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如何在这样一个历经坎坷、内部差异比较大,并且日益融入国际竞争环境的大国,通过改革来实现根本性的社会变革,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这也对我国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管理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等公共部门具有高超的智慧、开阔的视野、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也需要高效的策略行动;既要有“欲善其事”的理想与追求,也要有各种方法、工具等“利器”的保障和支撑。如何才能“利其器”?“磨刀石”就是各种适应变革需求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工具方法,也就是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并在不断更新的理论知识体系指引下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知行互长,这就是本书立意与成稿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公共管理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包括的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对内容的筛选就成为编写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基于对中国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持续关注以及前期的研究积累,编写组首先对中国当前发展的现状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即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并进的具有高度时空压缩特征的特殊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国沿海地区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现代化路程,并且与西方国家按顺序完成两次现代化不同,中国是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因此很多地区在大规模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特征的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又具有以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后现代化特征;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不平衡,在台湾、香港、上海等沿海地区率先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西部的很多地区仍处于工业经济的发展时期,这使得在全国范围来看,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并行的特征更为突出。

基于上述基本判断,编写组从知识需求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以及政府等公共部门发展的三大趋势进行了分析。这三大趋势分别为:第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核心是在如何“加快”;第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在不同层级政府以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展开,实现政府从偏重经济活动到全面履责的转变;第三,服务型政府建设将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基本任务,不断深化和扩展。

基于以上三大趋势,可以得出当前对公共管理知识更新的需求,从管理对象来看,既包括公共部门自身管理的相关知识,也包括管理各类公共事务的知识;从宏微观层面来看,既包括公共管理理念更新的知识,也包括工具与方法等应用类知识;从管理领域来看,既包括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包括社会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任务的特征来看,既包括常规工作管理的知识,也包括非常规工作管理的相关知识。基于以上思维梳理过程,编写组最终确定了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为了完成本书的写作任务,编写组充分发挥了团队作战的优势,本着兼顾知识性与前瞻性的原则,以理论与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述。一方面包含了从基础概念到一般理论架构的分析,防止“啃不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前沿性问题的专题分析,避免“吃不饱”,使这本《高级公共管理知识精要》能够兼顾更多公共部门以及各个层级的不同知识需求。因此本书既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公务员知识更新工程的教材,供开展培训使用,也可以作为阅读材料,为提升工作效能以及开展公共部门管理创新提供分析框架。

编写组成员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书稿写作的具体分工如下:朱光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编写了前言;朱光磊和张志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共同编写了第一讲;朱光磊和郭道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共同编写了第二讲;张彬(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编写了第三讲;张志红编写了第四讲和第十二讲的第二节;孙涛(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编写了第五讲;赵聚军(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编写了第六讲;翟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编写了第七讲和第九讲;杨书文(天津财经大学财政系副教授)编写了第八讲;侯波(天津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编写了第十讲;徐晓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编写了第十一讲和第十二讲的第一节;郭道久编写了第十二讲的第三节和第十三讲的第四节;刘颖(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编写了第十三讲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贾义猛(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编写了第十三讲的第三节。朱光磊负责对全书纲要的设计,朱光磊和翟磊一起负责对全书的统稿;翟磊分担了有关编务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常淑茶老师在本书构思与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她专程从北京赶到南开大学与我们一起讨论本书的出版事宜。

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引用的成果观点和数据资料,尽量一一注明出处,倘有遗漏,敬请谅解并希望与我联系。由于公共管理涉及的问题很多,并且正处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因此一方面编写组会不断跟踪收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也请各位读者、专家和实践工作者提出宝贵建议,以期不断对本书的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

朱光磊
2012年8月 BqEiwwHn7FjmRSGA0RBaN2JMSgAatCxE6pnQnoqwgDXy4sVDLCVXyzmO1hjCP0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