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和打骂,不仅让孩子遭受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扭曲孩子的人格,给孩子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这天,我到以前的同学家去有点事,不想正碰上他在打骂、教训儿子。“你这个臭小子,把老子刚给你买的新自行车弄丢了不说,还撒谎骗人!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今天我不好好教训你一顿,你以后不光不会惜物,还会成为骗子大王!”
看见我来了,他对儿子说:“先给我滚到你的屋里去!看我等会儿怎么收拾你!”
孩子沉默地走了,然而,我看到他眼睛里闪烁的是屈辱、冷漠,甚至仇恨的目光。
同学说:“不好意思,让你笑话了!”
我说:“有什么事可以讲道理,不一定非要打孩子不可啊!”
他说:“我这个孩子从小就顽皮,说他不会往心里去,打他他才能记住教训!老话不是说‘不打不成材’么?”
以前在中学的时候,这位同学性格顽劣、成绩中等,也经常被父亲打骂。他好像也就一直这样,没有多少变化。中学毕业后,我上大学,他进了工厂,后来各自成了家。
没想到,他今天教育孩子的模式,简直是二十年前他父亲的翻版。我在心里感叹着,不由得对他说:“你看你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多像当年你父亲对你的样子啊!”
“是啊,你看我现在不是长大成人,过得好好的吗?这证明我父亲当年打我是对的,虽然当时我也恨过他。”
“可是,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了,这一代孩子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心理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你如果还用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恐怕不会有好的效果。”
“不管什么年代,他都是我儿子,我都是他老子,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
我看同学的思想很顽固,也因为急着办事,就没再跟他争论。但我心里,却为他的儿子暗暗担忧。
心理学家指出:体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一旦滥用,不仅让孩子遭受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扭曲孩子的人格,给孩子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的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
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她数学成绩差。
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充满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平等、尊重的支持关系,而体罚和打骂会破坏温馨的亲子关系,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甚至导致孩子与父母对抗、对骂、对打。
更可悲的是,这种暴力方式会使孩子也变得粗暴、冷漠。这样的父母不仅自己不会爱,也使孩子感受不到细腻、丰富的情感,没有对美的敏感体验,从而泯灭了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丰满。
在小然7岁的时候,一个周末,我带她去妹妹家玩。小然的表弟小刚,是个聪明调皮的男孩。我们来到后,姐弟俩在小刚的房间里玩耍,我跟妹妹在客厅里聊天。突然,只听里屋传来“哐啷”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
推开小刚的房间,只见姐弟俩正站着,不知所措。地上是一片碎瓷片,原来是桌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摔碎了。
“不是我打破的!”“也不是我打破的!”小刚和小然都为自己辩白。
妹妹没有追究,只说:“你们怎么不小心点?划伤了哪里没有?”小刚和小然看看自己,都没受伤。小然说:“我去拿扫把来,把这里打扫干净!”
妹妹说:“我来吧!你们接着玩。小刚,你是小主人,要招待好姐姐哦!”
回到家后,我也没有追问这件事,只在每晚例行讲故事时,给她讲了几个好孩子犯错后勇于改正错误的故事。
几天后,小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你听了不要生气。”
“妈妈是小然的朋友,怎么会生气?你说吧。”
“妈妈,我不是好孩子,我撒谎了。”
“哦,是吗?”
“是的。那天在姨妈家里,那个瓷瓶是我打碎的,可我当时没承认。”
“你现在说了也不晚,能勇敢面对错误就是好孩子。明天你就去姨妈家,告诉她这件事情的真相,并补偿姨妈的损失,来证明你是真心改错的。这个钱从你每周的零花钱里扣除。”
“好的。妈妈,我还是好孩子吗?你还会喜欢我吗?”
“当然,知错改错的小然比以前更可爱了!而且她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是吗?”
“相信我,妈妈,小然会越变越好的!”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各种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然带来不同的效果。
允许孩子犯错,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有什么不良后果,唤醒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孩子才会真正得到成长,并且以后不会再犯。这是一个合格父母的正确心态和教育方式。
而简单粗暴地打骂、体罚孩子,只能表明父母无能和缺乏智慧,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恶果,因为打骂本身就是不文明、不道德,违背基本的教育原则的。
过春节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以前教过的学生前来拜访。
这天,一个大男孩来到我面前:“老师,你还认识我吗?”
我定睛一看,这不是以前的学生小乔吗?小学毕业后,他的妈妈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后来他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几年不见,小男孩变成高大英俊的帅小伙了。
“是小乔啊,快坐!真是差点认不出了!大学里的学习生活还好吧?”
“嗯,还行吧。”
“有女朋友了吧,这么英俊的小伙子,一定有女孩子青睐哟!”
听我这么说,小乔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老师,不瞒您说,我正为此困惑呢。”
原来,小乔虽然成绩很好,但性格内向,不太合群,内心深处对自己缺乏自信。进入大学后,学习之余,他自然不免青春萌动,对异性暗生情愫,可在心仪的女孩子面前他总是胆小、害怕,不敢表达,因而错失了一些美丽的机遇。
听小乔这样说,我脑海里出现了他妈妈以前讲的一些事情。
小乔小时候,也像别的男孩一样活泼好动。但自从他上学后,他父亲就采取高压政策,他一不好好学习或做了错事,就对他严厉斥责,非打即骂。
每次打过后,他也确实会比以前听话,成绩有所提高,所以,这种粗暴的方法就一直被他父亲沿用着,而小乔的性格也越来越封闭。
这在当时,好像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因此留下的心理阴影却在今天才显现出来。
研究表明:打骂、高压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内向、自卑,做事优柔寡断,不合群,缺少阳光开朗的个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也被泯灭。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也为他以后的人生之路埋下了种种障碍。
在“爱”的名义下对孩子施暴,也许能带来一时的、表面的效果,赌掉的却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健康的人格。父母爱孩子,就请尊重孩子吧!让孩子抬起头来做人,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