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其唠叨,不如制造避免让孩子犯错误的环境

唠叨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孩子好,希望他能健康成长、立志成才。但唠叨这种做法通常无法达到目的。真正能让孩子一切都好的方法,是制造避免让孩子犯错误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过:所谓教育,就是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正确的成长环境。好环境就像好养料,不但能提高孩子的智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所以,我们父母最需要了解的,就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俊逸的妈妈最喜欢唠叨的,就是俊逸的吃相。

她说:“人家是吃饭,你是倒饭。动作慢的,在桌边还没有坐好,你就已经吃完了。吃饭快,对你的胃损伤特别大。而且一个女孩子,吃饭张那么大嘴,多难看啊,以后都嫁不出去。”

她还说:“你爸爸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吃相不好,在去你姥姥家的时候,差点被淘汰掉。好在他有才,我极力粉饰,又是个男生,你姥姥才勉强同意了。”

俊逸妈妈这样说的时候,俊逸的爸爸正吸溜一声把一段长长的粉条吸进嘴里。他听到这话,白了俊逸妈妈一眼,说:“净瞎扯!就你吃饭好看!”

俊逸爸爸一边这样说,一边又快速扒饭,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俊逸的妈妈说:“听见没有?你看见没有?多难听啊,多难看啊。俊逸啊,你可千万不要像爸爸一样啊。”

俊逸的爸爸生气了,“啪”一下把碗摔下,走了。

俊逸耍赖地说:“妈,你要是不想让我也摔碗走人,你就别唠叨了。我吃相难看,这是遗传,与我无关。遗传这东西,你得找到基因链,把基因改掉才行。”

所谓制造优良的环境,一,需要父母的意见统一;二,需要父母做出正确的表率。否则,只用唠叨,孩子很难做好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妻子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寺庙进香,和一些修行高深的人谈谈人生。有一次,她回来给我说了一个高僧讲述的教育故事。

高僧有一个虔诚的居士徒弟,虽然家里离寺庙很远,但是一定要每天骑车到寺庙,拜拜各路菩萨,然后才回家忙自己的小生意。

因为意念单纯,她的生活过得也算如意。可是平静的生活在孩子出生后就被打破了。

孩子太小,她没法带着孩子来寺庙。把孩子扔在家里,她又担惊受怕,怕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累积三个月没有到寺庙,这个女人就病了,高烧,说胡话,指着嗓子喊要去寺庙。家人没有办法,推着轮椅把她带到寺庙来见高僧。

高僧见她如此,说:“一念起,就是菩提心。可是真正的悟道,是连菩提心都要放下的,你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呢?”

这个女人点头表示明白了,回家了。还别说,回家之后,她的病就好了。

天气慢慢转暖,女人买了一辆带棚子的小三轮,每天都会带着孩子来寺庙进香。孩子受尽颠簸,啼哭不止。

高僧劝她不要这么折磨孩子,女人说:“师傅啊,我这是培养孩子的菩提心呢。我知道孩子现在已经有听觉了,我现在每天都在他耳边念经文。我想,我这样教育他,将来他修行的时候肯定会特别顺利。”

高僧说:“所谓菩提心,非菩提心,你这样处处苛求,只会让你的儿子更厌烦修行。”

女人不解,说:“我这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佛环境啊,我知道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不然,孟母也不会三迁了。”

高僧说:“我问你,你知道什么是菩提心吗?菩提心、非菩提心又是什么意思?”

女人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所以才会经常来见高僧,也让孩子来见高僧。”

高僧说:“你连菩提心都不知道,你怎么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修行菩提心的环境呢?”

对孩子进行强迫灌输的环境,不是好的环境,只会具有破坏性。如果你想要判断你是否有唠叨倾向,就可以看看孩子对你的话的接受程度。孩子越是讨厌,你的唠叨程度就越强。

乐乐上六年级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网购。只要上网,必去店铺。一见到喜欢的东西,马上购买。不久,乐乐的房间里就堆满了毫无用处的物品,成排的布偶、穿着不合适的衣物、用不了的文具,等等。

乐乐的妈妈一进到乐乐房间里,就忍不住唠叨:“你家很有钱是不是?居然自作主张,买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我告诉你,你现在多浪费的钱,将来我一定要在你的嫁妆里扣掉。”

乐乐总是嘻嘻笑着,满不在乎。

乐乐的妈妈又唠叨道:“我跟你说正经的,咱家最优良的一个传统就是勤俭,看来要在你这一代失传。还笑!乐乐,我问你,你要是不买,心里会很难受吗?”

乐乐又是嘻嘻一笑,点点头,说:“嗯。”

“还嗯。你要是继续这样下去,早晚咱家得给你败光。”

乐乐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担心的。跟我提起这事,也是愁眉苦脸的。

我说:“这有什么可愁的?很好解决,只是你的方法不对。我教给你几个方法:第一,你和乐乐找个地摊,去卖那些废品。”

“她那些废品,谁能买?”

“对啊,要的就是没人买,这样乐乐就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的了。第二,把乐乐送到贫困地区,或者你制造几个窘境,全家体验几个月有上顿没有下顿的感觉。”

“这个不错。”

“其实有很多方法,我就是抛砖引玉。你只要去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之所以做错,是因为他没有体会到这个做法的直接恶劣结果。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制造一个环境,让孩子进入某个窘境,这样,他才能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动进行改正。

父母之所以唠叨,大多是为孩子思虑,未雨绸缪,精心规划。越是觉得重要,就越是想要让孩子知道。可越是不停地向孩子唠叨,孩子反而越不愿意知道。因为那是父母的意愿,而不是孩子自身的需要。

只有制造一个环境,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必须要走父母为他指的那条路,他就会主动选择。当然,你可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硬给出难题,让孩子被迫顺从你的意愿。那样,就会适得其反。 pO1+ffKTn47vu2+sOpqBaHisDSBxcFTy7jPWzOdKJO6UTHSc6maVd9RZ0bAt2B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