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冲压零件的展开与工序分解

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设计中,要确定从毛坯板料到产品零件的转化过程,即要确定级进模模具中各工位所要进行的加工工序内容,并在条料上进行各工序的布置,这一设计过程就是料带排样。料带排样的主要内容是在冲压刃口外形设计的基础上,将各工序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系列工序组,并对工序组排序,确定工位数和每一工位的加工工序内容,确定载体类型、毛坯定位方式;设计导正孔直径和导正销的数量;绘制工序排样图,这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关键。采用级进模具生产的冲压件,其大部分都是形状比较复杂的成形零件,首要的工作是将零件展开为平面尺寸,并对各冲压工序进行分解;然后将展开和分解的逆过程布置在条料上,形成排样图。

2.1.1 冲压零件的展开与工序分解

级进冲压带料的排样设计是级进模设计的重要内容。排样的设计前,必须认真研究产品的结构工艺性、产品的使用要求、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思考工序分解、工位内容的设计、工位布置、冲压方向设计,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 排样设计前先认真思考

图2-2 排样设计流程图

(1)工序分解。工序分解是在产品的展开过程中,对产品形状形成的冲压工序要素进行分解,如冲孔、落料、弯曲、局部成形等。展开的形状即为制件毛坯形状,是排样的基本形状尺寸。它在料带上的布置,决定了材料的利用率和料带的尺寸。

(2)工位内容设计。工序分解后,将分解的项目按各种冲压工艺的成形原则,进行工位内容的设计。例如,先分离工序,再成形,再分离的原则;弯曲时先弯外后弯内原则等。

(3)工位内容布置。设计完后,将设计方案布置在设计的条料上,完成工位的布置。

(4)冲压方向确定。工位布置在条料上后,根据条料的技术要求,如制件的毛刺方向、制件及废料的回收的难易、成形制件是否干涉等,设计冲压方向。

完成以上4个步骤后画出排样图,如图2-3所示为排样过程示意图。

图2-3 工序排样过程

通过图2-3所示案例可知,在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中,当一个产品零件展开后,最重要的便是分析工序如何分解(拆解),分解的方式有许多种,怎样分解才能又快又好地确定模具结构,较优化的工序数、工位数和产品生产质量,尽可能制定出最佳方案。

1.工序分解的原则

(1)尽量将工件的毛刺方向向下(包括冲孔、切边、落料等)。

(2)原则上先安排局部成形,再冲孔,切废料,再折边成形,最后分离制件。

(3)在冲孔、落料时要考虑模具的冲裁力和模具的强度,合理安排冲孔与落料。

(4)折边成形尽可能以同一方向折边;不同方向折边时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尽量简单易行、维修方便;同方向折边不要相互干涉,以免影响产品的外形与尺寸。

(5)在打凸时凸包尽可能向下,打较大的凸包时要安排在第一工序冲压,并且打凸和打凸附近的冲孔不要排在一个工位内,以避免打凸时拉料,产生变形。

(6)当折边或推平(压平)附近有较大的冲孔时,估计折边会产生拉料,推平(压平)会产生压料不死,如强行成形将影响产品外观,或达不到尺寸要求。应考虑先折边、推平(压平),再冲孔,以此来保证产品的要求。

(7)当冲锥形螺钉沉孔和翻螺纹孔时,如果其附近有孔或其离边料尺寸较小,即先冲锥形螺钉沉孔与翻螺纹孔会产生板料变形,要安排先冲锥形螺沉钉孔,翻螺纹孔后再冲孔、切边、落料。

(8)在弯曲“ ”形时,可能会产生两侧材料流动不均匀现象,安排工序时必须考虑弯曲对板料的影响,再安排工序。

(9)当产品有平面度要求与形位公差要求时,要考虑其成形方式,以确保其平面度或形位公差特殊要求。

(10)当产品有较多的小高度Z形弯曲面时,由于不能算准其尺寸,即使能算准其尺寸,但由于综合因素(如小高度Z形弯曲冲的R角,材质的内部性能不同等)的影响,会造成产品尺寸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先折小高度Z形弯曲成形,后切边或落料。

2.常见工序的分解

1)多孔冲孔工序的分解(见表2-1)

表2-1 多孔冲孔工序的分解

2)落料工序的局部分解(见表2-2)

表2-2 落料工序的局部分解

3)翻孔工序的局部分解(见表2-3)

表2-3 落料工序的局部分解

4)凸包工序的局部分解(见表2-4)

表2-4 落料工序的局部分解

5)“ ”形件弯曲工序的局部分解(见表2-5)

表2-5 “ ”形件弯曲落料工序的局部分解

6)小高度“Z”形件弯曲工序的局部分解(见表2-6)

表2-6 “ ”形件弯曲落料工序的局部分解

7)折边工序分解方案(见表2-7)

表2-7 折边工序分解方案

8)推平与压平工序分解方案(见表2-8)

表2-8 推平与压平工序分解方案

9)翻边压平工序分解方案(见表2-9)

表2-9 翻边压平工序分解方案

10)卷圆工序分解方案(见表2-10)

表2-10 卷圆工序分解方案

11)典型弯曲工序分解方案(见表2-11)

表2-11 典型弯曲工序分解方案

2.1.2 冲压零件的工位排样案例

1.冲裁件的分解与排样

如图2-4所示冲孔落料件,制品可分解为冲孔、落料两个基本冲压工序。由于外形落料形状不规则,为了保证模具凸、凹模的强度和模具刃口形状尽可能简单,以有利于模具制造,落料进一步分解为冲缺口和矩形落料,见工序分解图。根据工序分解,可设计如图2-5、图2-6所示的两种排样方案。图2-5中切缺口切在材料整体的部分,材料比较充分,同时导正后冲切,断面质量高。该方案在整个冲压过程中冲压力是对称的。图2-6所示切缺口在条料的侧面冲缺口,图2-6(a)所示冲切后边缘是开放的,侧面导向的精度降低;图2-6(b)所示弥补了图2-6(a)的问题,但搭边值增大,材料利用率有所降低。

图2-4 工序分解图

图2-5 排样方案一

图2-6 排样方案二

如图2-7所示为一个多孔的冲孔落料件,制品同样分解为冲孔、落料两个基本冲压工序,由于孔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孔间距较小,在进行冲孔工位布置时,将孔分解为三次完成,如图2-7(a)所示。图2-7(b)所示为分解后工位布置图。

图2-7 多孔的冲孔落料件

2.弯曲件的分解与排样

如图2-8所示支架弯曲零件,该制件可分解为冲裁、弯曲两个冲压工序。冲裁又分解为落料(弯曲展开尺寸)、冲孔;弯曲分解为A部弯曲和B部弯曲,如图2-9所示。

图2-8 支架

图2-9 弯曲件的分解

如图2-10所示是外形冲裁的排样方法,由于制件弯曲有纹向的要求,排样方案将冲裁件横放,为保证送料精度,应考虑在条料的两侧设计导正销精定位。外形的分离首先要考虑需要弯曲的部位,只有将弯曲部位的料与带料分离,后续工位才能实现弯曲。在考虑分离时,同时要考虑保留载体与制件连接的部位,该连接部位一定要可靠,弯曲时不能变形。这部分材料的分离往往是弯曲以后。排样冲压的顺序是冲导正孔、冲废料、落制件。

图2-10 外形冲裁的排样

在级进模中安排冲孔工序,原则上安排在外形冲裁之前,可以和导正孔同时冲压。

弯曲工序的安排如图2-11所示。A部弯曲分两次完成,如图2-11(c)所示工序1预弯,完成外角90°和内角45°,如图2-11(d)所示;工序2完成内角90°及A部的整形,如图2-11(e)所示。B部弯曲分两次弯曲完成,如图2-11(f)所示;工序1弯曲完成外角90°,如图2-11(g)所示;工序2完成内角90°的弯曲,如图2-11(h)所示。

图2-12所示为图2-8弯曲件的完整的级进冲压排样图。工位,1冲孔;工位2,切弯曲边缘废料;工位3,B端预弯、工位4,B端弯曲并整形;工位5,空工位;工位6,A端预弯、工位7,A端弯曲并整形;工位8、9,切废料落料。

图2-11 弯曲工序的安排

图2-12 支架排样图

3.拉深件的分解与排样

如图2-13所示带凸缘的拉深件罩,可分解为落料、拉深、切边等冲压工序,如图2-14所示。拉深需要多次拉深,拉深次数及有关工序参数要通过计算来确定,表2-12是计算确定的该零件的一些工序尺寸。

图2-15所示是该零件冲压生产的排样方法之一。考虑拉深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流动,拉深前采用了切工艺废料工艺,完成拉深毛坯与带料的分离。第1工位设计冲导正孔,目的是使带料有较高的送料精度。排样图中在切工艺缺口和第一次拉深之间、第一次拉深和第二次拉深之间设计了空工位。

图2-13 罩

图2- 14 罩零件工序分解

表2-12 罩拉深部分工序参数(根据计算所得)

图2-15 罩零件工序排样图 nN7/t7cfJ4yJ9qtXU2G/m/th4HvUFvitepDSXLQd7cR5oiPBmxTO8WANA8yXZx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