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同心,但求同行

日本著名企业伊藤洋华堂集团的创始人伊藤雅俊曾说:“秩序和纪律是我的企业的生命,也是我管理下属的法宝。一定要从重处理不守纪律的人,无论他是谁,无论他为企业做过多大的贡献,即便是企业会因此而减少战斗力也要在所不惜。”

多数管理者倾向于强化规则,只因规则是可见的,针对性很强,所以它的效用也是直接的、可预见的。规制法则包含着一个特定的内涵:你可以不赞同、不认可,但是你在行动上必须按规定的要求去做。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同心,但求同行。

在某些情况下,规则是管理者治理团队的优先原则。

曾有7个人住在一起,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但免不了有自私自利之心。他们每天都分食一大锅粥,但粥却总是不够分。

最初,他们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谁来分粥,但是大家很快就发现,负责分粥的那个人总是给自己分的粥最多。即使换一个人,也同样是给自己分的粥明显多于给其他人分的量。

于是,大家决定轮流分粥,每人一天,可还是有问题——每个人都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是饱的,其余的6天都会饿着肚子。

几个人想了想,决定让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分粥,可不久他就开始给那些讨好他、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人们没法容忍小团体,于是决定对分粥方法再作调整。

大家想来想去,决定选举一个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人的监督委员会,以形成制约和监督。虽然能做到公平,但是双方争执不下,等粥吃到嘴里时已经冰冰凉了。

终于,他们又提出一个新的办法——任选一人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领粥。在这个制度下,无论谁分粥,都会为了不让自己吃得最少,而将粥分得尽量平均。

同样是分粥,不同的规则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规则可以影响团队之间的共处方式,决定团队合作的成效。

有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现实:很多企业确实没有形成一个同心同德的队伍,比如那些初创的企业或各方面经营条件都不甚理想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谈同心同德确实面临着客观上的障碍。那么,他们只能要求各个职员按规则行事——即使规则错了,也要按规定执行,严格执行规则可确保企业能够井然有序。

一个客观上难以同心同德的团队, 要想凭借个人的自觉和良心维护组织的公正通常是靠不住的;特权和利益更是有着无限的诱惑力;那些即便是拍着胸脯拿人格做担保的人,也会出于私欲或碍于交情而失去原则。同时,虽然监督和制约能保证公正,但很可能会因过高的监督成本而造成低效。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规制的第一个层次:如果管理无法诉诸同心同德的力量,那么规制就成了最后可依赖的管理途径。

对这些企业来说,无论如何强调规制的严肃性,那都是不过分的。相反,如果不能将规制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那么企业很可能会变成一盘散沙,从而丧失团队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 h1VNsPOG9z8KzacU1Ib2VaV/GbNX4sClf3lhSJL2Aby5Z1kcEYno786zYnMh/T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