。
(8)组织过程资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