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高职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体育课程

(一)体育课教学

高职学校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的全面发展规律去教育学生。现代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终身锻炼、终身受益的体育观,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兴趣和能力,寓德、智、体、美、劳于体育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

(二)体育课教学的特点

体育课除了在室内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外,主要是在室外(运动场、体育馆、健身房等)进行,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指导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使身体承受一定的负荷,从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习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体育课教学的类型

1. 理论课教学

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克服锻炼身体过程中的盲目性,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和机能变化的作用,使学生知道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考核标准,介绍体育运动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

2. 实践课教学

实践课教学指在运动场或体育馆内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实践课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确定的内容来进行的。实践课又可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分为:

(1) 新授课:讲授新内容为主的体育课。

(2) 复习课:复习学过内容为主的体育课。

(3) 综合课:既要讲授新内容,又要复习学过内容的体育课。

(4) 考核课: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为主的体育课。

3. 电化教学课

电化教学课是指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一种室内课。这种课既可列入教学计划中,又可机动地作为风雨教学课。它包括:

(1) 体育理论知识的录像讲座。

(2) 基本技术、基本动作的录像。

(3) 重大国内外比赛、运动会实况录像和影片。

(四)体育课教学形式

(1) 普通体育课:为了全面发展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而开设的一种体育课。教材内容主要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

(2) 专项体育课:根据高职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结合身体训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所开设的一种以一个项目为主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艺术体操、健美操、乒乓球、拳击、跆拳道、轮滑、羽毛球等。

(3) 专项提高课:这种体育课是在专项课的基础上,在学生已掌握一定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条件下,为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的技术、战术水平,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和学校的专业特点而开设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与专项课教材内容相同。

(4) 选修课:是对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内容也基本与专项体育课相同。

(5) 体育保健课:是为有疾病、残疾或体弱的学生开设的体育课,其目的是使他们得到相应的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康复锻炼的方法,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教学内容可根据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将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赛规定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意义。它包括早操、课间操和班级体育锻炼。

(一)早操

早操是学校作息制度中给学生安排的一种身体锻炼形式,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特殊的作用。清晨起床后,可通过跑步、做广播操等形式进行20~30min的早锻炼,运动量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学习。

早操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养生习惯,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加氧的摄人量,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以及机体各器官的工作能力,使学生精力充沛、振奋、头脑清醒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此外,开展早操对于校风、学风建设,促进校园精神文明也有重要意义。

(二)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是指以自然班为单位,或以锻炼小组的形式在下午结束文化专业课后所安排的一种课外体育锻炼。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布置的课外练习作业都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使课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复习、巩固和提高。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课外体育锻炼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练习或测验。尤其是对不开设体育课的大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更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身体锻炼的时间,保证每天有一小时左右的身体锻炼。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可根据各院校的场地器材、人数等具体情况而定。

三、课余体育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是高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并有体育专长的大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教育过程。

高职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高校要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而且要制订训练计划,坚持业余训练,一般每周3次,每次90min为宜。院校领导对参加运动队的学生应给予支持,加强运动队的管理,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关心队员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使运动队学生真正在开展体育活动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运动队训练一般安排在早晨和下午的课余时间,各高校也可将专项提高课和运动队训练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体育运动竞赛

高校的体育运动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和拼搏精神,以及守纪律、服从裁判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高校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竞赛活动要注意群众性和经常性,坚持小型多样化,提高大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并要及时地检查教学和训练工作,总结和交流经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培养和选拔体育人才。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时间安排要根据气候季节的变化特点,以及学校体育运动的传统性和群众基础,使各项比赛较均衡地分布在两个学期之中,并要注意把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qvOtrXAOVY6xdB4h86Xodf1XAPyCTGosy9bJ8YYPrQ3mdPg5ISz9xmkc45a3E/o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