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本章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

(1)信息化的概念:信息与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内容、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应用集成、电子商务、商业智能。

(4)典型应用集成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Web Service技术、J2EE结构、.NET结构、软件引擎技术(流程引擎、AJAX引擎)、软件及其在系统集成项目中的重要性、常用构件标准(COM/DCOM/COM+、CORBA和EJB)。

试题1(2009年上半年试题2)

(2) 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

(2)A.数据库,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B.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C.地理信息系统,国家信息网络,工业与信息化,软件技术与服务,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D.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工业与信息化,信息产业与服务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试题1分析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6个要素,这6个要素按照图2-1所示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2-1 国家信息化体系

(1)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指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向其他5个要素提出需求,而其他5个要素又反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就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劳动效率,提供经济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推进国民经济更加迅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的需求的同时,对其他4个要素提出需求。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可以开发利用的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又是不可再生、不可共享的。而且,对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界的破坏。与此相反,信息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其开发利用不但很少产生新的污染,而且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相当于减少了污染。

(3)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只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信息网络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分布处理所需的传输与通信功能的同时,对其他3个要素提出需求。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3种网络有各自的形成过程、服务对象、发展模式。3种网络的功能有所交叉,又互为补充。3种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

(4)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依靠从国外购买信息技术和装备来实现信息化。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键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必须由我们自己研究、制造、供应。所以,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的信息产业,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与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5)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尽快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队伍,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体系各要素都需要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人才的支持。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普及教育等多种途径,以及函授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快各类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增强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职业培训工作。还要重视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工作。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抓紧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制定和出台各种法规及配套的管理条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造成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还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执法体系及监督体系。标准规范是技术性的法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标准规范对于我国自主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有计划地确立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各类标准规范。

试题1参考答案

(2)B

试题2(2009年上半年试题63)

电子商务系统所涉及的四种“流”中, (63) 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

(63)A.资金流 B.信息流

C.商流 D.物流

试题2分析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相关部分,由这“四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商流是物资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资金流是指在营销渠道成员间随着商品实物及其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资金往来流程。资金流是用户确认购买商品后,将自己的资金转移到商家账户上的过程。作为电子商务“四流”中最特殊的一种,资金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电子商务中,顾客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选购商品或服务,在选购完成后邮政在线支付。顾客支付的款项能否安全、及时、方便地到达商家,关系到交易的最后成败。因此,在线支付不论是对于顾客,还是对于商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线支付的关键就是资金流平台的建设。

信息流的广义定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信息流的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后“三流”的前提,一般情况下,没有商流就不太可能发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反过来,没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匹配和支持,商流也不太可能达到目的。“四流”之间有时是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A企业与B企业经过商谈,达成了一笔供货协议,确定了商品价格、品种、数量、供货时间、交货地点、运输方式并鉴订了合同,也可以说商流活动开始了。要认真履行这份合同,下一步要进入物流过程,即货物的包装、装卸搬运、保管和运输等活动。如果商流和物流都顺利进行了,接下来就进入资金流的过程,即付款和结算。无论是买卖交易,还是物流和资金流,这3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没有及时的信息流,就没有顺畅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

试题2参考答案

(63)B

试题3(2009年上半年试题69)

Web Service的各种核心技术包括XML、Namespace、XML Schema、SOAP、WSDL、UDDI、WS-Inspection、WS-Security、WS-Routing等,下列关于Web Service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69)

(69)A.XML Schema用于对XML中的数据进行定义和约束

B.在一般情况下,Web Service的本质就是用HTTP发送一组Web上的HTML 数据包

C.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提供了标准的RPC方法来调用Web Service,是传输数据的方式

D.SOAP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的协议,它被设计成在Web上交换结构化的和固化的信息

试题3分析

随着Internet应用逐渐成为一个B2B应用平台,应用集成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种构件之间的“战争”、各种编程语言之间的“战争”、防火墙的阻挡、互操作协议的不一致等。Web Service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计算模式,使用标准的HTTP(S)协议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Web Service的典型技术包括:用于传递信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用于描述服务的Web Service描述语言(WSDL)、用于Web Service的注册的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用于数据交换的XML。

(1)UDDI。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提供了一种服务发布、查找和定位的方法,是服务的信息注册规范,以便被需要该服务的用户发现和使用它。UDDI规范描述了服务的概念,同时也定义了一种编程接口。通过UDDI提供的标准接口,企业可以发布自己的服务供其他企业查询和调用,也可以查询特定服务的描述信息,并动态绑定到该服务上。在UDDI技术规范中,主要包含以下3个部分的内容。

● 数据模型。UDDI数据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业务组织和服务的XML Schema。

● API。UDDI API是一组用于查找或发布UDDI数据的方法,UDDI API基于SOAP。

● 注册服务。UDDI注册服务是SOAP中的一种基础设施,对应着服务注册中心的角色。

(2)WSDL。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是对服务进行描述的语言,它有一套基于XML的语法定义。WSDL描述的重点是服务,它包含服务实现定义和服务接口定义。采用抽象接口定义对于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很有帮助。服务接口定义就是一种抽象的、可重用的定义,行业标准组织可以使用这种抽象的定义来规定一些标准的服务类型,服务实现者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定义来实现具体的服务。服务实现定义描述了给定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特定的服务接口。服务实现定义中包含服务和端口描述。一个服务往往会包含多个服务访问入口,而每个访问入口都会使用一个端口元素来描述,端口描述的是一个服务访问入口的部署细节,例如,通过哪个地址来访问,应当使用怎样的消息调用模式来访问等。

(3)SOAP。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定义了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消息传输规范。SOAP用XML来格式化消息,用HTTP来承载消息。通过SOAP,应用程序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和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SOAP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

● 封装。SOAP封装定义了一个整体框架,用来表示消息中包含什么内容,谁来处理这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是可选的还是必需的。

● 编码规则。SOAP编码规则定义了一种序列化的机制,用于交换系统所定义的数据类型的实例。

● RPC表示。SOAP RPC表示定义了一个用来表示远程过程调用和应答的协议。

● 绑定。SOAP绑定定义了一个使用底层传输协议来完成在节点之间交换SOAP封装的约定。

SOAP 消息基本上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向传输,但它们常常结合起来执行类似于请求/应答的模式。所有的SOAP消息都使用XML进行编码。SOAP消息包括以下3个部分。

● 封装(信封)。封装的元素名是Envelope,在表示消息的XML文档中,封装是顶层元素,在SOAP消息中必须出现。

● SOAP头。SOAP头的元素名是Header,提供了向SOAP消息中添加关于这条SOAP消息的某些要素的机制。SOAP定义了少量的属性用来表明这项要素是否可选以及由谁来处理。SOAP头在SOAP消息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如果出现的话,必须是SOAP封装元素的第一个直接子元素。

● SOAP体。SOAP体的元素名是Body,是包含消息的最终接收者想要的信息的容器。SOAP体在SOAP消息中必须出现且必须是SOAP封装元素的直接子元素。如果有头元素,则SOAP体必须直接跟在SOAP头元素之后;如果没有头元素,则SOAP体必须是SOAP封装元素的第一个直接子元素。

(4)REST。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是一种只使用HTTP和XML进行基于Web通信的技术,可以降低开发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它的简单性和缺少严格配置文件的特性,使它与 SOAP 很好地隔离开来。REST 从根本上来说只支持几个操作(POST、GET、PUT和DELETE),这些操作适用于所有的消息。REST提出了如下一些设计概念和准则。

网络上的所有事物都被抽象为资源。

每个资源对应一个唯一的资源标识。

通过通用的连接件接口对资源进行操作。

对资源的各种操作不会改变资源标识。

所有的操作都是无状态的。

试题3参考答案

(69)B

试题4(2009年上半年试题70)

工作流技术在流程管理应用中的3个阶段分别是 (70)

(70)A.流程的设计、流程的实现、流程的改进和维护

B.流程建模、流程仿真、流程改进或优化

C.流程的计划、流程的实施、流程的维护

D.流程的分析、流程的设计、流程的实施和改进

试题4分析

根据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的定义,工作流就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工作流技术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以规格化的流程描述作为输入的软件组件,它维护流程的运行状态,并在人和应用之间分派活动。

简单地说,工作流是经营过程的一个计算机实现,而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是这一实现的软件环境。

工作流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分为3个阶段:流程建模、流程仿真(分析)和流程改进(或优化)。

(1)流程建模。根据企业中的业务过程建立流程模型(工作流模型),也就是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化定义来描述业务流程。流程建模是流程分析及优化的重要基础。企业中存在的业务流程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反映,而把工作流技术应用于企业的流程管理中,就要求工作流产品具有极强的流程建模能力,而现行的工作流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做到这点了。在此方面很多的工作流技术的研究机构对工作流模型的描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比较常见的有有向图、Petri网、对象模型的形式语言文法表示等方法。而一般情况下建立工作流模型方法的主要思想就是把企业的业务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存在逻辑关系的活动,然后描述每一个活动的属性以及活动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定义工作流模型。而要建立工作流模型首要的一点是了解企业经营过程的流程,当然这样的信息的收集需要有流程管理的思想给予指导支持。这是正确得到信息、从而使以此建立的工作流模型更加正确可靠的保证。只有最终得到比较完善的工作流模型,才可以更完整地描述企业的运营过程。

(2)流程仿真分析。企业的流程管理不是简单地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运营过程的自动化,而是要通过优化甚至改造原有流程中存在的不完美因素来提高经营过程的关键性能指标。因此分析流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实行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工作流模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营过程的结构和动态行为,因此通过分析工作流模型的性能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诊断是一种很有效和可靠的方法。可以通过工作流的仿真分析方法来对模型的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工作流模型在仿真执行以后,系统将收集仿真的数据,以提供用户定量分析所建立的工作流模型的性能。其中仿真的数据包括活动的执行时间、资源的使用时间、活动的成本、资源的利用率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就可以判断流程中哪些活动的成本最高、运行的时间最长,哪些活动运用的资源多却带来的收益少等等,进而就可以分析出哪些活动是流程中的关键的活动,哪些流程不能带来增值效应而需要改进,哪些流程甚至需要再造处理。

(3)流程改进(或优化)。在对流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就需要修改和优化工作流模型,从而达到优化企业流程的目的。一方面,运用工作流仿真执行可以用来比较多种经营过程的设计方案,从而找出最优的方案。通过修改工作流模型中的瓶颈环节,并分析对比,就可以有效地、定量地评价不同的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另一方面,优化企业流程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如:改变事务处理的路径、改变流程中某个或某些活动的执行时间,改变组织的结构,修改资源的数量等。作出这样的改变后再仿真执行就可以很轻易地得出该修改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多次的修改,工作流模型就可以达到优化流程的目的,而优化后的工作流模型是改进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基础。

流程建模是用清晰和形式化的方法表示流程的不同抽象层次,可靠的模型是流程分析的基础,流程仿真分析是为了发现流程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流程的改进提供指导。这三个阶段是不断演进的过程。它们的无缝连接是影响工作流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也是传统流程建模和流程仿真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用工作流技术进行流程管理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工作流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形语言功能来描述定义工作流。运用图形语言或者文本描述流程,使得员工在运用系统时易于理解,一目了然,可以方便地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找出不合理之处,并且可以通过工作流定义工具、自主组织流程。其次,工作流技术可以优化原有的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流程管理其中一个层面就是优化流程。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流程的许多步骤在后台由系统自动并行执行,大大减少了人员的劳动,并且合并删除一些冗余的流程,从而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最后,工作流无须编码即可支持快速的流程开发和部署。

流程管理正是企业面对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变动市场环境而产生的,这样的环境决定了企业的流程也必须不断地变动,企业只有具有快速改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工作流设计无须编写代码,因此能在不影响其他流程的情况下升级和部署业务流程。这样的优势也符合流程管理是一个循环、反复过程的特点。

试题4参考答案

(70)B

试题5(2009年下半年试题1)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6个要素,这6个要素的关系如2-2图所示,其中①的位置应该是 (1)

图2-2 国家信息化体系

(1)A.信息化人才 B.信息技术应用

C.信息技术和产业 D.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试题5分析

请参考试题1的分析。

试题5参考答案

(1)B

试题6(2009年下半年试题2)

(2) 不属于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2)A.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B.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

C.简洁 D.取长补短

试题6分析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如下。

(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法是系统建模方法中两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建模方法。自顶向下的方法是从全局走向局部的方法,自底向上的方法是一种从局部走向全局的方法;自上而下是系统分解的过程,而自下而上则是一种集成的过程。在设计一个供应链系统时,往往是先由主管高层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作出战略规划与决策,然后由下层部门实施;而战略规划与决策是根据基层第一线实际情况制定的,而且基层第一线要及时向高层反馈战略规划与决策的实施情况,等等。

(2)简洁性原则。为了使供应链能够灵活快速地适应市场,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是精简而具有活力的,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例如供应商的选择就应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和少数的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降低采购成本,推动实施JIT采购法和准时生产。生产系统的设计更是应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从精益制造模式到精益供应链这一目标。

(3)取长补短原则。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选择应遵循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原则,达到实现资源有效使用的目的。每个企业则集中精力致力于各自的核心业务过程中。这些小企业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面向目标、动态运行和充满活力的特点,能够实现供应链业务的快速重组。

(4)动态性原则。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随处可见,要预见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延退和失真,增加透明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对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

(5)合作性原则。供应链业绩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因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企业关系模型是实现供应链最佳效能的保证而且可充分发挥系统成员的能动性、合作精神、创造性及系统与环境的总体协调性。只有充分合作的系统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

(6)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供应链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供应链创新性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管理模式。

● 创新必须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并与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企业的资源、能力和优势。

● 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人员的创造性和集体智慧,并与其他企业共同协作,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

● 建立科学的供应链评价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

(7)战略性原则。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模应有战略性观点。通过战略性选择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充分体现供应链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预见性;供应链的系统的战略发展应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并在企业战略指导、帮助、支持下继续进行。

目前常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主要有: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多代理的集成供应链设计策略。其中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是最基本的,下面简要介绍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和设计步骤。

(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菲舍尔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产品生命周期、需求预测、产品多样性、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都是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重要因素。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不同的产品类型对设计供应链有不同的要求,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的革新性产品的供应链设计就不同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性产品。必须在产品开发设计的早期就开始同时考虑供应链的设计问题,以获得最大化的潜在利益。

(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产品供应链可以归纳为8个步骤:第1步是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目的在于使供应链更有效。这一步骤的输出是每一产品的按重要性排列的市场特征和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评价;第2步是总结分析企业现状;第3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步是根据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第5步是分析供应链的构成;第6步是分析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第7步是设计供应链;第8步是检验供应链,如果检验发现问题,则从第4步开始重新实施第4、5、6、7、8步骤,直至确认无误。

(3)供应链的优化方法。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供应链节点企业成员的变化,提高供应链运行的绩效,增加市场的竞争力,需要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和优化。首先,应当明确重构优化的目标,比如缩短订货周期、提高服务水平等;然后进行企业的诊断和重构优化策略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重构优化策略的选择,必须根据企业诊断的结构来选择重构优化,是跃进的还是渐进的。重构的结果都应该获得价值增值和用户满意度的显著提高。

供应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下。

(1)注意供应链的整体性。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或企业部门间的协调关系;各个企业或者部门系统一致,结构良好,那么作为一个整体的供应链系统才会具有良好的功能。另一方面,供应链系统追求供应链中节点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此应成为包括中心企业在内的各节点企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

(2)注意供应链具有相关性。供应链内部的各个企业或者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形成了特定的关系。供应链的性质和功能更多地受到组成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这种战略联盟关系的强弱决定了供应链的特性,表现出供应链的相关性。

(3)注意供应链的结构性和有序性。供应链是按照供需关系组成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等组成的层次分布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的结构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呈现出有序的特性。

(4)注意供应链的动态性。供应链内部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都具有动态性;供应链的节点企业自身在动态地壮大或者缩小;此外,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供应链的产生就是为了增强供应链中企业群体的竞争力,一旦供应链中的企业认为在这个供应链中或者这个联盟中不再具有利益或者意义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退出,供应链就有可能重组,所以,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数目及其相互关联也在不断地变化。

(5)注意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供应链在设计中也许会考虑十分周全,但是在应用中,环境因素在变化,所以并不一定按照预想的那样起作用。因此,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设计和构建一个供应链。供应链在运行中也应能自我调整,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

试题6参考答案

(2)A

试题7(2009年下半年试题3)

在ERP系统中,不属于物流管理模块功能的是 (3)

(3)A.库存控制 B.销售管理 C.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D.采购管理

试题7分析

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看,ERP系统是一种软件工具,是一套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综合运用数据库、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GUI)、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技术,实现系统化的企业管理。企业资源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包括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软资源则包括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情等。企业的运营过程就是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ERP系统管理企业资源,使得企业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加强企业的竞争力。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基础,反映了信息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ERP系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一些主流品牌系统的功能已经相当完善和强大,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典型的ERP系统一般包括系统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作业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质量管理、动力管理、总账管理、应收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现金管理、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分销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领导查询、运输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和集成这些模块,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

(1)财会管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他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以往的凭证输入之类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

①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

● 总账模块。其功能是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一般明细账及总分类账,编制主要会计报表。它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核心,应收账、应付账、固定资产核算、现金管理、工资核算、多币制等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传递信息。

● 应收账模块。该模块用于处理企业应收的由于商品赊欠而产生的正常客户欠款账。它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它和客户订单、发票处理业务相联系,同时将各项事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

● 应付账模块。会计里的应付账是指企业应付购货款等账,它包括了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它能够和采购模块、库存模块完全集成以替代过去烦琐的手工操作。

● 现金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了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 中提供了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与现金有关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该模块用于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管理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它的具体功能有:登录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以及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它和应付账、成本、总账模块集成。

● 多币制模块。该模块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币结算业务的要求增多而产生的。多币制将整个财务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各种币制来表示和结算,且客户订单、库存管理及采购管理等也能使用多币制进行交易管理。多币制和应收账、应付账、总账、客户订单、采购等各模块都有接口,可自动生成所需数据。

● 工资核算模块。该模块用于自动进行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它能够登录工资、打印工资清单及各类汇总报表,计算计提各项与工资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这一模块是和总账、成本模块集成的。

● 成本模块。该模块将依据产品结构、工作中心、工序、采购等信息进行产品的各种成本的计算,以便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还能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法按地点维护成本。

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主要包括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其中,财务计划是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财务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账户分析等;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做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生产控制管理功能是ERP 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使得生产流程能够自动前后连贯地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首先,企业确定它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为依据进行生产,采购部门以此为依据进行采购等。

①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的各周期的工作任务,包括产品种类和数量等。它将生产计划转为产品计划,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进度计划,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总活动安排,是一个稳定的计划。

②物料需求计划。在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再根据物料清单,把整个企业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采购多少的最终数量。

③能力需求计划。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将所有工作中心的总工作负荷与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后产生的详细工作计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是企业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一种短期的、当前实际应用的计划。

④车间控制。这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作业计划,它将作业分配到具体各个车间,再进行作业排序、作业管理、作业监控。

⑤制造标准。在编制计划中需要许多生产基本信息,制造标准就是重要的基本信息,包括零件、产品结构、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码在计算机中识别。

(3)物流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①销售管理。销售管理是从产品的销售计划开始,对其销售产品、销售地区、销售客户等各种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并可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客户服务做出全面的分析。在销售管理模块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功能。

● 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

● 对于销售订单的管理。

● 对于销售的统计与分析。

● ②库存控制。库存控制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地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精确地反映库存现状,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存。其功能涉及三方面。

● 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作为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 收到订购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 收发料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③采购管理。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能够随时提供定购、验收的信息,跟踪和催促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保证货物及时到达;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

(4)人力资源管理。早期的ERP系统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供应链)为中心的。但近年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被视为企业的资源之本。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被加入到了ERP系统中来,这使得ERP系统更加充实和丰富,也使得传统方式下的人事管理发生了变革。

①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对于企业人员、组织结构编制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运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的直观评估,辅助管理者做出最终决策;制定职务模型,根据该职位要求、升迁路径、培训计划与该职位任职员工的具体情况,系统会提出相应的培训、职位变动建议或升迁建议;进行人员成本分析,并通过ERP 集成环境,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②招聘管理。优化招聘过程,减少招聘业务工作量;对招聘的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从而降低招聘成本;为选择聘用人员的岗位提供辅助信息,并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挖掘。

③工资核算。能根据公司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不同薪资结构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自动根据要求调整薪资结构及数据;与工时管理集成,实现对员工的薪资核算动态化。

④工时管理。安排企业的运作时间以及员工作息时间表;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员工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并把与员工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导入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

⑤差旅核算。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从差旅申请、差旅批准到差旅报销的整个流程,并且通过集成环境将核算数据导进财务成本核算模块中去。

试题7参考答案

(3)C

试题8(2009年下半年试题4)

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互联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 (4) 准确地说明了CRM的定位。

(4)A.CRM在注重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的同时,一定要把帮助企业提高获取利润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B.CRM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以方便对客户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统一管理

C.CRM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D.CRM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并把客户数据可以分为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数据三大类

试题8分析

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互联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CRM是一个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它存储了企业现有和潜在客户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的处理从而产生更人性化的市场管理策略。但是,CRM的定义绝对不仅仅是一套计算机系统那么简单。CRM所涵盖的要素如下。

第一,CRM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但是CRM绝不仅仅是某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它更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CRM注重的是与客户的交流,企业的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产品或以市场为中心。

第二,CRM在注重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一定要把帮助企业提高获取利润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第三,CRM的实施要求企业对其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业务的中心转移到客户,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重点地采取不同的策略。

CRM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客户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同时也是CRM系统的基础。企业对客户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统一管理。

(2)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客户与企业联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一个客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传统邮件、Internet等诸多方式与企业获得联系;相应的,企业也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多角度地获取客户信息。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这些渠道进行整合。企业与客户接触和交互的事件称为“接触点(touch point)”,接触点是企业获得客户信息的最基本来源,但是企业必须通过某种手段来整合这些接触点的信息,同时做到无遗漏和无重复。

(3)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3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且在这三者之间实现通信接口,使得其中一项业务模块的事件可以触发另外一个业务模块中的响应。

(4)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即这个系统必须实现基本的数据挖掘模块,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收集和存储了关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商业伙伴的宝贵数据,但是,同时缺乏发现隐含在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法将数据转化成为知识。在CRM的管理过程中,自动地从庞大的数据堆中找出好的预测客户购买行为的模式对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很大的意义。营销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模块的输出有科学依据地找出现有的和潜在的可以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客户,然后策划和实现促销活动以进一步影响客户的行为。

(5)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即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应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

CRM应用设计的特点如下。

(1)可伸缩性。由于CRM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对于CRM应用的范围至今无清晰界定。这些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在搭建CRM应用系统的时候,一定要为其留有足够的可扩展余地,即系统的可伸缩性。

(2)可移植性。这个特点主要是针对系统组件而言的。今天,软件产品开发已实现了组件化和集成化,为了加快软件开发周期,我们需要将产品做成很多组件集成在一块的形式,其中每一个组件还可以继续被复用和移植。

试题8参考答案

(4)A

试题9(2009年下半年试题5)

(5) 是通过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有利决策的一种技术。

(5)A.客户关系管理(CRM)

B.办公自动化(OA)

C.企业资源计划(ERP)

D.商业智能(BI)

试题9分析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这里所谈的数据包括:来自组织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数据,来自组织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来自组织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而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组织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的,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s Process,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概括地说,商业智能的实现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是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Insight),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因此,把商业智能看成是一种解决方案应该比较恰当。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来自组织的许多不同的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组织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组织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商业智能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仓库: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提供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容量大,运行稳定,维护成本低,支持元数据管理,支持多种结构,例如中心式数据仓库,分布式数据仓库等。存储介质能够支持近线式和二级存储器,能够很好地支持容灾和备份方案。

(2)数据ETL:数据ETL支持多平台、多数据存储格式(多数据源、多格式数据文件、多维数据库等)的数据组织,要求能自动地根据描述或者规则进行数据查找和理解,减少海量、复杂数据与全局决策数据之间的差距,帮助形成支撑决策要求的参考内容。

(3)数据统计输出(报表):报表能快速地完成数据统计的设计和展示,其中包括了统计数据表样式和统计图展示,可以很好地输出给其他应用程序或者HTML形式表现和保存。对于自定义设计部分,数据统计输出(报表)要提供简单易用的设计方案,支持灵活的数据填报和针对非技术人员设计的解决方案。数据统计输出(报表)能自动地完成输出内容的发布。

(4)分析功能:可以通过业务规则形成分析内容,并且展示样式丰富,具有一定的交互要求,例如预警或者趋势分析等;要支持多维度的OLAP,实现维度变化、旋转、数据切片和数据钻取等,以帮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商业智能的实现有3个层次,分别是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1)数据报表。如何把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转变为业务人员需要的信息?大部分的答案是报表系统。简单说,报表系统是BI的低端实现。传统的报表系统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大家熟悉的Excel、水晶报表、Reporting Service等都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数据的增多,需求的提高,传统报表系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数据太多,信息太少;难以交互分析、了解各种组合;难以挖掘出潜在的规则;难以追溯历史,形成数据孤岛。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报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了,企业期待着新的技术。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时代正在来临。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系统的目的是带给我们更多的决策支持价值,并不是取代数据报表。报表系统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并且将会长期与数据分析、挖掘系统一起并存下去。

(2)多维数据分析。如果说在线事务处理(OLTP)侧重于对数据库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日常事务操作,在线分析处理(OLAP)则侧重于针对宏观问题全面分析数据,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了达到OLAP的目的,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已经不够了,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叫做多维数据库。多维数据库的概念并不复杂。例如,我们想描述2010年12月份希赛教育软考学院在北京的销售额10万元时,涉及几个角度:时间、产品、地区,这些叫做维度。至于销售额,叫做度量值。当然,还有成本、利润等。除了时间、产品和地区,还可以有很多维度,例如,客户的性别、职业、销售部门、促销方式等。实际上,使用中的多维数据库可能是一个8维或者15维的立方体。虽然结构上15维的立方体很复杂,但是概念上非常简单。数据分析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4个部分:源系统、数据仓库、多维数据库、客户端。

● 源系统:包括现有的所有OLTP系统,搭建BI系统并不需要更改现有系统。

● 数据仓库:数据大集中,通过数据抽取,把数据从源系统源源不断地抽取出来,可能每天一次,或者每3个小时一次,当然是自动的。数据仓库依然建立在关系型数据库上,往往符合星型结构模型。

● 多维数据库:数据仓库的数据经过多维建模,形成了立方体结构。每个立方体描述了一个业务主题,例如,销售、库存或者财务。

● 客户端:好的客户端软件可以把多维立方体中的信息丰富多彩地展现给用户。

(3)数据挖掘。广义上说,任何从数据库中挖掘信息的过程都叫做数据挖掘。从这点看来,数据挖掘就是BI。但从技术术语上说,数据挖掘特指的是:源数据经过清洗和转换等成为适合于挖掘的数据集。数据挖掘在这种具有固定形式的数据集上完成知识的提炼,最后以合适的知识模式用于进一步分析决策工作。因此,从这种狭义的观点上可以定义:数据挖掘是从特定形式的数据集中提炼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往往针对特定的数据、特定的问题,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挖掘算法,找到数据下面隐藏的规律,这些规律往往被用来预测、支持决策。

实施商业智能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项目涉及企业管理、运作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众多门类的知识,因此用户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商业智能软件工具外还必须遵循正确的实施方法才能保证项目得以成功。商业智能项目的实施步骤可分为: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商业智能实施的第一步,在其他活动开展之前必须明确地定义组织对商业智能的期望和需求,包括:需要分析的主题、查看各主题的角度(维度)、需要发现组织的哪些方面的规律等。

(2)数据仓库建模。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建立企业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并规划好系统的应用架构,将企业各类数据按照分析主题进行组织和归类。

(3)数据抽取。数据仓库建立后必须将数据从业务系统中抽取到数据仓库中,在抽取的过程中还必须将数据进行转换、清洗,以适应分析的需要。

(4)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商业智能分析报表需要专业人员按照用户制订的格式进行开发,用户也可自行开发(开发方式简单、快捷)。

(5)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对于开发—使用分离型的商业智能系统,最终用户的使用是相当简单的,只需要点击操作就可针对特定的商业问题进行分析。

(6)系统改进和完善。任何系统的实施都必须是不断完善的,商业智能系统更是如此。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提出更多的、更具体的要求,这时需要再按照上述步骤对系统进行重构或完善。

试题9参考答案

(5)D

试题10(2009年下半年试题28)

下面关于数据仓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28)

(28)A.在数据仓库的结构中,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

B.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

C.数据仓库前端分析工具中包括报表工具

D.数据仓库中间层OLAP服务器只能采用关系型OLAP

试题10分析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以单一的数据资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等各种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有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两类。操作型处理也称事务处理,指的是对联机数据库的日常操作,通常是对数据库中记录的查询和修改,主要为企业的特定应用服务,强调处理的响应时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分析型处理则用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经常要访问大量的历史数据。传统数据库系统主要强调的是优化企业的日常事务处理工作,难以实现对数据分析处理要求,无法满足数据处理多样化的要求。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的分离成为必然。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数据仓库。首先,数据仓库用于决策支持,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不同于企业现有的操作型数据库;其次,数据仓库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包括历史数据)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主题重组,且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与操作型数据库相比,数据仓库的主要特点如下。

(1)面向主题: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面向事务处理,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主题进行组织。主题指的是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某些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系统相关。

(2)集成: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消除了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整个企业的一致性的全局信息。

(3)相对稳定: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是实时更新的,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而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只有少量的修改和删除操作,通常只需定期加载、刷新。

(4)反映历史变化: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刻到当前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作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企业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以现有企业业务系统和大量业务数据的积累为基础的。数据仓库不是静态的概念,只有将信息及时地提供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使用者,供其作出改善自身业务经营的决策,信息才能发挥作用,信息才有意义。将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并及时地提供给相应的管理决策人员,是数据仓库的根本任务。数据仓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包含4个层次,如图2-3所示。

图2-3 数据仓库系统结构

在数据仓库的结构中,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存放于数据库中的各种业务处理数据和各类文档数据;外部信息包括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数据仓库的组织管理方式决定了其对外部数据的表现形式。需要根据数据仓库的特点决定所采用的产品和技术,并针对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及有效集成,按主题进行组织。数据仓库按照数据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企业级数据仓库和部门级数据仓库(通常称为数据集市)两种。

OLAP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具体实现可以分为ROLAP、MOLAP和HOLAP。ROLAP的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MOLAP的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在多维数据库中;HOLAP的基本数据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聚合数据存放在多维数据库中。

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其中数据分析工具主要针对OLAP服务器,报表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主要针对数据仓库。

试题10参考答案

(28)D

试题11(2009年下半年试题29)

以下 (29) 是SOA概念的一种实现。

(29)A.DOOM B.J2EE C.Web Service D.WWW

试题11分析

SOA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模型的方法。从7.3.3节的讨论中可以看出,SOA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只是面向对象模型的一种替代。虽然基于SOA的系统并不排除使用OOD来构建单个服务,但是其整体设计却是面向服务的。由于SOA考虑到了系统内的对象,所以,虽然SOA是基于对象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它却不是面向对象的。

SOA系统原型的一个典型例子是CORBA,它已经出现很长时间,其定义的概念与SOA相似。SOA建立在XML等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基于XML的语言来描述接口,服务已经转到更动态且更灵活的接口系统中,CORBA中的IDL无法与之相比。图2-4描述了一个完整的SOA模型。

图2-4 SOA模型示例

在SOA模型中,所有的功能都定义成了独立的服务。服务之间通过交互和协调完成业务的整体逻辑。所有的服务通过服务总线或流程管理器来连接。这种松散耦合的架构使得各服务在交互过程中无须考虑双方的内部实现细节,以及部署在什么平台上。

SOA只是一种概念和思想,需要借助于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它。从本质上来看,SOA是用本地计算模型来实现一个分布式的计算应用,也有人称这种方法为“本地化设计,分布式工作”模型。CORBA、DCOM和EJB等都属于这种解决方式,也就是说,SOA最终可以基于这些标准来实现。从逻辑上和高层抽象来看,目前,实现SOA的方法也比较多,其中主流方式有Web Service、企业服务总线和服务注册表。

试题11参考答案

(29)C

试题12(2009年下半年试题30)

在.NET架构中, (30) 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编程接口。

(30)A.通用语言规范 B.基础类库

C.通用语言运行环境 D.ADO.NET

试题12分析

微软的.NET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NET开发框架在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基础上,给开发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类库、数据库访问技术及网络开发技术,开发者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快速构建网络应用。.NET开发框架如图2-5所示。

图2-5 .NET开发框架

通用语言运行环境(Common Language Runtime)处于.NET开发框架的最低层,是该框架的基础。它为多种语言提供了统一的运行环境、统一的编程模型,大大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发布和升级、多种语言之间的交互、内存和资源的自动管理,等等。

基础类库(Base Class Library)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编程接口,使开发人员能够高效、快速地构建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应用。

ADO.NET技术用于访问数据库,提供了一组用来连接到数据库、运行命令、返回记录集的类库。ADO.NET提供了对XML的强大支持,为XML成为.NET中数据交换的统一格式提供了基础。同时,ADO.NET引入了DataSet的概念,在内存数据缓冲区中提供数据的关系视图,使得数据不论是来自于关系数据库,还是来自于一个XML文档,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编程模型来创建和使用,提高了程序的交互性和可扩展性,尤其适合于分布式的应用场合。

ASP.NET是.NET中的网络编程结构,可以方便、高效地构建、运行和发布网络应用。ASP.NET网络表单使开发人员能够非常容易地创建网络表单,它将快速开发模型引入到网络开发中来,从而大大简化了网络应用的开发。ASP.NET中还引入服务器端控件,该控件是可扩展的,开发人员可以构建自己的服务器端控件。ASP.NET还支持Web服务(Web Service)。在.NET 中,ASP.NET应用不再是解释脚本,而采用编译运行,再加上灵活的缓冲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性能。

传统的基于Windows的应用(Win Forms),仍然是.NET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NET中开发传统的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时,除了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如ActiveX控件以及丰富的Windows接口)外,还可以基于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开发,可以使用ADO.NET、Web服务等。

.NET支持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开发,目前已经支持VB、C++、C#和JScript等语言以及它们之间的深层次交互。.NET还支持第三方的.NET编译器和开发工具,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市场上的编程语言都有可能应用于微软的.NET开发框架。

Visual Studio .NET作为微软的下一代开发工具,和.NET开发框架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和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

J2EE与.NET都可以用来设计、开发企业级应用。J2EE平台是业界标准,有超过50家厂商实现了这些标准(工具、应用服务器等)。.NET是微软自己的产品系列,而非业界标准。这使二者在实现技术及应用等各方面均有很多不同之处。

试题12参考答案

(30)B

试题13(2010年上半年试题5)

与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相比,企业资源计划ERP最大的特点是在制定计划时将 (5) 考虑在一起,延伸管理范围。

(5)A.经销商 B.整个供应链

C.终端用户 D.竞争对手

试题13分析

ERP系统特点如下。

(1)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ERP系统作为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统一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ERP系统的统一性突出地表现在系统使用一个集中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每个子系统都在这个中心数据库上运行。通过数据的集中统一,使得各部门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共享和传递。

(2)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ERP系统和企业的业务流程紧密相关。企业实施ERP系统,不是简单地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现行业务流程固化,而是要按照建成现代化企业的目标将企业现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并且让ERP系统支持优化重组了的业务流程,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目的,这就要求ERP必须是面向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可以实现先进的ERP技术与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之间的互动。

(3)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系统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不同的部门设置和不同的业务流程。企业之间千差万别,但又同时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业务。ERP厂商通常做法是:开发一些通用的基本模块以支持诸多企业的大致相同的基本业务;再分别开发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定制软件模块,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将所选择的通用模块和定制模块进行组合,构造适合本企业需要的ERP系统。

(4)ERP是开放的系统。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运营必然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发生联系。ERP系统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的高墙之内,必须将企业的外部相关信息,较为突出的是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纳入ERP系统的处理范围。

下面,主要从5个方面将ERP与MRPⅡ进行对比。

(1)管理范围向整个供应链延伸。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MRPⅡ主要侧重于对本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

(2)可同期管理企业的多种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MRPⅡ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成为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而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3)在多方面扩充了管理功能。在管理功能方面,ERP除了MRPⅡ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4)支持在线分析处理。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MRPⅡ的生产过程控制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OLAP,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运输、销售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应变、客户满意度、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5)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在MRPⅡ中,财务系统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现代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整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试题13参考答案

(5)B

试题14(2010年上半年试题6)

小张在某电子商务网站建立一家经营工业品的个人网络商铺,向网民提供自己手工制作的工艺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为 (6)

(6)A.B2B B.B2C

C.C2C D.G2C

试题14分析

电子商务是指使用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可以认为EDI(电子数据交换)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现代电子商务包括如下要点。

(1)以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操作平台。

(2)商务活动参与方增多。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相应的,有安全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相配套。

(3)商务活动范围扩大。活动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活动形态包括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按照交易对象,可以分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4种。如果对电子商务作进一步的细分,有的人把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也归入电子商务的一种类型,即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电子商务,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方式处理与交换商贸信息。目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是交易量最大的一种电子商务形式,约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90%左右,但是随着信息终端的不断的普及,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也迅速增长,尤其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B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C2C)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试题14参考答案

(6)C

试题15(2010年上半年试题8)

中间件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 (8) 位于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负责负载均衡、失效恢复等任务,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8)A.数据库访问中间件 B.面向消息中间件

C.分布式对象中间件 D.事务中间件

试题15分析

为了解决分布系统异构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中间件的概念。

中间件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不同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平台,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可以帮助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它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应用与平台的无关性。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运行于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或服务的透明交互、支持标准的协议、支持标准的接口,这些都是任何一类中间件所具备的特点。

中间件能够屏蔽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差异,为应用程序提供多种通讯机制,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因此,中间件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层应用环境。但是,中间件服务所应遵循的原则离实际还有很大距离。多数流行的中间件使用专有的API和专有的协议,使应用只能构建在单一厂家的产品之上,来自不同厂家的实现很难互操作。有些中间件只提供某些平台的实现,限制了应用在异构系统之间的移植。开发人员在这些中间件之上建立自己的应用还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往往要面临许多设计选择,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能需要重写系统。

中间件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有各种不同的中间件产品。从不同的角度对中间件的分类也会有所不同。通常将中间件分为数据库访问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事务中间件、分布式对象中间件等几类。

(1)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数据库访问中间件通过一个抽象层访问数据库,从而允许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代码访问不同的数据库资源。典型的技术如Windows平台的ODBC和Java平台的JDBC等。

(2)远程过程调用。远程过程调用(RP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处理方法。一个应用程序使用RPC来“远程”执行一个位于不同地址空间内的过程,从效果上看和执行本地调用相同。事实上,一个RPC应用分为两个部分:服务器和客户。服务器提供一个或多个远程过程;客户向服务器发出远程调用。服务器和客户可以位于同一台计算机,也可以位于不同的计算机,甚至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数据转换通过代理程序(stub与skeleton)完成,从而屏蔽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RPC为客户/服务器的分布计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RPC所提供的是基于过程的服务访问,客户与服务器进行直接连接,没有中间机构来处理请求,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面向消息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MOM)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流,并可基于数据通信进行分布系统的集成。通过提供消息传递和消息排队模型,可在分布环境下扩展进程间的通信,并支持多种通讯协议、语言、应用程序、硬件和软件平台。典型的产品有IBM的MQSeries等。通过使用MOM,通信双方的程序(称其为消息客户程序)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运行,程序不在网络上直接通话,而是间接地将消息放入MOM服务器的消息机制中。因为程序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它们不必同时运行:消息放入适当的队列时,目标程序不需要正在运行;即使目标程序在运行,也不意味着要立即处理该消息。消息客户程序之间通过将消息放入消息队列或从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来进行通信。客户程序不直接与其他程序通信,避免了网络通信的复杂性。消息队列和网络通信的维护工作由MOM完成。

(4)分布式对象中间件。随着对象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了分布式对象技术,并发展成为当今软件技术的主流方向。典型的产品如OMG的CORBA、Sun的RMI/EJB、Microsoft的DCOM等。OMG提出的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ORB)模型提供了一个通信框架,可以在异构分布计算环境中透明地传递对象请求。ORB是一种对象总线,定义了异构环境下对象透明地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的基本机制,是建立对象之间客户/服务器关系的中间件。ORB使得对象可以透明地向其他对象发出请求或接受其他对象的响应,这些对象可以位于本地机器也可以位于远程机器。ORB拦截请求调用,并负责找到可以实现请求的对象、传送参数、调用相应的方法、返回结果等。客户对象并不知道同服务器对象通讯、激活或存储服务器对象的机制,也不必知道服务器对象位于何处、是用何种语言实现的、使用什么操作系统或其他不属于对象接口的系统组成部分。

(5)事务中间件。也称事务处理监控器(Transaction Processing Monitor,TPM)最早出现在大型机上,为其提供支持大规模事务处理的可靠运行环境。随着分布计算技术的发展,分布应用系统对大规模的事务处理也提出了需求。事务处理监控程序位于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完成事务管理与协调、负载平衡、失效恢复等任务,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典型产品有BEA的Tuxedo等。随着对象技术与事务技术的结合,近年还出现了一类新产品,即对象事务监控器(OTM),可以保证分布式对象的事务完整性,支持EJB的J2EE应用服务器就属于该类产品。事务处理监控器在操作系统之上提供了一组服务,可以对客户请求进行管理并为其分配相应的服务进程,使服务器在有限的系统资源下能够高效地为大量客户提供服务。

试题15参考答案

(8)D

试题16(2010年上半年试题18)

小王在公司局域网中用Delphi编写了客户端应用程序,其后台数据库使用MSNT4+SQL Server,应用程序通过ODBC连接到后台数据库。此处ODBC是 (18)

(18)A.中间件 B.Web Service C.COM构件 D.Web容器

试题16分析

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知识,请阅读试题15的分析。

试题16参考答案

(18)A

试题17(2010年上半年试题28)

Web Service技术适用于 (28) 应用。

①跨越防火墙②单机系统集成③应用程序④B2B应用⑤软件复用⑥局域网的同构应用程序

(28)A.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

试题17分析

Web Service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Web Service的情况如下。

(1)跨越防火墙:对于成千上万且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用户来讲,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常都会有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用户通过Web Service访问服务器端逻辑和数据可以规避防火墙的阻挡。

(2)应用程序集成:企业需要将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时,Web Service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提供功能和数据,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3)B2B集成:在跨公司业务集成(B2B集成)中,通过Web Service可以将关键的商务应用提供给指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用Web Service实现B2B集成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互操作问题。

(4)软件复用:Web Service允许在复用代码的同时,复用代码后面的数据。通过直接调用远端的Web Service,可以动态地获得当前的数据信息。用Web Service集成各种应用中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是另一种软件复用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Web Service也可能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不适合使用Web Service的情况如下。

(1)单机应用程序:只与运行在本地机器上的其他程序进行通信的桌面应用程序最好不使用Web Service,只用本地的API即可。

(2)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使用同一种语言开发的、在相同平台的同一个局域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直接通过TCP等协议调用,会更有效。

试题17参考答案

(28)D

试题18(2010年上半年试题29)

以下关于J2EE应用服务器运行环境的叙述中, (29) 是正确的。

(29)A.容器是构件的运行环境

B.构件是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各种功能接口

C.构件可以与系统资源进行交互

D.服务是表示应用逻辑的代码

试题18分析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应用将开发工作分成两类:业务逻辑开发和表示逻辑开发。其余的系统资源则由应用服务器自动处理,不必为中间层的资源和运行管理进行编码。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开发精力集中在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和表示逻辑上,从而缩短企业应用开发周期、有效地保护企业的投资。

完整的J2EE技术规范由如下4个部分组成。

(1)J2EE平台:运行J2EE应用的环境标准,由一组J2EE规范组成。

(2)J2EE应用编程模型:用于开发多层瘦客户应用程序的标准设计模型,由Sun提供应用蓝图(BluePrints)。

(3)J2EE兼容测试套件:用来检测产品是否同J2EE平台兼容。

(4)J2EE参考实现:与平台规范同时提供的、实现J2EE平台基本功能的J2EE服务器运行环境。

J2EE应用服务器运行环境包括构件(Component)、容器(Container)及服务(Service)三部分。构件是表示应用逻辑的代码;容器是构件的运行环境;服务则是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各种功能接口,可以与系统资源进行交互。

J2EE规范包含了一系列构件及服务技术规范。

(1)JNDI:Java命名和目录服务,提供了统一、无缝的标准化名字服务。

(2)Servlet:Java Servlet是运行在服务器上的一个小程序,用于提供以构件为基础、独立于平台的Web应用。

(3)JSP:Java Servlet的一种扩展,使创建静态模板和动态内容相结合的HTML和XML页面更加容易。

(4)EJB:实现应用中关键的业务逻辑,创建基于构件的企业级应用程序。EJB在应用服务器的EJB容器内运行,由容器提供所有基本的中间层服务,如事务管理、安全、远程客户连接、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库连接缓冲等。

(5)JCA:J2EE连接器架构,提供一种连接不同企业信息平台的标准接口。

(6)JDBC: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标准接口。

(7)JMS:Java消息服务,提供企业级消息服务的标准接口。

(8)JTA:Java事务编程接口,提供分布事务的高级管理规范。

(9)JavaMail:提供与邮件系统的接口。

(10)RMI-IIOP:提供应用程序的通信接口。

试题18参考答案

(29)A

试题19(2010年上半年试题30)

以下关于数据仓库与数据库的叙述中, (30) 是正确的。

(30)A.数据仓库的数据高度结构化、复杂、适合操作计算;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比较简单,适合分析

B.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历史的、归档的、处理过的数据;数据库的数据反映当前的数据

C.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使用频率较高;数据库中的数据使用频率较低

D.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动态变化的,可以直接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静态的,不能直接更新

试题19分析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以单一的数据资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等各种数据处理工作。同时传统数据库主要强调的是优化企业的日常事务处理工作,难以实现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要求,无法满足数据处理多样化的要求。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主要用于支持管理决策。首先数据仓库是用于决策支持,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其次数据仓库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主题重组且存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试题19参考答案

(30)B

试题20(2010年下半年试题24)

企业资源规划是由MRP逐步演变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MRP、闭环MRP、MRP II和ERP这4个阶段,以下关于企业资源规划论述,不正确的是 (24)

(24)A.MRP指的是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信息制定出相关的物资需求

B.MRP II指的是制造资源计划,侧重于对本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

C.闭环MRP充分考虑现有生产能力约束,要求根据物料需求计划扩充生产能力

D.ERP系统在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把客户需求与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

试题20分析

ERP概念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是由MRP逐步演变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基本MRP、闭环MRP 、MRPⅡ和ERP 4个阶段。

基本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是由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基本MRP聚焦于相关物资需求问题,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信息,制定出相关物资的需求时间表,从而即时采购所需物资,降低库存。MRP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软件进行物料需求量的计算,与传统的手工方式相比,计算的时间大大缩短,计算的准确度也相应地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0世纪60年代时段的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其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为此,MRP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了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要编制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CRP),并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一起纳入MRP。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为了保证实现计划,MRP使用派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计划的执行及控制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

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能力需求计划的运算过程就是把物料需求计划订单换算成能力需求数量,生成能力需求报表。当然,在计划时段中也有可能出现能力需求超过负荷或低于负荷的情况。闭环MRP能力计划通常是通过报表的形式(直方图是常用工具)向计划人员报告,但是尚不能进行能力负荷的自动平衡,这个工作由计划人员人工完成。接下来,闭环MRP将客观生产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以使各种资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项订单任务。闭环MRP在基本MRP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将整个生产管理过程纳入计划;并且在计划执行中根据反馈信息平衡和调整计划,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协调统一。

20世纪70年代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但这显然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储,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称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由于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与表示物料需求计划的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相区别,而记为MRPⅡ。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各部充分发挥作用,整体协调发展。MRPⅡ的逻辑流程图如图2-6所示。

图2-6 MRP II的逻辑流程图

图2-6的右侧是计划与控制的流程,它包括了决策层、计划层和执行控制层,可以理解为经营计划管理的流程;中间是基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并且反复调用。这些数据信息的集成,把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沟通起来,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左侧是主要的财务系统,这里只列出应收账、总账和应付账。各个连线表明信息的流向及相互之间的集成关系。

MRPⅡ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每一项特点都含有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人员素质或行为变革两方面,这些特点是相辅相成的。

(1)计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MRPⅡ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管理模式,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MRPⅡ把通常的计划决策、计划制定和计划执行这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技术、由粗到细逐层优化,计划下达前反复验证和平衡生产能力,车间班组只能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计划制定层和计划决策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从而保证计划的一致性和可执行性。

(2)管理的系统性。MRP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结成一个整体,各部门都从系统整体出发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MRPⅡ改变了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使团队精神得到弘扬。

(3)数据共享性。MRPⅡ是一种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统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及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的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了过去经常出现的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状况。

(4)动态应变性。MRPⅡ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馈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作出响应,及时应对,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5)模拟预见性。MRPⅡ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MRPⅡ包含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据,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一致。财务部门及时得到资金信息用于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料和经营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经营管理层指导和控制经营生产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表明,MRP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实现制造业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

试题20参考答案

(24)C

试题21(2010年下半年试题25)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基本功能应包括 (25)

(25)A.自动化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

B.电子商务和自动化的客户信息管理

C.电子商务、自动化的销售和市场营销

D.自动化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

试题21分析

CRM中的客户是指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所面对的对象,既包括去商场购物而最终获取企业产品的常规意义上的顾客,也包括了很多企业级的客户、分销商、相关事业单位等。客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客户与企业的关系,可以把客户划分成为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现有客户主要包括过去曾经或者现在正在购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群体;而潜在客户的范围异常广大,包括目前还没有购买,但是很有可能在今后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者组织。

(2)按照客户与企业合作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客户分为新客户和老客户。前者可能刚刚开始接触到这个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文化等;而后者则已经与该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企业的产品线和服务特征深有了解。

CRM的核心是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所拥有的客户群体中,哪一种个人或者组织最有可能为本企业带来利润,这部分是最有希望的客户;同时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客户很有可能流失而成为竞争对手的客户。在分清楚了客户群体的不同之后,该企业可以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关系管理手段,以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总的来说,获得一个新客户比留住一个老客户需要更高的成本;客户离开以后希望通过某种手段将他们再度吸引过来比一开始就留给他们一个好印象需要更多的成本;将企业的新产品推销给新的客户比推销给老的客户需要更多的成本。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有些客户对该企业而言是利益攸关的,有些则不然。为了使得企业能够降低市场营销费用、减少由于客户离去和无效的营销策略而产生的浪费,从而获得最大利润,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显得迫在眉睫。为实现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成了首要条件。

关系是指两个个体之间,或者组织之间,抑或组织与个体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包括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感觉以及一方行为对另外一方所产生的影响。在CRM中,关系专门针对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包括企业行为对客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等。图2-7很清楚地展示了CRM中的关系。

图2-7 CRM中的关系

关系在CRM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如果一个企业可以使自己的客户对自己具有比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那么无疑会触发相应的购买行为;而一旦一个企业成功地与某些客户群体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之后,新客户将转变成为老客户,同时还可以通过他们引入更多的客户群体。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使得某些客户群体对自己的企业行为不满,那么所导致的后果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客户流失。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两个方向的,无论是企业对客户的态度还是客户对企业的态度都同等重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说到客户关系的时候,针对的是企业和其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没有购买行为的客户(即便是潜在客户)之间的关系一般不作为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

管理是指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分配,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团队工作效率。在CRM中,管理的对象是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关系,使得这种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实现它所确定的经营目标。在企业对其客户关系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

首先,这种双向关系的建立有一个自己的生命周期,即一个关系要经历建立、发展和维系的时间跨度。企业在试图与客户拉近关系的同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对其进行培养。

其次,关系的维系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任何企业都希望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体,因为去重新建立和发展一个新的客户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要大大高于去维系一个已经存在的客户关系的成本;与此同时,与老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是吸引新客户的一个有效手段。

最后,企业在CRM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永远都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因为目前的市场经济很可能导致很多企业和机构同时去竞争同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消费群体,那么这个客户很有可能同时面对来自多方面的青睐,如果这个时候企业不能主动地去建立、发展和维护这个客户关系,那么客户流失将成为必然。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CRM应用系统的实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合格的CRM系统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比较基本的功能模块。

(1)自动化的销售。销售的自动化,顾名思义,即把销售人员以及销售管理人员每天所从事的各种销售活动尽可能地“信息化”和“标准化”,提高销售环节的工作效率和业绩。销售自动化主要面向的对象是销售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其主要需要覆盖的业务操作功能包括:客户账户管理、联系人管理、销售机会管理、销售活动管理、销售预测管理以及报表管理等。除此之外,一个自动化的销售模块还需要集成一些信息源以供销售人员使用,比如产品的价格和目录、购买记录、服务记录、存活情况、促销文本资料以及信用记录等。同时,一个完善的客户友好的销售自动化模块还应该集成一些相关的应用,以便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方便的、全面的视图,使得他们不必为了使用某项具体功能而再去重新打开某些相关的窗口。这些应用往往包括电子邮件客户端、传真、常用办公软件、促销管理模块、浏览器、客户联络中心等。

(2)自动化的市场营销。人们很容易混淆市场营销的概念与销售的概念,但实际上,市场营销是一个企业获取利润的“发动机”,它主要把企业的营销信息以合适的渠道(比如广告、促销活动等)向合适的社会群体传递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提高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客户群体从而达到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营销模块还要建立在智能分析模块的基础之上。市场营销模块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市场营销人员,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了参与电话直销、邮件直销、各种促销活动策划和实施的工作和管理人员。主要的业务操作功能涵盖了促销项目管理、促销活动管理、促销评估管理、潜在客户管理、活动开支管理等。同样地,该模块也需要集成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相关商业智能信息、客户信息、产品信息等。另外,正像前面所提到的,为了给使用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接口,该模块需要集成一些相关的应用,比如报告软件集成、商业智能应用集成等。

(3)自动化的客户服务。在市场经济为主导、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在企业经营已经由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今天,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前提是最大限度地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物质财富急剧膨胀的今天,企业之间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趋于缩小,企业若想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客户,必须要在客户服务上面下功夫。客户服务主要包括了售前服务、现场服务和售后服务。

售前服务。售前服务主要涵盖了前期的企业宣传、广告、市场调研等,该模块主要面向的对象是企业广告宣传策划人员等,前面提到的市场营销模块可以被认为是售前服务模块的子模块。

现场服务。现场服务是CRM客户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的主要用户是设备技术人员、工程师以及服务经理等。现场服务主要的业务功能包括资产管理、服务合同管理、预防维护管理、维修管理、活动管理、订单和发票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另外,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该模块还应该集成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客户购买历史信息等。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CRM客户管理中另外一个关键环节,是留住已有客户群体的重要手段。售后服务涵盖的方面很多,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回馈信息管理、客户抱怨管理等。

试题21参考答案

(25)A

试题22(2010年下半年试题26)

某体育设备厂商已经建立覆盖全国的分销体系。为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压缩销售各环节的成本,拟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接受体育爱好者的直接订单,这种电子商务属于 (26) 模式。

(26)A.B2B B.B2C

C.C2C D.B2G

试题22分析

显然,“某体育设备厂商”属于企业,而“体育爱好者”属于消费者,因此,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属于B2C。

试题22参考答案

(26)B

试题23(2010年下半年试题27)

2005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提出我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系列举措。其中,提出的加快建立我国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的五方面内容指的是 (27)

(27)A.电子商务网站、信用、共享交换、支付、现代物流

B.信用、认证、支付、现代物流、标准

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认证、现代物流、标准

D.信用、支付、共享交换、现代物流、标准

试题23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全文如下。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应用初见成效,促进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等问题,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急需完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电子商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

(三)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措施,将有力地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的流动,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制约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完善,更好地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二、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实行体制创新,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五)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强政策法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广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以环境建设促进应用发展,以应用带动环境建设。

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促进各类电子商务应用的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机遇,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同时,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市场监管,规范在线交易行为,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

三、完善政策法规环境,规范电子商务发展

(六)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加紧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明确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七)推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尽快提出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根据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抓紧研究并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订在网上开展相关业务的管理办法;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八)研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有关部门应本着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电子商务税费管理;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性和关键性领域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支持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在线销售和采购,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政府采购要积极应用电子商务。

(九)完善电子商务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研究制定促进金融业与电子商务相关企业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政府投入对企业和社会投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电子商务投资中的主体地位。

四、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

(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及部门间的协调与联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信用服务体系。

(十一)建立健全安全认证体系。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订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密钥、证书、认证机构的管理,注重责任体系建设,发展和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密和认证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安全认证基础设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安全认证体系,实现行业、地方等安全认证机构的交叉认证,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服务。

(十二)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制订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十三)推进在线支付体系建设。加紧制订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研究风险防范措施,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积极研究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相关法规,引导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等机构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平台,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工具;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推动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

(十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充分利用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仓储、商业网点等现有物流资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广泛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

(十五)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要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应用,增强产、供、销协同运作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

(十六)重点推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要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十七)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紧密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制订行业电子商务规范,切实做好重点行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推广具有行业特点的电子商务经验,探索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建立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促进行业内有序竞争与合作,提高行业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十八)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扶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在投资、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十九)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服务内容,建立并完善企业、消费者在线交易的信用机制,扩大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的应用规模。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六、提升电子商务技术和服务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十)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技术装备和软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硬件和软件产业化进程,提高电子商务平台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关键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和装备能力。

(二十一)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网络化、系统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工程监理等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统计和评价体系,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

七、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

(二十二)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守法、诚信、自律观念的引导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和公民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

(二十三)加强电子商务的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改造和完善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强化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各行业不同层次人员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八、加强交流合作,参与国际竞争

(二十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有关电子商务的国际组织,参与国际电子商务重要规则、条约与示范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密切跟踪研究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加强技术合作,推动市场融合,不断提高我国电子商务的整体水平。

(二十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要强化国际竞争意识,积极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有关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

发展电子商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战略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同配合,制定并不断完善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推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试题23参考答案

(27)B

试题24(2010年下半年试题28)

Web服务(Web Service)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式计算模式。Web服务的提供者利用①描述Web服务,Web服务的使用者通过②来发现服务,两者之间的通信采用③协议。以上①②③处依次应是 (28)

(28)A.①SOAP ②UDDI ③WSDL B.①UML ②UDDI ③SMTP

C.①WSDL ②UDDI ③SOAP D.①UML ②UDDI ③WSDL

试题24分析

请参考试题3的分析。

试题24参考答案

(28)C

试题25(2010年下半年试题29)

以下关于.NET架构和J2EE架构的叙述中, (29) 是正确的。

(29)A..NET只适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的软件开发

B.J2EE只适用于非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的软件开发

C..NET不支持Java语言编程

D.J2EE中的ASP. NET采用编译方式运行

试题25分析

.NET除适用于Windows 操作系统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外,早在2004年5月6日,Novell发布了开源软件计划“Mono”的测试版,这个软件能够在Linux和Unix平台上重新创建微软的.Net框架。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J2EE是一个跨平台的开发架构,不管是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还是非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都适用。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

虽然.NET支持第三方的.NET编译器和开发工具,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市场上的编程语言都有可能应用于.NET开发框架。但是,到目前为止,.NET还是不直接支持Java语言编程。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ASP. NET是. NET中的语言,而不是J2EE中的语言,J2EE只支持Java语言。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试题25参考答案

(29)C

试题26(2010年下半年试题30)

工作流(Workflow)需要依靠 (30) 来实现,其主要功能是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

(30)A.工作流管理系统

B.工作流引擎

C.任务管理工具

D.流程监控工具

试题26分析

工作流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建模是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工作流是业务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文档、信息或任务按照一定的过程规则流转,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协同工作,以达到业务的整体目标。工作流要完成的核心功能有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和线程的调度、任务的分派与通知,集成已有信息系统。工作流包括以下4个要素。

(1)实体:是工作流的主体,是需要随着工作流一起流动的物件,在一个采购申请批准流程中实体就是采购申请单,在公文审批流程中实体就是公文。

(2)参与者:是各个处理步骤中的责任人,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个职能部门,还可能是某个自动化的设备。

(3)流程定义:是预定义的工作步骤,它规定了实体流动的路线。它可能是完全定义的,即对每种可能的情况都能完全确定下一个参与者,也可能是不完全定义的,需要参与者根据情况决定下一个参与者。

(4)工作流引擎:是驱动实体按流程定义从一个参与者流向下一个参与者的子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所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都提供了3个功能。

(1)建立阶段的功能:主要考虑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功能。

(2)运行阶段的控制功能:执行工作流过程,并完成每个过程中活动的调控功能。

(3)运行阶段的人机交互功能:实现各种活动执行过程中用户与IT应用工具之间的交互。

试题26参考答案

(30)A

试题27(2011年上半年试题30)

某项目组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用C++语言编写应用构件,该项目组宜选用 (30) 作为构件标准。

(30)A.COM+ B.EJB C.OMG D.ODBC

试题27分析

目前的构件标准主要有三大系列:OMG的CORBA标准、微软公司的COM/COM+/DCOM标准、以及SUN公司的EJB标准。

题目要求为:Windows平台上,用C++语言。毫无疑问,使用微软公司的标准最为合适,所以本题应选A。

试题27参考答案

(30)A

试题28(2011年上半年试题29)

J2EE的4层体系架构(客户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中,可用来实现业务逻辑层的技术是 (29)

(29)A.Internet Explore B.Database C.Enterprise JavaBean D.Servlet

试题28分析

根据J2EE体系结构可知:Internet Explorer是浏览器,属于客户层的内容;Database是数据库,属于数据层;Enterprise JavaBean属于业务逻辑层;Servlet属于表示层。

试题28参考答案

(29)C

试题29(2011年上半年试题28)

Web服务(web service)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操作性,它有许多适用场合。但在某些情况下,Web服务也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下列情况中, (28) 不适合采用Web服务作为主要的系统集成技术。

(28)A.B2B集成

B.集成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C.跨越防火墙

D.构建单机应用程序

试题29分析

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Web服务的情况如下。

(1)跨越防火墙:对于成千上万且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用户来讲,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常都会有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用户通过Web服务访问服务器端逻辑和数据可以规避防火墙的阻挡。

(2)应用程序集成:企业需要将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时,Web服务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提供功能和数据,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3)B2B集成:在跨公司业务集成(B2B集成)中,通过Web服务可以将关键的商务应用提供给指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用Web服务实现B2B集成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互操作问题。

(4)软件重用:Web服务允许在重用代码的同时,重用代码后面的数据。通过直接调用远端的Web服务,可以动态地获得当前的数据信息。用Web服务集成各种应用中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是另一种软件重用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Web服务也可能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不适合使用Web服务的情况如下。

(1)单机应用程序:只与运行在本地机器上的其他程序进行通信的桌面应用程序最好不使用Web服务,只用本地的API即可。

(2)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使用同一种语言开发的在相同平台的同一个局域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直接通过TCP等协议调用,会更有效。

试题29参考答案

(28)D

试题30(2011年上半年试题30)

以互联网为基础,将数字化、智能化的物体接入其中,实现自组织互联,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扩展;通过嵌入到物体上的各种数字化标识、感应设备,如RFID标签、传感器、响应器等,使物体具有可识别、可感知、交互和响应的能力,并通过与Internet的集成实现物物相连,构成一个协同的网络信息系统。以上描述的是 (30)

(30)A.智慧地球 B.三网融合 C.SaaS D.物联网

试题30分析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试题30参考答案

(30)D

试题31(2011年下半年试题8)

某供电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先后构建了多个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应用。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应用大多采用不同的语言开发,并且运行在多种平台之上。现在该企业希望将这些系统集成起来,实现在各个系统之间快速传递可定制格式的数据包。如果有新数据到达,接收系统能够自动获得通知,当传输发生异常时能够支持数据重传。以下最能满足这种要求的集成方式是 (8)

(8)A.消息机制 B.文件共享

C.数据仓库 D.工作流

试题31分析

在操作系统中,消息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实现方式,它是一个程序运行的动力源泉。一个消息唯一地定义了一个事件,当向系统发出一个通知告诉应用程序某个事件发生了,这时系统就会触发某个事件进行相应的操作。所以根据题目的描述,使用消息机制来支持集成的应用。

试题31参考答案

(8)A

试题32(2011年下半年试题9)

如果某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客户、集成商、厂商等一系列合作伙伴全都已经把业务部署在各自的Internet网站上,而现在某客户希望可以把自己的IT业务系统通过Internet与这些合作伙伴实现B2B集成,那么该系统最适合采用的技术是 (9)

(9)A.DCOM B.WEB Service

C.CORBA D.JAVA RMI

试题32分析

题目提到系统集成项目的客户、集成商、厂商等合作伙伴都把业务部署在Internet网站,要想实现各合作伙伴间的IT业务系统的B2B集成,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计算模式,使用标准的HTTP(S)协议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这样就能使各合作伙伴间的网站在相互通信时更容易。

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 Web Service的情况如下。

(1)跨越防火墙:对于成千上万且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用户来讲,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常都会有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用户通过Web服务访问服务器端逻辑和数据可以规避防火墙的阻挡。

(2)应用程序集成:企业需要将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时,Web服务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提供功能和数据,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3)B2B集成:在跨公司业务集成(B2B集成)中,通过Web服务以将关键的商务应用提供给指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用Web服务实现B2B集成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互操作问题。

(4)软件重用:Web服务允许在重用代码的同时,重用代码后面的数据。通过直接调用远端的Web服务,可以动态地获得当前的数据信息。用Web服务集成各种应用中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是另一种软件重用方式。

试题32参考答案

(9)B

试题33(2011年下半年试题30)

以下关于数据仓库描述中,正确的是 (30)

(30)A.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需要实时快速更新

B.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包含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刻到当前各个阶段的信息

C.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按业务应用进行组织

D.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往往来自异构数据库,发生数据不一致在所难免

试题33分析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数据仓库。首先,数据仓库用于决策支持,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不同于企业现有的操作型数据库;其次,数据仓库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包括历史数据)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主题重组,且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与操作型数据库相比,数据仓库的主要特点如下。

(1)面向主题: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面向事务处理,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主题进行组织。主题指的是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某些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系统相关。

(2)集成: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消除了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整个企业的一致性的全局信息。

(3)相对稳定: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是实时更新的,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而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只有少量的修改和删除操作,通常只需定期加载、刷新。

(4)反映历史变化: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刻到当前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作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试题33参考答案

(30)B

试题34(2012年上半年试题8)

关于中间件特点的描述, (8) 是不正确的。

(8)A.中间件可运行于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上

B.跨越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或服务可通过中间件透明交互

C.中间件运行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内核中,提高内核运行效率

D.中间件应支持标准的协议和接口

试题34分析

随着计算机软硬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需要运行在网络环境的异构平台上。在分布的异构环境中,通常存在多种硬件系统平台(如PC、工作站、小型机等),而这些硬件平台上又存在各种软件(如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用户界面等)。为了解决分布系统的异构问题,人们提出了中间件(Middleware)概念。

中间件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不同的硬件及操作系统平台,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可以帮助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它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应用与平台的无关性。根据上述描述,可知中间件的如下特点。

(1)中间件可运行于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上。

(2)跨越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或服务可通过中间件透明交互。

(3)中间件支持标准的协议和接口。

选项C的说法很明显是错误的,中间件不是运行于操作系统的内核中,而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应用程序。

试题34参考答案

(8)C

试题35(2012年上半年试题9)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以下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描述, (9) 是不正确的。

(9)A.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定义语言与数据操作语言

C.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操作

D.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具有与操作系统的联机处理、分时系统及远程作业输入的相关接口

试题35分析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与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操作。其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定义。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像以及完整性约束和保密限制等约束。DDL主要用于建立、修改数据库的库结构。

(2)数据操作。DBMS提供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即保证事务的原子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DBMS要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需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5)数据库的保护。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通过4个方面来实现: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6)数据库的维护。这一部分包括数据库的数据载入、转换、转储、数据库的重组合重构以及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功能分别由各个应用程序来完成。

(7)通信。DBMS具有与操作系统的联机处理、分时系统及远程作业输入的相关接口,负责处理数据的传送。对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还应该包括DBMS与网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功能以及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功能。

试题35参考答案

(9)D

试题36(2012年上半年试题6)

在CRM中,体现企业曾经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历史数据,如用户产品使用情况调查的数据、客服人员的建议数据和广告数据等,属于 (6)

(6)A.描述性数据 B.交易性数据 C.促销性数据 D.关系性数据

试题36分析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CRM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基础上,重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CRM的目标不仅要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而且要确保前台应用系统能够改进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以达到使企业获利的最终目标。在CRM的管理过程中,自动地从庞大的数据堆中找出好的预测客户购买行为的模式对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很大的意义。营销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模块的输出有科学依据地找出现有的和潜在的可以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客户,然后策划和实现促销活动以进一步影响客户的行为。客户数据可以分为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数据三大类。

(1)描述性数据:这类数据是客户的基本信息,如果是个人客户,一定要涵盖客户的姓名、年龄、ID和联系方式等;如果是企业客户,一定要涵盖企业的名称、规模、联系人和法人代表等。

(2)促销性数据:这类数据是体现企业曾经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历史数据,主要包括用户产品使用情况调查的数据、促销活动记录数据、客服人员的建议数据和广告数据等。

(3)交易性数据:这类数据是反映客户对企业作出的回馈的数据,包括历史购买记录数据、投诉数据、请求提供咨询及其他服务的相关数据、客户建议数据等。

试题36参考答案

(6)C

试题37(2012年上半年试题30)

对数据仓库特征的描述, (30) 是不正确的。

(30)A.与时间无关的 B.不可修改的

C.面向主题的 D.集成的

试题37分析

与操作型数据库相比,数据仓库的主要特点如下。

(1)面向主题: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面向事务处理,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主题进行组织。主题指的是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某些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系统相关。

(2)集成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消除了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整个企业的一致性的全局信息。

(3)相对稳定: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是实时更新的,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而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只有少量的修改和删除操作,通常只需定期加载、刷新。

(4)反映历史变化:数据仓库的数据与时间关系很密切,数据仓库中的表都有与时间相关的字段。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刻到当前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作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试题37参考答案

(30)A

试题38(2012年上半年试题28)

在.NET架构中,为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编程接口,使开发人员能够高效、快速地构建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应用的是 (28)

(28)A.统一语言运行环境 B.基础类库C.数据库访问技术 D.网络开发技术

试题38分析

微软的.NET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NET开发框架在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基础上,给开发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类库、数据库访问技术及网络开发技术,开发者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快速构建网络应用。它由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基础类库、ADO.NET、ASP.NET和Windows应用、通用语言规范、高级编程语言(如VB、C#)等组成。

(1)通用语言运行环境(Common Language Runtime)处于.NET开发框架的最低层,是该框架的基础,它为多种语言提供了统一的运行环境、统一的编程模型,大大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发布和升级、多种语言之间的交互、内存和资源的自动管理,等等。

(2)基础类库(Base Class Library)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编程接口,使开发人员能够高效、快速地构建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应用。

(3)ADO.NET技术用于访问数据库,提供了一组用来连接到数据库、运行命令、返回记录集的类库。

(4)ASP.NET是.NET中的网络编程结构,可以方便、高效地构建、运行和发布网络应用。

(5).NET支持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开发,目前已经支持VB、C++、C#和JScript等语言以及它们之间的深层次交互。.NET还支持第三方的.NET编译器和开发工具,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市场上的编程语言都有可能应用于微软的.NET开发框架。

试题38参考答案

(28)B

试题39(2012年上半年试题29)

J2EE规范包含一系列技术规范,其中 (29) 实现应用中关键的业务逻辑,创建基于构件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如进行事务管理、安全运行远程客户连接、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库连接缓冲等中间层服务的应用程序。

(29)A.Servlet B.JCA C.JSP D.EJB

试题39分析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是由Sun公司主导、各厂商共同制定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J2EE为设计、开发、装配和部署企业级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解决方案。采用了多层分布式应用程序模型。实现不同逻辑功能的应用程序被封装到不同的组件中,处于不同层次的组件被分别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中。J2EE规范包含了一系列构件及服务技术规范。

(1)Servlet:Java Servlet是运行在服务器上的一个小程序,用于提供以构件为基础、独立于平台的Web应用。

(1)JSP: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所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2)EJB:实现应用中关键的业务逻辑,创建基于构件的企业级应用程序。EJB在应用服务器的EJB容器内运行,由容器提供所有基本的中间层服务,如事务管理、安全、远程客户连接、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库连接缓冲等。

(3)JCA:J2EE连接器架构,提供一种连接不同企业信息平台的标准接口。

试题39参考答案

(29)D

试题40(2012年下半年试题3)

C2C电子商务模式中,常用的在线支付方式为 (3)

(3)A.电子钱包 B.第二方支付 C.第三方支付 D.支付网关

试题40分析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模式中,使用“信任的第三方”比较常见和普及,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公共可信任的中介。它满足了电子商务中商家和消费者对信誉和安全的要求,它的出现和发展说明该方式满足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现以该模式为样本,简要分析其原理。

第三方支付一般的运行模式为: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第三方在收到代为保管的货款后,通知卖家货款到账,要求商家发货;买方收到货物、检验商品并确认后,通知第三方付款;第三方将其款项转划至卖家账户上。这一交易完成过程的实质是一种提供结算信用担保的中介服务方式。

而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适于小额购物。在电子钱包内存放的电子货币,如电子现金、电子零钱、电子信用卡等。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钱包的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世界上有VISA Cash和Mondex两大在线电子钱包服务系统。

但电子钱包不一定是软件:一类是纯粹的软件,主要用于网上消费、账户管理,这类软件通常与银行账户或银行卡账户是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类是小额支付的智能储值卡,持卡人预先在卡中存入一定的金额,交易时直接从储值账户中扣除交易金额。

试题40参考答案

(3)C

试题41(2012年下半年试题4)

政府机构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这种电子政务的模式是 (4)

(4)A.G2G B.G2C C.G2E D.G2B

试题41分析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4种。

(1)G2G: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G2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和业绩评价系统等。

(2)G2E: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利用Intranet建立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G2E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

(3)G2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包括电子招标与采购,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和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

(4)G2C: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和电子证件服务等。

试题41参考答案

(4)C

试题42(2012年下半年试题5)

在下列技术中, (5) 提供了可靠消息传输、服务接入、协议转换、数据格式转换、基于内容的路由等功能,能够满足大型异构企业环境的集成需求。

(5)A.ESB B.RUP C.EJB D.PERT

试题42分析

ESB 全称为 Enterprise Service Bus,即企业服务总线。它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 XML、Web 服务等技术结合的产物。ESB 提供了网络中最基本的连接中枢,是构筑企业神经系统的必要元素。ESB 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软件架构,可以提供比传统中间件产品更为廉价的解决方案,同时它还可以消除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协调运作,实现了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与整合。从功能上看,ESB 提供了事件驱动和文档导向的处理模式,以及分布式的运行管理机制,它支持基于内容的路由和过滤,具备了复杂数据的传输能力,并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标准接口。ESB能够满足大型异构企业环境的集成需求。

试题42参考答案

(5)A

试题43(2012年下半年试题31)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关于数据仓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1)

(31)A.数据仓库的主要用途是事务处理,即对联机数据的增、删、改、查

B.数据仓库集成了异构的数据源,且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改动

C.部门级数据库通常称为数据集市,它是数据仓库的主题

D.OLTP服务器通常位于数据仓库的前端,用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

试题43分析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数据仓库。首先,数据仓库用于决策支持,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不同于企业现有的操作型数据库;其次,数据仓库是对多个异构数据源(包括历史数据)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主题重组,且存在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1)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传统的操作型系统是围绕公司的应用进行组织的。

(2)数据仓库是集成的。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由面向应用的操作型环境向面向分析的数据仓库的集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消除了源数据当中的不一致性,从而保证了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的全局信息。

(3)数据仓库是非易失的、相对稳定的。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只有少量的修改和删除操作,通常只需定期加载、刷新。

(4)反映历史变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刻到当前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作出定量分析和预测。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特性还表现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时间期限要远远长于操作型系统中的数据时间期限。操作型系统的时间期限一般是60~90天,而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时间期限通常是5~10年。

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其中数据分析工具主要针对OLAP服务器,报表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主要针对数据仓库。

部门级数据仓库称为数据集市。

试题43参考答案

(31)B

试题44(2012年下半年试题32)

Web Service技术能够 (32)

(32)A.将不同语言编写的程序进行集成

B.支持软件代码重用,但不支持数据重用

C.集成各种应用中的功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界面,不属于软件重用

D.支持HTTP协议,不支持XML协议

试题44分析

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严格地说,Web Service是描述一系列操作的接口。它定义了一种松散的、粗粒度的分布计算模式,使用标准的HTTP(S)协议来传送XML表示及封装的内容。

Web服务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适合使用Web Service的情况如下。

(1)跨越防火墙:对于成千上万且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用户来讲,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常都会有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用户通过Web服务访问服务器端逻辑和数据可以规避防火墙的阻挡。

(2)应用程序集成:企业需要将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时,Web服务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提供功能和数据,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3)B2B集成:在跨公司业务集成(B2B集成)中,通过Web服务以将关键的商务应用提供给指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用Web服务实现B2B集成以便容易地解决互操作问题。

(4)软件重用:Web服务允许在重用代码的同时,重用代码后面的数据。通过直接调用远端的Web服务,可以动态地获得当前的数据信息。用Web服务集成各种应用中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是另一种软件重用方式。

试题44参考答案

(32)A om5BcMugx3XA387MwIv/hhEH677FxsFOvz0QHly6GamhpwbN85fTneN0bNQ/mU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