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战车的组成结构 |
|
不同的战车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和火力配备,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战车一般由车体、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操纵装置、武器系统、电子设备等组成。
车体是战车的躯干,用于将战车的其他部分组成一个整体,还用于装载乘员、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
车体一般由战车底盘和车身组成。早期的战车都是利用卡车的底盘改造而成的,而现代战车一般经过精心设计,使用专有的战车底盘。
在设计战车时,需要根据用途选用履带式或轮式战车底盘。而选用战车底盘时,应满足战车的战术攻击、战术机动、装甲防护和战场环境等要求。
履带式结构
轮式结构
在战车底盘的基础上,应根据作战用途、使用环境等因素设计战车的装甲车身,以用于放置动力、传动、操纵、武器、电子设备以及人员、弹药等。
有些战车(如坦克)在车体外还需要加防护系统。
运兵车的人员舱
驾驶舱
战车的动力装置主要用于产生推动战车运动的牵引力,使战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速度。
战车的动力由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组成。发动机的辅助系统包括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和起动系统等部分。
目前,战车的动力装置主要有柴油机、汽油机、燃气轮机和双动力装置等类型。
柴油发动机是以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其优点是功率大、性能好,因此现代坦克绝大多数都采用高速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
汽油发动机是以汽油作为燃料的发动机。其特点是转速高,结构简单,质量轻,造价低廉,运转平稳,使用、维修方便,但热效率低于柴油机,油耗较高,点火系统比柴油机复杂,因此,汽油发动机在现代坦克上很少使用,主要用于运兵车、通信指挥车、装甲侦察车等战车上。
燃气轮发动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其优点是功率大,加速快,但是效率低,美国的M-1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就是燃气轮发动机。
双动力装置是在一个战车上使用两种方式的动力装置。例如,在瑞典的S主战坦克上,采用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水冷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并联的双动力装置。
战车的动力装置还有带动发电机发电的作用,从而向战车上的用电装置供电并给蓄电池充电,带动液压和气压装置运转。
柴油机
冷喷射式汽油机
德国“豹”2坦克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给主动轮,并改变战车行驶速度、运动方向和主动轮上的扭矩,使战车行驶速度与发动机的使用转速相匹配。
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主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变速箱、转向机构、制动器及侧减速器等部件组成。传动装置按传递动力的介质,可分为机械、液体和电力传动装置三大类。
传动装置可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使战车获得良好的机动性。
操纵装置用于正确利用和控制战车的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各机构的动作,实现战车的起步、停车、增速、减速、转向等各种动作。
战车操纵装置
操纵装置越可靠、灵敏、轻便,就越能充分发挥动力和传动装置的作用,减轻乘员的疲劳,增加坦克的机动性。
武器系统是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战车的用途和作战任务不同,配置的武器系统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用于攻击的战车所配置的武器火力比较强,而装甲运兵车、通信指挥车等战车只配置一些防卫武器。例如,坦克通常以发射常规炮弹的长身管坦克炮为主要武器(有的还可发射反坦克导弹),其武器系统普遍装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射击反应时间,也可以提高火炮的首发命中率。
防空导弹发射车
坦克旋转炮
运兵车上的武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车的电子设备性能日趋完善,已成为现代战车提高作战效能的重要手段。战车的电子系统除有火控系统外,主要还有通信系统和观测设备。根据战车作战需求的不同,其配置的电子设备也有所不同。
战车周身披挂着厚厚的钢铁装甲,因此,若要与外界保持联系,就要借助于战车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通信天线、车内通话器与一部电台组成。而战车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通过车内通话器来实现。车内通话器通常与坦克电台配套使用。
战车上的通信天线
战车中的观测设备
战车在行进和作战过程中,经常需要观察战场的情况、搜索目标、瞄准目标、观察射击效果等,这都需要战车的观测设备进行。在早期的战车上,一般会在战车车体上开一些小窗口,通过这些小窗口观测外面的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战车上配备了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激光测距仪、独立热像仪等观测设备。
此外,战车还有敌我识别装置、战场管理系统等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