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男孩,而是提出想法和建议,让男孩自己选择、决定,才是真正对男孩的尊重。
老陶的侄子——陶振宇,在妈妈眼里是个“犟”小子。
因为妈妈不论叫他做什么,他都很少依从。而事实上,陶振宇也不喜欢妈妈像个女王似的用命令的口气指挥自己干这干那。所以,有意跟她较劲对着干。
就说这会儿吧,陶振宇正在专心折一只纸鹤,妈妈却指挥他说:“振宇,去,给我把阳台上晾晒的围裙拿过来。”
陶振宇皱着眉头回答说:“我在做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呢。”
妈妈见陶振宇不服从命令,从厨房冲过来朝他吼道:“我让你拿个围裙也不乐意?那我也不给你做晚饭了。”
陶振宇仰起脸看着妈妈说:“我的纸鹤还差个翅膀就折好了。”
“你的破纸鹤有那么重要吗?不能等会再叠啊?你就是故意气我。”妈妈说着,竟一把夺过陶振宇快要完工的纸鹤,扔在地上,还用手指着陶振宇命令道:“去,给我拿围裙!”
陶振宇看着妈妈霸道的样子,听着妈妈命令的声音,心里蹿出一股火苗,气呼呼地瞪着妈妈还击道:“我今天偏不拿!”说完,含着委屈的泪水,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从里面把门反锁上了。
一直到晚上睡觉,陶振宇都倔强地不搭理妈妈。
第二天,妈妈意识到自己用命令的口气对儿子说话有些过分,但又不知道怎样和解。
生活中,像陶振宇妈妈这样,用命令的口气指挥儿子“去,给我把……拿来!”的不在少数。看起来够威风、够权威,可你会发现,儿子会慢慢将你的一道又一道命令当做耳旁风。
因为,男孩有强烈的自尊心。他希望妈妈能够平等地对待自己,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气强迫自己。当妈妈用命令的口吻要求他做事时,他就会产生对抗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
小松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懂事听话的男孩,这都缘于我遇事爱和儿子商量。
小松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我不论做什么决定,总要先征询一下儿子的意见。
我打算星期天带小松一起去郊区探望外公,但又担心他有别的安排。于是,周六晚饭后,我轻声细语地问儿子:“你明儿可以陪妈妈看外公去么?”
小松惊叫说:“啊呀,妈妈,我不知道你要去看外公。上午和同学约好,明儿下午去少年宫打乒乓球。我刚想跟你请假呢。”
我沉吟了片刻,说:“这件事怪妈妈不好,跟你说晚了。那你明儿就和同学玩吧,下周末再去看外公。不过外公好些日子没见你,肯定非常想你了。”
听我这么说,小松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耳朵说:“要不我打电话跟同学商量一下,要是可以不去打乒乓球,我就陪妈妈去看外公吧。”
结果,同学通情达理地原谅了小松的失约,我如愿以偿。
我一直这样,很多事情都与儿子沟通商量。因此,儿子不但每每尽量满足、迁就我的要求和愿望,自己也变得很善解人意,和同学之间遇到纠纷和问题时,也习惯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协商解决。
如果陶振宇的妈妈能放下家长的威严,把儿子当成朋友平等对待,用商量的口吻对他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我想,陶振宇一定也非常乐意完成妈妈希望他完成的事情。
妈妈都希望儿子能够听话懂事、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也希望自己在儿子心中有威信,被尊重。那么,就从现在起,改变与儿子沟通的方式,不用命令的口气与他说话,多从儿子的角度思考,多征询他的意见,让他参与到你的决定之中吧!
◇◇◆◇◇◆◇◇◆◇◇
初三男孩周渔,当海员的爸爸常年不在家。但妈妈对他关爱有度,即使他犯错,也从不用命令的口气教训他。因此,他有任何秘密,都不瞒着妈妈。
周三,本该四点半放学回家,但周渔到家却很晚了。
妈妈帮他卸下肩上的书包,让他洗手吃饭,并告诉他,今儿特意做了他爱吃的红烧排骨。可是不知道他回来这么晚,已经热了三次,肉和骨头都分家了。
周渔忽然脸一红,涩涩地笑着跟妈妈说“对不起,放学后因为陪王娟娟去买礼物,所以回来晚了”。妈妈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等儿子吃完饭,她接着说:“妈妈知道你长大了,会有你欣赏的或者欣赏你的女孩。彼此欣赏,交往多些没关系。但若经常单独接触,难免会让别的同学猜想,甚至议论。到时候,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学习。你以为呢?”
周渔俏皮地说:“妈妈,你就不怀疑我和王娟娟早恋?其实,我们……”
“妈妈知道你和王娟娟都是懂事的孩子。”妈妈及时打断儿子的话说,“你们俩大概约好,把这份感情保存在心里,相互激励对方好好学习,等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有所发展。是不是?”
周渔一愣,沉思了几分钟,点头说:“妈妈,你说得对。我一定会按你说的去做。”
这位妈妈真正做到了尊重男孩,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男孩,只是提出想法和建议,让男孩自己选择。
很多妈妈之所以不让男孩自主选择,是因为担心他犯错误。但是,男孩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妈妈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妈妈对男孩少用命令、多用商量的口吻,就会使他消除对你的抵触,减少母子间的隔阂,从而让他感受到你给予的温馨友爱氛围。这不但体现了妈妈的修养与教育有方,也会使你的男孩变得更加懂事、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