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说,或者不说,孩子都在成长

当妈的都知道唠叨不好,但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唠叨。当妈妈的关怀和爱护变成事无巨细的反复叮咛,就成了儿女耳畔的“噪音”。妈妈的反复唠叨,不仅折磨儿女的耳朵,更折磨儿女的心灵。

唠叨是中国妈妈们教育上的最大通病。一个好妈妈一定要明白:唠叨是最差的教育方法,也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爱是好的,但不需要重复;管是对的,但不需要啰嗦。孩子成长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唠叨。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唠叨孩子了。

在我认识的家长中,有一对夫妻很特殊,丈夫是一个聋哑人,妻子则是盲人。夫妻俩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烟酒商店。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都会非常自卑。尤其对别人说起他的父母时,总会讳莫如深。但他们的孩子却很活泼,很喜欢自己的父母。

我问这个孩子:“你觉得你的父母给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孩子说:“他们永远觉得我是最好的,他们永远信任我。”

孩子这样说的时候,他的爸爸伸出大拇指,嗯嗯啊啊地点头。他的妈妈也伸出手去抚摸自己的儿子:“老师啊,我儿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我还认识一对家长,也很特殊,丈夫是一个著名的励志演讲专家,妻子则是一个外企经理人。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早教的准备。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尤其对别人说起他的父母时,一定会格外骄傲。

但我问他们的孩子:“你觉得你的父母给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孩子说:“毁我。”

孩子刚说完,那位爸爸马上说:“是你小子自己不争气,我给你找最好的学校,给你找最好的老师,让你接受最高级的教育,可你不学好,那能怨我吗?”

他妈妈也马上接茬说:“臭小子没良心。我是怎么对你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可是你不按照妈妈的计划去做,一心就想着反抗我。这样你还能学好?”

孩子很生气地说:“天天听这些唠叨,我就要被烦死了。”

妈妈说:“我不唠叨你,你知道这些吗?我不唠叨你,你能学好吗?我不唠叨你,你能知道生活有多艰辛吗?我们给你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你却不懂得珍惜,早晚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你怎么就不睁开眼睛看看呢?”

我不知道那个孩子的感觉怎样,听到这位妈妈一声比一声高的质问,我的脑袋嗡嗡作响。

不用说,你很快就能看出:父母不说的,孩子未必不会;父母常说的,孩子未必能做好。

聋哑人和盲人夫妇,没有一句像样的教育之语,可对孩子,他们是永远的支持者、信任者、依赖者。孩子就是光,是有着无限潜力的一切,是幸福的源泉。

而功成名就的那对夫妻,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理念,有着超前的教育方法,但他们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法官、驯兽师、裁判。表面上看,他们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为孩子指出了最光明的前途。可实际上,他们却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指南针,他们企图用自己全部的能力去挖掘孩子,他们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所有唠叨的家长,不论学历高低、方法如何,他们都和这后一对父母一样,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他们不相信孩子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也不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所有的生命,都能创造奇迹,但是必须要在自由的空间内。孩子,本身就是创造奇迹的能量之源,父母的唠叨,却毁掉了孩子的创造力。

本书是我的最新作品,书中告诉妈妈们“爱是好的,但不需要重复;管是对的,但不需要啰嗦”的“零噪音”教育理论,同时提供了具体的“不啰嗦且效果好”的教育法。我使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女儿的实践活动和身边的教育案例来阐述,不仅趣味十足,通俗易懂,还把方法讲解得深入透彻,简单有效。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唠叨,即从孩子的学习方式说起,对新生命的创造力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使父母们重新认识教育的真谛,认识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有助于父母们真正减少唠叨,而不至于道理明白了,行动上不去。加上具体的指导方法,相信大多数父母看完书之后,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唠叨的教育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你说,或者不说,孩子都在成长。你欣赏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能让你越来越欣赏。

成墨初
2013年5月18日于北京 gd20tCt0YwxO14KvaTm/7GbOr2Mo/ANZoDaYEV1TqpdoQTZLGqf2qKr6+moMuA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