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广电物联网应用

1.3.1 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物联网应用

作为物联网,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它的立足之本仍是网络,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不能脱离了网络而独立存在。同时,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目前国内对物联网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就字面而言,“Internet of Things”的准确翻译应该是“物联互联网”或“物件互联网”,从学术研讨的严肃性来看,“物联网”只是“物联互联网”或“物件互联网”的简称。这使人很容易在字面上产生误解:互联网是用于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而物联网是用于连接物与物的网络。

然而将物件联成专网,构建特定应用的“物联网”早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实际上,无论是无线传感器还是其他电子性的物品、物件、机器和设备的使用,都是以联网形态来体现的,只是各个应用领域所采用的技术和标准是行业特定的而已。这种传统的“物联网”技术的一个特点是,这些网络技术往往只面向特定的行业和应用,不仅网络规模小,而且整体应用成本高,因此这样的“物联网”每一个产业都很小,是非常零散和分离的产业与市场。

互联网本身的发展过程已经给物联网产业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前互联网时代有很多网络技术,但是人们最终认识到,如果没有统一的网络,就没有网络规模经营的价值,没有高性价比的应用平台,也没有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动力。正因如此,1995年以后互联网从大学和研究机关走向民用产业,全球共同采用互联网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技术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信息搜集、传递、处理的应用,还可提供通信、语音和视频的应用;不仅提供过去其他网络技术的所有应用功能,而且还通过这一创新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应用,产生了过去不能想象的巨大效益。

“物物互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对于物联网产业,人们关心的是“物物能够随时随地互通”之后所带来的规模影响和应用功效。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一般认为,物联网是现在的互联网的进化和延伸,利用传感器和定位设备,将任何物品互联,实现信息交换通信。扩展开来,各种网络,包括广电网络都是将来发展成熟的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不同意这样一种狭隘的看法:认为广电网络仅仅提供物联网中的网络层功能。我们认为,广电网络将千家万户连在一起,提供包括电视在内的大量业务,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等业务,这些业务就是无可争议的物联网应用。特别是,这些应用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 [13]

互联网在我国家庭的普及率仅30%多,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用户主要是年轻人,老年人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基本不太会用。而我国电视机的普及率高达150%~160% [14] ,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或两个电视机,不论年龄或地域,有相当比例的受众群体,广播电视有天然的直接面向普通用户开展物联网服务业务的优势。电视的高普及率和一些传统收视习惯,通过广电网络渠道,可促进物联网简单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中去。

因此,我们认为,广电网络提供的广电物联网应用,是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物联网应用。

1.3.2 以视音频业务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智能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件之间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须人们过多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件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件与物件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其中,智能识别芯片正是能够让物件“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智能识别芯片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这些信息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实现物件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各类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件的“透明”管理、操作和应用。

我们认为,通过传感器,将一些数据信息相连的网络,是一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其特点是数据量少,通信带宽不大。例如,对车辆、飞机、船舶、乘客采用RFID标签的交通运输监控,环境保护中对废弃物的监控,水、电、煤气抄表等应用。

在现代物联网中,智能识别芯片的范畴已进一步扩大,从单纯的智能射频标签,即RFID,延伸为植入物件的、直接用导线或网络连接的传感器芯片。然而,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物件的范围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扩展,它们不仅仅是贴有智能射频标签的各类具体的物件,如各种摄像、录制、编辑、播出、存储、传输设备,以及各种磁、光、电记录介质,而且还包含了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检索到的图像、视频、音频、数据等各种原始素材、数据、节目,通过广电网络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传输、编辑、播出,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获取所需要的内容,享受富媒体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便利。

广电网络主要承载的数据流是高速的视音频码流。无论是家庭视频监控、远程教育等物联网应用,只有以视音频为核心,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效果。一般认为,视频就是最高端的业务,能够处理视频业务的网络,一般就可以处理任何种类的数据。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在用户数量和系统规模上列世界第一位,已将千家万户连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广电网络是以视音频服务为主的多功能、多业务、全程全网、安全可控的网络。广电网络将可实现传输带宽超过1000Gbps,保证每户接入速率超过40Mbps,单用户实际接入速率可达100Mbps,可提供包括电视在内的大量业务,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等业务。此外,“可视化”的业务相比文字信息更适合广大家庭,也更容易使人接受。因此,广电网络在对物联网的支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我们认为,广电网络可提供以视音频业务为核心的广电物联网应用。

1.3.3 物联网与广电网络的天然联系

一般认为,典型的物联网内必须有很多传感器与网络相连。广电网络在这一点上,与物联网有天然的联系。例如,视频会议、视频聊天、视频社区等广电网络应用,采用了话筒和摄像头等视音频传感器。

当然,由于广电网络深入家庭,以人为中心,还可以将很多家庭内使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体现到物联网应用当中(如家庭成员的健康数据,血压、体温等)。

因此,即使是从经典的物联网定义出发,由于物联网与广播电视的天然联系,我们仍然可以得出结论:广电网络可提供以高速交互的视音频应用为基础、以人和家庭为中心的广电物联网应用。

这使我们想起多年前,当计算机、信源编码等技术进步时,IT业界高呼:终于可以进入多媒体时代了。对于我们广播电视技术人员而言,并没有特别兴奋,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广播电视就是多媒体。

1.3.4 广电网络的演进路线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数已经达到1.87亿,在用户数量和系统规模上列世界第一位。从2001年开始,有线电视网络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数字化整体转换、网络双向化改造、交互多功能业务开发。2008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广电总局共同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共同推动建设NGB。

NGB是一个基于IP技术、新媒体技术、新型终端技术等基础上的新型综合业务网络,能够传输和容纳各种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等信号的传输、分发和管理,实现全程全网并提供跨域服务。NGB具有宽带、双向、可控的特点,能够提供高清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实现“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使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为多媒体信息终端。通过连接各个多媒体信息终端,NGB最终将为用户提供信息共享、互通,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

作为“三网融合”业务在广电的载体,NGB是广电网络实现“三网融合”业务、为全国用户提供包括视频、数据和各种应用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唯一载体。为了加快推进NGB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各广电网络运营商正在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建立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探索和试验包括交互视频、多媒体通信、数字家庭、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等各种基于视音频服务的新业态,逐步将网络向NGB演进。

在广电总局编制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广电网络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三网融合的基础网络之一,加快建设NGB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繁荣、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我国信息和文化安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物联网发展战略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联网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主要解决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因此物联网的参与者不仅仅是物,最核心的应该还是人。广电网络在双向化、宽带化的基础上,正在尝试建立各种新业态,逐步向NGB演进,最终将通过NGB终端把物与物、人与物连在一起,实现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现信息交互的无缝链接,为人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这与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广电网络提供广电物联网应用,与广电网络的演进趋势和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pNmpotVisS/3l/u84MktcwSSWerFZ19lMzUKTy9iXRVa0o0N9cyKX7JLgKsNZd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