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对“数字中国”的认识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建设历程,我们对“数字中国”有了更深的认识。2007年6月在北京大学数字研究院组织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童庆禧院士给出了“数字中国”的内涵,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但是由于“数字中国”的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备受争议,以至于后期提出的数字城市、数字省区、数字行业等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此之后,政界、学界等人士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数字中国”的看法。因此,“数字中国”一直是在争议中不断发展的。然而,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众多新技术的提出,对“数字中国”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经过多年的建设历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使得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对“数字中国”的科学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07年6月12日—14日在北京举办了“数字中国”发展战略 [8] :从科学到行动——香山科学会议第303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提出了“数字中国”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战略。童庆禧院士给出了“数字中国”的内涵:“数字中国”即实体中国在虚拟环境下的再现,是以整个中国为对象,以地理空间坐标为基准,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集成和整合各类数据、信息、知识所构建的虚拟三维数字化资源平台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能整合全国海量的空间对地观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时空信息,在空间对地观测、空间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高速搜索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共享、表达和动态更新,支撑各类应用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服务,将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和应用效益。

虽然北京大学数字研究院明确提出了“数字中国”的内涵,但是由于“数字中国”自提出之日起,其概念就备受争议,以至于后期提出的数字城市、数字省区、数字行业等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政界、科学界等人士对以上概念的理解纷纷持不同的看法。戈尔在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概念的时候就明确了其含义,随后,陈述彭、李德仁、宁津生院士以及承继成、李琦教授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数字地球”进行了解释。温家宝总理也阐述了自己对“数字地球”内涵的见解。国家测绘局在《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总体战略研究》中,也明确了“数字中国”的基本内涵。

1998年1月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即“数字地球”是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实现在不同分辨率水平上对地球的三维浏览。

随后,不同的学者、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地球”进行了解释。

陈述彭院士认为 [9] :“数字地球”是从90年代以来,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与全球因特网等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集成系统工程的统称,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前奏,涉及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数据共享等诸多社会、法律、政策变化问题;而又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远程教育,乃至影响国家安全、国家主权、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

李德仁院士认为 [10] :“数字地球”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入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严格地讲,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人类活动与生活质量。

宁津生院士认为 [11] :“数字地球”就是信息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信息模型,它把有关地球每一点的所有信息,不是像普通数据那样存放在数据库里,而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实时、完整、形象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宏观的和微观的情况,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承继成教授、李琦教授认为 [12] :“数字地球”是指在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有关的、用经纬网坐标进行组织和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多分辨率的卫星数据的搜集以及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宽带网传输和科学计算与虚拟表达的技术系统。简单地说,数字地球就是信息化的地球,它包括全部地球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在内。或者说,数字地球就是虚拟地球。

温家宝总理认为 [13] :“数字地球”就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地球观测系统、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这样三个组成部分。

根据以上观点综合起来讲,“数字地球”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的聚合体,它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上每一点的所有信息,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关的信息按照地球的地理坐标装入电脑中,实现信息在网络上的流通,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实时、完整、形象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宏观的和微观的情况,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它涉及对地观测、地球科学、计算技术、网络通信、全球因特网等各个领域的技术。

2002年,国家测绘局在《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总体战略研究》中指出“数字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它涉及空间和非空间的经济社会信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数字中国”主要由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经济社会信息平台、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应用系统、技术支撑体系等七个部分组成。

从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对“数字地球”还是对“数字中国”内涵的认识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颇多,但争议始终阻挡不住向前发展的脚步。而且,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众多新技术的提出,对“数字中国”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撰稿单位: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 LUv9HTekT4Ti2Dm7LQ7gG3LLOOgr11CHQ8F7RDym6OUyw8SEIiTItaJMiiiD/X+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