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马虎图,马?虎?
——必须正确面对粗心这件事

我们总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个人做事草率、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马虎”背后,有一个令人遗憾的血泪故事。

宋代时,京城里有一个画家,作画随心所欲,经常令人搞不清楚他画的到底是什么。

有一次,画家刚刚画好一个虎头,正好碰上有人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的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当那个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的时候,他回答:“马马虎虎。”结果,那个人没有要这幅画。

于是,画家就把画挂在了厅堂。当大儿子看到这幅画,问父亲这是什么时,他说是“虎”;而当小儿子问起时,他却说是“马”。

不久之后,大儿子外出打猎,结果把人家的马当成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人家赔钱。小儿子外出的时候,碰上了虎,而他以为是马,就想去骑马,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并写了一首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从此之后,“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画家万万没有想到,当初的漫不经心、马虎大意竟落下了一个追悔莫及的下场,断送了小儿子的性命。

很多孩子在做作业或考试时会因粗心而做错题,在做事时会因粗心而出差错,相信每位妈妈肯定都提醒过孩子“别粗心”、“要细心”之类的话。但是,孩子总是改不了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其实,这与我们没有正确面对粗心这件事有直接关系。

很多妈妈虽然希望孩子与粗心彻底“绝缘”,但是在潜意识里却认为,粗心是一个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谁还没有因大意而出过差错啊?再说了,孩子粗心又不是不会,他只是这次疏忽了,当他下次认真对待的时候,他就不会出差错了。如此一来,这些妈妈就会放纵、宽容孩子的粗心。

比如,当孩子不会做某道题的时候,有的妈妈可能会严厉地指责他:“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真是笨死了!”当孩子因粗心而做错题的时候,有的妈妈就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下回一定要注意!”“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如果能再认真一点,不就做对了吗?”可以说,相比孩子的“不会”而言,这些妈妈对他的“粗心”表现得更宽容一些。

正是因为妈妈的这种态度,才直接影响了孩子对粗心的认识,使得他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粗心,对粗心带来的危害更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

比如,如果孩子因为某道题不会做而丢了分数,他就会很自责,觉得自己很无能,甚至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笨;如果孩子因为粗心而丢了分数,那么,这种自我谴责的情绪就会淡化很多,觉得这是小问题,只要下次注意就能避免。

事实上,与“不会”相比,“粗心”更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孩子不会做没多大关系,因为不会是可以学会的,不懂是可以弄懂的。但是,如果孩子养成了粗心的坏习惯,就必定会给他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孩子会因粗心而影响学业,影响做事的质量和效果。另外,粗心的孩子还会给父母、老师或同学带来麻烦,也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妈妈从朋友那儿拿了两张电影票,原本打算带着11岁的女儿去看电影,结果因工作原因无奈取消了。于是,女儿就约了好朋友一起去看,并说好星期天早晨10点在电影院门口见。

到了星期天,女儿准时来到电影院门口,与好朋友见了面。在准备入场的时候,女儿说什么也找不到电影票了,着急地对好朋友说:“坏了,我好像忘记带电影票了。”

“别着急,你再好好找找,是不是放在别处了。”

女儿想了想,说:“想起来了,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了。这怎么办呢?”

“肯定没戏了,还是回家吧!”

最后,两个人垂头丧气地各自回家了。

如果类似的情况接连发生几次,同学或朋友还会相信他吗?还敢与他共事吗?估计同学或朋友都会选择与他保持距离,以免因为他的粗心大意而再次给自己带来不便或麻烦。

此外,看似小毛病的粗心也可能会酿成大祸。比如,父母不在家,孩子自己在家做饭,如果忘了关煤气灶,很可能会导致爆炸,酿成火灾;孩子一边烧热水一边看电视,如果忘了烧水这件事,很可能会发生火灾或爆炸;如果孩子忘关水龙头就出门了,家里很可能就会被水泡了……

孩子在13岁之前,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用终生,而坏的习惯则会产生长久的破坏力。所以,对于孩子粗心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帮助他改正粗心的坏习惯。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想办法引导孩子转变对粗心的态度,提高他对粗心危害的认识。孩子只有重视粗心这件事,才能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做出改变,从而克服粗心的坏毛病。 EMOfiQfJnbq13P3ky/jSyx4FtkTOHWL3D2vAkDjsJ0s8aaaho5e6YSSbon64NR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