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内经济呈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国际经济呈现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和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复杂局面。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全年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取得成效。
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2010年四季度以来,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4.5个百分点,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25个百分点。粮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2011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5%,创出本轮物价上涨周期的峰值,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2%,同比涨幅比7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涨幅比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高位趋稳,环比涨幅由1月份的0.9%下降到8月份的0.1%。
(2)经济增长平稳减速,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力度把握适度。
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是2011年宏观调控另一重要着力点。2012年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和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压缩社会总需求规模,在世界经济复苏大幅低于预期的背景下,刺激政策退出过猛容易造成经济增速大的波动。
由于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在控制间接融资的同时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扩大,房地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总体上调控力度把握适度,经济增长的减速较为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5%、13.3%、14.4%、13.9%,连续四个季度处于14%左右,工业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关系基本正常。
(3)保障房投资成为新亮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由我国投资率和投资决策机制决定,我国现阶段经济周期受投资周期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和结构改善对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2011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0608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与上年同期大体持平。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7781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住宅投资27118亿元,增长36.4%,增速仅比上年同期微降3个百分点左右。
保障房新开工进展对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增速回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1~8月份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比1~6月份的14.9%有大幅回升。
民间投资继续活跃,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8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4.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5个百分点。中央项目投资10722亿元,同比下降8.9%;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2422亿元,增长12.1%。投资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了我国经济向自主增长转变的政策导向。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由一季度的增长19.2%加快到1~8月份的23.3%。
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和投资到位资金前低后高的走势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稳定增长。
(4)受国际市场影响逐步加大,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
多数稳定出口的外贸政策今年继续保留,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保持稳定,世界经济总体上延续温和复苏态势,这些有利因素有效对冲了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压力。1~8月份,出口12226.3亿美元,增长23.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5926.7亿美元,增长30.5%,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6.9个百分点。
受我国经济复苏形势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和进口产品价格上涨明显等因素的影响,1~8月份,我国进口11299亿美元,增长27.5%,增速快于出口3.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27.3亿美元,减少10%。
从月度走势看,进、出口增速均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全年出口总额19250亿美元,增长22%左右;进口总额17660亿美元,增长26.5%左右,贸易顺差1590亿美元左右,下降13%(见表3.1)。
表3.1 2011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综观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外贸总量仍将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保持快速增长。不过,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政策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外贸出口成本,从而促使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向缩减方向发展。
1.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利因素
(1)外部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国际贸易的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速。
据IMF分析,2012年之前,全球贸易增速超过6%,未来全球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扩大我国的外部需求。
(2)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仍将持续,国际分工将更为精细。
未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地向有市场、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过程将持续一段时间,国际分工将更为精细。
(3)多边和双边贸易体系将继续扩大。
未来WTO将继续推动有关谈判,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WTO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还将进一步降低。区域性的双边和多边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将继续。随着中国参与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多,将更多地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扩大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联系。
2.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的增长面临不确定性
① 国际政治变化、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因素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稳定。
② 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③ 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将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④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内部金融市场波动可能迅速扩散到全球市场。
(2)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虽然总体上贸易保护主义将有所削弱,但针对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加强。美国、欧盟等与我国逆差最大的经济体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还将不断出现,摩擦形式更加复杂。
3.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对策建议
(1)转变外贸发展的观念
① 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的外贸发展指导思想应向进、出口创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转变,在转变到讲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树立实现贸易基本平衡的目标。
② 以前认为国内能够生产、有资源,就不需要进口的观念发生转变。在能源和重要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是否需要进口或国产的决策,要有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考虑。
(2)加快优化贸易结构
需要加快建立内生性外贸增长方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考虑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贸易结构的调整既要保持我国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国际竞争力,又要提高和实现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国际竞争力,还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3)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潜力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在吸收外资先进技术的同时,重点培育我国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和体系建设,主要包括4个方面:
① 建立我国高技术研发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② 建立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创新体系。
③ 引进大量国外传统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促进我国自主开发的能力与体系建设。
④ 出于国际竞争考虑,在一些必须通过自身研发来取得谈判主动权的领域方面,也要积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
(4)制定应对涉外经济摩擦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探索建立3种协调机制:
① 进口协调机制,主要是针对棉花、石油、大豆,以及对国内产业有重大影响的产品。
② 出口协调机制,主要是针对在国外容易引起贸易报复、贸易摩擦和冲突的产品。
③ 多边和双边经贸关系协调机制,尤其是双边协调机制。要提早考虑应对国际摩擦的对策,如设立敏感产品的临时调节税。
(5)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体系
改变过去较为单纯的“鼓励出口”政策,通盘规划构建贸易促进体系。
① 进一步改革外经贸体制,建立统一、稳定、规范、高效的贸易管理和服务促进机制。
② 大力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形成外经贸领域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和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多元经营主体结构。
1.家电产品行业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1)家电下乡政策
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整体规模保持近30%的增长,与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市场的拉动密不可分。据商务部数据,2011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超过1.03亿台,实现销售额2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和53.1%。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18亿台,实现销售额5059亿元,发放补贴592.2亿元。相当于国家用592亿元拉动了5000多亿元的农村消费。下乡产品已占到农村销售来源的70%以上,尤其是下乡冰箱和洗衣机产量已占产量的50%以上。下乡空调产品也增势迅猛,2011年,家电下乡空调产品销量达1065万台,实现销售额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7%和83.78%。
经过家电下乡政策的激活和培育,农村家电市场的潜力进一步被发掘出来,庞大的三、四级市场将是未来消费新领域。
(2)家电以旧换新政策
2009年国家出台的《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规定,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从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等9省市展开试点。2010年6月,实施范围扩大至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4月,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该政策在2011年12月31日全部结束。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消费、促进节能环保、利用资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达到预期效果。
据统计,2009年6月~2011年政策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向各地预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约300亿元,服务于家电以旧换新的从业人员达40多万人,其中约70%以上是农民工和城市下岗人员,有效扩大了就业。
2011年,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9248万台,拉动直接消费3420多亿元,有效引导了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尤其是为高端产品的消费提供了更广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城镇家电市场的结构变化。具体如下:
① 高能效比产品比例大大提升,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二级以下的产品已经退出了市场。
② 高效变频技术被广泛应用,无氟空调产品成为主流。
③ 原被视为高档消费的对开门电冰箱、倾斜式多功能洗衣机等产品受到追捧,三门、对开门及多门高端冰箱产品的销售量已占冰箱总销售量的60%以上,与政策实施前相比提高了三倍。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价格大幅降低,对开门电冰箱的价格首破4000元。可以说,目前,国内一、二级城市家电消费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内外两个市场消费差距的缩小,对提升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难以估量。
(3)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为扩大居民消费,提高产品能效,国家从2009年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即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对能效等级达到1级或2级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电机等10类产品进行推广。2009年6月1日,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工作率先启动。国家已发布三批高效节能空调推广目录,涉及27家企业的4290个产品型号。
此项政策是家用空调向高能效标准迈进的催化剂,使家用空调加速进入高效节能时代,实现了生产者得市场、消费者得实惠、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积极效果如下:
① 市场份额大幅提高,节能效果明显。在这一政策刺激下,节能型空调消费比例逐年增长。目前,高效节能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从推广前的5%上升至70%以上,推广3400多万台高效节能空调,直接拉动消费700多亿元,实现年节电100亿千瓦时,年节约电费50亿元。
② 价格大幅下降。市场扩大的规模效应和财政补贴使高效节能产品的售价大幅度降低。政策实施以来,高效节能空调价格从推广前的每台3000~4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部分型号的一级能效节能空调市场售价最低降至1000元左右,累计为老百姓节约购买费用约为300亿元。
③ 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实施使新能效标准已得到顺利实施,原三、四、五级低能效空调已全部停止生产,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高24%;促使企业改变研发方向和营销策略,推动节能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和行业升级加速。
该项政策已于2011年5月结束。
(4)家电品牌建设政策
2011年1月11日,工信部制定并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行业80%以上企业制定实施明确的品牌战略;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3%,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及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产业化速度;扩大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不低于30%;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形成3~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
该政策的出台对撬动家电品牌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有了政策上的支持,优势资源向大品牌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从企业自身来讲,也积极开展了许多工作。2011年以来,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不断发起攻势:美的收购开利拉美空调51%的股权;海尔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以及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的洗衣机、冰箱等白电业务;格力电器在美国南加州市正式成立美国分公司。事实上,不论是收购,还是海外建厂、引进合作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目的均是要掌控先机,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增强我国家电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2.2012年家电新政
2012年初,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召开,商务部计划在2012年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完善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替代接续政策;研究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
商务部正在联合多部门进行研究分析,准备出台新的消费政策,初步思路是在财政支持政策上要争取各级财政支出能更多地投到惠及民生的公益性流通和绿色环保消费方面。
预计2012年将有多项家电新政发布实施。从已经召开的与家电产品相关的会议中可以看出,针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业政策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 落实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② 落实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③ 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和有效扩大内需,继续更新空调、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电机等高效节能产品补贴。
④ 为低收入人群和保障房购买者提供家电采购补贴及汽车消费补贴。
⑤ 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放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
⑥ 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消费,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等。
2012年前期的各项家电刺激政策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消费者在政策刺激之下,提前透支了一年甚至一年之后的需求。伴随着2012年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工程及家电以旧换新三大拉动内需的刺激政策的陆续退出,以及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佳的背景之下,相比2011年较高的基数,2012年家电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受到影响。
2012年家电行业还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种行业经营环境之下,往往会使整个市场更加集中。在未来的2~3年,那些竞争力弱的小品牌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家电行业的洗牌将会加剧,行业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并购行为。在“马太效应”下,龙头企业凭借其综合竞争实力,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销量或者业绩表现将明显优于行业。
可以预见,2012年家电业将进入一个调整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调整格局何时明朗等短期因素将形成重大挑战。2012年,家电业增幅预计将回落至正常发展速度,出口增幅也将有所回落。产业结构升级将成为2012年支撑家电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更多的企业将加大产品结构升级的投入,2012年家电市场的高端产品将继续成为值得期待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