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提示类

太讲究礼仪的灭火器

对,有时候就差一个字儿,就能闹出大笑话了。赶快改过来吧——FIRE“EXTINGUISHER BOX”。

多余的“THE”

把“THE”踢掉,让Chinglish风味儿的“在那个巴黎的恋爱”变成地地道道的“LOVE IN PARIS”。

崇文区意大利罗马斗兽场路街办公室?

这个路牌混杂了拉丁文、意大利著名风景点和各种街道、马路的名称,还真需要改改。首先,在继续保持“崇文区”不变的前提下,应该使用官方名称,即“CHONGWEN DISTRICT”;第二,还是用汉语拼音翻译这个“体育馆路”吧,这个“意大利罗马斗兽场路”的国际风味儿实在太浓厚了;顺便加一句,“街道办事处”中的“街道”最好翻译成“SUB-DISTRICT”;最后,“人民政府办公室”翻译成“GOVERNMENT OFFICE”就成。即全句翻译成:“CHONGWEN DISTRICT TIYUGUAN ROAD SUBDISTRICT GOVERNMENT OFFICE”。

小心翼翼地去触电

标准的英文其实很简单——“Danger! High Voltage”,这是标准的西方表达方式,意思是:“危险!高压!”告诫人们:这里有高压电,别靠近!

为了票据检查和核准而存在的Chinglish

正确的翻译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一句话即可(主要涵盖“请核准票据和找零”的意思):“Please check your change”。多么简单!

现金应该面对面数

其实用句很简单的“Please check your change”(请核准找零),就OK了。这句话应该牢记,因为我本人看过各种样式的 Chinglish,大部分都跟“Pleasecheck your change”有关。Don't use "five flowers eight doors" Chinglish, use proper English!(别五花八门乱写Chinglish,要写标准英语!)

这健康为你和别人?

全部改过来应该是这样的:“For a healthier environment, please do not smoke in public venues.”(为了更加健康的环境,请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

ATM上的雷人英语

“SUPERVISOR”是“监视人”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翻译成“监督人”,对我们来说没什么特别不好的意思。不过老外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如果“SUPERVISE”用错了,就给人一种“盯梢”的感觉,让人家感觉挺不痛快的。

其实啊,这很可能是银行一方正在维护机器(或者正在换纸钞)而显示的告知信息。不过用的不是“维护”字眼(MAINTENANCE),而是跟“监视人”(SUPERVISOR)有关的词句。如果来一句“MAINTENANCE,OUT OF SERVICE”(维护中,暂停服务)这样的话,则可以让外国人放心得多。第一,不再提盯梢人一说了!第二,即使机器被“掌控”也可以明白告知用户“此机暂停服务”。

注意安全,注意Chinglish

这个警示语贴纸是我在地铁电视机上发现的,贴纸的初衷可能就是告诉乘客们“小心电视,别碰头”。既然如此,还真不如用一句“MIND YOUR HEAD”更为贴切,再怎么说也比那个“小心危险”(CAUTION DANGER)强!

小心翼翼地被雷倒

这句错误可能是因为译者把“小心”误认成“小心翼翼”了(因为在中文里,二者相似),可是这样一来就全乱了。幸好北京对此有一个地方标准,按照此标准,“小心滑倒”应该写成“Slippery When Wet”,即“湿的时候可能会滑倒”。

小心的台阶

台阶嘛,本来就是“死”的,这个“Careful Stair”则把它说“活”了。一个“Careful”的“Stair”,它的意思就是“小心的台阶”,意味着台阶像人一样是很小心的。再怎么说也应该给“台阶”(stair)加上“s”变成“楼梯”(stairs),但这仍然感觉有点儿Chinglish。不如直接翻译成比较地道的英语“Mind the steps”吧!

“KNOCKHEAD”不能随便用

“KNOCK HEAD”和“KNUCKLEHEAD”,这两个词儿实在有点相似,所以真的不如改成“WATCH YOUR HEAD”(小心碰头)!

小心Chinglish传染病!

即使翻译成更加标准的英文——“I 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感染科),也挺吓唬人的,尤其还用这么大的红字。所以在修改英文翻译的同时,建议还是把牌子稍微搞得“低调”一些,别那么吓人吧!

抽烟和休息一下?

用标准的Perfect English翻译一下,应该是“Smoker's Lounge”。原来,“休息区”可以译成“Lounge”(用“Place”未必那么吸引人,而“Have a rest”则是翻译得太过了);“吸烟”则可以按照“吸烟者”来翻译成“Smoker”,再加个“ 's ”就是“吸烟者的”,这样就顺理成章了。

这Chinglish干净不干净?

其实啊,没这么复杂。要翻译“清洁室”,只须在“Clean”后面加一个“ing”即可。“Cleaning room”,瞧,标准英语的“清洁室”,多方便呢!

不知所云的Chinglish

“保养中”总不能和“保养的”或者“的保养”混淆啊,要想表达“保养中”,就应该直截了当地写成“Under Maintenance”。否则,正如我那个美国朋友所说,你只能猜它要维护什么东西了!

欢迎再一次您的莅临?

美国人是这么说的,一句简简单单的“谢谢光临”(Thank you),再加上一句简单的“欢迎再来”(Come again)的邀请,就多么简单!要把它搞得更礼貌一些,可以加个“Please”。

“THANK YOU! PLEASE COME AGAIN!”要是离开这个商场的时候看到这个牌子,老外会感觉特别高兴,特别温馨。

“THIS UPSTAIRS”哪个上楼?

其实嘛,这里就缺一个“WAY”,改成“THIS WAY UPSTAIRS”(由此上楼)就万事大吉了!当然,前提是通道不指向死胡同!(曾经有一次在停车库,本人就长时间地迷惘地转悠过。)

只允许干净的公司?

“ONLY CLEAN COMPANY”老外一看就读成——“只允许干净的公司”!什么意思嘛?比较标准的“保洁专用”应该译成“CLEANERS ONLY”。这里虽然我知道他们想用“保洁公司”的“CLEAN”来表达“干净”、“保洁”的意思,但最后还是犯了Chinglish的错误!

拿走的房间

这个牌子的纠错应该先从修改“Tool”即“工具”开始。“Took”是“拿走”的意思,这个离谱的拼写错误应该马上得到修改。然后就是“Room”了,给工具一个专用的“房间”实在有点儿过了。“工具间”使用“Toolbox”就行了,即“放置工具的地方”。

禁令性很强的Chinglish

不过,真要修改的话,就修改得直截了当吧!简简单单一句“N o visitors”,外国游客一看就知道:噢,不能进去。何必这么麻烦地用Chinglish风格的复杂语言劝说别人不要走不该走的路呢?

文明的城市,那Chinglish呢?

没办法,Chinglish就是让人摸不清南北。还好,这里有修改建议——简简单单写成“Civilized Shanghai, Better Life”,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但是不至于那么Chinglish了。毕竟嘛,世博会的Slogan(口号)也挺简单的:“Better City, Better Life”!

除了“古装”和“照相”外,其他的都是Chinglish浮云

无论照片拍得效果如何,这个Chinglish恐怕已经是最搞笑的了。还不如修改成标准英文来得靠谱——“Costume Photography”(古装照相)。注意“Costume”可以作为“服装”,也可以作为“古装”。

注意你的玻璃?

实际上,带玻璃去银行的客户实在太少了,所以银行不必这么“细心”地提醒客户“注意你的玻璃”。反而,ATM专区前的玻璃是属于银行的,所以提醒一句“Watch the Glass”(注意那玻璃)是很必要的。有时候把“the”和“your”搞混了,也很容易出现Chinglish!

极端情况下才能遇到的Chinglish

一句简单的“Emergency use only”(限于紧急情况使用),完全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

热的提示

这可太离谱了。与其逐一分析,不如立即开始纠错行动!牌子最上面写“NOTICE”就可以了,什么“热的提示”(“WARM PROMPT”)都不要了!下面接着写“PLEASE PUT ITEMS YOU DO NOT WISH TO PURCHASE IN THIS BOX”(请将不想购买的物品放在此箱内),OK了!

结账时遇到的Chinglish

全改!全改!第一句话的最后部分改成“Please show your membership card prior to paying.”(请在付款前出示会员卡。)第二句则可以改成“After payment, please check your change and receipt.”(付款后,请核准找零和小票。)

好好看看我——我是你的Chinglish标牌!

不过,这牌子的目的不是要告诉正在犯罪的老外停下脚步,而是告诉行人:禁止通行,请您止步。如果这样的话,应该有个更好的方法告知吧?是,有的!一句“NO ACCESS”(不准进入)即可。

“卫生间的”Chinglish

不如把那个多余的符号去掉吧,单单一个“TOILETS”就完美了!

办公室里的离谱Chinglish

其实,惹祸的都是因为牌子里多了一个“For”。假如没有“For”的话,那牌子上就应该是“Business Area”,这才是真正的“业务区”吧。不过这个看起来还是有点儿Chinglish。啊,知道该怎么改了:中间加一个含有“业务办理”意思的“Office”——“Business Office Area”,多顺畅呢!

别跺车!

“Don't trample”贴在这里,初衷是告诉大家:别踩踏,也就是“离远点儿”的意思。但是,如果想要表达这种意思的话,还是用“Stand Clear”(请保持距离)比较贴切。

又是一个离谱的垃圾桶上的Chinglish

英文中以“un”开头的词语都是与“解除”、“撤销”或“还原”有关的。比如,“undo”表示“不要”或者“撤回”那个“do”,即“撤销行为”或“还原成原本的状态”,比如“undelete”,它的意思就是“撤销删除”。

所以这个“UNRECYCLING”真的不能在这里使用,还真得用“OTHER WASTE”!否则只能让老外哭笑不得。

楼梯旁的Chinglish

中文是想表达“请从楼梯上下楼”这个意思,那英文就应该做出相应的指示——“STAIRWAY ACCESS”(楼梯通道),这对老外来说还稍微“有用”一些!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某个餐厅。提醒一下读者朋友们,千万别带任何人(中国人或者老外)去一个STAIRS 没有被 CONNECTED,即有悬空楼梯的餐厅!

埋怨电话

其实,国外类似的电话很多,只不过国外的服务意识更强一些。与其叫它“埋怨电话”,不如干脆叫它“Service Tel”(服务电话),连“监督”二字都不用提。

交换一个大楼

既然中文写的是“贸易大楼”,它的标准英文应该怎么写呢?“Trade Mansion”,如此简单,只要把中间的那个多余的“a”去掉,Chinglish就随即消失了。

吸烟区的Chinglish

很简单,就是要说这是个能SMOKING的地方,即吸烟区。不过,吸烟区的“区”没翻译出来,倒成了“正在吸烟”了。要翻译“吸烟区”的话,就应该用“SMOKING AREA”。正是因为缺了这个“AREA”,才导致这种Chinglish译文的出现。

电!睁开眼睛小心看

这个警告提示最大的问题在于使用了“LOOK OUT”。“LOOK OUT”虽然有“小心,注意安全!”的意思,不过用在这里会给人一种不当的错觉。真的不如用“DANGER!HIGH VOLTAGE”取代“ELECTRICITY! LOOK OUT”,效果会更好,前者就是提醒大家这里有高压电,十分危险的意思。

太震撼的Chinglish

先“关闭”这十分雷人的Chinglish吧。与其用两次“OPENING”,不如改成地地道道的英文——“GRAND OPENING”(盛大开业)。其实对于老外来说,“盛大开业”和“震撼开业”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是卫生间吗?

其实把这里改为“WASHING ROOM”(洗手屋)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因为这只是一“处”,而不是一“屋”,但是至少最大的问题改正了。或者也可以考虑使用“WASHROOM”,反正“RESTROOM”很离谱!

靠近,正在安装的这人类文明?

外国人一般并不会注意卫生间里贴的指令性提示,但如果希望使用比较干净的卫生间,那么一句简简单单的“Please keep the restroom clean”(请保持卫生间清洁)就可以了。毕竟,大家都知道怎样做才能维护卫生间的清洁。

请把丢弃放在垃圾桶里

首先“discand”这个词写错了,八成是译者想写“discard”(“丢弃”,动词);其次“丢弃”这一举动怎么能扔掉呢?扔掉的是“废弃物”,用“rubbish”(在美国称为“trash”)来表达更贴切。

不过,牌子上的“trash”,也就是“垃圾”的意思,毕竟得有个“家”,不能随便乱扔吧?垃圾的“家”就是垃圾桶,垃圾桶可以译成“Trash can”(美式英语)或“Rubbish bin”(英式英语)。

这样子,我们把第二行改成“Please throw garbage into the trash can”后,由于第一、第三行都没毛病,牌子上的Chinglish就绝迹了!

行李自己检查自己?

这里其实应该是一个“行李寄存处”(标准英文是“BAGGAG E CHECK”),而不是一个行李“自检”的地方。看来,仅仅是多了个“THE”和最后的“S”,把它们去掉了,Chinglish就消失了。

已经告诉了扶手?

真的,有时候,只要写错一个字母,就能弄出大哈哈儿了。“Hold”的意思是“紧握”,而“Told”的意思则是——“已经告诉了”。“Hold The Handrail”——这是很常见的英文标识,意思就是提醒乘坐电梯的人紧握扶手,经常出现在扶梯旁边。快把第一个“T”改成“H”吧!

热乎乎的Chinglish

对,这“热乎乎的休闲大堂”就是“Warm Leisure Hall”,也就是“温馨休息厅”的Chinglish翻译。当然是翻错了,而且错得实在太离谱了。对于老外来说,不必要使用注入太多情感的词语,只要清楚地表达出这儿有一个休息的地方(Lounge,休息室)就OK了,至于是“热乎乎”的还是“温馨的”,都是次要的。

特别给残疾人的Chinglish?

正确的英文翻译应该是“Disabled users only”(限残疾人使用)。这样子好一些,因为“特别是被残疾人所使用”这样的话说得有点儿过了,尤其是在老外眼中。

火灾抗拒通道

第一行“Fire fight passage”,老外一看,就觉得咱们中国的火灾太“暴力”了。实际上,应该是我们抗拒火灾的,而不是让火灾抗拒我们,所以这个通道应该是个“消防通道”或者“紧急通道”,用“Emergency passageway”翻译就对了!

第二行“Do not blooked”,到底是“Do not booked”(别过去预定过)还是“Do not blocked”(别过去阻挡过)?这拼写错误真是让人摸不着南北。我想这个紧急出口是无法“预定”的,只能确保其始终不被“阻挡”。但“Do not blocked”看起来还是不对,有语法错误,得去掉“ed”才行,改后正确的译文应该是——“Do not block”(别阻挡)!

马上要喷出去的Chinglish

因为这是紧急出口,我们有一个现成的标准译文“EMERGENCY EXIT”(紧急出口)可以用。这样一来,刚刚那个Chinglish就给喷出去了!

“临时地方”的Chinglish

中文倒是写得明白一些,原来是“临时休息”的地方。“临时的地方”太别扭了,不如来个“休息厅”(Lounge)吧!

语无伦次的Chinglish ——街道第二号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这种语无伦次的Chinglish其实是语法错误。不过问题不大,只要把它改成“2nd STREET”而不是“STREET NO.2”就可以了,剩下的“STREET COMMUNIT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等等都不用改。

是壁灯还是放蜡烛的地方?

嘿!我住的是一间现代化的酒店套房,应该不可能用蜡烛作为照明工具吧?经我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所谓的“SCONCE”,其实就是壁灯嘛,为什么不译成让人一看就懂的“WALL LIGHT”(壁灯)呢?

无法被中断的插头

对于“不间断电源插座”,美国比较流行的翻译就是“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UPS)”。

着火了,快按下鼠标!

虽然“按下”都可以用“p r e ss”和“click”来翻译,但两者之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press”是对所有按钮“按下”的意思,无论是汽车上的按钮,还是紧急出口的按钮。“click”就只限于“按下”电脑鼠标了。

真着火的话,必须按的是鼠标之外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所以改成“In case of fire,press alarm button”(发生火灾按下报警按钮),表达的意思更明白一些。其中,最大的关键是一定要把“click”改成“press”。

专供小孩子的Chinglish

虽然中文原文就只有“小心碰头”这句话,但如果想要特别提醒小孩子的话,建议用下面的方式来告诉他们:“Please watch your head. Please take special care of your children.”(小心碰头,特别注意孩子。)

紧急设备的Chinglish

“IT IS FORBIDDEN TO PUT ARTICLES ON OR BLOCK THE FIREFIGHTING EQUIPMENT”,这一部分我们大致能看懂。把它翻译过来,意思大概就是“严禁阻挡或者在消防器材上放置物品”,这部分老外也能懂。但如果稍微改动一下可能会更好,在“FIRE FIGHTING EQUIPMENT”(消防器材)后面加一句简单的“DO NOT BLOCK”就可以告诉大家:严禁阻挡。

下面这个可是让人一头雾水——“MOVE IT U N LESS IT IS EMERGENT”,意思是:“除了紧急情况外要挪动它”!也就是说:着火了不许动,不着火则可以动。

那么正确的英文该如何表述呢?“DO NOT USE EXCEPT FOR IN EMERGENCIES!”(除紧急情况外禁止使用!)

别墅花园专家的Chinglish

“别墅花园建造专家”,指的是建造这些别墅花园的专家,这个应该怎么翻译呢?毕竟提到的是个人,是个专家,是个“已经被建好了的人”(如果非要这么说的话),所以根本不存在“建人”的问题。

这不,“Villa Garden Construction Experts”(别墅花园建造专家),多简单明了。

各位旅客,这是Chinglish

铁路部门用到的“Dear passengers”虽然可能有一点儿不地道,但是这种微小的Chinglish对于老外来说基本不算什么。所以咱们可以用“Dear passengers”代替“Every passengers”,也可以使用西方更为普遍的“女士们,先生们”(Ladies and Gentlemen)。反正“Every passengers”是不能再用的。

Chinglish杯具

哎,不要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吧,不如快点亮出正确的英文表达——“Cups Disinfected”。“杯具”(Cups)已经“被消毒了”(Disinfected)。

警察叔叔的Chinglish建议

警察叔叔给我们提的建议竟然是——“防止你被偷走”。啊,这么吓人!小偷升级了,不仅把我们的东西抢走,连我们的人也要盗了!这不就是绑架吗?

“居安思危,务须警钟长鸣”翻译得也不是特别地道,不过“在安全的时候要为危险做好准备”,这个表达还稍微能看懂一些。

总之,“千日防贼”这个翻译得太雷人了。老外看到“Avoiding being stolen”时,如果前头没有加上“你的东西”(如Avoid having your belongings stolen),还真可能立即联想到自己本人被偷了。

火灾中的Chinglish!

我知道他们可能要写的是——“In case of a firebreak”,也就是说“如果发生火灾的话”。不过,这个也稍微有点Chinglish。不如直接写或“Fire rescue passageway”(或者“Fire escape passageway”也行),反正别吓唬人啊!

感应式还是吸引式?

本来想在便器上贴一个“感应式”的牌子告诉用户:便后可以直接走开,便池将自动冲洗。结果……“Inductive Type”中的“Inductive”可不是一般“邪门”的词儿,因为它是“吸引式”的意思。如此给人的联想是:不仅废弃物会被“吸引”走,连敏感部位都可能会遭到……

不如按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改改。不就是“自动感应”(无须手动冲洗)吗?在国外基本全写成“Auto Sensor”,我们也可以这样用啊!

有障碍的英文

“Cripple way”在今天更容易让人想到的是“一条残疾道路”,由此可以引发各种各样的联想。既然“Cripple”一词在今天显得不那么有礼貌,那最好还是改了吧!用一个不得罪人的“残疾人通道”(Disabled Passageway),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不准靠近着……

当我们想告诉人家别进来的时候,更倾向于使用靠近中文思维方式的“不准靠近”,但是有没有想过“保持距离”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呢?国外普遍都是用“KEEP OUT”来表达“不准靠近”的意思的。虽然“NEARING”是英文里的“有效动词”,但是由于这种表达方式在国外极其罕见,因此不如直接采用国外地地道道的“KEEP OUT”吧!

搞卫生还是搞战争?

WAR?战争?卫生搞不好就要爆发战争吗?估计这广告以前是写着“CHINA SANITARY WARE”,其中“WARE”的意思就是“器具”。是否属于Chinglish姑且不说,关键是这辆公交车实在是太暴力了。为了公交车转向灯而被弄掉的字母“E”,让一个宣传“中国卫生洁具”的公交车瞬间成为宣传“中国卫生战争”的车子!

所以以后别随便拆人家的英文单词,好不好?

大建筑!

首先要说的是,“LARGEBUILDING”之间竟然没有空格!比较离谱。中文大体上是没有空格的语言,但英文可是动不动就有空格的。

其次,虽然用“LARGE BUILDING”描述大楼没有触犯英文的语法规则,但是在英文中对高楼大厦毕竟有专属名词,所以最好还是用上它们。这里,“MANSION”和“TOWER” 怎么说也比一个Chinglish的“LARGE BUILDING”好一些。

用Chinglish说不准打扰

老外们听到“NOT DISTURB”,虽然也懂你的意思,但是总感觉缺了点儿什么。“DO”作为行为词,旨在告诉人要做什么(或者不要做什么)。所以最好还是写成“DO NOT DISTURB”,以免被老外看成“不在打扰”的意思!

“Please using escape stair”?

“use”(使用)在这里本来可以保持动词原形的,结果却被换成了“using”,也就是进行时了,这样就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虽然我们都知道写这个牌子的人想描述的是“逃离”进行中的状态,但是擅自乱用“ing”会给老外各种联想甚至误解。没办法,要做英文牌,还真得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来操作——“Please use escape stair”。

别扭的这手机、传呼机

手机和传呼机在不少地方是不能使用的,比如加油站。这张照片是在加油站里拍到的,所以就应该在译文里明确提出“加油站里”禁止使用手机和传呼机。

看看正确翻译的英文:“Mobile Phones and Pagers Prohibited at this Filling Station.”老外一看,一目了然!第一,手机写对了(Mobile Phones);第二,寻呼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P机,也写对了(Pagers,美国人管传呼机叫Pagers,虽然其他地方也叫Beepers)。最后,明确提出加油站(Filling Station)里禁止使用二者。

开关国的议长?

英文中各国的名字,以“land”结尾的不只是几个,比如大家熟悉的英国就是“England”。德国在德语的名字也叫“Deutschland”,所以对研究地理的朋友们来说,“land”这个词儿跟“国家”有很大的关联。不过,如果把“Switch”、“land”和“Switzerland”搞混了,那就闹笑话了。老外猛地一看“Switchland”,又要开始联想了,“开关国”?人家瑞士是输出手表军刀的,不是输出开关的。哈哈,真是开了个大玩笑!

“No speak aloud”——没有这样子大喊大叫告诉别人保持安静的!

其实这个译文很多人都能听得懂——“不准大声交谈!”“Speak Aloud”就相当于英文中的“Yelling”(喧哗嚷嚷),或者“Make a noise”(制造噪音)。

那好,这个地方既然不许人们大喊大叫,就意味着它需要一片安静。所以与其说“不准大声喧哗”,不如拐个弯儿,说“Please Keep Quiet”(请保持安静)就非常适合这个场合了。

另外,老外把单词全部大写的语句当成是一种喧哗方式(尤其是在网上),所以真的需要安静的话,就别都用大写了。

“Ask Place”?——别扭的Chinglish

其实,英文有一个专用词给类似于“Ask Place”的地方,它叫“Information Desk”,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咨询台”。与其“生搬硬造”个Chinglish的“Ask Place”,不如用“Information Desk”吧!

语无伦次的超长Chinglish

其实说了那么多,这只不过是个产品的英文说明——“高等级电子门,带有遥控系统”(SUPERIOR GRADE ELECTRONIC DOOR WITH REMOTE CONTROL SYSTEM)。嗯,这下终于明白了。

能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看懂的文明守则

祖国虽然是“祖先之国”,但是如果在“MOTHER”和“LAND”之间放个空格的话,老外就容易联想到“母亲国”或者“妈妈国”了。

“UPHOLDING THE ARRANGEMENT”,我知道这要说的是“维护秩序”,虽然“ARRANGEMENT”和“秩序”倒是没有太大差别,但是还是参照国外惯例写成“KEEP ORDER”(保持秩序)更合适。

“BUILDING UP THE PEOPLES HEALTH”可以翻译得更“平易近人”一些,一句“Stay healthy”(保持健康)就可以了。

除此以外,翻译得其实还不错!(除了一些拼写错误,比如“COUERING BEIJIN GWITH TREES”,正确的应该是“COVERING BEIJING WITH TREES”——“用绿树覆盖北京”,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纠正了。)

带来不便,太对不起了

外国人和我们的礼仪观点有所不同。比如,老外之间即使递给对方一块儿小西瓜都要说句“Thank you”;而我们则不喜欢朋友之间太过客气,因为那样显得见外。

而在公共场合,外国人使用像“非常抱歉”、“非常荣幸您乘坐了本次列车”这样的礼貌用语的频率要比我们低一些。国外的铁路公司广播时,比较“礼貌”的就是加上“女士们,先生们”,连“尊敬的旅客”这样的称呼都用得比较少。

既然说英语,就用他们的思维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吧!这里一句“We regret the inconvenience”(我们对于所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就足够了。

“NO ENTER”——最纯正的Chinglish

这是一个外国习俗的问题。在国外我们有时候也能看到类似“NO ENTER”的牌子,如“No Access”,“Do Not Enter”等等。对“NO ENTER”这样的Chinglish,其实只要换两个字母就行了——“ER”改成“RY”,即“NO ENTRY”,不但语法毛病解决了,也和国际接轨了。

有一个电的危险

雷人一,“Risk of an electric”(有一个有关电的危险)。这是典型的英文“断句”,后面加了词后,才算“完美”。比如,“Risk of an electric shock”的意思就是“有一个触电的危险”。这句话虽然也是半Chinglish的,但已经比之前的好多了。

雷人二,除了买电买几度以外,电很难计量。哪有存在“一个”电的危险?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语法错误!

雷人三,建议把“风险”的“Risk”改为“Danger”(危险)。

综合言之,换成一个标准的英文警示——“Danger! High Voltage”(危险!高压电)。

是“宣告”还是“警告”?

酒店不应该对客人用如此“强硬”的“宣告”的。在绝大部分酒店,我们应该用的是“提示”即“REMINDER”。无论是“宣告”、“宣言”还是“警告”,味道都太“重”了。

出事时,请不要使用“生命”逃离

把“life”改成“lift”——“Don't take the lift, if earthquake or fire happened”。虽然稍微改善了一些,但是老外们或多或少还会发现一些语法方面的问题。直接改成“In case of fires or earthquakes, do not use the lift”(遇到火灾或地震时,请勿使用电梯)更顺畅一些,也离原汁原味的英文更近一些。

隐藏在发票上的Chinglish

改成这样也许更国际化一些:“Hand-writing invalid (except for customer name)”。这里用“except for”(除外)代替“but”,而且最好搁在括号里面。

另外,发票上还有一些英文是有毛病的。比如,“机器编号”的正确英文应该是“Machine serial number”,“机打号码”的正确英文应该是“Printed number”。

已经死去的香烟

非要表达烟“死去”的话,也不要用如此“恶心”的“died”这个词儿,最好使用“extinguished”,即“已经熄灭的”烟头。

别叫起在睡觉的小草!

嘘,安静点!小草在睡觉呢,“请不要把小草叫起来”。老外看到如此离谱的中式英文,难免放声大笑……虽然生物学确定小草是“有生命”的,但“wake the grass”依然有点雷人:小草长耳朵了?

国人的想象力实在太强了(多数情况这倒不是什么坏事情),用各种“充满文艺细胞”的方式告诉外国访客:请勿踏上草坪。结果呢,对方只会感到很囧很雷。

标准英文翻译——“Keep off the lawn”(远离草坪)用在这里是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在艺术表达上显得不是那么“精彩”,但对于外国人来说,雷人指数会稍微少一些! 0LcaMPO5yWlGF7WIbgbanV+0MEbjb4Zhe8LJO2I7Lwc2esYiLa+5tWZM0IFe1JM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