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有这样一个在商界与范蠡齐名的大商人,他是当时天下知名的畜牧业专家、珠宝鉴赏专家,也是山西“潞盐”最早的创始推广人,首开中国商贸长途贩运先河的晋商之鼻祖——猗顿。
猗顿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因其发迹之地称为“猗”地,所以他就改名为猗顿了。猗顿生于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原是鲁国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因过怕了艰难凄苦的生活,便立志一定要发家致富。
开始时他卖力地在田里耕作,一年忙到头,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又转行养蚕,但蚕丝业在当时也不是很景气,一年辛苦下来也是所剩无几。他意识到这样下去,难成气候,便狠下心离开家乡,奔走天涯,寻求致富之路。正当在外漂泊无依,为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听说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即陶朱公)在帮助越国灭掉吴国后弃官北上,在陶地(今山东省定陶县)经商致富,于是便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地去向他讨取真经。
范蠡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告诉他,鲁地洙水、泗水以北的地区,人多地少,没有山林水泽资源,又屡遭水旱灾害,种地自然是得不偿失,遇到天灾人祸连吃饱饭都成问题,这不是发家致富的地方。若要快速富起来,就应当找个水草丰美的地方饲养牲畜。
对于猗顿来说,这是一个近期内最切合实际的致富办法。因为猗顿当时十分贫穷,没有资本,无法涉足其他行业,只能先畜养牛羊,以求渐渐致富。
于是,在范蠡的指点下,猗顿不远千里来到郇地(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猗氏镇)畜养牛羊。当时,这一带土壤肥沃,草原广阔,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是畜牧的理想场所。于是,猗顿就在附近定居下来。
由于辛勤经营,猗顿的畜牧规模不断壮大,他很快便摆脱了贫困。随着畜牧规模越来越大,猗顿又在居住地方圆百余里的土地上,购置并规划了三个畜牧区域,让三个儿子分别经营。
他仔细观察各种牲畜的生活习性,总结出了“牛者顿足,马者夜饱,羊行自饱”的规律,创造了“盐水饮畜”、“斗米养千鸡”的饲养方法和为雄畜去睾丸的办法,极大地提高了饲养效率和畜牧的产量。他不仅用留强去弱的办法提高种畜质量,还把本地和外地品种进行交配来繁育后代,为牲畜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就猪羊满圈,骡马成群,开始富甲一方。
猗顿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取得成功后,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又组织村民利用山坡地开辟了杏园、桃园、桑园近千亩,还再次涉足养蚕业。
猗顿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商人,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一切走上正轨后,他又把目光投向盐池,开始从事池盐的生产和贸易。
运城地区的盐业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条山下的盐湖,这一带生产的盐被称为“河东池盐”或“潞盐”,远近闻名,《左传》中还称其为“国之宝”。据说若将那里的池水浇在地上,经风吹日晒后即可成为颗粒状食盐,不需要煮炼,即可直接食用。又因为河东池盐为天然之物,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猗顿便不断扩大池盐的生产与销售规模,至盛时,其活动范围“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达百余里之广。
在经营盐业的同时,猗顿又涉足珠宝业,满足了当时生活富足之后的奢侈需求,他亦从中获利不少。
经过十年苦心经营,猗顿的财富已是“其息不可计,财拟王公”,成了当时驰名天下的大商贾,已和范蠡齐名,被后世称为“陶猗之富”。
猗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商业奇才,更可谓是晋商之鼻祖,无论涉足养殖业,还是盐业、珠宝业,于他而言都如鱼得水,样样成功。司马迁称赞他“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其猗顿之谓乎”,这充分说明了猗顿财富之巨和见识之远。
猗顿并不是那种守财奴式的奸诈商人,他乐善好施,广行仁义,曾出资修渠堵坝、开挖河道,造福百姓。在闹饥荒的年岁,他还设棚赈灾,救济乡民。正是这些义举,使猗顿得以名留青史。猗顿的善和仁以及博大的胸怀使得远近百姓都来归附于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也慕名来这里经商,使得他居住的地方渐渐由一个畜牧区演变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集镇。这就是被后人称做“猗顿城”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商城。
猗顿以一介寒士出身,由饲养牲畜起家,继而涉足盐业,再进而经营珠宝,后来竟“财拟王公”。这其中的智慧可谓前无古人。
首先,猗顿很注重货品质量和产出数量,并且做到了优中选优,这是他初来山西经商时的快速发展之道。在经营果林业中,猗顿也不断地培育好品种,并引进新品种,这逐渐使山西西南一带成为闻名遐迩的水果产区。至今河东蒲州的伊杏、峨嵋岑上的嶷杏,相枣、稷枣和王过梨等名扬三晋。
其次,猗顿很注重生产技术的创新,他发明的“垦畦晒盐法”,大大缩短了出盐时间,并且使盐的产量和质量都得以提高;另外,为了方便河东池盐外运,据说他还开辟了两条运输线路,得以源源不断地把运城的“潞盐”销往秦国、鲁国、西域等地,可谓首开我国历史上长途贩运之先河,很好地践行了要致富先修路的真理。
不得不说猗顿很擅长寻找商机,这为其开展新业务,进行多方经营创造了条件。在早期经营畜牧业时,猗顿已注意到位于其居住地不远的河东池盐,他在贩卖牛羊时,还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到销售地后就连同牲畜一起卖掉。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致富途径,便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经过努力,他逐渐由一个生产型经营者转变为一个生产兼贸易型的大商人。
而在开通了通往黄河渡口的运盐通道后,猗顿从河东贩运的池盐可以直达秦地和西域,在西域,他发现这里宝石玉器较多且价格便宜,便又从西域买回了一批批宝石玉器,并在沿途各地设立了很多珠宝店铺,甚至将业务延伸到齐、鲁、燕、楚等诸侯国,从中获利甚丰,这也使他成为一位珠宝大亨。
猗顿通过多方经营,最终成为倾国巨富,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韩非子·解老篇》曾记载“夫齐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这足以说明猗顿之富已超过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