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安全防范发展趋势

1.3.1 安全防范的标准化

标准是全球通用的技术语言,包括产品、服务、相关体系、生产过程、相关材料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认证工作如检验、检测、合格评定等在内的各种技术活动、管理活动的技术依据。标准化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石,是产品质量的保障。安全防范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品生产、销售、检验和安全防范系统设计、验收的技术依据。实践证明,加强标准化工作对安全防范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国际贸易与合作,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标准化概述

(1)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标准的制定、发布及实施等过程。

198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第 2 号指南中关于标准化的定义是“得到一致同意,并经公认的标准化团体批准,作为工作或工作成果的衡量准则、规则或特性要求,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的文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ISO公布该定义的同时,做了两点注释: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改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应性,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协作;特别地,标准化是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1996 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 3935.1-96)关于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可以看出,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2)标准化级别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级别分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和企业标准(QB)4 个层次。各层次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

①国家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其含义是“国标”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和“B”的组合。

②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该行业标准应自行废止。行业标准由归口部门审批、编号、发布,并实施统一管理。行业标准的归口部门及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公布该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其中,公安部门的行业标准代号为“GA”。

③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需省级范围统一时,可制定地方标准。例如,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地方标准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发布。

④企业标准。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称为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并在发布后 30 日内向政府备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有两种属性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由法律规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代号“GB”;其他的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代号“GB/T”。行业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也是在行业标准代号后加个“T”字,如“JB/T”即机械行业推荐性标准,不加“T”则为强制性行业标准。

制定标准是完成标准化工作任务、取得标准化效益的首要环节,标准制定得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技术很复杂的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保证标准制定的速度和标准的质量。

2.安全技术防范的标准化

(1)安全技术防范标准化的必要性

标准化是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由于安全防范产品和系统用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质量问题会直接导致产品或系统功能的失效,危及被保护的人、财、物的安全。有了一定的标准,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才有依据,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才有参照。

从国家标准化战略的角度讲,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人才、专利和标准。三者紧密相关,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水平的标准。行业的发展与标准的制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标准,任何行业都难以健康、稳定地发展。安全防范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要大力发展更应注重这三方面。其中,标准战略就是在整个行业推行标准化战略,在企业推行标准化战略。

当然,标准来源于实践,一定要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标准。同时,安全防范行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标准的先行,因为有标准才能更好地指导技术上的应用。安全防范标准的判定本身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标准的指导,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2)安全防范标准化基本任务

安全防范标准化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

①制定安全防范标准。这是取得标准化效益的第一个环节,标准制定得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技术复杂的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保证标准制定的速度和标准的质量。目前,安全防范报警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SAC/TC100 主持制定。目前,SAC/TC100 已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百余项。相关内容参见本章阅读材料“全国安防标委会SAC/TC100”。

②安全防范标准宣传贯彻。通过宣传贯彻,使行业从业单位、人员、各级技术防范管理部门能熟悉、了解技防标准,自觉地在工作中应用标准。

③标准实施监督。《标准化法》明确规定了监督方式,并对违反标准造成后果规定了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3)安全防范标准体系

安全防范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专用通用标准、门类通用标准、产品标准四个层次,共约 300 个标准元素。

①第一层次为基础标准,包括名词术语、图形符号、产品分类、环境试验要求、电磁兼容试验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工程设计业务规程等。

②第二层次为专用通用标准,大致分为 12 个专业:防爆安检系统,含炸药探测、金属武器探测、X射线安全检查、排爆等;实体防护系统,含各种防盗门、柜、锁具、防弹运钞车、防护材料等;入侵报警系统,含周界入侵报警、建筑物内入侵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出入口控制系统,含门禁、巡查、可视对讲、磁卡、智能卡(IC卡)、指纹、掌纹、声纹、眼纹及其识别装置等;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于银行、文博、超市、珠宝店、旅馆、档案馆、医院等;移动目标防抢劫报警系统,涉及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测距定位、地标定位联网报警系统等;要害部门紧急报警联网系统,与 110 联网的金融网点、核电站、博物馆等;社区安全防范与社会救助报警系统;报警信号传输系统,无线——卫星,公用无线网;有线——电话线,专线;集成(综合)报警系统,如消防、安全防范联动,智能大厦、商住楼等;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与管理。

③第三层次为门类通用标准,如入侵报警系统内分为入侵探测设备、报警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存储、复核设备等。

④第四层次为产品标准,如入侵报警系统的入侵探测设备门类中,可进一步分为超声、微波、红外、玻璃破碎等各类入侵探测器。

安全防范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分别参见本书附录A-1,A-2。

1.3.2 高新技术综合运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分子作案的智能化、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隐蔽性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安全防范手段、技术、功能都必须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安全防范系统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复杂度日趋提高,对系统互联和信息互通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所有这些都对安全防范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传统的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已无法满足新的业务需求与业务模式,随着通信、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在经历了模拟监控、模数结合监控、全数字化监控的发展后,正朝着网络化、平台化、大型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需要各种技术的综合和创新,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已是各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安全防范系统从单一设备到整个系统,从前端信息采集到后端信息处理都实现了功能及性能的全面提升。再如,随着光电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安全防范技术已由传统的模拟式走向高度集成的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现代模式。由于数字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等模拟信号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各种数字视频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安全防范系统已逐步转向以图像处理为核心的现代模式。

此外,随着安全防范系统规模日益扩大,系统集成管理已成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方面。集成管理平台的目的是解决各类安全防范监控过程信息的相关提示,解决各类报警信息的联合判断,解决相应系统的快速响应,解决异构系统信息的快速整合,提供突发事件的预案和预决策信息,为解决更大范围的安全防范系统集成——社会治安监控整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此,信息整合的平台化、层次化、智能化尤为必要。平台化思想的应用,首先是集成信息交换平台,其次是数据库融合平台,使得系统可操作性、互操作性、信息传输及时性、信息判断的完整性更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然,平台化并不排斥判断决策的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决策有着不同的判断水平,同时又为高一级的层次提供判断依据,这也是分布智能化的必然要求。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平台化和层次化之上的集成管理平台才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重新整合,生成一定的智能化结果,用于进一步的处置等。

1.3.3 物联网与安全防范

近年来,物联网(IOT)技术发展迅猛。作为一个以感知为目的的综合信息系统,物联网连接的是现实世界的物与物,能显著提升人们的综合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控制,为人类社会提供感知和集约服务。2009 年,我国提出物联网国家战略。随着集成电路(IC)制造、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广泛运用于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等。

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安全防范包含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消防预警、安保服务、指挥控制等,这些子系统都符合物联网的特征,因此安全防范本身就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安全防范所有子系统可以看做物联网的一部分。安全防范产业广泛应用的视频、信息、GPS、传感等都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可以说,安全防范技术和应用就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

①视频监控中的摄像头是图像传感器,起感知作用,是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以视频监控摄像头为感知与采集前端,构筑遍布各地的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丰富了物联网在安全防范领域应用的内涵。物联网在安全防范行业目前要解决的是把所有这些子系统联系起来,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安全防范系统整合起来,特别是安全防范系统与其他系统建立关联,这是物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安全防范发展的主要方向。

②防盗报警是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联网应用之一。例如,智能周界入侵探测系统是基于现代电子技术的防入侵手段,采用多种技术综合探测,融合报警及声光、视频联动等,构建立体化入侵探测报警体系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如银行报警监控系统已发展到前端入侵探测器与视频监控联动,对可疑目标自动跟踪、拍摄,通过智能视频分析自动触发报警,并选择现场画面的综合应用。这实际上就是物联网实现的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与信息的相连。

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ITS)方面的应用以传感器为核心,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关键,利用传感器、计算机及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对交通信息的动态采集。系统通过安装在路面的磁敏探测端机采集车辆经过时的磁场变化信息,经处理得到车流量、瞬时车速、指定时间段内的车速统计平均值、车型分类、占有率、平均车距等动态信息,为智能交通的信号控制、信息发布、交通诱导、指挥等提供实时、动态的交通信息。在完整的ITS构建中,视频监控和传感器、计算机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综合应用,共同实现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因为物联网在安全防范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已有厂商投入物联网安全防范系统的研发,实现了物联网架构的安全防范系统,从终端产品到互联网安全防范平台及用户端接警软件的整体开发。物联网安全防范系统是可以安装在家庭、办公室、学校、医院、仓库等的安全防范系统,系统终端主机很小,可连接数十个无线报警传感器和遥控器,如红外、烟感、水浸、温度、煤气等报警传感器,内藏高分贝警笛。发生非法入侵、失火等意外情况时,传感器向终端发出告警;终端对各告警信息进行处理,现场鸣笛告警,并实时抓拍照片和录像,把报警文字和图像信息发到主人的电子邮箱(E-mail)、手机中;同时,报告小区保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系统如果采用先进的嵌入式图像处理技术,还能自动侦测画面中的移动目标,用户可根据需要自主设定侦测区域,一旦嫌疑对象闯入这些区域就会报警,同时抓拍照片和录像,解决了传统的安全防范产品误报率高、无法远程异地甄别报警信息有效性等问题。 PxfZfPzlTR5bioAdIJDkxFXZxXpmerU8GLaEuaB7NEjaSQgF18noy7LIk2mHO8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