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了解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英文名字叫Diabetes Mellitus,简写是DM,意思是“甜性多尿”。中国古代早就有了糖尿病的记载,名为“消渴症”,意为“消瘦、烦渴”。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定义是:糖尿病是一种内外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这种代谢性疾病的基本特点就是,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三大产热营养素代谢紊乱。最主要的表现是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过高以及尿中有糖。

⊙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什么是血糖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不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和低血糖都有害!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的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为人体储存大量的“糖分”,以备急用,同时可以增加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以防低血糖。

胰岛素的作用

1. 帮助肌肉和脂肪细胞取得葡萄糖。

2. 帮助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在人体内储存起来。

3. 帮助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蛋白质。

相关知识链接

人体的胰腺内散布着许多内分泌细胞群,医学上称之为“胰岛”。每个胰岛都含有4种不同的细胞,它们分泌不同的激素,互相调节,共同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其中B细胞含量最高,分泌的胰岛素也最多,因此,胰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岛素。

胰岛A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D细胞分泌生长抑制素;胰岛PP细胞分泌胰多肽。

⊙ 胰岛素是怎样工作的

快速、全面了解糖尿病的四大类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四种类型。其中,1型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2型糖尿病患者更是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或更高。

关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问题

就目前的观点来看,1型和2型糖尿病不是同一类疾病,它们的病因和病理改变截然不同,不会相互转化。即使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最后注射胰岛素了,但他们注射胰岛素是因为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越来越差,血糖总是控制不好,或者因为并发症逐渐加重,不得不注射胰岛素,这些情况并不能说明患者的糖尿病从2型转化为了1型。

1型、2型糖尿病的差异

糖尿病的基本症状

大多数人认为“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所谓的三多一少是指:

多尿 尿的总量以及夜间排尿的次数增多(24小时可达20多次,尿量可达2~3升甚至10升之多),这样可以通过尿排出过多的糖。

多饮 大量排出尿液后,机体缺水会导致口渴,患者往往通过多喝水来缓解口渴。

多食 血糖水平虽高但不能被利用,造成机体热量不足,只能靠多吃食物来弥补热量。

体重减少 因机体热量不足,又不能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长此以往,造成热量入不敷出,体重也随之下降。

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没有那么明显,有的仅有“两多”,有的仅有“一多”。还有的为以下症状:

疲乏无力 因机体热量不足,导致疲劳。

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易患疖、痈等皮肤感染或外阴瘙痒,这是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再加上尿中有糖,本身就是细菌、真菌的生长培养基。

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 高血糖对眼内液和眼底血管的毒性影响,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

手足麻木 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

腹泻和便秘交替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致。

反复解稀便 约有20%的糖尿病患者有此症状。由于长期高血糖,致使肠道微血管病变和植物神经功能损害,从而造成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餐前饥饿难忍 胰岛素分泌迟缓,与血糖水平的高低不同步。

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 患糖尿病后由于皮肤的糖原含量增加和抵抗力下降,给各种细菌、霉菌、真菌、念珠菌感染创造了条件,从而发生剧烈瘙痒。

其他 尿潴留、阳痿等。

总而言之,糖尿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很明显,有的很隐蔽;有的很急,有的很缓;有的可以感觉得到,也有通过身体检查才偶然发现的。

糖尿病引发的常见并发症

可引发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一般包括低血糖、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

低血糖

当血糖水平下降得太快或降得太低(低于2.8毫摩尔/升或50毫克/分升)时,就可能出现低血糖,表现为饥饿、发慌、头晕、手脚发抖、冒汗、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者会抽搐、昏迷。严重的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如果不及时抢救,延误6小时以上就会严重损伤糖尿病患者的大脑,甚至造成死亡。

高渗性昏迷

这种昏迷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必须及早送医院治疗。

酮症酸中毒

早期症状主要为乏力、口渴、多尿、多饮,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有心慌气短。酸中毒加重时出现头晕嗜睡症状,继而意识逐渐模糊、反应迟钝,最后陷入昏迷。此时,患者呼吸深而快,呼气时可闻到烂苹果气味。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可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因糖尿病诱发的心、脑、肝、肾、眼、肢体、皮肤、神经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达80余种,往往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

糖尿病会引发全身、头部、胸部、腹部、腿、手指、脚趾等部位的急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称好发人群,是指容易得糖尿病、但目前血糖还正常的人群。有下列情况的人都要警惕糖尿病的到来!

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在35岁以后就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做糖尿病评估。只有早期发现,才能早期治疗。

警惕,糖尿病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谨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也会出现低血糖。因此,在糖尿病治疗中,应把认识和防治低血糖作为对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的首要内容。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低于3.9毫摩尔/升(70毫克/分升),即是低血糖。或出现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值不低于此值,但因血糖水平短期内下降太多,例如由11.1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快速下降至4.4毫摩尔/升(80毫克/分升),虽然血糖值正常,但也会有症状和体征,也是低血糖。

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如果未能及时察觉和救治,就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脑血管意外,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甚至发生昏迷,从而危及生命。具体来说,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措施

糖尿病患者只要关注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做个有心人,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密切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强效降糖药的患者,应经常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用量,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应特别重视夜间血糖变化,因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表现为次晨空腹高血糖,若继续降糖会造成严重后果。因肝肾功能不全及体弱消瘦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者,以及年龄过大者,要高度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安全合理地用药

1. 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8 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10 毫摩尔/升)。

2. 降糖药物,尤其是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用剂量不宜过大,切忌盲目加量。

3.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不要急于应用磺脲类,宜选择短效制剂。

4. 饮食与治疗不能脱节,应规律、合理地饮食,定时定量。饮食减少时,降糖药物相应减量,甚至停用。

5. 因故延迟进食或有腹泻、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时,应减量用药或停药。

6. 明确合并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退者,宜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

7. 与对糖代谢有影响的药物一起使用时,宜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

8. 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

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进餐,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睡前、餐与餐之间、运动前可适当加餐。如果延迟进餐,应先吃些饼干、水果等食物。主食应避免选择稀饭、米糊等吸收过快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吸收快,容易在餐后出现高血糖,而在餐前又出现低血糖。另外,应避免饮酒,尤其避免空腹饮酒,因为酒精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容易诱发低血糖。

保持每日运动量基本稳定

运动之前先检查血糖,如血糖值低于5.5毫摩尔/升,建议运动前吃几块饼干或一个小水果;平时如体力活动增加,活动前应适当进食或加餐,或减少降糖药的剂量。

随时随地都要携带保命三件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大街上、家中、办公室、驾车时或运动时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所以平时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三样东西,以备不时之需。第一样是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巧克力、面包、果汁等;第二样是水;第三样是病人卡,卡上写明病人姓名、地址、联系人、急救中心电话及所患疾病名称等,以备急用。

两个要点防治低血糖

一旦发生低血糖,有两个要点必须记住:第一,先吃几块饼干、巧克力、糖果或其他含糖食物,看看能否缓解症状。进食后,一般低血糖症状会在15分钟内缓解;若未能缓解,有条件的马上送医院注射葡萄糖。第二,如果平时用的降糖药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那么吃几块糖、饼干是肯定不行的,因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阻止和延缓肠道将多糖转化为葡萄糖,以减少后者吸收入血。因此,这类患者补充一般的糖无效,必须用葡萄糖急救。家里有葡萄糖粉的,应该迅速冲水喝下,或者送到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建议这类患者家里常备葡萄糖粉,该药可以在药店买到。 aYMbVCw1zdtKiHWKwQsnAqkq4fHP3KNhczpajFW91wSt0YTS2DQ1sYhzL0qt3Ji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