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战车的发展历史

自从有了步兵,就有了战车。古代战车是一种以马为动力而拉动的战斗车辆,而现代战车则是配置强大火力和动力的装甲车辆,可用于执行作战、后勤支援、物资运输等多种军事任务。

1.1.1 从古代战车到装甲战车

在冷兵器时代,战车为木质结构,一般只在重要部位装有青铜件,动力主要是人或马,用于近距离进攻和防守。

古代的人推战车

古代战车雕塑

随着枪炮在战场中的使用,这些只能在近距离中运用的战车开始无法适应战场作战的需要。

美国人戴维德松制成的机动火力车

英国人西姆斯制成的机动火力车

法国“沙隆”装甲车

1855年,英国人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了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但该车并未在实际中应用。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制成了机动火力车。20世纪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俄国等国家,先后利用本国钢铁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优越实力,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装甲车。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奥地利“戴姆勒”装甲车

1.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机枪在这次战争中被大规模使用,因此整个防御阵地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尽管用普通卡车底盘改装的装甲车在参战各国中已经普遍使用,但由于无法逾越战场上纵横密布的战壕,因此,装甲车主要用于执行侦察和袭击的作战任务。

为了克制机枪的优势,打破战场的僵局,1915年,英国海军接受了E.D.斯文顿的新武器设计方案,即利用汽车、拖拉机履带、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坦克的样车。为了保密,英国的研制人员称这种武器为“水柜”(Tank),而Tank的中文音译就是“坦克”。

在“陆地战舰委员会”的资助下,科研人员很快造出了第一辆样车,由于该样车的机动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因此,1916年初又制造了第二辆样车“大游民”(也叫“母亲号”),该样车定型投产后被称为“马克”Ⅰ型坦克。

“马克”Ⅰ型坦克的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两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可以摧毁德国的坚固工事;“雌性”仅装有5挺机枪,只用来对付德国步兵。

“马克”Ⅰ型坦克

“马克”Ⅰ型坦克首次在索姆河战役上使用

“马克”Ⅰ型坦克在1916年8月开始服役,于1916年9月15日首次出现在索姆河战役上,该坦克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使各国大为震惊。

法国“雷诺”FT-17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还在“马克”Ⅰ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生产了“马克”Ⅱ至Ⅴ型坦克,其中“马克”Ⅳ型坦克生产得最多,约1200辆,参加了费莱尔、康布雷等著名的战役,并一直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时,英国还研制生产了“赛犬”中型坦克、C型中型坦克等。法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生产坦克的国家,先后研制了“施纳德”突击坦克、“圣沙蒙”突击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2C重型坦克。而德国于1917年开始制造代号为A7V的坦克。

在展览馆中展示的“马克”II型坦克

一战时,由于以堑壕战为主,加上装甲汽车对道路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甲汽车的发展。但由于其成本低,可靠性高,因而装甲汽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德国A7V坦克

法国“雷诺”装甲汽车

英国“西泽尔·波维克”装甲汽车

德国“奥特卡”装甲汽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又研制出了装甲运兵车。装甲运兵车又被称为装甲输送车,是指在战场上输送步兵的装甲车辆,一般具有高速、防护力和战斗力较低等特点。一战中,英国的装甲运兵车上有轻型装甲和一挺机枪,可运载20名士兵。虽然车上的装甲可使车内士兵免受枪弹的伤害,但习惯于徒步作战的步兵仍把首批装甲运兵车称为“沙丁鱼罐头”或“带轮的棺材”。

小知识:

1918年8月,英军第七集团军的一个战车营首次在华尔夫西使用装甲运兵车。12辆装甲运兵车吐着火舌向德军冲过去,德军官兵极为惊恐,仓惶溃逃。英国士兵随即跳下车,占领了德军阵地。其他国家也从而发现了装甲运兵车的军事价值。

1.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车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先进的战争理论指导下,装备有大量坦克和装甲车的德国坦克师以闪电式的快速机动作战方式横扫欧洲,令世界大为震惊,这也再次唤醒了各国对轮式装甲车的高度重视。

在大战初期,德军大量使用装甲运兵车,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机动作战能力,而且由于步兵可乘车伴随坦克进攻,因此也提高了坦克的攻击力。

德国“虎”式坦克

美国M4中型坦克

日本陆军三式中战车

美国m36“杰克逊”驱逐战车

苏联自行火炮

1940年到1942年间,英国在利比亚的作战行动更加激发了各国研制轮式装甲车的热情。英国和美国率先开始大批量生产装甲车,而且在地面战争中与德国展开决战。到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打响时,英国在中东地区的装甲车数量已达到近1500辆。

美国“猎狗”装甲侦察车

前苏联BA-27M 装甲车

美国排雷装甲车

英国“戴姆勒-野狗”侦察车

德国DZVR装甲车

1.1.4 冷战时期的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国家中,德国、英国和法国陆军非常重视轮式装甲车的发展。为满足作战时的使用需要,他们改变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卡车简单改造成装甲车的做法,而是通过精心设计,制造出一系列全新的装甲车车型。这些车型奠定了现代装甲车的基本构造样式。这一时期内,装甲运兵车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国家把装备装甲运兵车的数量看成衡量陆军是否具有机械化、装甲化特征的标志之一。

1 947年,德国在“戴姆勒”侦察车的基础上制造出FV701“白鼬”2装甲车。该装甲车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性能,传动系统采用了液力偶合器、行星式变速箱、单式中央差速器和并联车轴,炮塔上安装了1挺12.7毫米机枪,主要用于执行侦察和治安任务。

1950年前后,为满足英国陆军在马来西亚反游击战中形势的需要,英国在“萨拉丁”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撒拉逊”装甲运兵车,于1952年装备英军。该车发动机前置,后部载员舱可运载12名步兵,后来成为英军装甲旅和装甲团的标准步兵输送车型。

小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坚持特殊的战术思维,主力战车只追求妥善率与速度,而不过于强调防护力与火力。当时的M-4“雪曼”战车的首要任务相当于过去的骑兵,而与纳粹德国的“动物军团”各式重战车旗鼓相当的M-26潘兴重战车,在研发与生产过程中也屡受干扰,美国战车部队因主力战车发展偏差,在二战中付出惨痛代价。

二战后,美军重新审视欧战的作战纪录,将“雪曼”战车与被改列为“中战车”的“潘兴”战车混编于装甲部队中,但以“重战车”标准研发的'潘兴'战车,机动力无法与轻了10公吨有余的“雪曼”相比。美军便着手研发能同时取代“潘兴”与“雪曼”的新中型战车,却意外地制造出了横贯冷战时代的名战车──“巴顿”战车系列。

M-47总共生产8千5百余辆,并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量出口至北约与其他美国的盟国,因而至少有20个国家使用M-47。

M-48系列共生产了超过1万2千辆,是“巴顿”家族中量产最多的一型战车。20世纪50年代服役于美国陆军,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全面退役。韩国、以色列、巴基斯坦、黎巴嫩、泰国目前仍有大量的M-48系列战车在持续服役中。

法国轮式装甲车的发展与众不同,主要是为装甲骑兵部队装备的装甲侦察车。其中最显著的车型是由A.M.R.公司设计的“索玛”装甲车。这种重6.5吨的6×6装甲车的最突出特点是中间的两个车轮可以提升离开地面,这更利于公路行驶。

前苏联也先后研制了若干种轮式装甲车。最初的两种车型是利用卡车底盘制造的BTR-40和BTR-152装甲车。这两种车没有炮塔,结构也比较简单,可以被描述为敞篷卡车式装甲车。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安装了顶甲板,部分BTR-152还采用中央轮胎压力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BTR-40装甲车开始被BRDM装甲车取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BTR152逐渐被BTR-60装甲运兵车取代。

1.1.5 现代战车

在现代战场上,以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为核心,并装备有多种战斗保障车辆和其他后勤技术保障车辆的装甲部队是地面战斗中的主要突击力量。

由于轮式装甲战车和履带式装甲战车各有优缺点,前者的优点是成本低,后者的优点是越野性能好,所以两者目前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趋势。此外,步兵战车出现后,有的国家认为步兵战车会取代传统的装甲运兵车,但大多数国家还是认为两种车型的主要用途不同,都应发展,不可偏废。

轮式装甲车

主站坦克正在开火

现代战车火力较强,一般安装有20毫米以上口径的机关炮、反坦克导弹及机枪,由多种武器构成的车体环形火力,不但能杀伤步兵,还能够袭击轻型装甲车目标,也能用导弹摧毁主战坦克。而且,现代战车越野能力强,能爬30度左右的斜坡,越过两三米宽的堑壕,还能浮渡和强渡江河。为了增强防护、方便成员下车战斗,现代战车多采用前置动力装置方案。此外,现代战车装甲防护力强,还具有良好的密闭、通信和滤毒装置,能在染毒区和沾染区行动。

加伪装网的轮式装甲车

1.1.6 展望未来战车的发展

1. 三大传统要素的不断强化

未来战车的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将主要依赖于高技术条件下的新材料。例如,采用先进的材料技术研究高性能的炮钢、穿甲弹芯、轻重量的穿甲弹丸弹托,这对改进装甲战车的武器性能有很大帮助;在坦克动力、传动装置研制中应用耐高温的结构材料、高温润滑剂、高性能的电磁材料,这为发展高比功率的发动机、电传动推进装置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先进的金属与非金属材料、隐形材料为提高坦克的防护能力提供了基础。

2.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加强

未来地面战场会实现信息化已是明确的、不容置疑的趋势。在高技术战场上,缺乏现代化信息的处理、交换、显示、控制功能的坦克会严重削弱其战斗力,甚至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随着陆军与地面战场的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除火力、机动、防护以外,坦克战斗力所具备的第四大要素。

想象中的未来战车

3. 轻型、多用途的装甲车大量出现

轻型、多用途的装甲车有两个主要优点:一是它们能较广泛地适合未来各种强度的局部战争的需要,从低强度冲突到高强度局部战争,都离不开它们;二是它们比主战坦克更便于改装成为一系列的战斗、战斗支援、工程与后勤支援的装甲车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及性能价格比。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环境下,作战区域、冲突强度将有明显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而轻型、多用途的装甲车辆对此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 乘员和部队训练设施与技术的发展

未来战场上武器的高技术化发展,突出了人-武器全系统优化的重要性。武器越现代化,对人员的训练要求就越高。未来坦克装甲车辆采用的复杂设备及在高技术条件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复杂性,都增大了乘员和部队训练的作用及训练难度。此外,在和平时期,大量的兵员处在预备役状态,如何经常性地训练他们掌握和熟悉复杂的兵器是各国军队都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战斗力系统工程观点来看,训练设施技术是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X4twT51H8VlWqaaX4LkviOCZkADjiMoS1UpJieWIAPpKvbLTMooMosIy8CaIH5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