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购物前,先搞懂食品标签

每种食品都有标签,但选购时人们是否看过标签呢?恐怕会有一半的人告诉你,没有认真看过,所以就更谈不上看懂了。普通百姓的购买习惯是,要么买最熟悉的品牌,要么看价格,要么两者结合,很少有谁到超市为了购买一件东西而仔细琢磨标签。不过,对于您购买的食品来说,标签不仅起着说明书的作用,它更是您选购时的“指南针”。

标签是商品的指南针

其实任何一种商品为了便于购买,都应该贴上标签。而食品的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和一切说明物。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向消费者介绍这个食品的特征和性能等,使消费者根据说明来判断自己到底要不要购买。

1.标签上标明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2.标签上标明了生产日期、保质期,从而可以指导消费者鉴别、选择安全的食品以及正确安排食品的进食时间。

3.标签上标明了储藏条件,可以指导消费者在选购食品之后正确保存、储藏。

此外,食品标签上还会标注食品的营养素含量、生产厂家、厂址等信息。食品的外包装及标签所起到的作用,就像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所穿的服饰和语言对他的影响一样。标签标示的信息虚假或是错误,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标签有法可依

2012年4月20日,《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正式颁布实施,这意味着标签从此有法可依。除了对标签内容的全面性做出相关规定外,关于标示日期与添加剂有了更规范全面的说明。

1.关于单件商品的日期:外包装上必须清晰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果日期是按照“见包装某部位”形式标注,要写清具体在哪个部位。在原有的日期上加盖新日期或是私自篡改日期则是违法行为。

2.对于含有多个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单件预包装食品,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几连包,在总包装袋里,分装了几个小包装,小包装袋里才是食品,而这些小包装里的食品可能出自不同批次,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相同。打个比方,这些食品有五天前生产的、三天前生产的和一天前生产的,那么在总包装袋上,可以按照三种方式标注:第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标注最早的那个,也就是五天前生产的。第二,生产日期按装入总包装袋之日算起,保质期按最早的那个算。五天前生产的、三天前生产的和一天前生产的,都是今天装入总包装的,那生产日期标注今天,但保质期按五天前生产标注。第三,分别标注,就是把总包装里所有分包装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依次列在总包装袋上。

3.关于食品添加剂:标签上必须标注清楚食品的原料、辅料和各种添加剂,而且添加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

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配料表上有很多名称,多数人都是看得云里雾里的。一般来说,食品的配料表越简单越好,添加剂越少越好。如果配料表中标注的食品添加剂数量过多、种类繁杂,就应尽量避免选购食用。食品的配料表一般是按照用量多少来确定先后排序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含量最高的,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含量最少的。通常配料表里排在前面几位的决定着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如果防腐剂和色素等排在靠前的位置,就要慎买慎食了。

在以前的食品标签上,防腐剂或是色素只做简单标注,但现在不同了,要标注具体是哪些防腐剂或哪种色素。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某个牌子的饼干,以前配料表中标示有小麦粉、花生油、棕榈油、大豆蛋白粉、鸡蛋、脱脂奶粉、添加剂,现在必须把含有的添加剂标注清楚,因此后面加注了麦芽糖醇、木糖醇、碳酸钙、甜蜜素等。

Tips:不可忽视的营养成分表

如果说配料表体现了产品营养价值的高低,营养成分表则具有细化的作用。在营养成分表里,要清晰标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的具体含量,譬如说钙含量≥25%的要比钙含量≥15%的含有更多钙质,其他营养物质以此类推。

QS:食品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注意到,不管是家用的黄豆酱油,还是冰糖,都能在包装袋上看到比较明显的QS标志,蓝底色的Q,中间镂空白色的S,下方标注有“生产许可”字样。

根据规定,未经出厂检验或是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会加盖QS市场准入标志。所以,QS意味着食品是否是放心安全的食品,可以说,它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当食品加印了这个QS标志,这就说明:第一,生产厂家已经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第二,食品经过出场检验并且合格了;第三,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

现在,绝大多数食品都有QS标志,但还是需要您在购物时睁大眼睛,认真辨识。不少假冒伪劣食品出自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也会在外包装上看到QS标志,但只要仔细辨别,就能发现真伪。假冒伪劣的食品包装袋比较粗糙,图案或字迹不清晰,同时QS标志的印刷也较模糊。为了防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建议您到正规超市、商场购物,大型超市商场的进货渠道有保证,而且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4要点教你辨识合格标签

1.标签内容必须齐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有: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和贮藏方法、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和特殊标注内容等,消费者购买时需擦亮眼睛。

2.标签完整易辨识。食品标签不可以与容器分开,如果发现标签字迹模糊甚至脱落,则要谨慎购买。还有,对于三无产品,也就是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的,绝对不要购买。

3.标签必须规范。要注意看标签中所用的文字是否为规范的汉字。如果同时使用汉语拼音,则要求拼音正确,而且不能大于相应的汉字。如果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则必须与汉字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且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此外,还应注意食品名称是否位于标签的醒目位置,是否与净含量在同一视野内。

4.标签内容必须真实。国家有强制性的规定,食品标签所有的内容,不得以错误的、使人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和介绍食品。

必须知道的保质期内幕

保质期也叫“食品的最佳食用期”,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的期限。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限内,食品色香味俱全,与新鲜食品的品质最为接近。

内幕一:捆绑打折的食品优惠多多

在超市常见到食品捆绑打折的情况,买一送一、第二件半价等诸多促销活动让购买者心动。通常情况下,进行促销的食品要么是厂家做活动,要么就是食品保质期快到了。所以在遇到打折让利时,千万别图便宜买太多,仔细瞧瞧促销商品是不是接近保质期了,如果是,少买或慎买。

内幕二: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究竟能不能吃

除了生鲜肉品、果品,大多数食物即使过了保质期,也看不出特别大的变化。那么,这些食品到底还能不能吃呢?有一部分食品,过了保质期后营养成分大大流失,虽然吃不坏肚子,但没什么营养价值。还有一部分食品,如碳酸饮料,保质期后气体外溢,口感会明显降低,也就是不能吃了。虽然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能不能吃要看个人情况,但从科学角度考虑,建议别吃。

Tips: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销售过保质期的食品。

关于食品保存期

保存期,即产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在保存期之后,食品可能会发生品质变化,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所以不能食用,更不能用于出售。

根据标签法的规定,保质期和保存期必须同时出现在商品的外包装上。但目前的情况是,只有极少数食品同时标注了保质期和保存期,绝大多数食品只有保质期的标识。保存期比保质期长,譬如一种食品,保质期为6个月,保存期则为8个月,意味着6个月内,如果贮存条件适宜,食品不会发生质变,能够放心食用,但在6~8个月之间,食品可能在色、香、味、营养品质等方面发生变化,超过8个月,食品有可能出现质变,将不能再食用。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选购离生产日期较近的食品,切勿贪图一时便宜而选择快到保质期的食品。

是不是所有商品都需标注保质期

有的消费者在选购食盐和糖等食品时,可能会发现标签上并没有明确标示保质期或者保存期,这是否意味着该食品生产违反了国家规定而不能购买呢?新颁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规定,食品标识应当清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同时规定还称,四类食物可以免标注保质期,分别是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和固态食糖类。因此,我们在超市购买食盐和糖的时候,会发现有的食盐和糖会标示保质期,而有的则没有标示,这些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不标示保质期并非说这些食物就可以永久保存,在购买这些食物的时候一定要看生产日期。从生产日期算起到食用完最好在半年或一年之内。消费者也可以判断一些液态食品是否变质,例如醋,如果变浑浊、有沉淀物、口感发生改变等,就应该停止食用。

保质期的真假之说

前段时间,某超市篡改食品保质期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不仅是生鲜肉品,还有很多食品都出现过被私自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事情。不过期是不可能的事,但在利欲熏心的人面前就变成了可能,伤害的却是无辜的消费者。

选购商品时,尤其对保质期较短的生鲜肉品、奶制品等,要仔细辨识生产日期的真假。

1.真的生产日期标注色泽发亮,干净利落,假的生产日期周围会有墨迹,而且模糊不清。

2.真的生产日期一般是钢印打上和电喷的,手不能直接擦掉,假的生产日期用手能擦掉或是擦浅。如果手指来回抹几下,字体就一团黑,说明日期是改过的。

3.一些大厂家会选择用造价高的烫金字标注生产日期,而不法分子通常会用成本低的黑色颜料来修改生产日期。

Tips:有以下两种情况的商品慎买

1.有些标签将保质期标注得非常具有弹性,如保质期为1~4个月,如果商品过了1个月变质了,属正常情况,但超过1个月,商品还是可以正常销售的,因为尚在保质期内。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留点心,要么通过其他方式辨别食品好坏,要么选购别的品牌商品。

2.有的商品没有标注保质期,但是标注了生产日期;有的标注了保质期,却没有写清生产日期,或者标注“生产日期见某处”,当你去某处查看时,却什么也没找到;还有一种情况是,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都标注了,却模糊不清,就算仔细辨认还是无法确认具体日期。遇到这些商品时慎买。 x1mCd9yB3Vyxphp3Ehd8MRyCniQediF9+74lkU0epnuh3tZsTEgeJLM1Zz/sqSw6



有机、绿色、无公害,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也被戴上了很多“帽子”,什么绿色的、无公害的、有机的……到底这些听起来颇有名头的食品跟普通的食品有何不同,是不是真的具有奇特功能呢?这还得从名字说起……

有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什么说有机食品相对较难生产呢?从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对比中就能发现:

1.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并禁用基因技术,但其他食品可以。

2.有机食品在土地方面要求严格,譬如说,一块土地原来种植的是非有机作物,也就是说,用了化肥和农药等,如果想用这块土地栽种有机农作物,那么至少要等上两三年,待土地中的有害残留物挥散干净时才可以种植。

3.有机食品的生产量比较少,因为整个生产流程要求多且严格,所以注定有机食品的生产数量不会很多。

以上这三个特点是其他产品不具备的,也是为什么有机产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最主要原因。因其特点,有机产品的价格可能比普通产品高上几倍甚至更多,也使得有机产品的消费群体受限。总之一句话,有机产品虽然好,但普遍进入百姓家的时机还未到。

绿色食品“绿”在哪里

如果说有机食品是难得吃到的人间纯净之物,那绿色食品则是介于普通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老百姓能够吃到的食品。在超市购买新鲜蔬果时,有的蔬果外包装标着绿色字样,价格比普通蔬果高出不少,但为了吃得健康安全,还是有不少消费者会选择绿色食品。那绿色食品到底哪里更“绿色”呢?

1.绿色食品不使用或限制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化学物质,因此更安全、环保。

2.绿色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严密监测控制化学残留物、细菌、重金属、添加剂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到消费者手中的食物更纯净,无污染。

但是,绿色产品没有对土地有特别要求,所以相比较有机食品,还不能做到百分百无污染。

入口的都应该是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程序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标准范围之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更注重安全质量,它的生产加工标准并不高,比较容易实现。如果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做一个比较,那么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绿色食品的最高级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讲,凡是入口的食品都应该是无公害的食品。

ISO9000认证、ISO22000认证、HACCP认证、GMP认证

ISO9000是国际认证标准,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这个组织的成员有117个国家和地区,其制订和设计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规范,一共有1万多个。这个组织于1987年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并且在工业界得到广泛认同。企业必须符合其必备条件才能申请这个认证,也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一个保证。

ISO22000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于2005年正式颁布,适用于整个食品供应链,也是一个协调各国食品标准的国际食品标准,要求食品供应链中的相关组织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能力确保食品安全。

HACCP是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对食品所有潜在的生物、物理、化学危害进行分析,并且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降低食品安全中的风险。

GMP是指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评审专家对企业厂房设施、生产环境、卫生状况、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企业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检查,评定是否达到规范要求,也是食品生产必须遵循的一套组合标准。 fzt1LD3kE19rYTuuj+Jvv89/1W7vEXlzU8cRtW0ureeBlfzmxEA4vuoiBEsxsQiD



添加剂的事是大还是小

很久以前,我们并没注意到添加剂的存在,直到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和苏丹红的鸭蛋危害到人体健康,人们才开始惴惴不安。原来添加剂的危害,不是耸人听闻的。

盘点常用的添加剂

添加剂,让我们的食物更丰富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添加剂危害如此大,不用不就得了。诚然,不用添加剂,我们的食物会更纯净、更天然。但是,少了添加剂的参与,我们身边的一大半食品将要从货架上消失,这就意味着产品的种类要比从前少很多很多。原因还要从添加剂的作用说起。

1.让食物的色、香、味等更能激发起人们的食欲。很多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原有的香气和色泽,没有添加剂的参与,很多食物可能色味欠佳,根本无法勾起人们的强烈食欲。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色泽和口味的需要,添加剂有存在的必要。

2.能够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以前科技水平并不发达时,人们想在冬天吃新鲜的桃子、西瓜,春天吃葡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罐头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愿望。把应季的水果存放在玻璃瓶子中,加上一些防腐剂、稳定剂,这样,经过特殊手段处理后,冬天吃各种水果的愿望就实现了。从这个角度讲,添加剂让很多不能实现的梦想变成可能。

3.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在人们的印象中,添加剂是毫无营养价值可言的。其实并非这样,很多食物中添加了天然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C和茶多酚等,这些物质本身就具有营养。

除了以上这三点作用,添加剂还能丰富食物种类,让特殊人群也能吃到可口的食物。总之,缺少添加剂的参与,很多食物人们就吃不到了。

怎么用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添加剂的存在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没有添加剂,就吃不到种类繁多的食物,但添加剂毕竟不是食物的天然成分,对人体的危害肯定是存在的,因此对添加剂应理性客观地看待。用还是要用,关键是怎么用,既能让人们品尝到丰富的食物,又能将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才是添加剂的使用之道。

其实,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添加剂的生产使用要遵守许可制度,没有经过许可的,不能用作添加剂。而且添加剂要在技术上证实确有必要,且通过风险评估证明其安全可靠,才能列入使用范围。对添加剂的使用量,法律也有明确规定,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使用。

Tips: 让人心有余悸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等,根本不属于添加剂的范畴,而是化工用品,这些物质之所以被放入食物中,是不法分子违法滥用的结果。

苏丹红,“披着羊皮”的伪添加剂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目的是增色,也用于鞋子、地板等的增光。它的化学成分中有一种叫作萘的化合物,这种物质能致癌,对人的肝肾等器官有严重危害。苏丹红从来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被用到食物中是某些企业非法违规行为。与其类似的还有三聚氰胺、吊白块等,这些都是化工用品,与食物中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疏松剂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聚氰胺是食品添加剂吗

三聚氰胺是一种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它可以用来制作三聚氰胺树脂,具有很好的耐水、耐热、耐电和阻燃性能,可以用于装饰板的制作,也可用于制造氨基塑料、黏合剂、涂料等。可以说,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但决不可添加到食品中,因为它根本就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相关实验表明:三聚氰胺有毒,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诱发结石和癌症。

三聚氰胺曾被添加到鲜奶和婴儿奶粉中,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将三聚氰胺添加到食品中,但仍有食品被检测到含有三聚氰胺。我们建议的作法是,如果你购买的牛奶比较黏稠,要提高警惕了,那并不是浓度高的表现,牛奶浓度的高低很难用眼睛辨别。其次,好的牛奶有淡淡的奶香味,喝到嘴里略甜,如果有异味,或是甜度太高,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被孔雀石绿污染的鱼

孔雀石绿与三聚氰胺一样,也是一种化学添加剂,不可以用于与食品相关的任何领域。但是,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而将其用于鱼类饲养和运输。相关试验显示,孔雀石绿可以引起动物肝、肾、脾、肺、眼睛、皮肤等器官和组织中毒,而且还有致畸和致癌的危险。当孔雀石绿用于鱼类时,可能会长期存留在鱼体内,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吃了体内残留孔雀石绿的鱼肉,这种化学物质会直接危害人体。

虽然这种物质早已被禁止用于动物和食物,但仍有不法商贩以身试法,所以我们在买鱼时要睁大眼睛。首先,看鱼身,如果鱼通体色泽发亮,很有可能被含有孔雀石绿的水浸泡过了,慎选;其次,看鱼鳞创伤处是否发绿,被含有孔雀石绿的水浸泡过的鱼,创伤处呈绿色或是青绿色;最后,看鱼鳍,正常时鱼鳍的颜色发白,被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鱼鳍发绿。 fzt1LD3kE19rYTuuj+Jvv89/1W7vEXlzU8cRtW0ureeBlfzmxEA4vuoiBEsxsQ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