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
根据指令流的不同可以分为:
SISD其实就是传统的顺序执行的单处理器计算机,其指令部件每次只对一条指令进行译码,并只对一个操作部件分配数据。
SIMD以并行处理机为代表,结构如图,并行处理机包括多个重复的处理单元PU1~PU n ,由单一指令部件控制,按照同一指令流的要求为它们分配各自所需的不同的数据。
MISD的结构,它具有 n 个处理单元,按 n 条不同指令的要求对同一数据流及其中间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一个处理单元的输出又作为另一个处理单元的输入。
MIMD的结构,它是指能实现作业、任务、指令等各级全面并行的多机系统,多处理机就属于MIMD。
现在CPU系统主要指令架构有:
目前x86架构微处理器如Intel的Pentium/Celeron/Xeon与AMD的Athlon/Duron/Sempron;以及其64位扩展系统的x86-64架构的Intel 64的Intel Core/Core2/Pentium/Xeon与AMD64的Phenom II/Phenom/Athlon 64/Opteron都属于CISC系列。主要针对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另外Linux,一些UNIX等,都可以运行在x86(CISC)架构的微处理器。
RISC这种指令集运算包括HP的PA-RISC,IBM的PowerPC,Compaq(被并入HP)的Alpha,MIPS公司的MIPS,SUN公司的SPARC等。目前只有UNIX,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运行在RISC处理器上。
EPIC乃先进的全新指令集运算,只有Intel的IA-64架构的纯64位微处理器的Itanium/Itanium 2。EPIC指令集运算的IA-64架构主要针对的操作系统是微软64位安腾版的Windows XP以及64位安腾版的Windows Server 2003。另外一些64位的Linux,一些64位的UNIX也可以运行IA-64(EPIC)架构。
通过将多条指令放入一个指令字,有效的提高了CPU各个计算功能部件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程序的性能
存储系统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层次可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三级。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改善主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的速度匹配问题。辅助存储器用于扩大存储空间。距离CPU越近,速度越快,所以从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速度越来越低。
高速缓冲存储器介于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之间的高速小容量存储器,容量一般只有主存储器的几百分之一,但它的存取速度能与中央处理器相匹配。CPU在Cache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Cache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才访问内存。为了保证CPU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Cache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一种较常用的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算法),它是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最少被访问过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为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LRU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计数器清零,其他各行计数器加1。当需要替换时淘汰行计数器计数值最大的数据行出局。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算法,在其计数器清零过程中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Cache,提高Cache的利用率。
总线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重要的总线系统有AT总线(ISA总线)、PCI总线,SCSI总线,USB总线,RS232总线,IEEE1394总线等。
系统总线又称内总线或板级总线。因为该总线是用来连接微机各功能部件而构成一个完整微机系统的,所以称之为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总线,人们平常所说的微机总线就是指系统总线,如PC总线、AT总线(ISA总线)、PCI总线等。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构成,通信子网面向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资源子网则包括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是依照通信协议、路由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同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信道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信息传输按传送方向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单工就是数据只能单向传输。比如有线电视。
半双工可以传输两个方向,但同一个时间只能接受一个方向。比如对讲机,利用HUB通信时间都是半双工。
全双工在两个方向可同时传输数据。电话,利用交换机传输的网络都是全双工方式。
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由传播时延和发送时延以及排队时延三者之和。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指从一个站点开始发送数据到目的站点开始接收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发送时延是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需要发送的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排队时延是数据在交换节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数字调制技术数据复用技术
数据编码是指在传输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代码,提高抗干扰性和定时能力。常见的编码有单极性码,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双相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多电平编码,4B/5B编码,8B/10B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低到高跳变表示“0”,从高到低跳变表示“1”。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而用每位开始时有无跳变表示“0”或“1”,有跳变为“0”,无跳变为“1”。
4B/5B编码8B/10B编码的效率都是80%。
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发送的基础就是调制技术。对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进行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幅移键控法(ASK),频移键控法(FSK),相移键控法(PSK)。
幅移键控(ASK)是通过改变余弦波的幅度、相位或频率来传送信息。
频移键控法(FSK)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个不同频率来表示不同的值。
相移键控法(PSK)利用载波信号的相位移动来表示不同的数据。
多路复用技术是指一种在传输路径上综合多路信道,然后恢复原机制或解除终端各信道复用技术的过程。多路复用技术可以把多个低信道组合成一个高速信道,有效地提高数据链路的利用率,从而使得一条高速的主干链路同时为多条低速的接入链路提供服务,提高信道的带宽。
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时分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技术,波分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通信网络通常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一般来说局域网在一个小范围内,数据的传播速度比广域网快得多。从技术上来说,局域网使用广播,而广域网使用数据交换。交换方式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电路交换,存储交换,帧中继和ATM。
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这种方式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通道,这个通道既可是物理通道也可以是逻辑通道,双方在通信的时间,确实占有一条专用的通道。电路交换必须经过监理电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电路拆除三个阶段。电路交换的优点是速度快,延迟小,实时性好,缺点是利用率低。
存储交换是输入信息在交换装置控制下先存入缓冲存储器,等输出线路空闲的时间,再将数据转发输出。
存储交换方式包括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报文分组交换包括数据包方式和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又包括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
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报文交换不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路,线路利用率高;每个节点在存储转发中都有教研、纠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节点都要完整地接收传来的整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求网络中每个节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节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增加了传送时延。
报文分组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特点外,报文分组较短,在各节点之间的传送比较灵活,分组路径自行选择,缩短网路延时,报文分组较短故传输中差错较少且一旦出错容易纠正。但由于每个分组都要增加目的地址和附加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增加了信息量;路径不固定增加了丢失,重复报文分组的情况。
信元交换又叫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是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元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技术延迟小和分组交换技术灵活的优点。在ATM传输模式中,信息被分成信元来传递,而包含同一用户信息的信元不需要在传输链路上周期性出现。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ATM采用信元交换技术,其信元长度为53字节。信元头5字节,数据48字节。ATM协议包括ATM物理层,ATM适配层和高层。
TCP/IP协议组
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信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簇,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以下我们对协议簇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
●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 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 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IP地址
把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在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 bit,1 bit就是二进制数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因此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数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A、B、C类最常用。
A类:第一位比特位为0,第一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地址范围从1.X.X.X~127.X.X.X,其中127.X.X.X是保留地址用于测试,所以实际可用A类地址为1.X.X.X~126.X.X.X,其中私有地址:10.0.0.0~10.255.255.255。
B类:前两位比特位为10,前两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地址范围从128.X.X.X~191.X.X.X,其中私有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C类:前三位比特位为110,前三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地址范围从192.X.X.X~223.X.X.X,其中私有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D类:前四位比特位为1110,地址范围从224.X.X.X~239.X.X.X。
E类:前四位比特位为1111,地址范围从240.X.X.X~254.X.X.X。
A类地址主要用于大型网络,B类地址用于中型网络,C类地址主要用于小型网络,D类地址主要用于多点广播中,E类地址主要用于广播中。
网络标准及典型网络设备
网络通信标准:
● IEEE 802.3 l0Base-T
● IEEE 802.3u 100Base-TX
● IEEE 802.5 TOKEN RING
● ANSI FDDI/CDDI
● CCITT ATM 155 Mb/s/622 Mb1s
● CCITT ISDN
综合布线的主要标准:
● ANSI/EIA/TIA-568,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1991年7月正式发布
● ANSI/EIA/TIA-568A是EIA/TIA-568的第二版,于1995年发布
EIA/TIA-568相关标准包括:
● ANSIBIA/TIA-569,线路及空间
● ANSI/EIA/TIA-570,居住及照明商用布线系统
● ANSI/EIA/TIA-606,管理
● ANSI/EIA/TIA-607,接地及主干系统
● ISO/IEC-11801,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1994年正式发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995年由全国通信工程标准化委员会和全国智能信息系统标准委员会等单位编制并正式颁布
UTP布线系统有关非屏蔽双绞线标准:
● TSB-36,主要定义UTP的CAT4与CATS的较高等级双绞线
● TSB-40,主要说明连接较高等级UTP中跳接线(PATCH CORD)及UTP中接头的测试要求
安装与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支持的计算机网络标准:
● IEEE 802.3:以太网标准
● IEEE 802.3u:快速以太网标准
● IEEE 802.3z/IEEE 802.3ab:千兆位以太网标准
● 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
● CDDI:铜线分布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
● ATM:异步传输模式等
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有网络接口卡,网桥,集线器和交换机,网关,调制解调器。
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网卡(NIC)。它是计算机网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设备,它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位提供物理连接。每一台计算机一旦接入网络必定需要安装网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网卡都是安装在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插槽上,有极少部分通过计算机的其他接口例如PCMCIA来安装。内置的网卡可以用于PC,MAC以及图形工作站等不同类型计算机系统。外置的网卡通常用于笔记本电脑,还有一些就直接集成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板上,不需要另外安装。网卡按速率可分为10 Mb/s,100 Mb/s,1000 Mb/s网卡。
网桥将两个相似的网络连接起来,并对网络数据的流通进行管理。它工作于数据链路层,不但能扩展网络的距离或范围,而且可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络1和网络2通过网桥连接后,网桥接收网络1发送的数据包,检查数据包中的地址,如果地址属于网络1,它就将其放弃,相反,如果是网络2的地址,它就继续发送给网络2,这样可利用网桥隔离信息,将同一个网络号划分成多个网段(属于同一个网络号),隔离出安全网段,防止其他网段内的用户非法访问。由于网络的分段,各网段相对独立(属于同一个网络号),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
网桥可以是专门硬件设备,也可以由计算机加装的网桥软件来实现,这时计算机上会安装多个网络适配器(网卡)。
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目前已基本淘汰),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一种检测协议)介质访问控制机制。集线器实际上就是中继器的一种,其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端口服务,所以集线器又叫多口中继器。集线器是一种单工设备,不能同时收发数据。
从局域网角度来区分,集线器可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单中继网段集线器;多网段集线器;端口交换式集线器;网络互联集线器;交换式集线器。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集线器和交换机一样都具有数据转发功能。它们的区别:集线器属于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交换机就能够隔离冲突域并有效地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交换机有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转发地址,三层交换机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
网关是在采用不同体系结构或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通时,用于提供协议转换、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等网络兼容功能的设施。网关大致分为三类。
◆ 协议网关
协议网关通常在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区域间做协议转换。这一转换过程可以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第3层或2、3层之间。但是有两种协议网关不提供转换的功能:安全网关和管道。由于两个互连的网络区域的逻辑差异, 安全网关是两个技术上相似的网络区域间的必要中介。如私有广域网和公有的因特网。
◆ 应用网关
应用网关是在使用不同数据格式间翻译数据的系统。典型的应用网关接收一种格式的输入,将之翻译,然后以新的格式发送。输入和输出接口可以是分立的也可以使用同一网络连接。
应用网关也可以用于将局域网客户机与外部数据源相连,这种网关为本地主机提供了与远程交互式应用网关的连接。将应用的逻辑和执行代码置于局域网中客户端避免了低带宽、高延迟的广域网的缺点,这就使得客户端的响应时间更短。应用网关将请求发送给相应的计算机,获取数据,如果需要就把数据格式转换成客户机所要求的格式。
◆ 安全网关
安全网关是各种技术有趣的融合,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保护作用,其范围从协议级过滤到十分复杂的应用级过滤。
调制解调器,所谓调制,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即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具有调制和解调功能的设备合称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主要有内置调制解调器和外置调制解调器。
现在主要的MODEM有ADSL MODEM,CABLE MODEM。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属于专线上网方式。DSL包括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RADSL、HDSL和VDSL、等等。其中HDSL、SDSL是对称的DSL。
ADSL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DSL技术,利用电话线并把电话线路分为电话、上行和下行三个相对独立的信道,ADSL 在一对铜线上支持上行速率512 Kbps~1 Mbps,下行速率1 Mbps~8 Mbps,有效传输距离在3~5千米范围以内。
CABEL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是指有线电视网络,Modem是调制解调器。平常用Modem通过电话线上互联网,而电缆调制解调器是在有线电视网络上用来上互联网的设备,它是串接在用户家的有线电视电缆插座和上网设备之间的,而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与之相连的另一端是在有线电视台(称为头端:Head-End)。
CableModem与以往的Modem在原理上都是将数据进行调制后在Cable的一个频率范围内传输,接收时进行解调,传输机理与普通Modem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有线电视CATV的某个传输频带进行调制解调的。而普通Modem的传输介质在用户与交换机之间是独立的,即用户独享通信介质。CableModem属于共享介质系统,其他空闲频段仍然可用于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但是这种技术本身是一个总线型网络,属于共享介质系统,这就意味着,当人数激增的时间,每个用户的速率会减慢。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包含双绞线、同轴电缆、光钎、微波、红外等。
双绞线常见的有三类线、五类线和超五类线,以及最新的六类线。
三类线(CAT3):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16 MHz,最高传输速率为10 Mbi/s,主要应用于语音、10 Mb/s以太网(10BASE-T)和4 Mb/s令牌环,最大网段长度为100 m,采用RJ形式的连接器,目前已淡出市场。
五类线(CAT5):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线缆最高频率带宽为100 MHz,最高传输速率为100 Mb/s,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 Mb/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00BASE-T网络,最大网段长为100 m,采用RJ形式的连接器。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在双绞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绞距长度。通常,4对双绞线绞距周期在38.1 mm长度内,按逆时针方向扭绞,一对线对的扭绞长度在12.7 mm以内。
超五类线(CAT5e):超五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五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 Mb/s)。
六类线(CAT6):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250 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 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s的应用。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布线标准采用星型的拓扑结构,要求的布线距离为:永久链路的长度不能超过90 m,信道长度不能超过100 m。
◆ RJ45头制作方法:
按照568B标准:白橙——1,橙——2,白绿——3,蓝——4,白蓝——5,绿——6,白棕——7,棕——8
按照568A标准:白绿——1,绿——2,白橙——3,蓝——4,白蓝——5,橙——6,白棕——7,棕——8
由于光纤具有频宽、低损耗、屏蔽电磁辐射、重量轻、安全性、隐密性,因此光纤被广泛应用。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在多模光纤中,纤芯的直径是15~50 µm,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10 µm。纤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纤芯低的玻璃封套,以使光线保持在纤芯内。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光纤通常被扎成束,外面有外壳保护。纤芯通常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它质地脆,易断裂,因此需要外加一保护层。
多模光纤短波长0.85 µm传输距离一般在2 km,单模光纤波长为1.31 µm和1.55 µm,传输距离一般在几十千米。
◆ 综合布线系统指标(双绞线、光缆)
双绞线:衰减,近端串音,回波损耗,4ACR,直流环路电阻,传播时延。
光缆:波长窗口,衰减,多模光纤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光回波损耗。
◆ UTP测试
(1)接线图(Wire Map);(2)链路长度;(3)衰减;(4)近端串扰NEXT损耗((Near-End Crosstalk doss);(5)连线长度;(6)衰减量;(7)近端串扰(NEXT);(8)SRL(Structural Return loss)。SRL是衡量线缆阻抗一致性的标准,阻抗的变化引起反射(Return refection)、噪声(hoise)的形成是由于一部分信号的能量被反射到发送端,SRL是测量能量的变化的标准,由于线缆结构变化而导致阻抗变化,使得信号的能量发生变化,TIA/EIA568A要求在100 MHz下SRL为16 dB;
(9)等效远端串扰(ELFEXT Equal Level Fezt);
(10)综合远端串扰(Power Sum ELFEXT);
(11)回波损耗(Return loss);
(12)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13)衰减串扰比(ACR)。
◆ 光缆测试
光缆布线系统的测试是工程验收的必要步骤。通常对光缆的测试方法有:连通性测试、端一端损耗测试、收发功率测试和反射损耗测试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