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观赏鱼也不例外。最早将鱼类当做观赏对象的是古埃及人。在那个时期,人们也只是将冷水性观赏鱼放到大型的玻璃缸内饲养。可是,冷水性观赏鱼繁殖的速度较慢,遗传和变异的可能性不大,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观赏的要求,所以没有形成规模。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对有色观赏鱼进行选择性繁殖和欣赏,并初具规模应该是10世纪左右,也就是中国宋朝时期。在16世纪时,欧洲地区开始使用玻璃缸进行鱼类繁殖。到了19世纪,公共水族馆横空出世,这个世纪末期,第一个观赏鱼养殖俱乐部在美国成立。同一个世纪,来自南美洲亚马孙河的热带观赏鱼走进了美国上层社会,并逐步占据了观赏鱼的市场,成了其中的大家族。
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中小城市中出现了很多观赏鱼养殖俱乐部,它们就是“观赏鱼行业协会”的雏形。20世纪40年代末期,第一次观赏鱼展览成功举办。随着科技和饲养技术的日益发展,更多的人加入到了饲养观赏鱼的队伍中。
说了观赏鱼的大致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细致了解一下不同种类观赏鱼的发展史吧!
金鱼和锦鲤属于温带淡水观赏鱼品种,这类观赏鱼主要产自中国和日本,其中以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最为著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类观赏鱼的发展史。
金鱼被称作“中国金鱼”,由此不难看出金鱼的家乡就在中国。我国饲养和观赏金鱼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起始年代无从考证,其中有两种流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饲养和观赏金鱼源于唐代。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唐朝时,由于佛教思想传入我国,人们开始倡导行善事、禁杀生,这样在唐朝释放野生动物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风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生”。于是,金鱼也就成了人们放生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是将大批金鱼放生到自然界中,难免会因为物种之间的竞争而引起金鱼伤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就建造了放生池,将金鱼放到其中饲养。据说,仅在公元756年一年间,唐肃宗就建立了81所放生池,其后,这些放生池就慢慢地变成了观赏鱼池。其实,当时人们饲养的金鱼,只不过是因自然条件改变而引起体色变化的鲫鱼,此种金鱼被人们认为是现代金鱼的祖先。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关于饲养和观赏金鱼的起始时间另一种说法是始于晋代。对于此种说法,晋代的《述异志》中记载:某天,一个晋朝人到恒冲去游览庐山,当他走到半路时,在一个山涧中偶然发现了几条“赤鳞鱼”(身体是红色的鲫鱼),于是就捕捉了一些带回家饲养。从此之后,人们便开始效仿他的做法,到野外的河流中捕捉一些颜色艳丽或较奇特的鱼饲养。之后,这些鱼就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颜色各异、形态多样的金鱼了。但是这种说法传说的成分较多,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虽然关于饲养和观赏金鱼的起始年代的说法无法确定,但是并没有影响金鱼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中原,南宋皇帝赵构被逼退到长江以南地区,之后便建都临安(今杭州)。由于江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赵构便下令在临安的德寿宫建造了一个金鱼池,并命人寻找各地金鱼来饲养观赏。就这样,最早的家养金鱼出现了,同时,金鱼饲养也正式进入到了池养时期。随后,各地的王公大臣们竞相效仿皇帝,在自家的庭院内修建鱼池来饲养金鱼,与此同时,一些专门饲养金鱼的人也出现了。在专门饲养者的精心饲养下,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其中包括古老的白色以及花斑体色等。
到明代,人们不仅培养出了双尾鳍金鱼,还驯化出了无背鳍金鱼。1596年,张谦德编著了《朱砂鱼谱》一书,此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人们阐释了金鱼的种类以及饲养方法。在这个时期,金鱼也由原来的户外池养逐步发展为家庭盆养。进入盆养阶段后,一些金鱼出现了较大的变异,变异主要表现为:身体由原来细长的流线型变成了粗短的蛋圆形;尾部由原来的单尾鳍演变成了双尾鳍,甚至有些变成了无背鳍;眼睛也逐渐凸显了出来。人们在这些变异的鱼中精心选择不同品种来繁殖饲养,最终形成了双尾鳍、双臀鳍、长鳍、凸眼、五花以及短身六个品种。
众所周知,清代皇帝一直都比较推崇汉文化,因此金鱼的饲养在此时期又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人工选种繁殖阶段。到了清朝末期,家养金鱼进入鼎盛时期。从1848年到1925年这短短的70多年之间,就出版了大量关于金鱼饲养及繁殖的书籍,从而加快了金鱼的培养速度。经过多年培养以及选种繁殖,金鱼的品种也多了起来,出现了人尽皆知的望天眼、水泡眼、狮头、鹅头红、翻腮、绒球、球鳞等品种。
金鱼的家乡虽然在我国,但是并不专属于我国。早在16世纪初期,日本大阪就引进了我国的金鱼。金鱼在传入日本之后,又传到了欧洲。1665年,英国皇室引进了我国的金鱼;1853年,英国伦敦动物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鱼类水族馆,此馆主要用来喂养金鱼,供游人观赏;1864年,金鱼进入到了德国汉堡;1873年,金鱼成功进入意大利。100年前,美国也引进了金鱼。由此看来,金鱼已经发展成了世界性的观赏鱼品种。
锦鲤是一种什么样的鱼呢?锦鲤属于大型观赏鱼的一种,是由我们常见的食用鲤鱼变异发展而来的。同时,锦鲤还是观赏鱼历史上很早就被人工饲养的品种。
锦鲤属于温带淡水观赏鱼品种,原产于亚洲东部和中国,之后经由我国传入日本、朝鲜,而后在日本逐渐被改良作为观赏鱼来饲养。1804年到1829年之间,在日本新泻县中区周围的山古志村及鱼沼村等地区,当地的人们以饲养食用锦鲤为主,但是在偶然的一次饲养中,有人发现了一些红白体色的锦鲤,之后人们便开始饲养和繁殖这种锦鲤,后来又经过杂交改良,逐渐培育出了绯鲤、浅黄以及别光等受人们追捧的品种,这也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锦鲤品种。此后,人们又不断对锦鲤进行改良,在明治年间培育出了黄斑锦鲤,大正年间培育出了白写、三色、红白、大正三色等不同品种,在昭和三年又培育出昭和三色等一些名贵的锦鲤品种。
日本不仅培育和改良本地的锦鲤品种,还引进了国外一些锦鲤品种同本国的锦鲤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秋翠、德国黄金以及德国红白等品系,这些被培育出来的锦鲤被称作“日本人创造的艺术品”。不仅如此,锦鲤还被看作是水中的吉祥之物,正因有此美好的寓意,现在日本还将锦鲤作为“国鱼”。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日关系的缓和,日本曾多次将锦鲤赠送给我国。因为锦鲤适应性强,体格强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公园、池塘以及家庭鱼缸都能见到它多姿多彩的身影。
热带观赏鱼是观赏鱼中一个主要类别。这类观赏鱼的主要活动区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水温较高的地区。热带观赏鱼因为身形娇小、颜色多样、行动灵活,所以深得人们喜爱。
据了解,最早有关饲养热带观赏鱼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不过这也只是一种传说。对于最早饲养热带观赏鱼的国家,有人说是法国,有人说是德国,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定论。不管饲养热带观赏鱼源于何时何地,它的出现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全世界共有两万多种鱼类,其中被人们作为观赏鱼来饲养的热带鱼就有两千多种,我们经常见到的大约有几百种。由此就能看出热带观赏鱼受欢迎的程度了。
20世纪初期,饲养热带观赏鱼发展成为产业,此产业兴起于东南亚地区。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人们最初用观赏鱼来做实验,待对它进行详细且全面了解后,才逐步发展成为饲养的热带观赏鱼。1923年,德国人巴德撰写了饲养热带观赏鱼的专著《水族馆淡水鱼》后,饲养热带观赏鱼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热带观赏鱼开始在各国出现,由此,“热带观赏鱼养殖协会”也相继出现了。
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商业性饲养热带观赏鱼开始流行。与此同时,热带观赏鱼开始进入我国观赏鱼饲养的行列。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比如广州、香港等地都出现了出售热带观赏鱼的店铺。随后,饲养热带观赏鱼的浪潮迅速出现在各地。
在众多的海洋鱼类中,有很多美丽的鱼已被带到家中的水族箱中饲养。在海洋中,海水观赏鱼主要垂直分布于潮间带及海洋较深的海域中,分布地带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其中以水温在25~29℃的海域中品种最多。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带的珊瑚礁海域最适合海水观赏鱼生存。此外,从红海、印度洋到澳大利亚北部、玻利维亚到昆士兰地区,这一地带的海水观赏鱼最多,而在西印度洋、加勒比海一带,及我国的华南沿海、南海沿岸以及台湾海峡,海水观赏鱼的分布也较广泛。
虽然海水观赏鱼分布广泛,但是饲养起来比较困难,原因是人们在水族箱内模拟海洋环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正是这个原因,海水观赏鱼饲养是在科学技术足够发达后才逐渐兴盛起来的。在养殖的品种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饲养的海水观赏鱼品种已逐渐从近海类的观赏鱼扩展到了深海类的观赏鱼;从养殖规模来说,也由原来沿海大城市建立海洋水族馆观赏,逐渐扩展到了内地大中型城市建立海洋水族馆,甚至一些海水观赏鱼还进入到了普通家庭中;从海水鱼的来源看,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也从原来主要依靠捕捞海水观赏鱼或在自然水域内进行繁殖,逐渐转变成了人工繁殖,并培育出了一些新品种;从饲养海水鱼的技术来说,从原来简单的饲养、欣赏海水观赏鱼,逐渐发展成饲养、观赏以及病害防治于一体的科学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