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9 元器件插曲之六:电阻

电阻是最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任何电子设备中都能找到电阻的应用。在中学物理时所接触的欧姆定律就是用来描述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在单片机系统中,电阻自然也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器件,它在分压、限流中经常用到。

3.9.1 电阻基础知识

电阻器(resistor,电路符号 ),简称电阻,是一种两端电子器件,当电流流过时,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任何材料都会对流经的电流产生一定的“阻力”,这种阻碍电流的作用叫阻抗,电阻就是利用材料的这一特性制作出来的。电阻是电路中使用得最多的器件,由于电流流经它时会在其两端形成不同的电压,于是可利用电阻改变电路节点的电压。

欧姆(Ohm)是电阻阻值的单位,用来描述电阻阻值的大小。通常用希腊字母Ω(欧)来表示。比Ω更大的阻值单位有kΩ(千欧)和MΩ(兆欧)。以下是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MΩ=10 3 kΩ=10 6 Ω

拿到一支电阻,我们会看到电阻的表面有五颜六色的色环,这不是出于美观而设计的,它标示着电阻的阻值。如图3-31所示为常用的5(色)环电阻及颜色所代表的数值。5(色)环电阻使用前4个色环标示电阻的阻值,第5个色环标示电阻的允许误差。

图3-31 5(色)环电阻的色环含义

比如有如图3-32所示的5(色)环电阻,其色环颜色依次为:红、黑、黑、棕、金。那么它的阻值应该如何计算呢?对照图3-32的颜色对应数值关系表:第1环红色代表数值2;第2环和第3环都是黑色代表数值0;第4环棕色代表的是×10(倍数)。所以图3-32所示电阻的阻值为前3环代表的数值200乘以倍数10,单位是Ω,结果是2000Ω,即2 kΩ。另外,第5环金色代表的允许误差是±5%,于是该电阻的准确读数是:2kΩ,误差±5%。±5%的误差说明该2kΩ电阻的阻值与标称值有±5%的偏差,即在1.9~2.1 kΩ范围之内都是允许的。

图3-32 5(色)环电阻阻值

除了使用图3-31中色环与数值关系表判断电阻阻值外,还可以用万用表直接测量电阻两端,直接得到阻值的读数。

在电路设计选择电阻时应该知道阻值是不可任意选定的,比如标称值为122Ω的电阻就不存在。原因是在大部分电路中并不要求极其精确的电阻值,于是为了便于工业上大量生产和使用者在一定范围内选用,EIA(美国电子工业联盟,Electronic Industries Alliance)规定了若干系列的阻值取值基准,其中以E12基准和E24基准最为常用。

E12(允许误差±10%)基准中电阻阻值为1.0、1.2、1.5、1.8、2.2、2.7、3.3、3.9、4.7、5.6、6.8、8.2乘以10、100、1000……所得到的数值。

E24(允许误差±5%)基准中电阻阻值为1.0、1.1、1.2、1.3、1.5、1.6、1.8、2.0、2.2、2.4、3.0、3.3、3.6、3.9、4.3、4.7、5.1、5.6、6.2、6.8、7.5、8.2、9.1乘以10、100、1000……所得到的数值。

E24基准显然提供更精确、阻值更多的选择。拿基准值1.0为例,电阻的阻值就有1.0Ω、10Ω、100Ω、1kΩ、10kΩ、100kΩ、1MΩ、10MΩ等供选择。再比如基准值4.7,电阻的阻值就有4.7Ω、47Ω、470Ω、4.7kΩ、47kΩ、470kΩ、4.7MΩ、47MΩ等供选择。在E24基准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电阻阻值供选择,这些器件价格往往较高。

3.9.2 电阻的参数和种类

除了阻值之外,电阻的功率也是常常需要考虑的。电路设计时需要明确电阻在电路中会获得多大的实际功率,从而选择一个额定功率比这个实际功率还要大的电阻。电阻的额定功率一般有1/16W、1/8W、1/4W、1/2W、1W、2W、5W、10W等几种,如果电阻功率大于1/4W,应该在电路图中按照如图3-33所示的大功率电阻电路符号标明,否则很容易让自己或他人因误用电阻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果电路中使用的是电阻的一般符号 ,则可使用额定功率为1/16W、1/8W、1/4W的电阻。

图3-33 标有额定功率值的电阻电路符号

一般来说,电阻的功率越大,体积也就越大,价格也就越高。1/8W金属膜电阻的市场价格约为0.01元/支(MΩ级的电阻价格稍高),而1W的电阻则为0.05元/支。通常3W以上的电阻,由于体积较大,其表面可以直接印上阻值和功率,而不再使用色环作为阻值标记。如图3-34所示为阻值为3.3Ω(误差±5%)、功率为5W电阻。

电阻还按制作材料和结构等特征,分成了绕线电阻、非绕线电阻、敏感电阻等几种。

绕线电阻(wire-wound)是用电阻丝在绝缘的骨架上绕制而成的。电阻丝一般采用具有一定电阻率的镍铬、锰铜等合金制成。绝缘骨架则是由陶瓷、塑料等材料制成,有管形、扁形等各种形状,如图3-35所示。这种电阻误差小(精度高)、稳定性高、体积大,一般在大功率场合中考虑使用。

非绕线电阻包括了我们常用的碳膜电阻(carbon film)和金属膜电阻(metal film)。此外,还有金属氧化膜电阻(metal oxide)、金属玻璃釉电阻(metal glaze)、厚膜电阻(thick film)、薄膜电阻(thin film)等。实际应用中,如果电路没有特别说明,我们一般都采用1/8W或1/4W的金属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的精度高、成本低,使得它在现代电子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

还有一类电阻,其阻值会随着环境中的某一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强等)变化而改变。如光敏电阻,其阻值随着光线的强度变化而改变;再如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等。

图3-34 大功率电阻

图3-35 绕线电阻

今天,随时各种便携电子产品,如手机、MP3、数码相机等的普及,贴片电子器件(SMD)需求直线增长。电子产品中往往使用帖片式电子器件来节省电路板空间。常用的贴片器件有贴片电阻(SMD resistor,见图3-36)、贴片电容(SMD capacitor)、贴片晶体管(SMD transistor)、贴片集成电路(SMD IC)等,各种贴片器件只是个头较小,其功能与一般直插式是相同的。

3.9.3 电阻的分压、限流、上拉作用

电阻常常在单片机系统中实现分压、限流、上拉等作用。分压,顾名思义就是分担电压。假如有如图3-37所示的电路,电阻R1、R2串联,电流 I 从3V电源正极流出,从A点流向P点,继而流向B点后回到电源负极。接地符号( )定义电源负极(也就是节点B)为电势零点,于是B点电压 V B =0V。因电源为3V,得A点电压 V A =3V。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电路的干路电流 ,则P点电压 V P = I · R 2=1mA×2kΩ=2V。

P点电压为2V,小于电源电压,这是通过电阻R1和R2组成的分压器实现的。这说明电阻可以在电路中通过分压作用产生电路节点所需的电压值。

电阻的另一个角色是限流,顾名思义就是限制电流。如图3-38所示,由于单片机系统常常使用+5V电源,而发光二极管D1只需要2V左右的电压就可以被点亮,点亮时电流约为15mA。如果在发光二极管D1两端直接加+5V电压将有可能烧毁它。于是我们常常串联一个限流电阻R1。

图3-36 贴片电阻

图3-37 分压器

假设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为15mA,正常工作时两端的压降 V F =2V,所以电阻R1上应该分担的电压为3V。于是得电阻R1的阻值为: R 1=3V/15mA=200Ω。

除了分压、限流作用之外,电阻还常常作为上拉电阻存在于开集电极输出的电路中。如图3-40所示,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非门输出端,如果没有上拉电阻R1,无论IC输出是高电平或低电平,也就是无论三极管Q1的基极是高电平或低电平,它都因为集电极没有电压而不工作。如果Q1不工作,其集电极输出就像开路一样,没有什么状态可言。这个像“开路一样”就是“开集电极输出”的由来。

图3-38 电阻的限流

图3-39 开集电极输出和上拉电阻

当上拉电阻R1接到开集电极输出和+5V上时情况就不同了,三极管Q1的集电极获得偏置电压,当IC输入为高电平时Q1导通,输出 V out 为低电平;当IC输入为低电平时Q1截止,输出 V out 因电阻R1的上拉呈高电平。 TkJI/j5r0cNFcjKEeVLH2GTAZ1z6nDMBCCJ6BF0Y7TbpzOG9VM8XdyfqcrfUPf3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