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中国有句古话:“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育则立,不育则废。”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件大事,培育孩子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把教育孩子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尽量事先考虑周到,那么就会更顺利、更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才,反之,就会走不少弯路。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不会恐慌。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大多数父母除了喜悦之外,并没有做好如何教育孩子的心理准备。牛顿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是:“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成才,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会适时地提醒孩子们——你们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就会事先在心理上、行动上作好准备,也许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会比其他的同龄人起步更快一些。

那么,父母怎样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失误?老师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孩子们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做到有准备地上路?这就要求无论是施教者还是接受教育的人都要认真地做好“教育”这门功课的“课前预习”。

“预习”也要有针对性。就像打流感预防针以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即将会流行哪种类型的流感,然后再去选择注射和这种类型流感匹配的预防针一样,“预习”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呢?《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非常实用的“预习参考书”,把读者们想不到的都尽可能地帮助大家想到了。这套丛书依据小考、中考、高考的“过来人”——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言之有物。

《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包括《小学六年早知道》、《初中三年早知道》和《高中三年早知道》3本。看了《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的书稿,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回放的小学、初中、高中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纪录片。书中选取了在小学、中学、高中三个阶段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而且选取的这些问题涉及到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还涉及到了孩子们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的有关心理、情绪、情感、习惯、爱好、身心的健康和成长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老师、家长们来讲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讲,《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丛书讲述着同龄人的故事,也许从字里行间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看完这套书稿,我想:如果自己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一位正在读书的孩子的母亲,那么,《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丛书会给自己哪些切实的帮助和启迪呢?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作准备。《小学六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上学第一天重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微软帝国的创立者比尔·盖茨身上的一个小故事。比尔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亲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门口,就在孩子马上要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他叫住孩子,然后对孩子说:“从今天起,你将要度过很长的一段学习的日子,这段漫长而又特殊的日子需要你独自去面对,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从第二天起,比尔·盖茨就再没有送过自己的孩子去学校。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比如《初中三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代沟’早晚会出现”的问题,既然这个问题大多数家庭都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早一些行动,积极地进行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努力。

另外,面对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想、情绪上出现的不稳定、身体上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学习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等做到“早知道”,并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么,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理智、更有效。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努力。对那些上高中的孩子们来讲,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父母、老师往往比孩子自己还着急、还紧张。学习的事情被家长、老师们紧锣密鼓地操办着,那么留给孩子的通常就是没完没了的督促、唠叨、烦恼和压力。所以孩子们可能会想尽办法离开父母、老师的视线去网吧发泄一下,喘口气。孩子们可能会讨厌学习、讨厌家人,甚至讨厌自己……其实,对于一个即将18岁的孩子来讲,他们完全应该有一种对自己前途负责任的成熟心态。

假如把幸福比做天堂,那么通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假如把痛苦比做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有一条,那就是厌学。可是今天,在通往天堂和地狱的路上都挤满了人。其实,人们并不是不愿去天堂,而是因为学习的烦恼太多;人们也并不是乐意去地狱,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学习。那么,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孩子能够“早知道”——改变自己的未来,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存”,让孩子自己去圆自己的梦不是更好吗?

我很希望尽可能多的家长、老师都来读—读《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这也是一个让大家能够好好地普及一下“育人”、“育才”方面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去“看病求医”。我觉得这套丛书就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把握住孩子们的明天。

但是,对于小读者们来讲,成长毕竟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正在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套丛书。在成长的道路上谁也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但是,有准备地上路,会避开一些小麻烦。看别人的故事,做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聪明的行路人。

知心姐姐·卢勤 Jx1x/RHrGvkgko4ytUNkQjBEwEo4+UdZPaQctOGyRI6f2fnTvYIHCJu7koE/lFx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