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概述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与碳平衡是地球释放CO 2 等气体的理论基础。它主要是指碳元素在固体、流体及生物地球子系统之间移动规律性。它不仅与全球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有关,还与整个地球系统的运行过程有关,是属于地球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综合。

Berry、Blorkman(2006)指出: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生物圈的碳循环和大气圈的C-O循环是一个统一的系统,以2.7×1017 g/h的速度进行地球化学过程,是在生命物质的参与下完成的。

(2)在地球物质循环的过程中,能够划分出两种碳质量流:其一与水循环的气候周期密切相关,其速率为5.2×1020 g/h,形成了从地表到几千米深度的碳质量流;其二,由埋藏更深的“海水”运动所造成,其速度为2.7×1017 g/h,地表与地下水形成一个整体。

(3)陆地部分的水循环的综合速率为2.0±0.5×1019 g/h,这个值的87%~90%是由气候周期的水循环完成的,而10%~13%则由地下水完成,地下水滞留时间约为250~10 000年。

(4)地表水、地下水与海洋水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并经过大洋中脊来循环,时间长达8亿年左右。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IGBP、IHDP、WCRP等国际科学组织发动和组织了全球碳循环的新一轮研究(IGBP,IHDP,WCRP,2001 ),涉及碳循环的方方面面。新一轮国际碳计划提出的主要科学问题是:

(1)格局与变革。

●碳源与碳汇格局随时间如何变化?

●大陆和盆地尺度的碳源与碳汇空间分布格局如何?

●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对碳源和碳汇格局的贡献是什么?

●在碳循环中区域和次区域对全球碳收支的影响如何?

(2)过程、控制和相互作用。

●控制过去和工业革命前大气CO 2 浓度的机理是什么?

●什么机理控制着当前陆地和海洋的碳通量?

●什么机理控制着人为碳通量和碳储库?

●反馈机制是如何工作从而放大或减少了人为和非人为碳通量的?

(3)未来全球碳循环动力学如何?

●当前陆地碳汇特征在未来是否会消失?甚至会变成碳源?

●下世纪(21世纪)海洋吸收碳的物理和生物驱动器将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影响海洋储库?

●随着工业、商业、交通、居住系统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碳通量将会怎样变化?

●面对碳循环的挑战,人类将会怎样响应?

陈泮勤指出:每年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通量交换约有60 Pg C,大气与海洋之间的交换约为90 Pg C。目前看来,海洋和陆地都扮演着碳汇的角色。陆地生态圈对碳(C)的净吸收约为1.4 Pg/a(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3 Pg,但热带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又向大气排放了1.6 Pg/a ),海洋吸收了大约1.7 Pg/a的碳。 nlsXs8f+yTNsV9PoA1E9ZmvoxRayfA6AxHUEUtq2L1Gng1wfRXSGhZZMVG+rFV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