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患者的合理饮食原则

膳食平衡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平衡的膳食不仅能提供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还能照顾到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及各种特殊情况,是防治糖尿病的饮食关键。

平衡膳食的要点

许多人对平衡膳食存在误解,有的人因为惧怕血糖水平升高,所以过于严格地控制饮食,甚至导致厌食、营养不良;有的患者仅控制主食,而对于肉食、零食则完全不加控制,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么,究竟怎样“吃”才算合理呢?两千年前中国《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已经充分体现了食物多样化和膳食平衡的要求。膳食平衡的核心内容可用三个词来概括:全面、均衡、适度。

全面

膳食要求营养全面,即食物多样化。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近50种,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要摄取多种食物,如谷类、薯类、肉、蛋、奶、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干果等,每天都要尽可能多样化地摄入。

均衡

每天我们吃的食物的比例要合适,要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正常人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应该是这样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占每天摄入总热量的55%~65%,蛋白质占11%~15%,脂肪占20%~30%。油脂以2/3植物油、1/3动物油为宜。另外,同类食物要经常互换,如米、面食可以经常交替食用;肉类中的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也要经常替换,以充分保证各种营养素都能均衡地摄入。

适度

每天摄入的食物量要和我们人体的需要相适应,人体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7大类40多种营养素,摄入量一定要适度,太多或太少都不行,都会妨碍正常的生理机能。

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各种类型糖的总称,主要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多糖(淀粉类)。单糖甜度高,吸收速度最快,进食后立即进入血液,在水果中含量丰富。双糖在进食后也能较快进入血液,单糖、双糖升血糖效果明显。多糖经水解后可产生至少6分子单糖(如淀粉、纤维素、肝糖等),它的消化吸收过程缓慢,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多食多糖(如富含淀粉的马铃薯),而避免食用各种单糖、双糖(如糖果及含糖的点心、冷饮、果汁等,当病情控制不好时还应避免吃水果)。但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则要补充单糖和双糖,以使血糖迅速回升至正常水平。

为防止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食用前最好看看食物标签上的说明,并可请他人监督自己。为了控制血糖,每餐应吃同等量的碳水化合物或根据活动强度来分配。如果每天每顿饭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多少不一、差距很大,就很容易引起血糖水平波动。

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1. 尽量选择单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菜籽油。坚果和种子含的多不饱和脂肪也是比较健康的选择。当用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时,有利于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的含量。多不饱和脂肪主要来源于母乳、豆油、葵花子油、核桃油、红花油、大豆色拉油和坚果类食物;单不饱和脂肪主要来源于动植物脂肪。但要注意用量,任何一种脂肪都是高热量食品。

2. 尽量杜绝食用反式脂肪。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固态脂肪(动物油或黄油、甜奶油、起酥油)的食用量,可能的话尽量使用低脂替代品。

3. 适当限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鸡蛋含胆固醇也很丰富,每日吃一个或隔日吃一个为宜。

选择低盐饮食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盐。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每日的摄盐量应在5克以下,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的摄盐量应不超过3克。

低盐饮食除了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还应减少含盐食品的摄入量。

下面介绍一些低盐饮食的烹调方法:

1. 尽量改变青菜的烹调方法,能生吃的尽量生吃,不能生吃的就凉拌。

2. 可利用菜品本身的强烈风味来摆脱对咸味的依赖,如用番茄、洋葱等味道浓烈的食物与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调以提升菜的口味。

3. 可用醋、芝麻酱、番茄酱等调料来增加食欲。

4. 菜准备出锅时再放盐。

5. 鲜鱼类可采用清蒸等少盐、少油的方法烹调。

科学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内各种酶和某些激素的主要构成原料,如胰岛素就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还可通过葡萄糖的异生作用转化为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证蛋白质的正常供给。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需求量与正常人相近,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病情控制不好者或消瘦者应适当增加到每日每千克体重1~1.5克;儿童患者的蛋白质需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2~3克;妊娠5个月后和哺乳期的患者每日应比平常增加15~25克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其中,动物性食品中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消化利用率高;植物性食品中的谷类蛋白质在膳食中用量较多,是摄取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每日除主食外,再吃50~100克瘦肉、50~100克豆制品,就可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了。

糖尿病患者选择蛋白质时须注意,由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大都含有大量脂肪,在选用时要注意其脂肪含量。选择蛋白质食物时应尽可能选择低脂肪肉类,如瘦牛肉、羊肉、猪肉、兔肉、鱼、海产品和无皮的禽肉。

享用甜食要谨慎

得了糖尿病,要忌吃含单糖和双糖的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被剥夺了吃甜食的乐趣。科学家发明的甜味剂,使糖尿病患者既能享受到吃甜食的乐趣,又能避免因吃含单糖和双糖的食物而造成血糖水平升高。

●血糖控制不好时,忌吃甜食。

●血糖控制稳定时,可少量吃些甜食,如水果、糕点等。

●学会食物换算,进食甜食后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进食甜食前后要监测血糖水平,了解甜食对血糖的影响。

●水果、甜点等甜食在两餐之间或晚上睡觉前吃比较合适。

●不用或少用奶油或黄油。

●烹调时不加蔗糖。

●饮用鲜牛奶时不加蔗糖。

●选用无蔗糖麦片。

●饮茶时不加蔗糖。

●不喝富含蔗糖的饮料。

●饮用咖啡时不加蔗糖。

补充膳食纤维

对于糖尿病营养治疗,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要充足。医学专家主张,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膳食纤维供给量为40克,但不超过50克。膳食纤维的来源以天然食物为好。麦类、豆类、蔬菜、水果都是很好的纤维来源,也可提供充足的营养。

少量多餐,灵活加餐

少量多餐是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之一,尤其适用于消化功能比较差的患者。一日总食量不变,增加餐次、减少每餐的食量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可避免餐后血糖水平过高,从而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少量多餐还可以让葡萄糖得到较均衡的吸收,就如同服用延缓血糖吸收的药物一样,可以避免药物作用高峰时出现低血糖。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一日至少要保证三餐,基本保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4~5小时。三餐的主食量可做如下分配:早餐1/5,午餐和晚餐各2/5,或按各1/3分配。

对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而病情依然反复的患者,为使血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发生低血糖,每天可进食5~6餐,可从三次正餐中匀出25~30克主食留作加餐用。

加餐时间可放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晚上睡前半小时。至于睡前的加餐,除主食外,可配牛奶1/2杯或鸡蛋1个或水豆腐50~70克等富含蛋白质、对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以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

不宜随意饮酒

酒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通,特别是红葡萄酒,内含花色素苷、丹宁、白黎芦醇、黄酮类等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但酒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高于糖类和蛋白质所产生的热量,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因摄入的热量太多而导致肥胖,而且还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因饮酒而发生的低血糖常常容易被误诊,所以危险性更大。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更不能酗酒。如果患者早有饮酒习惯,一时又难以戒掉,则要了解各种酒的含糖量和含酒精量以后再少量饮用低酒精含量、低甜度的葡萄酒。

在血糖控制较好、经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确认后,可以限量饮酒,一周内不超过两个“酒精单位”。一个“酒精单位”为:啤酒360毫升,或干葡萄酒150毫升,或白酒45毫升。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空腹饮酒,特别是晚餐时喝酒,一定要吃主食。平日血糖控制得很好的人,如果晚餐时喝了酒,睡觉前则要测一下血糖。如果血糖值低于4毫摩尔/升,则要吃一些复合型的糖类食物,如面包、馒头、饼干等,以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

酌情食用水果

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无机盐、水分和膳食纤维,这些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已得到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而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水果的含糖量高低选用。

如果糖尿病患者平时喜欢吃水果,且病情较稳定(空腹血糖值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在10毫摩尔/升以下)时,可以选择含糖量低(含糖量在14%以下)的水果,含糖量高的水果最好不吃。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之后,以补充热量和营养素。通常可选在上午9点半左右,下午3点半左右,晚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不提倡饭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后血糖水平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如果一次吃水果较多,应相应减少主食量。如吃1千克西瓜,应减少主食50克;每日吃200克梨、苹果、桃等水果,应减少主食25克。必须注意的是,重症糖尿病患者不宜吃过多水果。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每种水果对血糖的影响也不一样。家中有血糖仪的患者,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2小时测一下血糖,对于了解自己能否吃这种水果,以及是否吃得过量,是很有帮助的。

水果、干果、坚果的含糖量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调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其重要。

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走出几大饮食健康误区

误区一: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应采取“饥饿疗法”,尤其要少吃主食。其实,这是对饮食控制的一种误解。糖尿病饮食治疗是因人而异地控制饮食总热量,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不是单纯地饥饿或不吃主食。

如果糖尿病患者一天所吃的主食少于150克,就会产生以下不良后果:首先,人体在饥饿时,体内的生糖激素水平将很快升高,这不仅会使血糖水平升高,而且会自动分解体内的脂肪与蛋白质,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而这些代谢产物需要肝脏的分解和肾脏的排泄,久而久之,可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另外,长期采取“饥饿疗法”还会引起多种营养素的缺乏,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误区二:“无糖食品”可以多吃

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甜味食糖而已,本身仍由含有淀粉的食物制作而成,如果不加节制地大量食用,仍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而不易控制。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真正的“无糖食品”。

因此,对于“无糖食品”,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应该理智地加以选择。不应一味地选择所谓的“无糖食品”,而应选择低血糖指数、低热量指数的食品。

误区三: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有些糖尿病患者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而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对身体有利,因此就不吃细粮,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减缓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转化成血糖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基于上述原因,血糖水平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用粗粮代替细粮是可取的。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吃太多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误区四:植物油多吃无妨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病情控制有利,因此无须控制其摄入量。其实,植物油同样也是脂肪,热量也很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超过每日规定的总热量。而且研究还表明,摄入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患癌症有关。因此,营养专家提出,正常人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应在25克以下,糖尿病患者及患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病人应限制在20克以下。

误区五:副食含糖少,可以多吃

肉、蛋、鱼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可转化成葡萄糖,此过程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尤为活跃,多食会升高血糖水平,只是比主食迟缓得多。另外,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并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不含糖,因此成为了很多患者的消遣食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坚果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油脂。大量食用花生、瓜子、杏仁,不仅会使热量大大增加,还会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过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所以,吃花生、瓜子要注意数量,以减少油的摄入。

误区六:水果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

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它们对糖尿病患者有益。水果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已得到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

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控制在6~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控制在6~8 毫摩尔/升,就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地吃一些水果,也可以在用正餐时和主食进行交换,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水果作为补充。不过,最好能根据生糖指数的高低来选择水果。如果患者的血糖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最好征求医生或者营养师的建议。

误区七:体重轻、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不用控制饮食

体重轻和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放松饮食治疗,否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感染率增高等各种不良后果。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肥胖型糖尿病。

轻体重和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首先应查明消瘦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合并某种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等,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解除病因。

另外,还应加强饮食控制,增加热量及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以增加体重和提高蛋白质水平。

误区八:主食吃得越少对病情越有利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控制主食的摄入,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会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1. 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造成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

2. 由于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会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远远超过了控制范围,这样容易并发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

误区九:不吃早餐,以求限食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中有不少人都不吃早餐,或早餐仅吃牛奶、鸡蛋,不吃主食,以为这是限制热量的好办法,其实这是错误的。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不仅要求限制每天的总热量,而且还要限制每餐的热量,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所以,三餐的热量必须均衡,以减少每餐热量的摄入。有条件者可在三餐之外加餐两次,以使每餐摄入的主食量少于100克。而不吃早餐者另两餐的饮食量必然增加,这好比一匹病马拉不动满车货,可拉半车货,但可多跑两次,切不可少跑一次而增加每次的重量。

误区十:限制饮水

有些患者因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症状,就限制饮水,这是不妥的。口渴是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渴了就应饮水,不必限制,否则会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

误区十一:注射胰岛素后不需要控制饮食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平稳地控制血糖,胰岛素的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不控制饮食,血糖水平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配合饮食治疗非常必要。

误区十二:多吃了食物,加大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就没事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感到饥肠辘辘时常忍不住多吃饭,饭后他们可能采取自行加大服药剂量的方法,误认为进食量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就可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实际上,这样做不但会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腺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血糖的稳定。

误区十三:少吃一顿饭可以不吃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就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不吃饭就不用服降糖药了。其实,服降糖药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饮食所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还容易导致餐前低血糖,容易发生危险。由于少吃了一餐,必然导致下一餐的饮食摄入量超过正常水平,从而扰乱了饮食控制计划,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影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按时、规律地服药和吃饭。

误区十四:吃些零食无所谓

一些糖尿病患者三餐的控制均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了爱吃瓜子、花生、薯片等零食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会扰乱饮食控制计划。因为大多数的零食均为热量及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很快超出总热量范围。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吃水果,只有空腹血糖值在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在1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下、病情稳定、不常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才可以吃水果。并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用含糖量低、味道酸甜的水果。

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吃150克左右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如果每天吃新鲜水果的量达到200~250克,就要从全天的主食量中减掉25克,以免全天摄入的总热量超标。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通常可选在上午9点半左右或下午3点半左右,也可在晚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吃水果。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行吗

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葡萄糖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如果不吃主食或主食进食过少,缺乏葡萄糖来源,人体需要热量时,就会动员脂肪和蛋白质,使之转化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不足。其中,脂肪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中会分解生成脂肪酸,当生成的脂肪酸过多时,就会常伴有酮体生成,它们必须经过肾脏的代谢并排出,这会使糖尿病患者出现酮尿,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此以往,糖尿病患者会消瘦、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每天主食的摄入量一般应控制在200~400克。年龄大、偏胖,而且体力活动量较小的女性,每天宜进食主食200~250克(干重);年纪小、偏瘦,而且体力活动量较大的男性,每天可以进食主食250~400克(干重)。 r8OLWb6UzUFL5RBJhOr7GC+6QQ2W8DQaVas8yS6OPaoaaT3NNPhhj/uoirHF7+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