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凡是有事端的地方也有晋商。
明朝末期,后金崛起,明朝廷日益腐败,二者之间战争不断。河北、山东等地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惟有精明的晋商不仅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大发国难财,攫取了更多的财富,富甲天下。
当时明朝政府疲于应付努尔哈赤父子的铁骑,对军火、马匹等战争必需品的需求量很大,山西偏偏地处黄土高坡,马匹和军火奇缺,就连谷物粮食,也只生长在巴掌大的一片地上,百姓难以度日,更别说维系巨大的战争之需了。再说当时明朝财政也相当困难,于是山西商人把目光瞄向努尔哈赤这一新的崛起者。
晋商就以张家口为基地,从全国各地采集商品,然后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运贸易活动,为后金政权输送大量的粮食、衣物、炊具等基本生活物资。
努尔哈赤为笼络人心,反过来又把人参、鹿茸、兽皮等贵重物品与对方交换,晋商再运到南方贩卖。渐渐地,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利益关系。据《清实录》记载,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就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处在抚顺贸易者16人,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
到后金崇德三年(1637),皇太极还命满族贵族带领100名内地汉族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展开贸易。等到清兵入关,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努尔哈赤急急招抚晋商,给了他们最优厚的待遇和机遇。由此可见,后金政权对晋商极为重视。皇太极的战争机器所需的全部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都来自手眼通天的晋商。
通过晋商,后金把从明朝廷劫掠来的财物、古董和金银换成粮食,来养活日益扩充的军民。而聪明睿智的晋商,仅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就窖藏了上千万两的银两。
晋商的地位在清廷入关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了御赐皇商。发展到最后,得到清政府特殊照顾的晋商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掌控了资金的调度权,而且商业活动遍布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
晋商中与战争接触最密切的可以追溯到武则天的父亲武士,他当时是山西最著名的木材大商人。在李渊父子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武士魐赞助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对李家父子从财力上进行了全面支持。待到新朝大局已定,武士魐就是一个大功臣,进封公爵,成为开国重臣之一,在战火纷飞中瞅准了时机,走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作为一个称雄数百年的商帮,晋商在明朝时就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通过为政府运输军粮挣得了第一桶金,垄断了众多的商业脉络。又由于在明清交战时,晋商选对了合作伙伴,同清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受到清政府的特殊礼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