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

宝宝从出生后结扎脐带至出生后28天就是新生儿期。新生的宝宝从温暖的母体初次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身体的各器官还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会经常出现各种疾病。只要您了解这些疾病,掌握一些护理的方法,这些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新生儿黄疸

区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80%的正常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而诊断生理性黄疸之前必须排除各种病理性黄疸。

高度重视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尤其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更应高度重视,常提示有急性的严重的疾病,必须立即到医院诊治。

为了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必须注意观察黄疸的发展变化。如果是在医院分娩,出院时最好问问医生,宝宝有没有黄疸,已出现几天了,以便了解是否有黄疸延期不退的情况。

若新生宝宝黄疸出现早,黄染程度发展很快,黄染范围大,如扩展到四肢,甚至手脚心,就意味着病情严重,若延误治疗就会发生核黄疸,造成脑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必须及早去医院诊治。

安全喂养延伸阅读

宝宝出黄疸期间妈妈一定要做到勤哺乳,在24小时内哺乳8~12次,或者更多;还要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确实有效地吸吮到乳汁;注意大便形状;乳汁对胎便排出延迟的新生儿可行灌肠处理;限制辅助液体的添加,使婴儿充足地摄取乳汁。

若是母乳性黄疸,如胆红素不少于20毫克/分升(342μ mol/L),不必暂停母乳喂是养,如果超过20毫克/分升(342μ mol/L),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但妈妈还是要排空乳房内乳汁,以免日后乳汁分泌减少。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不同
黄疸出现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于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得早,在出生后12~24小时就会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于生理性黄疸的时间。

黄疸程度的轻重

生理性黄疸:面部、颈部皮肤浅黄或柠檬色,巩膜微黄,尿黄但不染尿布。

病理性黄疸:一般较重,呈金黄色,四肢、皮肤甚至手心、脚心都黄,尿会染黄尿布。

黄疸消退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超过2周,足月宝宝大多在7~10天消退,早产宝宝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因系生理现象,一般无须处理,鼓励多吸吮母乳,促进利尿,排出胆红素。

若超过2周,或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有可能是出现了病理性黄疸。

宝宝的精神状态

生理性黄疸:宝宝精神佳,吃奶香,吸吮有力,哭声响亮。

病理性黄疸:表现为精神差,吃奶不香,吸吮口松,甚至抽风。

新生宝宝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新生宝宝出现黄疸主要原因与以下生理特点有关:

    1. 新生宝宝红细胞多,被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多。
    2. 肝脏功能尚不完善,参加胆红素代谢的肝脏酶的量和活性均较差,胆红素到肝脏后变成结合胆红素并排出的过程受影响。
    3. 胆道排出胆红素的功能也尚未完善。
    4. 胎便黏稠,从大便排出胆红素的过程受影响,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从而使血液中胆红素增加。

新生儿发热

发热是新生宝宝常见的症状,但因为新生宝宝在生理上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不能随便服用退烧药,否则会造成凝血机制障碍而产生周身青紫、贫血、便血、吐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新生宝宝发烧后最好的办法是物理降温。

若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可以多喂水,以防宝宝脱水;把襁褓打开,抖抖宝宝的衣物降低热量,然后换上较薄些的衣物,让宝宝的皮肤散去过多的热;用37℃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洗宝宝的颈部、腋下、大腿及四肢。

降温过程中您要注意,宝宝的体温一开始下降,就要马上停止降温。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肤色、呛奶等情况,如有异常,必须立即到医院就医。

若宝宝的体温达到38.5℃以上,可能存在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安全喂养延伸阅读

体温测量方法

·应在完全安静状态下测量,即在不哭闹、不吃奶、无过度活动时。

·测前先把体温表的水银柱甩到刻度35℃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使用。

·测腋窝温度时,应先轻轻擦干腋窝的汗,再将体温表水银头放入腋窝中央夹紧,5分钟后取出读数。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应在36.5~37.3℃之间。

新生儿腹泻

引起新生宝宝腹泻的原因很多,被污染的奶、水,母亲或护理人员中有带菌者,或病房里的交叉感染都会使宝宝拉肚子。

新生宝宝腹泻时,会有不吃奶、面色发灰、反应差等表现,大便呈黄色或绿色水样、有酸味,并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脱水或败血症。

如果宝宝腹泻特别严重,可以用思密达,这种药对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有较强的吸咐作用,且不会破坏宝宝体内的菌群,对胃肠黏膜还有保护作用。新生的宝宝可以每天1克,分三次服,疗程为3~5天。

为了预防宝宝腹泻,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

新生儿脐炎

避免新生儿脐炎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脐带在出生后3~7天会自动脱落。但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被感染,细菌会从这个断口处进入宝宝体内的血循环,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病势凶险,死亡率也很高,所以您一定要注意宝宝脐部的护理。

护理不当引发脐炎

如果父母给宝宝洗完澡不及时擦干脐部,或者消毒不完全就裹上纱布,使脐带经常浸在潮湿的环境中,就很容易造成感染。也有些脐炎是因为父母对宝宝的脐带过分重视,脐部除了包裹纱布外,还垫上一层厚布,再垫上尿布。这样,宝宝的尿液会将纱布和垫的厚布浸湿,脐部就变成细菌繁殖的温床了。

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

脐带未脱落前,父母给宝宝洗澡后要把脐带周围的水吸干,并用75%的酒精消毒,再包上干净的纱布。

消毒时,父母一定要把未脱落的脐痂轻轻提起,酒精要擦拭到脐带根部,晾干后,再用纱布包好,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并且要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

紧急就医

如果宝宝的脐带根部发红,脐带脱落后,脐部总不干燥,脐窝湿润、有流水、出现脓性分泌物等现象就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安全喂养延伸阅读

纸尿裤大小要适当,勿使纸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致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禁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不要用厚塑料布盖在脐带部位,再用胶布粘上, 这样很容易滋生细菌。

鹅口疮

鹅口疮是宝宝在新生儿期经常见到的疾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虚弱、营养不良、腹泻,或因腹泻使用各种抗生素都是鹅口疮的诱因。被污染的哺乳器具,出生时吸入或咽下产道中的白色念珠菌,也会导致新生儿鹅口疮。

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奶斑状的霉菌会越长越多,融合成片连在一起,厚度增加,严重的可扩散到咽喉、气管,引起吞咽困难、霉菌性肠炎、霉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辨别鹅口疮与“奶斑”

生此病的宝宝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样的东西贴在口腔壁上,与吃奶留下的奶斑很难区别。如果您发现宝宝口腔内有“奶斑”,先用棉签轻轻擦一下,能擦掉的就是奶斑。如果擦不掉,且宝宝烦躁不安,进食减少甚至拒食,就要考虑是鹅口疮,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局部用药

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制霉菌素加鱼肝油涂擦宝宝的口腔黏膜,或使用制霉菌素药片,每片用10毫升温开水化开在吃奶后涂抹口腔,切忌用开水,每日3~4次,用药7天以上,待白色斑块消失后,坚持再用药1周以防复发。

也可在哺乳前后,用棉签蘸2%~4%的小苏打溶液擦拭宝宝的口腔,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如何预防鹅口疮
    1.妈妈在哺乳前要洗净双手及清洁双乳头。患有手足癣的妈妈应避免双手接触喂奶用具及自己的乳头,必要时应停止哺乳。
    2.平时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每次给宝宝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
    3.宝宝的奶具,如奶瓶、奶嘴、碗勺等,使用后要用碱水清洗,并煮沸消毒。宝宝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洗漱用具要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4.给宝宝用药要谨慎,不能乱用抗生素,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抑制霉菌生长。

新生宝宝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宝宝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妈妈最害怕的一种疾病,患病的宝宝会嘴里吐泡泡,呼吸稍有点沉重。它会引起新生儿死亡且症状常不典型,但只要父母注意护理的方法,是可以降低肺炎的发生机率的。

怎样预防新生宝宝肺炎
    1.妈妈在怀孕末期要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就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2.妈妈在孕期要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3.宝宝出生后,要有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时使用的器具应消毒,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朋好友在接触宝宝前都要先洗手。
    4.要避免让宝宝接触感冒的大人,如果妈妈感冒,要戴上口罩护理宝宝。
    5. 一旦发现宝宝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生病后的护理
    1.新生宝宝所在的室内温度冬季应控制在18~22℃之间,夏季应控制在24~26℃之间,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为宜,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宝宝受凉。
    2.如果喂奶时宝宝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并呛咳,不吃奶,口吐泡沫,就应立即停止,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3.得肺炎的宝宝体温多数正常,若有发热的情况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以防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4.新生宝宝反应能力差,肺炎初期并无呼吸道症状,因此您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心率、呼吸,若发现宝宝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绝吃奶时,就要立即送往医院。

安全喂养延伸阅读

患肺炎的宝宝易呛奶,喂养时以少量多次喂养为宜,不要一次喂得太饱,以防呕吐和影响呼吸肌(膈肌)运动。应选用小孔奶嘴,每吸入几口就应拔出奶头,让宝宝喘口气,注意多饮水,可加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mrZtqu/SUF3nRvgnIpBdxdbZ6PW2jyFZQAqFuLf3Dy3h1TV9eKY2UUNK7fofFR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