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 色彩构成、灯光的语言、电影光影分析 |
本节主要介绍灯光的原理,了解色、光常识,色彩的属性,色彩的情感,色彩的应用。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 色彩构成基础
● 灯光语言的理解
● 电影光影分析
1. 色彩的语言
色彩的语言有以下几种:
(1)色调的反差和相近
(2)亮度的反差与相近
(3)饱和度的反差与相近
(4)冷、暖色的反差与相近
(5)互补色的反差
(6)势力范围的反差和相近
(7)色彩模式颜色的交互作用
2. 颜色交互作用的三项规则
(1)色调+黑或白。
(2)互补色: 颜色交互作用的第二种方式包括了颜色的互补,将互补的颜色放在一起显然会增强颜色的饱和度。
(3)类似的颜色:类似的颜色指的是色盘中相邻的颜色。
如图1-53所示为阳光及生活照明信息与颜色构成图。 图(a)为阳光光谱图。图(b)为三原色构成图。图(c)为色温图谱。图(d)为色温暖色冷色衰减图。
图1-53
图1-54、1-55、1-56所示为色彩的色调,亮度,饱和度,互补色参考图。
1-54(a)为亮度和饱和度对比图。1-54(b)图二为色彩互补色,色彩搭配匹配图。1-54(c)图一为计算机颜色组成图。1-54(d)图二为色彩比重,颜色区域分配图。
图1-54
图1-55
图1-56
照明语言在电影画面中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照明艺术追求真实的瞬间语言,用色调、用光线、用明暗对比试图来表达某种感情,暗示某种含义,烘托剧情意境,用千变万化的光线赋予这些形象、物体,以生机、灵气和力量。
全国美术研讨会有这样一句名言:“景是本,光是灵。”这个“灵”就是照明语言。
电影电视导演(当然也包括摄影师)在画面语言中也要经历三种境界:一是具象阶段;二是线条阶段,这两个阶段无非只是初级与中级阶段;三是光线阶段。只有进入了这个阶段,他们才算真正理解了影视画面语言的真谛,才算进入了画面语言的最高境界。因为光线不仅能够揭示物体自身的造型美,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审美对象。正如著名的美学家鲁道夫 • 阿恩海姆所说的:“光线几乎是人的感官所能得到的一种最辉煌和最壮观的经验。”因此,照明艺术是影视画面营造情绪气氛的最重要的语言语汇。
黑白画面的基调,是由浓淡影调构成的;彩色画面的基调是由各种色调(色别)构成的。根据画面内容来选择作为画面基调的色调,不同色调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为色彩和情绪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色彩联想变化无穷。影调与色调,就是无声的语言,这种语言恰恰是通过色光和照明光线的明暗层次体现出来的。例如:
● 红——热情、愤怒、残暴、兴奋、权利、坚强。
● 绿——春天、新鲜、神秘、妒嫉。
● 黄——阳光、背叛、光辉、欢悦。
● 蓝——冷漠、阴惨、优雅、无限的空间。
● 黑——死亡、阴郁、悲哀、诡密的行动。
● 白——细腻、纯洁、寒冷、和平、洁净、高尚、脆弱、悲悼。
在CG的工作流程中灯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以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并且烘托戏剧气氛,推动剧情等作用。
一般灯光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层次,第一是照明的作用,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一个画面中什么都看不见,就谈不上我们所说的下面的两点,而现实中和计算机中都是一样,如果没有照明地球将会是一片黑暗;第二就是塑造形体,有了灯光照明之后我们将会对物体对象进行更深入的塑造,包括画面的虚实、对比、层次、对象、节奏,物体之间关系的合理变化等;第三,用灯光营造戏剧效果,表达感情色彩,推动剧情,这一点是较难达到的,也是不好把握的。我们大部分的灯光师都没有能达到第三层次,都停留在第二层次。其实,这当中当然有很多因素,例如技术的限制,个人的造型能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色彩——是视觉冲击力最强、心理效应最深刻的画面构成因素。
色彩在整部影片的情绪表达、风格基调、气氛渲染都有着重要作用。色彩对于人的心理效应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高兴、喜庆等好的倾向时,色彩效应就应是明快、亮丽的色彩;而在悲伤、忧虑的时候,色彩效应多是沉闷、阴暗的颜色 )。如图1-57、1-58所示。
图1-57
图1-58
色调——冷暖色调的对比是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最佳方法光影。如图1-59、1-60所示。
图1-59
图1-60
光影是结合镜头画面设计中与其他元素一起为烘托人物、场景、气氛的有利补充。
电影中的色彩有以下三种要求:
● 影片中的气氛把握
● 颜色的控制
● 色调的把握
影视艺术是一门新的艺术,影视照明最初只为照亮被摄对象,服务于拍摄工作。随着影视艺术文化的发展,艺术品位的提高,使原有的舞台灯光设计理念渗入影视照明设计中。
光在电影中可以表达特殊的涵义,对人们的情感产生作用,具有造型性和表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