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人类心理特征的形成大部分由后天因素决定。除此之外,心理素质还会因为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年龄的增加、性别的不同或者身份地位的差异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消费者的判断力造成影响,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我们应采用不同的广告心理战术受。
在消费人群中,根据性别差异将目标对象分为男性与女性两种。心理结构上的巨大差异,是造成女性与男性在消费上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由于大多数女性个性较为细腻敏感,这些因素将大大影响消费时的判断力,如果我们在广告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情感化的视觉元素,将能有效地引导女性消费者,从而促进营销。
通过社会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男性在消费上的心理持理性态度,也就是说他们看中的是性价比与实际的功能,倘若在广告中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有时甚至还会大大降低对方对产品的信赖感。在左图所示的广告中,画面以强调产品的功效为主,满足了男性的消费理念。
根据年龄差异可将消费者划分为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4个阶段。青年与少年阶段是当今这个社会的主要消费者,因为他们所累积的生活经验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且具有独立购买的能力。如右图所示,该广告通过个性十足的视觉要素来进行主题表现,而这些元素正满足了该阶段消费者追求流行、乐于表现自我的消费心态。
相对于年轻人来讲,中年与老年阶段的消费者在心智上就显得格外成熟,因此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就能通过理智分析来决定,而不会像青年消费者那样感情用事。中年人在进行消费时除了能表现出理性的有条不紊外,还设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购买计划,以求实用与节俭。针对中年消费者这一系列的心理特征,我们应尽量运用画面朴实且内容实事求是的平面广告来引导他们的购买行为。
根据身份的差异可以将消费者分为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等,简单来讲,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薪资待遇对他们的消费心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右图所示,设计者在画面中结合了毕加索的抽象元素,通过该手段来提高广告创意的深度,并带给观者一种富有文艺氛围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