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的出生

有人以为,文明是人类逐渐适应自身生存环境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假如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还有谁比刚出生的婴儿更能够敏感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当我们要在瞬间适应环境时,会感觉到很艰难,而婴儿在刚出生时则必须面对比这更糟糕的局面,因为他基本上是从一个世界降临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人们不禁要自问,我们能够为孩子的出生做些什么呢?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应该专门用一个篇幅,详细记载成人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新生儿适应新环境。这一页目前仍然是空白,因为人类生命开始的第一页还没有人尝试着去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一个新生命的迫切需要感兴趣。

我们在以往的经验中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受到的不良影响,将会阻碍他一生的发展。胎儿在母体内形成阶段和出生后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变化,都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胎儿时期和儿童时期的成长经历,不但对他本人成年之后的健康状况有所影响,而且在他整个生命的延续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到今天为止,人们只知道生孩子对产妇来说,是整个生命过程中最艰难最危险的一刻,却没有人能够领悟到这对新生儿来说也是一个难关。

为什么说生产对新生儿来说也是一道难关呢?因为经过生产,新生儿就彻底脱离了赖以生存的母体。一旦与母体分开,新生儿必须马上靠自己尚未发育完全的器官来维持生命。在出生之前,新生儿生活在母体内为胎儿准备好的温暖羊水中,是母亲的身体保护着他,不让他受到外界病毒的侵袭以及温差的影响。连最微弱的光线,一点轻柔的声音,都被母亲的身体隔离在外,不使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一点干扰。

然而,随着生产的来临,胎儿被母体从温暖的羊水中排到空气里,他得自己求生存了。原本在妈妈肚子里安全地静养着的胎儿,却要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经历一场筋疲力尽的生产。新生儿那瘦弱的身躯被挤压着,终于带着伤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像一位长途跋涉的朝圣者到达了布达拉宫。这时候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迎接新生儿的到来呢?在生产的时候,人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妈妈身上。新生儿只是被护士粗略地检查了一下,确定他能够健康存活就算大功告成了。刚当上爸爸妈妈的一对小夫妻,充满喜悦地看着他们的孩子,成人的自我意识由于这个婴儿的诞生而得到满足。因为孩子的到来,实现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愿望,他们有了一个完美的家。这个孩子的诞生,将会使他们的家庭融和在一种爱的氛围里。

然而,当产妇在舒适的房间里放松休息的时候,有谁想起来应该让同样饱尝辛苦的新生儿,也在光线柔和的房间里安静休息一下,以便使他慢慢适应新的环境呢?很遗憾,没有人认为新生儿也经历过艰苦的磨难。新生儿那稚嫩的小小身躯,是那么的敏感,但是没有人因为珍惜而好好地呵护他,也没有人试着去理解新生儿对碰触到的每一样东西所作的敏感反应。

有人认为,自然界在必要的时候就会给予它的子民所需要的援助。然而,当今文明已经为人类创造了能够掌握自然、控制自然的“第二天性”。我们可以兴致勃勃地观察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我们看到了母兽把它的孩子藏起来,使它们避开强光,还用它的身体给幼兽保暖。母兽还会非常警觉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让其他动物碰触它,甚至连看一下都不行。

反过来看看我们人类的新生儿吧!无论是自然环境或是社会文明,都不曾为他适应环境的努力减轻负担。甚至有人这样说,孩子能够平安地活着就已经足够了。可见,他们判断孩子适应这个环境的标准就是平安地活着。本来,新生儿应该保持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姿势,可实际情况却是,新生儿一落地,立即就被穿上衣服,甚至有时还被包裹得紧紧的,他们柔弱的四肢遭到了强力的束缚。

有人说:“健康的孩子完全具有抵抗外界侵害的能力,他们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如此。”如果人类真有如此的强壮,为什么不干脆自由自在地住在树林子里呢?为什么还要在冬天穿上厚重的棉衣,或坐在暖气旁边享受悠闲舒适的生活呢?难道大人比新生儿还要脆弱吗?

死亡就像出生一样,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既然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去想办法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既然我们不能摆脱死亡的威胁,为什么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减轻死亡的痛苦?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想一些办法去缓解生产的痛苦呢!

总而言之,人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理由的无知,一种已深入整个文明社会的盲目。就好像视觉上的盲点一样,人们对初生婴儿的盲目无知,正是人类生命中的一个盲点。

我们必须彻底了解新生儿的特质,只有如此,他们才能从一生下来就受到妥善的照料,也才能够稳稳地跨出生命的第一步。照料新生儿一定要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并且应以新生儿自身的需求为主。就算只想抱一抱他,也要非常温柔谨慎地对待。除非能够做到动作轻柔舒缓,否则,最好不要随便移动新生儿。

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刚出生直到满月,都需要一个十分安静的成长环境。这段时间最好不要给他穿衣服,也不要用布把他包裹起来,但是一定要让婴儿在室温下保暖。因为这时候他的体温还不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自行调节,所以穿衣服对婴儿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这个论点也受到过一些非议,有人说我忽略了各个国家已经存在的不同的传统育婴方式。面对这种不同意见,我只能说各种育婴方法我都知晓一二。因为我曾经在许多国家做过研究,深入观察过各种不同的育婴方式,发现这些育婴方式在某些方面都有所缺憾。让我再次说明,这些育婴方式真正欠缺的是一种心灵上的醒悟,在我们迎接新生儿的降临时,绝对需要花时间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心理上的!

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地方或是在任意一个国家,儿童都未曾被彻底了解过。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大人的潜意识里就充满了不安和惶惑,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总是极尽全力保护,即使有些东西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他们害怕孩子的到来会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房间里也将被弄得又脏又乱。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大人在照看孩子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地跟在他的后头,随时准备抢救那些可能会被破坏的东西。大人们甚至想逃离一阵子,以便使忙乱的心境恢复平和。大人们在努力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时,抑制了孩子所特有的随心所欲的性情。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当做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们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我们对他的了解太少了。我们常常因为不太了解孩子的性情,而在教育他时犯下一些错误。举例说吧,孩子从1岁到2岁的时候特别容易有一种倾向,就是希望看到每样东西都摆在他所熟悉的位置上,并且他对每一样东西都有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果有人打破了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他会感到非常沮丧,甚至会想尽办法把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然后他的心情才会平静下来。

那些年纪非常小的孩子,也有“物归原处”的要求。我们学校里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那儿,低头看地上的沙子。他妈妈发现了,随手抓起一把沙子扬掉了。没想到孩子当时就大哭了起来,还边哭边把散落的沙子集中起来,捧回原地。这时,妈妈明白了孩子为什么突然哭起来,遗憾的是她原来还把孩子的这种需要当成“不乖”的表现呢。

另一个孩子的妈妈为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因为天气挺暖和的,她就把外套脱下来挽在手上,这时她的孩子却哭闹起来。没有人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如此伤心,直到他妈妈把外套穿上了,孩子才安静下来,大家恍然大悟。

以上例子说明,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他看到物品放在了不熟悉的位置。大人也许认为,这样的孩子应当受到处罚,以为只有处罚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事实上,如果孩子这样的缺点在长大以后就能自然消失,那么你现在纠正他,便有点多此一举了。成人当然不会因为有人脱下外套,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嚎哭。大人往往因为不了解孩子行为的真正意思,就简单地认为这个孩子不乖。我们应该知道,孩子的某些缺点在他长大以后会自然消失,他的父母也不应该为此过于操心。一旦我们开始真正理解孩子了,才能够领悟到我们对他的纠正措施实在是多此一举,我们将会继续喜欢这个有许多小毛病的孩子,因为我们知道他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懂得道理的大人。 dP+I4FNSgml9x6cqalVp8rWfALOSJk7yMehozzcIQcwczsklscgGYyJUEiXBrIG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