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分析

2.1.1 区域物流系统的概念

区域物流属于宏观物流的范畴,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和时间里,物流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节点、线路等物质资料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有机整体 [133] 。其内涵是以某行政区、经济区或特定地域为活动范围,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间及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进行有效集成的组织形式和物流形态。区域物流系统侧重于城市间和城乡间供应与需求的物流一体化过程,主要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区域物流系统是所在经济区域内各物流系统的有机结合。它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微观的企业供应、销售物流等,它同时又是全国物流、国际物流等宏观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34] 。属于中观层面的区域物流系统起到衔接微观物流系统和宏观物流系统的作用,其目的在于运用物流链管理的方法解决单一企业以外的各种物流问题,以实现区域或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2)区域物流系统通常包含若干个相互依赖的物流供需方主体及其他相关环境实体。物流主体与物流主体之间通常存在竞争或合作的关系;系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系统中物流供给主体与物流需求主体之间存在“供方”与“需方”的对应关系,而且这种供需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这类系统规模大,结构复杂,总是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具有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特点,是以离散事件为主的复杂的“连续-离散”事件混合系统。

因此,区域物流系统的优化研究需要以分析区域内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相互作用的内部机理为前提,以保证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及物流活动的高效率与高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135]

2.1.2 区域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区域物流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和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实现系统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使系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转换则是这个系统特有的功能。另外,区域物流系统还带有信息反馈功能,并通过相关调控机制进行调控,以期取得预期的目的。可以说,区域物流系统是一种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把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资源作为指令输入,从而实现预期结果的机制。区域物流系统是人参与决策的人工系统,人是系统结构中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系统或子系统的形成。区域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如图2.1所示。

图2.1 区域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区域物流系统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以及自身的结构失衡现象(包括供需失衡、发展相对滞后、效率低下、运输瓶颈、仓库布局不合理等)都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137]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结构失衡,如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资源分布的变化等;二是主观上缺乏对物流系统本身合理结构的研究和判断,从而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合理化调整。因此,拟订区域物流优化配置方案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区域物流的结构适应货运量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②区域物流的建设规模和结构要符合当地情况和区域物流需求,避免出现物流资源浪费和物流供需矛盾的现象。只有在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之间关系的内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等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才能实现区域物流供给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使区域物流发展进入有序的轨道,并有利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即对区域物流系统的规划研究,应从物流供需平衡分析的角度入手。

区域物流系统的综合优化涉及许多问题,如市场需求预测、合理功能组合、合理运输、合理仓库布局及规模确定等,而运筹学方法所能处理的问题大都是单一性的,综合性优化模型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对于这样的大型优化问题,目前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模型和优化算法还较少 [138]

2.1.3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要素包括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物流企业群体和区域物流管理体制等软环境(见图2.2)。

图2.2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要素

1.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较为完善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是区域物流系统建立的基础,主要包括区域物流节点、物流通道及物流设备。物流节点主要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站、货运交易市场、货运配载点、港口等。物流通道主要指连接物流节点间的道路网、航运网及其他运输网络。物流设备主要包括运输设备、包装设备、仓储设备、集装单元器具、装卸搬运设备及流通加工设备。

2.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区域物流系统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GPS系统、移动通信系统、EDI系统等信息网络系统。运用这些系统,将货源情况、交通运输情况、货物集配情况等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区域物流管理部门,以便统筹安排区域内的物流。区域物流系统主要包括区域物流公用信息平台,以及与之相连的行业、政府、企业等信息系统。

3.区域物流企业群体

区域物流企业群体是指从事现代物流服务的各类物流企业,主要包括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4.区域物流管理体制等软环境

区域物流管理体制由政府宏观管理机制、企业战略管理机制、多企业聚集效益机制、企业外部效益机制、规模效益机制等多种机制及相关政策构成。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有激励和规范作用。企业机制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总体模式应该是以现代物流为基点,高层次集中经营控制与低层次分散协调相结合的体制。组织区域物流的主体包括企业集团、集团企业、协作的多企业主体等。区域物流系统的政策主要涉及与区域物流相关的物流技术应用、标准化及物流主管部门管理方式等方面。这些政策是区域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宏观条件。

2.1.4 区域物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是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对物流产业供给与需求的影响贯穿于整个区域物流系统变迁的全过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影响着区域物流系统的演化和优化。如果对这些因素不加重视或重视不够,可能会使系统先天不足,最终导致整个系统优化的失败。因此,区域物流系统内外部环境分析是区域物流演化和优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1.区域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影响区域物流系统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类: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战略目标等;②制度政策环境,主要包括区域物流管理体制、物流习俗、物流政策、投融资模式等影响因素;③综合交通环境:包括区域的区位、综合交通网络;④物流市场环境,主要是指由于区域规模、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而引起的区域物流需求和物流市场规模的变化。区域物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如图2.3所示。

1)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其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物流的规模和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往往会对区域物流的主要活动形式产生重要影响,如中西部地区,因原材料工业、农业是其产业结构中的主体,因此,区域物流运作的主要活动是以铁路、水运为主的大宗货物运输;而东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对时间的响应要求较高,因此对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其供应与产成品则可采用多种运输方式。因此,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将对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规模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区域物流的发展要与区域经济水平相适应,区域物流系统的优化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值、各主要产业产值、产业类型、经济对外交往程度和经营方式等直接影响着物流的需求量和需求水平。只有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保证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相协调,不至于使区域物流超前或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图2.3 区域物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2)制度政策环境

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物流企业是系统运行的主体,而政府扮演的是规划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主要在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整体协调、市场建设等规划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对于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当统筹全局、合理引导,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场站、枢纽和仓储设施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资源的占用和耗费,避免由于不适当的鼓励政策造成重复建设。应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设施的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 [148~150] 。同时,区域物流系统应在国家政策框架下运行,应适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区域物流规划要与国家的政策相一致。国家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本地区为物流业提供的土地政策、物流产业政策、国家和地区对物流业的发展规划、物流基地建设等方面,此外,还包括对物流企业在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 [151]

3)综合交通环境

综合交通环境包括区域的区位、综合交通网络等。区域的地理位置(区位)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地理位置是决定区域物流的前提条件。区位与综合交通网络因素客观地影响着区域物流的发展条件和模式选择。例如,交通枢纽型或与外界经济来往紧密的货物中转型区域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区域物流系统的规划可以按照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的标准来进行。另外,对于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区域,发展区域物流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如对于港口型区域,应围绕港口对区域物流进行规划;而对于铁路枢纽型区域,区域交通设施及其枢纽地位则是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

4)物流市场环境

区域物流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区域金融、海关、生活服务等区域物流配套条件,以及区域物流市场需求环境。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物流市场需求的规模、数量、层次、类型及需求额,是确定区域基础设施数量、面积、规模、投资及布局的基础。区域物流市场需求量主要通过一定的实物量指标(如货运量、货物流周转量、库存量、加工量等)和价值量指标(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物流增殖等)进行度量。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其他一些因素,如区域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区域功能定位、区域商业模式和区域人口等也在区域物流需求、物流功能、物流模式和物流发展战略等方面对区域物流系统产生影响。

2.区域物流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区域物流发展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区域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规模、条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1)物流需求方

对物流需求方的分析主要是指对生产制造、商业流通企业的物流运作状况、特点和需求趋势等进行分析。物流需求是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物流活动的需求。可将区域物流需求要素分为物流需求的数量、时间、空间、结构和层次等。可从以下四个层面来分析区域物流需求市场:①物流需求量分析:分析区域物流需求的总规模,由于我国物流统计还不完善,一般用社会货运量和占GDP的比例来表示;②物流需求空间分布分析:分析物流需求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是基础设施布局的主要依据;③物流需求时间分布分析:分析不同时段内区域物流需求量和空间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应用一定的方法确定不同时段的物流需求总量,再确定相应时段的区域内的物流需求空间分布;④物流需求层次分析:主要分析物流需求细分市场的规模,根据不同角度对区域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如按功能划分运输市场、仓储市场、配送市场等,也可按物流需求层次或物流需求主体来划分。

2)物流提供方

对物流提供方的分析主要是指对物流市场中的各类物流服务提供企业的运作水平、模式、网络、服务内容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本区域物流的实际服务对象的分析,把握区域各种交通方式物流企业、物流综合服务企业、代理中介企业物流服务发展水平的现状(经济性、效率、安全性、方便性),分析其配合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发展模式 [152]

3)物流技术条件

物流技术条件主要包括各种物流技术发展水平,如车辆技术、调度技术、信息技术水平和物流人才条件。要对本区域主要基础设施,如道路、港口、机场、仓储等进行技术水平的评估和考评;对服务于物流的软件系统,如计算机网络、通信及服务中介的技术水平及其相对于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评估;对本区域物流对周遍地区物流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对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和政府信息化水平、信息化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对物流人才是否充足及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是否与物流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区域内物流人才数量、结构,以及物流人才的培训、物流学校、物流技术研发机构的发展状况等。

4)物流基础设施条件

了解区域物流发展现状是制定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的基础,因为区域物流系统优化是在区域物流发展现状的条件下对物流系统进行的重新规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包括区域物流目前的运作水平、供给能力、基础设施规模和网点布局等。只有充分掌握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才能确定区域物流发展的不足与潜力,从而制定出适合区域自身特色的区域物流系统。物流基础设施具体来说是指公路网、铁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状况(密度、分布、覆盖的范围等),以及仓储空间、货场、港口的吞吐量等。物流活动主要是通过运输、仓储来实现的,运输和仓储是物流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所以,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运营效率直接影响区域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153] /IYvr1+E9pLau/Uh0ty8FO4oA4nHiipEKq/0cwgJStV6TDWIrJlsD+mDNY85ch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