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考试通常以简答题为主,最近几次考试也出现了大量的填空题和选择题,与实践结合紧密,经常会出现一些较难的题目。但其考试的套路与知识点分布都十分密集,因此只要抓好要点,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成绩。
通过对下午考试的题目内容、题型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考查的知识点其实是比较集中的,基本上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如表2-3所示。
表2-3 下午考试知识点分布
续 表
其中以“组网技术”、“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技术”为最核心内容。通常这两个方面的题目会占到45分以上,有时甚至达到60分,可以说基本上是考试的成败所在,因此需要重点掌握。而且组网技术的知识点更丰富,包括园区网、广域网、接入网、网络互联协议4个方面,是最需要花时间复习的内容。另外从2006年开始,Linux及Windows服务器的维护、操作也将常常出现在下午试题中。还要注意的是,下午试题中也经常会涉及第2篇中的知识点,不过通常都是简述形式,只要掌握扎实,是不会有什么难度的。
下午试题呈由易到难的分布。前面的问题少,后面的问题多。但由于整个下午试题的考试时间紧,题量较之上午要大,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选择有把握的题先做,以免因为时间不足而错过。
●对于网络应用设计的题:
这类的题主要结合第17章“组网技术”的内容,系统地考虑,先通信子网、后资源子网,然后是服务器、软件等方面。
要多看一些网络应用的实例,加强对常见的网络应用的了解。
●对于常见网络结构的题:
在考试前,对常见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多看相关的拓扑图,对基本的概念、设备、原理加强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在考试时,认真分析题意,在网络拓扑图上进行分块,抓住主要的互联设备进行识别。
●对于Cisco设备配置的题:
在考试前,要多阅读配置,尽量找机会建立感性的认识,采用模拟器等工具(如Packet Tracer)对配置工作多练习。
在网络上找一些配置实例进行阅读,经常阅读配置能够帮助你建立良好的感觉。
在答题时,很关键的技巧是分而治之,将相关联的命令相结合,构想出每个部分的功能,然后再串在一起,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其配置的脉络,同时也应该在平时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答题时要抓准要点,不要直接翻译命令,那样不容易得到高分;而是应该从该命令完成的功能、目的的角度来看。
●对于结合理论综合分析的题:
对这类题,应该从第16章“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列出的纲要着手。其中的纲要在于,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网络工程理论(结构化方法——自顶向下分析法)、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与目标。
对网络的需求分析、设计、验收等内容要结合书中所列的纲要进行整理。
在答题时,用纲要来组织小标题,并结合题意适当地进行扩展。
在答题时,应该充分体现自己的实践经验。
不过这类题出现的情况并不多。
●对于故障分析的题:
这类题相对而言是最难复习和掌握的,虽然基本原理并不多,但其可能的故障点多种多样。因此,在复习时应该学会运用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分析的方法,并掌握常见的排错命令与排错思路。
结合第20章“网络维护和评价技术”中对四类情况下的故障分析和常见问题,梳理出一些规律。
考试时,应该尽量注意上下文的提示。
●对于网络应用配置的题:
近几年的考试将可能出现一些非传统应用配置方面的题目,因此在复习时应该做到两个关注,一是新网络应用的部署,二是对传统网络应用部署的细节关注(例如,电子邮件服务的基础上考虑安全)。
此类题目一方面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第2篇中的内容),一方面是配置实战,可以认真阅读题目的扫描与相关的图来寻找答题线索。
●对于网络维护方面的题:
Linux及Windows的相关配置、操作将可能出现在下午的题目中,特别要注意的是配置文件、常用的网络管理命令。
●答题的要领与改卷的评分标准:
答题之前,应在草稿纸上打好提纲,不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逻辑性很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读题,抓要点(就是知识要点),整理答题提纲,组织内容(小点),列出草稿,撰写正文。
答题时应该尽量简洁,用(1)、(2)…的小标题来分隔,在组织答案时,应该将最核心的内容放在最前面,将没有把握的内容补充在最后。
答题应该根据问题的顺序进行组织,做到有问有答,与问题相呼应。
评分时是以答题要点进行计算的,在答题时尽量使用书本上的通用名称,这样能够提高准确率。
字迹清晰很重要。
●另外的一些建议:
对于一些最新的热点和设计方面的要点,多看一些报道,例如,《计算机世界》和《网络通信版》。
应该多阅读一些与Cisco相关的网络设计、路由选择等方面的书籍作为补充。
关注希赛教育(http://www.csairk.com/),该网站包含大量的网络技术知识,是一个工作与技术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