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喜新厌旧的童耳,哪堪日益重复的旧题

教育是一件慎重的事情,每一对父母,都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思维,少一些陈词滥调,不要再老生常谈。

我曾经走访过很多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走一圈下来,我感觉我就是和一个人在聊天。因为关于教育,他们的观点千篇一律,就连他们的问题也如出一辙。他们都说:“我就是拿他没有办法,我说什么,他都不听。”

有一位母亲,我敲她家门的时候,她正在批评考试没有考好的儿子。她打开门一看是我,就像见到救星一样,马上就问我:“成老师,你说,我怎么惩罚孩子才最好?”

她问完话之后,才意识到什么,连连道歉,热情地把我请进门。

我进门后,发现她的儿子冷漠地坐在沙发上,连看都不愿意看我。

这位母亲呵斥道:“成老师特意来看你,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我平时是怎么教育你的?”

我连忙制止她,但是这位母亲摆摆手,说:“成老师,这孩子,根本就不能惯着,你不知道,就因为我说他两句,他就生气,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讲了。这还得了?”

我打断她,说:“我来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堵墙。这堵墙我以前见过,是一个学校的标语墙。以前的标语大概是‘知识决定命运’之类的,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上面改字、乱画。这回我发现,这堵墙被用来做学生的涂鸦墙了,我仔细看了看,发现很多亮点。”

“哦,您说的就是我儿子他们学校的围墙。我知道,那个还真不错。我看了,有一些小孩写的话特有意思。像‘农夫三犬有点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

“还有,还有,‘老鼠扛刀,满街找猫,猫没见着,苍蝇不少’,这个是我们班的同学编的,我们还编了‘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那个孩子听我们说这话,兴高采烈地抢着说,可是眼看着他的妈妈脸色越来越凝重,他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无声无息。

只听这位妈妈呵斥道:“怎么那么没心没肺的?我正批评你呢,知道不?你还不好好反省,有你插话的份吗?听听,你们编的这些东西,这都是什么啊?还苍蝇不少。”

我精心设计的一个沟通的开篇,就这样被这位妈妈毁掉。房间里沉寂了下来。我也不想说话了。

我跟这位妈妈打交道已经不止一次了,我经常告诫她: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不要做孩子的法官,不要做一个权威者,不要动辄训斥孩子,不要见不得孩子快乐。

可是,她就是一成不变。她说的这些话,连我听着都腻了,何况孩子呢?

传统的教育思想里,父母就是法官,是孩子的监督者。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板着脸训斥孩子,唠叨不止。孩子一旦表现不好,就一定要惩罚孩子,让孩子尝尝痛苦的滋味。这样,其实是在毁孩子,让孩子慢慢失去创造力。

周末,桐桐的好友嘉嘉来我家做作业。她刚进门,和桐桐还没有寒暄几句,她妈妈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妻子接的电话,马上叫嘉嘉过来听电话。嘉嘉小声对妻子说:“阿姨,我妈妈又是那堆唠叨,你就跟她说,我还没有到呢。”

嘉嘉的话音刚落,就听听筒里,嘉嘉的妈妈大声说:“没到,怎么说话?嘉嘉,快点接电话,妈妈就是嘱咐你一些事情。”

嘉嘉吐了吐舌头,一百个不愿意地过来接电话。接是接了,听也是听着,还有腔有调地嗯嗯答应着,可是她的听筒离她的耳朵有十万八千里。而且,她一边嗯嗯啊啊,一边给桐桐打手势,让桐桐给她找一本书来。

我就坐在电话机旁的椅子上看报纸,嘉嘉妈妈的话,我听了个满耳朵。听到一半,我就笑了。

她是这样说的:

“嘉嘉,妈妈告诉你,做作业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认真。做作业的时候,坚决不能玩。你要是想玩,就等做完作业再玩。

“嘉嘉,有什么不会的问题,一定要请教叔叔和阿姨,不能闷头瞎做。叔叔阿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能告诉你很多学习方法。

“嘉嘉,你的数学作业,老师说过,所有的错误,都是马虎所致,计算的时候,要心无旁骛,做完之后要验算。只有验算过后,你才能知道你到底做对了没有。

“嘉嘉,你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你最想要说的话,你要是没有想说的话,就先跟叔叔聊聊天,让他启发一下你。

“……”

最后,连我都有些耐不住了,嘉嘉妈妈终于挂断了电话。

妻子说:“嘉嘉,你不听妈妈的电话,你怎么知道妈妈说什么?”

“阿姨,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你听着,我妈肯定是这样说的:第一,你做作业要认真;第二,有问题要问叔叔阿姨;第三,数学作业怎么样;第四,作文怎么着……”

桐桐很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你刚才根本就没有听啊?”

嘉嘉说:“这是老生常谈,我妈妈说的这些话,我都能背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不管是谁,如果翻来覆去地总是讲解同一件事情,就会让人产生厌烦、愤怒甚至反抗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一家去一个旅游景点玩,正遇到一群由老师带队的学生,他们也在那里游玩。

在景点门口,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排队站好,她站在台阶上,大声说:“我再重复一遍,谁都不要在旅游景点上乱涂乱画。你们是学生,要像个学生样,有点素质。”

桐桐那时候才6岁,还不懂“素质”是啥意思,就问我,我说:“就是懂礼貌、爱护这个景区的一切。”

桐桐马上问:“那为什么还要在景点上乱涂乱画啊?”

我笑了,知道她把“不要”两个字忽略掉了,于是就给她解释了一番。

走在路上,桐桐要我给她拍照。我拿出相机,调整焦距的时候,桐桐忽然喊了起来:“哥哥,哥哥,你们老师不是说了,要你不要乱涂乱画,你要有点素质。”

我抬头去看,只见一个男孩,正用一支黑色的粗笔往岩石上写字。听到桐桐大喊,他扑过来捂住桐桐的嘴。我吓了一跳,赶紧跑过去。

那个男孩尴尬地退开,还摸着桐桐的头说:“不怕,不怕,哥哥不是坏人。”

桐桐笑着说:“哥哥我不怕,我就是担心你要变成没有素质的人了。”

那个男孩脸上一僵,嘟囔着说:“我已经是没有素质的人了。”

我轻声问:“怎么?你们老师这么说你?”

他见我如此说,停下脚步说:“来玩嘛,本来应该是快乐的,可是她在教室里,告诉我不要乱涂乱画,在大门口告诉我不要乱涂乱画,走进来,还叫着我的名字,让我不要乱涂乱画。我要是不画,她说这些话,不就太没道理了?”

负面的信息,强调得越多,孩子越容易犯错,因为孩子的关注点在负面的信息上。同时,给孩子负面的评价,也容易使孩子犯错,因为孩子会感觉逆反。

孩子就像是一块干海绵,把每一个见到的新鲜东西,都当成水,迅速吸收、融化进自己的头脑、意识里。如果父母总是唠叨一些陈词滥调,站在传统的教育思想里老生常谈,那么孩子就会封闭自己的学习之门,即使是正确的知识,也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学。

不但如此,过多重复同一论调,还会让孩子产生反抗心理,造成亲子矛盾。 Uc4GNJ6EXOAk46f8uVJubIDW4edP1yOM4QcIGJQcS4J8ooiTF+Q01j3gBZnDeVE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