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1 电力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原理

加油站 1——电力场效应管的结构

早期的电力场效应管采用水平结构(PMOS),器件的源极S、栅极G和漏极D均被置于硅片的一侧(与小功率MOS管相似),存在通态电阻大、频率特性差和硅片利用率低等缺点。

20世纪 70年代中期将LSIC垂直导电结构应用到电力场效应管的制作中,出现了VMOS结构。大幅提高了器件的电压阻断能力、载流能力和开关速度。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利用二次扩散形成的P型区和N 型区在硅片表面的结深之差来形成极短沟道长度(1~ 2μm),研制成了垂直导电的双扩散场控晶体管,简称为VDMOS。

目前生产的VDMOS中绝大多数是N沟道增强型,这是由于P沟道器件在相同硅片面积下,其通态电阻是N型器件的 2~ 3倍。因此今后若无特别说明,均指N沟道增强型器件。

N沟道VDMOS管元胞结构与电气符号如图 2-32所示。

图 2-32 N沟道VDMOS管元胞结构与电气符号

指点迷津

VDMOS管元胞结构的特点

(1)垂直安装漏极(D),实现垂直导电,这不仅使硅片面积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可获得大的电流容量。

(2)设置了高电阻率的N-区,以提高电压容量。

(3)短沟道(1~ 2μm)降低了栅极下端SiO 2 层的栅沟本征电容和沟道电阻,提高了开关频率。

(4)载流子在沟道内沿表面流动,然后垂直流向漏极,便于高度集成化。通常一个VDMOS管由许多元胞并联组成。

由于在源极与漏极间形成了一个寄生二极管,因此VDMOS无法承受反向电压。

加油站 2——电力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1)截止

如图 2-33所示,栅源电压 U GS ≤0或 0< U GS U T 时( U T 为开启电压,又称阈值电压),漏极(D)与源极(S)之间相当于两个反向串联的二极管,不能形成导电沟道。所以, I D =0,VDMOS是关断的。

2)导通

如图 2-34所示,当 U GS U T 时,栅极下面的P型体区发生反型而形成导电沟道。若加至漏极电压 U DS >0,则会产生漏极电流 I D ,VDMOS开通。

图 2-33 VDMOS的截止

图 2-34 VDMOS的导通

3)漏极电流 I D

VDMOS的漏极电流 I D 受控于栅压UGS。 xjKzorea8axmPxLFQwlT6r8fknxwjRQYxOn+8gmCOaXjE7ducAaCZm3OlHBlus5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